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轻量化YOLO v8s-GD的自然环境下百香果快速检测模型
1
作者 罗志聪 何陈涛 +2 位作者 陈登捷 李鹏博 孙奇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300,共10页
为了提高百香果检测精度,并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在移动平台上,实现快速实时推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s的轻量化百香果检测模型(YOLO v8s-GD)。使用聚集和分发机制(GD)替换颈部特征融合网络,提高模型对百香果图像特征信息跨层融... 为了提高百香果检测精度,并将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在移动平台上,实现快速实时推理,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8s的轻量化百香果检测模型(YOLO v8s-GD)。使用聚集和分发机制(GD)替换颈部特征融合网络,提高模型对百香果图像特征信息跨层融合能力和模型泛化能力;通过基于层自适应幅度的剪枝(LAMP)修剪模型,损失一定精度换取减小模型体积,减少模型参数量,以实现在嵌入式设备上快速检测;运用知识蒸馏学习策略弥补因剪枝而损失的检测精度,提高模型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自然环境下采集的百香果数据集,改进后模型参数量和内存占用量相比原YOLO v8s基线模型分别降低63.88%和62.10%,精确率(Precision)和平均精度(AP)相较于原模型分别提高0.9、2.3个百分点,优于其他对比模型。在Jetson Nano和Jetson Tx2嵌入式设备上实时检测帧率(FPS)分别为5.78、19.38 f/s,为原模型的1.93、1.24倍。因此,本文提出的改进后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复杂环境下百香果目标,为实际场景中百香果自动采摘等移动端检测设备部署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YOLO v8s 轻量化 检测模型 聚集和分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的无片外电容LDO设计
2
作者 谢晋 李景虎 +3 位作者 吴思妮 陈启彬 涂瑞泳 罗志聪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7期119-126,共8页
针对光通信集成电路及片上系统的电源与电路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基于TSMC 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的无片外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Capacitor-Less Low Dropout Regulator,CL-LDO)。LDO电路包括带隙基准模块、推挽... 针对光通信集成电路及片上系统的电源与电路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基于TSMC 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高稳定性、快速响应的无片外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Capacitor-Less Low Dropout Regulator,CL-LDO)。LDO电路包括带隙基准模块、推挽误差放大器、电源抑制比(Power Supply Rejection,PSR)增强电路和尖峰抑制电路。推挽误差放大器为共栅极输入,有效降低了输出阻抗。放大器交叉耦合输入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功率管摆率,内部添加拓补结构解决了环路增益过低及对称性差的问题,采用密勒补偿实现了0~100 pF全负载电容条件下系统稳定。主环路结合尖峰抑制电路改善瞬态性能,PSR增强电路产生可修调的负电容消除了功率管栅端产生的电源纹波,有效提升了LDO中频段电源抑制比。仿真结果表明,负载电流在0~100 mA内,该LDO的上冲电压和下冲电压分别为58 mV和89 mV,最小恢复时间为1.2μs,全负载范围内最差的相位裕度为64°,空载状态下的电源抑制比为99.2 dB@10 kHz,在不同工艺角下最差的负载调整率和线性调整率分别为0.016 mV/mA和5.1 mV/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片外电容 高稳定性 快速响应 LDO 推挽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功率可控型蓝牙CMOS功率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6
3
作者 罗志聪 林伟 +1 位作者 孙奇燕 黄世震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205,共4页
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出一个适用于class1蓝牙系统的高效率的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驱动级采用自偏置Cascode结构,输入和级间匹配均片内完成,实现高集成度.在电源电压1.8V,温度60℃,输入信号0dBm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最大... 基于0.18μm CMOS工艺,设计出一个适用于class1蓝牙系统的高效率的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驱动级采用自偏置Cascode结构,输入和级间匹配均片内完成,实现高集成度.在电源电压1.8V,温度60℃,输入信号0dBm条件下,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最大输出功率24.1dBm,PAE为57.9%,二次谐波分量为-40.05dBm,输出电压驻波比小于6∶1.采用间接闭环控制环路控制输出级的电源电压,实现了输出功率的步进为2dBm控制.整个系统最终实现低成本、高集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 Class1 差分E类 自偏置型Cascode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设备的轻量化百香果检测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志聪 李鹏博 +2 位作者 宋飞宇 孙奇燕 丁昊凡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2-269,322,共9页
