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胃病经典名方小建中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考证
1
作者 郎燕 陈涵斐 +3 位作者 李嫚 马丽杰 李卫强 罗彦慧 《河南中医》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考证脾胃病经典名方小建中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方法: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古籍文献,对小建中汤的相关条文进行分析,梳理小建中汤的历史源流,考证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结果: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 目的:考证脾胃病经典名方小建中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方法:系统整理历代中医古籍文献,对小建中汤的相关条文进行分析,梳理小建中汤的历史源流,考证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结果: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胶饴6味药物组成,药物基原与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致。炮制方面,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均为生品,甘草为炙甘草,饴糖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临床采用麦芽糖、红糖、麻糖、高粱饴替代。剂量方面,桂枝41.4 g,甘草27.6 g,芍药82.8 g,生姜41.4 g,大枣48 g,胶饴200 mL。煎煮方法为加水1400 mL,煮取600 mL,除去药渣,纳入饴糖,再入微火消解,分成3次服用。结论:小建中汤关键信息明确,可为其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 经典名方 脾胃病 《伤寒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经典名方麻子仁丸研究热点及趋势
2
作者 马越 马婧 +8 位作者 郎燕 陈涵斐 谢小峰 惠宝玫 蒙萌 李卫强 孙灵芝 马力杰 罗彦慧 《河南中医》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含麻子仁丸的相关文献,探究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1月收录的含麻子仁丸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合并去除重复文献,使用C...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含麻子仁丸的相关文献,探究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1月收录的含麻子仁丸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合并去除重复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年度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文献1 022篇,年均发文量约34篇;共有2 437个作者被纳入,其中核心作者67个;共纳入191所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高。共有295个关键词被纳入,主要有便秘、麻仁丸、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等;对主要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共得到12个聚类,包括麻子仁丸在各类便秘及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研究、《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学术思想的探讨及经验总结;突现分析得到25个突现词,主要有肠易激综合征、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耳穴贴压、针刺、穴位贴敷等。结论:关于经典名方麻子仁丸的研究尚存在团队之间缺乏大规模合作的问题,研究热点为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从信号通路水平探究麻子仁丸治疗各类型便秘的作用机制将成为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子仁丸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名方麻子仁丸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考证
3
作者 马婧 马越 +4 位作者 郎燕 马力杰 李卫强 罗彦慧 孙灵芝 《河南中医》 2025年第2期220-227,共8页
目的:对经典名方麻子仁丸处方来源、方剂组成、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煎制、服用方法等进行考证。方法:查阅书同文·中医中药古籍数据库、方剂词典以及《中华医典》等网络数据库,将“麻子仁丸”设为关键词展开全文检索,同时对其异名... 目的:对经典名方麻子仁丸处方来源、方剂组成、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煎制、服用方法等进行考证。方法:查阅书同文·中医中药古籍数据库、方剂词典以及《中华医典》等网络数据库,将“麻子仁丸”设为关键词展开全文检索,同时对其异名如“麻仁丸”“脾约麻仁丸”“脾约丸”“子和脾约丸”等进行检索,构建的检索式为“麻仁丸”or“脾约麻仁丸”or“脾约丸”or“子和脾约丸”。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含麻子仁丸的古籍文献120条,涉及中医古籍120部。麻子仁丸为东汉张仲景《伤寒论》首创,具体药物组成为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杏仁、厚朴,其异名包括麻仁丸、脾约麻仁丸、脾约丸、子和脾约丸等。麻子仁丸主要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胃肠燥热、水肿、腹满、腰背拘急、汗出、中风、脚气有风、不渴等病证。麻子仁丸中苦杏仁、厚朴、大黄的炮制方式最为复杂多变,苦杏仁多为去皮尖,麸炒;厚朴通常去皮并姜制;大黄则多为生用或酒制。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麻子仁丸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炮制方法等进行考证,为麻子仁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子仁丸 文献考证 《伤寒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香药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彦慧 牛阳 +2 位作者 陈建丽 马英锋 马科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2期1311-1313,共3页
