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置换救治儿童蓖麻子中毒7例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光明 聂晓晶 +11 位作者 余自华 李政 孙志文 翁增凤 杨昱莹 陈淑莲 王承峰 郑思锐 罗应云 陆彦婷 曹惠琴 詹海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对蓖麻子中毒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蓖麻子中毒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误食生蓖麻子后30~91 h给予PE治疗,观察PE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比较PE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分析。结果 PE治疗后患...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对蓖麻子中毒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蓖麻子中毒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误食生蓖麻子后30~91 h给予PE治疗,观察PE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比较PE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分析。结果 PE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后遗症;PE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肌酸磷酸激酶(CK)、a-羟丁酸脱氢酶(HBD)、胆碱酯酶(CLA)明显低于PE治疗前(P<0.05或P<0.01),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和血小板(PLT)计数有下降趋势,淋巴细胞(L)和红细胞(RBC)计数有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较PE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E治疗后pH值、碳酸氢根(HCO_3^-)和剩余碱(BE)明显高于PE治疗前(P<0.01),阴离子间隙(AG)明显低于PE治疗前(P<0.01)。结论对于病情较重的蓖麻子中毒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条件可早期行PE治疗,以彻底清除已进入血液和组织器官的毒素,减少后续损伤,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子 中毒 治疗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