为在有限的嵌入式设备资源下达到实时检测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的百香果轻量化检测模型(MbECA-v5)。首先,使用MobileNetV3替换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传统卷积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其次,嵌入有效通道注意力网络(... 为在有限的嵌入式设备资源下达到实时检测要求,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 v5的百香果轻量化检测模型(MbECA-v5)。首先,使用MobileNetV3替换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传统卷积减少模型的参数量。其次,嵌入有效通道注意力网络(ECANet)关注百香果整体,引入逐点卷积连接特征提取网络和特征融合网络,提高网络对百香果图像的特征提取能力和拟合能力。最后,运用跨域与域内多轮训练相结合的迁移学习策略提高网络检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的精确率和召回率为95.3%和88.1%;平均精度均值为88.3%,较改进前提高0.2个百分点。模型计算量为6.6 GFLOPs,体积仅为6.41 MB,约为改进前模型的1/2,在嵌入式设备实时检测速度为10.92 f/s,约为SSD、Faster RCNN、YOLO v5s模型的14倍、39倍、1.7倍。因此,基于改进YOLO v5的轻量化模型提高了检测精度和大幅降低了计算量和模型体积,在嵌入式设备上能够高效实时地对复杂果园环境中的百香果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嵌入式设备 YOLO v5 轻量化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纯钛表面高能喷丸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志聪 原辉 齐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04-1506,1510,共4页
将表面抛光和高能喷丸处理的工业纯钛在8mol/L NaOH溶液中处理后,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其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P)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涂层与基... 将表面抛光和高能喷丸处理的工业纯钛在8mol/L NaOH溶液中处理后,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其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P)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及成份进行了分析;用拉伸试验机测试了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动态凝血实验测试了涂层的血液相溶性;探讨了高能喷丸工艺对钛基体及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sol-gel法,在两种基体表面制备了HAP涂层;高能喷丸工艺增加了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积,利于HAP的涂覆。提高了涂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力,由抛光处理的10MPa提高到喷丸处理的30MPa;喷丸基体表面的涂层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高能喷丸 羟基磷灰石涂层 工业纯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适用于串行通信的高速包络检测电路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志聪 孙奇燕 方金花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设计了一类新颖的高速包络检测电路,与传统包络检测器相比无需工艺、温度以及电源电压(PVT)校准电路,且正负阈值平均电压和回差电压可以独立设定,无直接关系.首先推导出适用于此结构的能抑制PVT变化的电路设计函数,在此函数指导... 设计了一类新颖的高速包络检测电路,与传统包络检测器相比无需工艺、温度以及电源电压(PVT)校准电路,且正负阈值平均电压和回差电压可以独立设定,无直接关系.首先推导出适用于此结构的能抑制PVT变化的电路设计函数,在此函数指导下完成USB2.0的高速包络检测器.仿真结果表明工作温度从一40~125℃变化时,负向触发电压变化小于6mV,正向触发电压小于1mV,工作电压和工艺变化导致的触发电压变化小于14mV,完全符合USB2.0协议要求.可以推广到需要包络检测的串行通信系统中,或者其他需要施密特触发器的场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络检测器 串行通信 USB2 0 PVT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燃料电池供能的无线温度传感系统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罗志聪 王帅 +2 位作者 唐家桓 李景虎 叶大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9-216,共8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ll cell,MFC)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针对MFC输出电压低、功率小、内阻大的特点,该文研制了一种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功能的能量收集...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ll cell,MFC)是利用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针对MFC输出电压低、功率小、内阻大的特点,该文研制了一种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功能的能量收集电路和两级升压电路;基于MSP430和CC2500芯片设计了环境温度传感系统。