元代社会广泛使用香料,但元代的香料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香料在元代医药领域的使用情况,并简单探析香料与元代回回医药和中医药的关系。1香料与香药香料(spice)即'从热带植物中提取的各种有强烈味道或香味的... 元代社会广泛使用香料,但元代的香料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香料在元代医药领域的使用情况,并简单探析香料与元代回回医药和中医药的关系。1香料与香药香料(spice)即'从热带植物中提取的各种有强烈味道或香味的植物性物质,由于其所具有的香气和防腐性质,通常被用作调料或其他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 回回 香料 元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而兼儒 贯通一家——中国经堂教育开创者胡登洲之求学经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彦慧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39,共4页
中国经堂教育的开创者胡登洲在明代伊斯兰教衰微,中国本土伊斯兰教经师十分稀少和伊斯兰典籍极度缺乏的社会大背景下,以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为获得伊斯兰教学问的主要方式,并在游学的过程中“儒伊并重”,寻求“贯通一家”,开创了... 中国经堂教育的开创者胡登洲在明代伊斯兰教衰微,中国本土伊斯兰教经师十分稀少和伊斯兰典籍极度缺乏的社会大背景下,以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为获得伊斯兰教学问的主要方式,并在游学的过程中“儒伊并重”,寻求“贯通一家”,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大都“回而兼儒”之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堂教育 开创者 中国 求学经历 伊斯兰教 教学者 经师 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州回民锁氏祖传妇科秘方考述
6
作者 罗彦慧 贺晓慧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39,共2页
定州,现为县级市,归河北省保定市管辖。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秦时归山东北部恒山郡管辖。两汉时此地置中山国,也称中山郡,治卢奴县。后魏仍称中山郡,并于郡置定州。隋改定州日博陵郡,治鲜虞。唐代,定州设总管府、大总管府,管辖... 定州,现为县级市,归河北省保定市管辖。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秦时归山东北部恒山郡管辖。两汉时此地置中山国,也称中山郡,治卢奴县。后魏仍称中山郡,并于郡置定州。隋改定州日博陵郡,治鲜虞。唐代,定州设总管府、大总管府,管辖范围曾达32个州,治安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州 考述 秘方 妇科 回民 管辖范围 中山国 县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结与对抗:两种对中国穆斯林妇女的解读——读《中国清真女寺史》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彦慧 《丝绸之路》 2010年第2期49-51,共3页
《中国清真女寺史》是一部研究中国清真女寺发展史、中国穆斯林妇女社会和家庭处境变化的专著。由于本书所关注的是中国“信仰的女性群体”,因此引起多方人士的关注。本书著者水镜君和玛利亚·稚绍克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一方面使... 《中国清真女寺史》是一部研究中国清真女寺发展史、中国穆斯林妇女社会和家庭处境变化的专著。由于本书所关注的是中国“信仰的女性群体”,因此引起多方人士的关注。本书著者水镜君和玛利亚·稚绍克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一方面使此书在东西文化对话和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著者过于投入的对话反而忽略了此书的主角——中国穆斯林妇女。本文就《中国清真女寺史》所探讨的中同穆斯林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从团结与和谐走向对抗与矛盾的问题略作论述,并在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无论是水镜君主张的团结与和谐,还是玛利亚·雅绍克主张的对抗与矛盾,她们都忽略了中国穆斯林妇女自身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清真女寺史》 穆斯林妇女 两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医香药在治疗口腔黏膜病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薛新民 贺晓慧 +1 位作者 罗彦慧 李菲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69-71,共3页
回族医学是阿拉伯医学与中医学“中西合璧”的产物,回族医药学在其长期发展中大量使用了阿拉伯香药。单于德探讨回医香药的历史渊源,肯定了香药的传人既增添了中药品种,又扩充了方剂内容,更促进了中药剂型的改革。
关键词 回医 香药 口腔黏膜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入药史考述——以中医药典籍为中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海燕 鄢梁裕 罗彦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68-72,共5页
葡萄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物质文明,葡萄一入中原,即被广泛使用,可食用、可酿酒、可入药。中文文献记载的葡萄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此后历代医家不断积累和完善葡萄入药经验,葡萄果、葡萄根、葡萄籽、葡萄叶等均可入药。学... 葡萄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物质文明,葡萄一入中原,即被广泛使用,可食用、可酿酒、可入药。中文文献记载的葡萄入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此后历代医家不断积累和完善葡萄入药经验,葡萄果、葡萄根、葡萄籽、葡萄叶等均可入药。学界研究葡萄的成果丰富,但研究葡萄入药的成果却甚少。通过详细梳理中医药典籍中的葡萄相关文献,探讨葡萄在中医药典籍中的演变历程,总结历代医家使用葡萄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葡萄在中医药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药用价值,并为现代医药学家使用和发掘葡萄丰富的药用价值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中医药 入药史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的药用价值考述
