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王光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一生作有大量音乐论著。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主要成就。1.他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极力主张创造“一种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2.他最早将西方音乐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 王光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一生作有大量音乐论著。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王光祈在中国音乐史上的主要成就。1.他从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极力主张创造“一种可以代表‘中华民族性’的国乐”。2.他最早将西方音乐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编撰了大量的音乐论著。3.他在我国乃至亚洲最早采用比较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音乐,并将其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外。4.他在我国最早采用西方音乐理论体系和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的传统音乐进行整理和研究。5.他是我国最早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以外文形式介绍到西方国家的音乐家。王光祈的音乐论著和研究成果至今仍然具有相当深远的积极影响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中国音乐史 成就 西方音乐理论 国乐观 比较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救亡运动造就的音乐大师——赵沨先生抗战时期在大后方的音乐生涯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1期89-91,共3页
抗战时期,赵沨先生从1937年至1946年7月一直在大后方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音乐工作。他的音乐生涯和祖国的命运密不可分。他在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磨砺出出类拔萃的音乐才能、广博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不凡的领导艺术。他是抗日救亡运动... 抗战时期,赵沨先生从1937年至1946年7月一直在大后方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音乐工作。他的音乐生涯和祖国的命运密不可分。他在火热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磨砺出出类拔萃的音乐才能、广博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不凡的领导艺术。他是抗日救亡运动的时代大潮造就的一位音乐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沨 大后方 抗日救亡运动 音乐生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促进昆曲艺术走向世界——王光祈《论中国古典歌剧》学习札记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2期13-16,共4页
王光祈是第一位用外文向国外介绍昆曲的中国学者,他对昆曲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中。该文主要论述对象是昆曲涵盖了王光祈对昆曲有独到的见解。本文试作评析,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用比较音乐学的思维方式贯通王光祈... 王光祈是第一位用外文向国外介绍昆曲的中国学者,他对昆曲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中。该文主要论述对象是昆曲涵盖了王光祈对昆曲有独到的见解。本文试作评析,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用比较音乐学的思维方式贯通王光祈进行昆曲研究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光祈 昆曲研究 《论中国古典歌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萧友梅的爱国主义思想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2006年第4期30-34,共5页
萧友梅的爱国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他的整个音乐生涯,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提倡“建立中国的国民乐派”,终生实践着“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第二,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而放声呐喊;第三,倡导... 萧友梅的爱国主义思想始终贯穿着他的整个音乐生涯,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提倡“建立中国的国民乐派”,终生实践着“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第二,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音乐作品,为“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想而放声呐喊;第三,倡导在抗战中建设“精神上的国防”,身体力行地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时代大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友梅 爱国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奚琴、嵇琴、稽琴、二弦名实考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3期8-11,共4页
奚琴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始载于宋代陈旸《乐书》。奚琴在唐代传入中原,又名嵇琴。入宋后得以长足发展,亦名稽琴。它是我国最早见于史载的擦弦乐器。二弦是福建南音所用的主要乐器,其形制特点与奚琴极为相似,似为奚琴之后... 奚琴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奚族的乐器,始载于宋代陈旸《乐书》。奚琴在唐代传入中原,又名嵇琴。入宋后得以长足发展,亦名稽琴。它是我国最早见于史载的擦弦乐器。二弦是福建南音所用的主要乐器,其形制特点与奚琴极为相似,似为奚琴之后裔。本文仅对奚琴、嵇琴、稽琴及二弦的名实关系作粗略的梳理,为中国拉弦乐器探源溯流而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奚琴 嵇琴 稽琴 二弦 名实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道音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2005年第4期12-16,共5页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佛道两家学说曾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佛道音乐美学思想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音乐审美观念 音乐审美情趣 音乐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鼓文化的首部专著──评《中国鼓文化研究》
7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1998年第3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鼓文化 中国文化 艺术特色 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 形成原因 真龙天子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她在民歌的海洋流连忘返——方妙英与楚地民歌研究
8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CSSCI 2012年第2期27-30,共4页