测试结果表明,MFC的输出电压维持在316~390 mV范围内,实现了最大输出功率的跟踪,MPPT电路和升压电路分别输出1.1和3.5 V电压;无线温度传感器以每13 ms的周期将环境温度无线传输到远程终端,验证了环境温度传感系统在最大功率点处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工作的可行性,可为实现MFC主动式能量收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设计 农业信息化 微生物燃料电池 最大功率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OS伪差分E类射频功率放大器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志聪 黄世震 《电子科技》 2010年第10期49-52,共4页
分析了E类功放的非理想因素,其中着重分析寄生电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伪差分E类功放结构有效地抑制寄生电感的影响。最后基于理想的设计方程和LoadPull技术,采用0.18μmCMOS工艺,设计出高效率的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在电源电压1.8V,温... 分析了E类功放的非理想因素,其中着重分析寄生电感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伪差分E类功放结构有效地抑制寄生电感的影响。最后基于理想的设计方程和LoadPull技术,采用0.18μmCMOS工艺,设计出高效率的差分E类功率放大器。在电源电压1.8V,温度25℃,输入信号0dBm条件下,具有最大输出功率26.1dBm,PAE为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差分E类 射频功率放大器 Loadpull技术 寄生电感 CM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C-16算法与FPGA实现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志聪 孙奇燕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16位CRC-16校验码为例,在对CRC校验码原理和一般的串行CRC生成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了串行CRC算法,并进一步推导出并行CRC算法。利用Quartus Ⅱ集成环境和Verilog HDL语言工具将算法转变为校验码生成电路,并进行验证比较,最后在F... 以16位CRC-16校验码为例,在对CRC校验码原理和一般的串行CRC生成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改进了串行CRC算法,并进一步推导出并行CRC算法。利用Quartus Ⅱ集成环境和Verilog HDL语言工具将算法转变为校验码生成电路,并进行验证比较,最后在FPGA上进行了硬件电路的仿真和实现。结果表明,并行CRC算法在速度方面明显优于串行CRC算法,但会牺牲较大的硬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C-16 串行 并行 VERILOG HDL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高可靠性的短路保护电路设计及其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志聪 黄世震 《电子设计工程》 2010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针对负载短路或过载都会对线性稳压器造成性能不稳定或损坏。在限流型保护电路的基础上,采用TSMC0.18μm,设计并验证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短路保护电路。该短路保护电路采用电流镜电路按一定比例复制整流管电流,再通过采样电阻转变成相应的... 针对负载短路或过载都会对线性稳压器造成性能不稳定或损坏。在限流型保护电路的基础上,采用TSMC0.18μm,设计并验证了一个高可靠性的短路保护电路。该短路保护电路采用电流镜电路按一定比例复制整流管电流,再通过采样电阻转变成相应的电压,最后通过反馈电路实现短路保护功能。ADS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地平面存在大量噪声,只要发生负载短路,就能有效地关断线性稳压器,并可靠地维持其关断的状态。当负载短路消除后,系统将自动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稳压器 限流保护电路 高可靠性 自动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的软启动电路设计及其在蓝牙功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志聪 黄世震 《电子设计工程》 2010年第7期218-219,共2页
为了有效控制蓝牙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控制电路启动时所产生的浪涌电流,设计出了一个新颖的软启动电路。该电路可控制功率控制电路的浪涌电流上升斜率和峰值,使得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线性上升,并成功应用于蓝牙功率放大器电源管理中。基... 为了有效控制蓝牙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控制电路启动时所产生的浪涌电流,设计出了一个新颖的软启动电路。该电路可控制功率控制电路的浪涌电流上升斜率和峰值,使得功率控制电路的输出电流线性上升,并成功应用于蓝牙功率放大器电源管理中。基于TSMC 0.18μm工艺,Spectre仿真表明,浪涌电流的峰值被控制为520 mA,上升斜率被控制为40 mA/μs,实现软启动。该电路并能根据不同应用系统的要求,方便地设置浪涌电流上升斜率和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管理 软启动电路 浪涌电流 斜率和峰值 蓝牙功率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A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志聪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2年第1期85-87,119,共4页