10
作者 王海燕 罗彦慧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185-1188,共4页
“药食同源”是中医悠久的传统之一,但现代医家多不重视“药食同源”物品的药用价值。鹅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物品之一,其食用价值已被世人熟知,但其药用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文章主要探讨鹅的药用价值,以期现代医学提升对鹅的药用... “药食同源”是中医悠久的传统之一,但现代医家多不重视“药食同源”物品的药用价值。鹅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性物品之一,其食用价值已被世人熟知,但其药用价值尚未被充分发掘。文章主要探讨鹅的药用价值,以期现代医学提升对鹅的药用价值的重视,对其加强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药用价值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包走天涯——我的上海之行
11
作者 罗彦慧 《丝绸之路》 2012年第11期60-61,共2页
也许是受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或者是关于上海滩的电影看多了,虽然与上海没有特别的故事,但上海却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一个地方,—直都想去看看。也许时下的上海滩早已寻不见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半点风情,但我还是执意背起行囊,踏上了... 也许是受张爱玲小说的影响,或者是关于上海滩的电影看多了,虽然与上海没有特别的故事,但上海却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一个地方,—直都想去看看。也许时下的上海滩早已寻不见20世纪30年代旧上海的半点风情,但我还是执意背起行囊,踏上了上海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滩 背包 张爱玲小说 30年代 20世纪 旧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回族丁氏对中国医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彦慧 《中国穆斯林》 CSSCI 2019年第5期14-19,共6页
晚清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的大背景下,传统中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国内废止中医的支持者甚多。“家传世医”京津丁氏家族经历了此过程,并在传统中寻求突破,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趋势。丁氏为“家传世医”之家,祖籍浙江绍兴... 晚清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的大背景下,传统中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国内废止中医的支持者甚多。“家传世医”京津丁氏家族经历了此过程,并在传统中寻求突破,调整自身以适应新的医学发展趋势。丁氏为“家传世医”之家,祖籍浙江绍兴,晚清民国以来主要活动于京津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发展趋势 传统中医 浙江绍兴 晚清民国时期 京津地区 寻求突破 世医 冲击和挑战
原文传递
骨科世家“梁接骨”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梁接骨”传承与特色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彦慧 梁琛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67,共6页
本文以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骨科世家'梁接骨'的历史传承与医药特点,探讨'梁接骨'家族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梁接骨'家族医学传承历史久远,学界普遍认为'梁接骨'家族的医学起源于北宋年间... 本文以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骨科世家'梁接骨'的历史传承与医药特点,探讨'梁接骨'家族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梁接骨'家族医学传承历史久远,学界普遍认为'梁接骨'家族的医学起源于北宋年间,从河南开封传入江苏南京。'梁接骨'家族秉承爱国主义传统,以家庭式传承和小规模经营的模式在骨伤科领域为中国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梁接骨 回族
原文传递
中华老字号“白敬宇”的爱国和慈善传统考述
14
作者 罗彦慧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49,共6页
中华老字号"白敬宇"发源于河北定州,在晚清民国时期走向企业化经营,如今已是现代化医药企业。"白敬宇"秉承爱国主义传统,积极投身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白敬宇"遵循慈善为本的原则,... 中华老字号"白敬宇"发源于河北定州,在晚清民国时期走向企业化经营,如今已是现代化医药企业。"白敬宇"秉承爱国主义传统,积极投身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白敬宇"遵循慈善为本的原则,在其漫长的传承过程中,一直为公共及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文章梳理了"白敬宇"的爱国和慈善传统,探讨"白敬宇"对抗日战争等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敬宇 医药 抗日战争 慈善
原文传递
行走在双重之间--蓝煦生平事迹考述
15
作者 罗彦慧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7,共4页
蓝煦是汉文译著活动的重要人物,目前学术界对蓝煦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成果的研究尚属薄弱,《天方正学》是以往学术界研究蓝煦的唯一资料来源,对蓝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译著《天方正学》上。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天方正学》外... 蓝煦是汉文译著活动的重要人物,目前学术界对蓝煦的生平事迹及其学术成果的研究尚属薄弱,《天方正学》是以往学术界研究蓝煦的唯一资料来源,对蓝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其译著《天方正学》上。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除了《天方正学》外,蓝煦的汉文译著还有《天方尔雅》;除了为官武昌外,蓝煦还任过星子县知县,并在任职期间主修了同治《星子县志》,同治《星子县志》收录了蓝煦探讨儒家学理的两篇文章,蓝煦还注释过《易经全解》;《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收录了蓝煦自撰的记载其生平事迹的履历片,《清实录》也有关于蓝煦为官情况的记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以上新发现的丰富的资料,详细考证了蓝煦的生平事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在晚清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蓝煦如何处理其清政府官员、儒家知识分子和穆斯林学者之多重身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煦 汉文译著 回族 伊斯兰教