方妙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她在民族音乐学、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笔者只能挂一漏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她的楚地民歌研究成果:一、楚宫、楚徵、楚羽体系民歌三声... 方妙英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她在民族音乐学、音乐创作和音乐教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笔者只能挂一漏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她的楚地民歌研究成果:一、楚宫、楚徵、楚羽体系民歌三声腔研究;二、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研究;三、湖北五句子歌及其变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妙英 楚地民歌 三声腔 哭嫁歌 五句子歌及其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畅先生与“因材施教”
9
作者 罗天全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1期38-42,共5页
周畅先生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福建省音协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一生著(含合著)有6部音乐论著,100多篇音乐学术论文。他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因材施教"是周畅先... 周畅先生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福建省音协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一生著(含合著)有6部音乐论著,100多篇音乐学术论文。他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成就十分突出。"因材施教"是周畅先生音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畅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天全 《管子学刊》 1995年第2期27-30,共4页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 试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分损益法"《管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音的长度 春秋时期 《管子》 五声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和”审美观的独特性与保守性
11
作者 蒲薪竹 罗天全 《音乐探索》 2006年第2期98-100,共3页
“淡和”审美观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一种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它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又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同时,它还对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创作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 淡和 独特性 保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论陶渊明知乐并辩证其音乐思想之正反实践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建军 罗天全 《音乐探索》 2004年第4期78-83,共6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有关陶渊明“不解音声”之史载进行了证伪及从陶之诗作等方面证实了陶渊明知音知乐,这是本文立论的前提基础;二是从“理解”、“培养内心听觉”、“无声练习”等正面角度及“无声音乐”等反面角度辩证地... 本文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有关陶渊明“不解音声”之史载进行了证伪及从陶之诗作等方面证实了陶渊明知音知乐,这是本文立论的前提基础;二是从“理解”、“培养内心听觉”、“无声练习”等正面角度及“无声音乐”等反面角度辩证地阐发了陶渊明“虚奏无弦琴”之怪举与陶诗①“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实践意义,这是本文立论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无弦琴 知音 诗作 陶诗 上声 立论 音乐思想 内心听觉 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天全 《艺术探索》 1995年第3期62-65,共4页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弦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河南舞阳七孔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管子时代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已...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弦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河南舞阳七孔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管子时代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已开始使用五声乃至七声音阶,也证明管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七声音阶 音的长度 春秋时期 旋宫转调理论 五声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松龄聊斋俚曲探微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潋 罗天全 《音乐探索》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蒲松龄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流传于当时的时调俗曲填词创作的大型说唱叙事故事。本文简单叙述了蒲松龄俚曲产生的环境、俚曲的艺术特点,并进一步肯定了蒲松龄及其俚曲在音乐史上的成就。
关键词 蒲松龄 俚曲 艺术特点 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教音乐史话 鸾歌凤舞鼓云敖——苏州玄妙观道乐
15
作者 蒲亨强 罗天全 《音乐爱好者》 1995年第1期30-31,共2页
从杭州坐小客轮在大运河行一夜,就到了历史名城苏州。古雅的苏州是道教盛行的地区之一,唐宋时,苏州道观甚多,明代又陆续兴建了城隍庙、春申君庙、安齐王庙等庙宇。位于城区闹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距今... 从杭州坐小客轮在大运河行一夜,就到了历史名城苏州。古雅的苏州是道教盛行的地区之一,唐宋时,苏州道观甚多,明代又陆续兴建了城隍庙、春申君庙、安齐王庙等庙宇。位于城区闹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江南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清乾隆皇帝曾三次到玄妙观并题匾额。1986年12月10日,苏州市正式成立了道教协会,会长宋佩琴。道协近年来招收了二十多名青年道士,其中一些送往北京中国道教学院学习过道教理论和科仪,现已成为道教活动的骨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音乐 玄妙观 舞鼓 道乐 史话 道教理论 苏州市 道士 科仪 正一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孔笛纵横谈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天全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6-48,共3页
十孔笛是在六孔笛的基础上,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借鉴西洋木管乐器十二平均律化的长处,结合人的生理特征(即手形及手指长短等条件)而发明制作的一种新式竹笛。
关键词 十二平均律 音孔 演奏者 变化音 生理特征 主轴线 民族音乐 杨荫浏 笛子 演奏技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