针对本校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轻基础重实践的特点,笔者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EDA软件)和课程内容合理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文中给出了一个体现该教学思想的教学实例,教学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大... 针对本校大部分高年级学生轻基础重实践的特点,笔者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EDA软件)和课程内容合理结合,进行实践教学。文中给出了一个体现该教学思想的教学实例,教学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有较好的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A软件 实践教学 模拟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压CMOS工艺的新型负电压型电荷泵电路
13
作者 罗志聪 黄世震 叶大鹏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4-898,共5页
采用UMC 0.18μm 1.8 V/3.3 V CMOS工艺设计并流片验证了一个应用于生医刺激器的新型负电压型电荷泵电路。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负电压型电荷泵电路,比较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型4级交叉耦合型负电压电荷泵。和现有的结构相比,该... 采用UMC 0.18μm 1.8 V/3.3 V CMOS工艺设计并流片验证了一个应用于生医刺激器的新型负电压型电荷泵电路。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负电压型电荷泵电路,比较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新型4级交叉耦合型负电压电荷泵。和现有的结构相比,该电路在启动过程和工作过程中都不存在过压问题,器件任意两端口之间的电压均小于电源电压VDD,同时降低了MOS器件衬底效应、反向漏电流对电荷泵效率的影响。电荷泵的电容采用MIM电容,升压电容为50 p F,输出电容为100 p F。芯片面积为2.3 mm×1.3 mm,测试结果表明负电压型电荷泵电路输出电压为!10.3 V,系统最高效率为56%。当输出电流为3.5 m A时,输出电容为100 p F时,纹波电压为150 m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泵 负电压 反向漏电流 功率效率 纹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热拔插的高效率电荷泵设计
14
作者 罗志聪 孙奇燕 方金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电荷泵电路结构,在相同输入电压条件下,其输出电压比传统电荷泵高出1个阈值电压.此外,针对传统电荷泵电路在上电过程中存在浪涌电流的缺点,设计了一个两级限流电路,实现电荷泵电路的软启动,确保芯片在热拔插过程中,... 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电荷泵电路结构,在相同输入电压条件下,其输出电压比传统电荷泵高出1个阈值电压.此外,针对传统电荷泵电路在上电过程中存在浪涌电流的缺点,设计了一个两级限流电路,实现电荷泵电路的软启动,确保芯片在热拔插过程中,不会影响输入电源线上的其他芯片的正常工作.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2.7 V、负载电容为4.5μF、负载电阻为600Ω的条件下,提供4.8 V的输出电压,上升时间约为36 ms,实现可靠性工作,效率最高达到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拔插 电荷泵 软启动电路 高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对温度不敏感的高增益运算放大器设计
15
作者 罗志聪 黄世震 《现代电子技术》 2010年第14期4-6,共3页
功率放大器是大功率器件,其自身会消耗大部分的功耗,并导致功率放大器芯片的温度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功率放大器的控制电路需要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不敏感。针对这一要求,设计出一个对温度不敏感的全差分CMOS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 功率放大器是大功率器件,其自身会消耗大部分的功耗,并导致功率放大器芯片的温度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功率放大器的控制电路需要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不敏感。针对这一要求,设计出一个对温度不敏感的全差分CMOS运算放大器,该运算放大器采用TSMC 0.18μm工艺,选用折叠式共源共栅、宽摆幅偏置电路结构。在负载电容为10 pF条件下,最大直流增益达到115 dBm,相位裕度为70°;在整个温度范围内(-40^+125℃)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变化仅为1 dBm,相位裕度仅变化5°,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差分运算放大器 负载电容 增益 相位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喷丸预处理对钛表面组织及生物活性微弧氧化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姚再起 罗志聪 +3 位作者 葛振东 原辉 赵红 齐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5-1007,1011,共4页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分别在普通粗晶钛和表面高能喷丸细晶钛上制备了多孔TiO2氧化层。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喷丸钛表面形成厚度>40μm,直径100~200nm的等轴晶结构层。利用扫描电镜(带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分别在普通粗晶钛和表面高能喷丸细晶钛上制备了多孔TiO2氧化层。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喷丸钛表面形成厚度>40μm,直径100~200nm的等轴晶结构层。利用扫描电镜(带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层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喷丸钛的表面生成的氧化层中含有α-Ca3(PO4)2相且钙磷百分含量提高。在粗糙的高能喷丸钛表面,微弧氧化速度在不同位置有所不同,氧化层与基体形成微机械咬合,基层结合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喷丸 微弧氧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构建虚拟局域网访问校园网资源的应用方案