原文传递
“押不芦”历史考述
16
作者 罗彦慧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42,共8页
"押不芦"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一味神奇药物。本文梳理文献记载中"押不芦"相关内容,研究"押不芦"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史,辨析"押不芦"与"曼陀罗""人参"等植物的混淆问题... "押不芦"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一味神奇药物。本文梳理文献记载中"押不芦"相关内容,研究"押不芦"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史,辨析"押不芦"与"曼陀罗""人参"等植物的混淆问题,进而探讨丝绸之路上的医药文化交流及其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押不芦 丝绸之路 医药
原文传递
《南村辍耕录》中的西域医药文化考述
17
作者 罗彦慧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2-67,共6页
文章梳理了元代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中的西域医药资料,考证其来源和传播,研究其与中原传统医药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进而探讨了元代西域医药文化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 元代 南村辍耕录 西域医药
原文传递
东西合璧 源远流长——回医药学发展史述要
18
作者 罗彦慧 《中国回族学》 2015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回医药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安迪光提出“回回医学是东西方两大医学体系高度结合的产物”~③,即“东西合璧”说,此理论认为回回医学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产物,而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则兼收并蓄了古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及... 回医药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安迪光提出“回回医学是东西方两大医学体系高度结合的产物”~③,即“东西合璧”说,此理论认为回回医学是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产物,而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则兼收并蓄了古希腊、罗马、印度、波斯及阿拉伯诸民族的医学成就和医学思想,并与伊斯兰哲学密切相关。回医药学以“真一流溢”“阴阳七行”为哲学基础,以“四元素”和“四津液”为发病学说,并具有独特的诊疗技术,其香疗、浴疗、卫生保健、养生等方术堪称世界医学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璧 医学 哲学 产物 伊斯兰 医药学 香疗
原文传递
丝路食药:明清时期“琐琐葡萄”传播史与中华医药多元交汇
19
作者 罗彦慧 《医疗社会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38-160,325-326,共25页
“琐琐葡萄”是葡萄的特殊品种,明清时期自西域逐渐传入内地,可食用、可入药。本文梳理“琐琐葡萄”相关文献,考述“琐琐葡萄”名称来源和其在西域的产地,以及其自北向南传入中原的历史,探究“琐琐葡萄”与明清时期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 “琐琐葡萄”是葡萄的特殊品种,明清时期自西域逐渐传入内地,可食用、可入药。本文梳理“琐琐葡萄”相关文献,考述“琐琐葡萄”名称来源和其在西域的产地,以及其自北向南传入中原的历史,探究“琐琐葡萄”与明清时期各阶层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琐琐葡萄”入药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琐琐葡萄”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本文从医药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研究“琐琐葡萄”传播史,探讨“琐琐葡萄”在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的媒介作用,以及多元交汇的中华医药发展史,为学界研究丝绸之路上传播的医药探寻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医药 琐琐葡萄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考证
20
作者 王丽玮 郎燕 +3 位作者 马力杰 李卫强 孙灵芝 罗彦慧 《河南中医》 2025年第3期356-368,共13页
葛根黄芩黄连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其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本文整理归纳现代以前的古籍文献,结合文献学、计量学等方法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厘清葛根黄芩黄连汤历史发展脉络,... 葛根黄芩黄连汤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其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物组成。本文整理归纳现代以前的古籍文献,结合文献学、计量学等方法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历史沿革及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厘清葛根黄芩黄连汤历史发展脉络,对其方名、功能主治、药物组成、剂量、炮制及煎服方法等进行梳理及总结,为后世医家及研究者提供临床思路及实验研究依据,为经典名方的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黄芩黄连汤 经典名方 文献考证 《伤寒论》 张仲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