17
作者 罗志聪 《科技信息》 2007年第21期87-87,19,共2页
本文针对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职工实际需要,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基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保证家庭电脑灵活按需访问校园网资源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内网VPN NAT softether端口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E类功放功率控制电路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世震 罗志聪 +1 位作者 孙奇燕 陈勖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236,共4页
基于0.18μm CMOS工艺,采用间接闭环控制方式,设计出一个适用于Class 1蓝牙E类功率放大器的低成本、高集成度输出功率控制电路。输出级电源电压采用类似LDO的结构控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阶线性偏置电压结构,实现对输出级偏置电压的控... 基于0.18μm CMOS工艺,采用间接闭环控制方式,设计出一个适用于Class 1蓝牙E类功率放大器的低成本、高集成度输出功率控制电路。输出级电源电压采用类似LDO的结构控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一阶线性偏置电压结构,实现对输出级偏置电压的控制,极大地改善了功放的功率增益相对于控制电压的线性度,提高了PAE,最终实现了对输出功率2 dBm的步进控制。后仿真结果表明,输出功率控制精度较高,并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闭环 E类功率放大器 功率步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层生物活性改善
19
作者 姚再起 罗志聪 +3 位作者 葛振东 原辉 赵红 齐民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8-802,共5页
为了提高Ti2448钛合金表面的生物活性,通过在含钙磷溶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和后续浓碱处理在其表面制备了多孔二氧化钛层.采用SEM、EDS、XPS和XRD分析了氧化层的组织性能.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钙磷含量增加,但生物活性改善不显著.经浓碱... 为了提高Ti2448钛合金表面的生物活性,通过在含钙磷溶液中进行微弧氧化和后续浓碱处理在其表面制备了多孔二氧化钛层.采用SEM、EDS、XPS和XRD分析了氧化层的组织性能.发现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钙磷含量增加,但生物活性改善不显著.经浓碱处理,氧化层表面产生了含大量羟基的微孔钛酸钠结构层(孔径约100nm),P元素溶解.表层的羟基促进了体液中羟基磷灰石的形核,高含量的钙离子加速了羟基磷灰石的生长.经过20min氧化及碱处理样品(T20A)在模拟体液中浸泡7d即产生了类骨羟基磷灰石层,体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钛合金 碱处理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最小距离的对抗攻击迁移性评估框架
20
作者 伍家平 党晨 +4 位作者 罗志聪 康健 蒋晓悦 夏召强 冯晓毅 《宇航计测技术》 CSCD 2024年第6期42-55,共14页
对抗鲁棒性是智能模型安全性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迁移攻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固定预算攻击,缺少对最小距离攻击的研究。此外,对于迁移攻击的评估或攻击迁移性的测量,并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评估框架,这也给智能模型安全性测评带... 对抗鲁棒性是智能模型安全性测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迁移攻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固定预算攻击,缺少对最小距离攻击的研究。此外,对于迁移攻击的评估或攻击迁移性的测量,并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评估框架,这也给智能模型安全性测评带来很大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距离的对抗攻击迁移性评估框架,框架首先通过搜索的方法找到攻击能够成功转移的最小预算;然后,使用一个结合扰动大小和攻击成功率的总体分数以及一个最优性度量,比较了不同攻击的迁移性。总体分数既可以反映不同攻击的迁移性强弱,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目标模型的分数,确定针对迁移攻击的鲁棒性的高低,最优性度量量化了一种攻击与最优解的接近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可以击败现有的最佳方法,并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模型安全性 对抗样本 迁移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