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鹃花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1
作者 拉巴潘多 罗大庆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杜鹃花植物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均有广泛分布,而亚洲作为其核心多样性种植区域,囊括了全球杜鹃植物种类的绝大多数,数量约900余种。我国被誉为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宝库,拥有超过567个杜鹃种类,这些种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西藏以及四川... 杜鹃花植物在欧洲、亚洲及北美洲均有广泛分布,而亚洲作为其核心多样性种植区域,囊括了全球杜鹃植物种类的绝大多数,数量约900余种。我国被誉为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宝库,拥有超过567个杜鹃种类,这些种类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西藏以及四川的横断山脉区域。杜鹃花不仅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还蕴含着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查阅,了解杜鹃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保护措施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策略。进一步认识杜鹃物种多样性、分布、生长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其生存的威胁现状;对杜鹃花的药用和观赏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和其他经济价值研究,应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确保杜鹃花植物资源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资源保护 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植物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2
作者 杨小菊 强巴克珠 +3 位作者 韩彦刚 郝文渊 罗大庆 屈兴乐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84-2793,共10页
为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样方调查法对研究区开展植物群落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结合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系统分析了物种组成、群落类型... 为揭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植物物种组成、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样方调查法对研究区开展植物群落调查,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结合去趋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系统分析了物种组成、群落类型和影响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38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85种,隶属于47科118属,菊科、蔷薇科、禾本科和豆科为优势科;TWINSPAN分类将植物群落分成17个群丛类型;样地CCA排序表明海拔解释了群落格局变化5.8%,年降水量解释了5.5%,温度解释了4.8%;26个优势种和次优势种的CCA排序结果的分布特征与各群丛的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综上,海拔是影响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植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植物保护和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 群落分类 排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西北高寒荒漠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3
作者 杨小菊 强巴克珠 +2 位作者 郭凯瑜 罗大庆 屈兴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54,共11页
为探究藏西北高寒荒漠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情况,确定影响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为藏西北地区高寒荒漠群落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方法,对藏西北地区136个样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藏西北高寒荒漠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情况,确定影响群落分布的环境因子,为藏西北地区高寒荒漠群落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的方法,对藏西北地区136个样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36个样地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31种,隶属27科67属,其中双子叶植物占主导地位,菊科、豆科、禾本科、蔷薇科和莎草科是研究区的优势科;(2)TWINSPAN数量分类将藏西北高寒荒漠植物划分成22个群丛,以草本植物优势种命名的群丛居多;(3)CCA排序表明,影响群落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是经度和纬度,其次是海拔,CCA排序进一步阐明了藏西北高寒荒漠植物群落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西北地区 高寒荒漠 植物群落 数量分类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罗大庆 郭泉水 +2 位作者 薛会英 边巴多吉 潘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4-569,共6页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 通过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林隙更新调查 ,研究了林隙大小与更新以及林隙形成年龄与更新的关系 ,对林隙和非林隙林分内幼苗和幼树的高生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林隙大小在 10 0m2 左右 ,最适合于苗高 2 0cm以下的更新幼苗生存 ,超过 10 0m2 ,更新幼苗随着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林隙大小在 30 0m2 左右 ,最适合冷杉幼树和小径木的生存。林隙形成年龄在 30a左右 ,更新幼苗和幼树的数量最多 ,而小径木数量有限 ,随着林隙形成年龄的增大 ,小径木数量逐渐增多 ,而幼苗和幼树逐渐减少 ;林隙内幼苗、幼树和小径木的密度均大于非林隙林分 ;林隙对 3年生以下幼苗的高生长影响不大 ,对 4年生以上幼树的高生长有促进作用 ,特别是对 9年生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色季拉山 冷杉 原始林 林隙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特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罗大庆 王军辉 +1 位作者 任毅华 朱登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0-35,共6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 通过野外观察和样地调查,分析和比较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的结实状况、球果和种子的基本性状在不同海拔间及其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的差异。结果表明:急尖长苞冷杉的结实属于有明显间隔周期的类型,天然林通常3年为1个结实丰年轮回期。不同海拔间结实母树的比例和数量差异较大,结实母树比例在25%~80%之间,平均为45%;结实母树数量128~483株·hm-2,平均为230株·hm-2;单株结实球果数量24~366个,平均为157个。林分及树冠空间结实特点为:林冠层树木结实,下层和林内母树不结实;单株树冠上层结实,下层不结实;树冠南面结实较多。与冷杉属其他树种相比,急尖长苞冷杉的球果长度略短,宽度居中;种子长度、宽度和厚度均小,单果种子数量较高。不同海拔间的比较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垂直分布的中、低海拔球果和种子发育程度较高,反映在球果和种子较大,千粒质量、出种量以及饱满度均优于高海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藏东南 色季拉山 海拔梯度 球果 种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半干旱区3种柏树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大庆 郭其强 +1 位作者 王贞红 赵垦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11-1617,共7页
以巨柏、大果圆柏和香柏3年生盆栽苗为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水,在4个土壤含水量梯度(T1、T2、T3、T4)下测定了3种柏树光合-光响应曲线、光合作用参数和保护酶的活性,以探讨它们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3种柏树光合-光... 以巨柏、大果圆柏和香柏3年生盆栽苗为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控水,在4个土壤含水量梯度(T1、T2、T3、T4)下测定了3种柏树光合-光响应曲线、光合作用参数和保护酶的活性,以探讨它们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显示:(1)3种柏树光合-光响应曲线随干旱胁迫加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当光量子通量密度(PFD)<200μmol.m-2.s-1,净光合速率随PFD的增强基本呈直线增长;当PFD达到1 200μmol.m-2.s-1左右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2)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3种柏树的光饱和点下降而光补偿点升高,表观量子效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在巨柏和大果圆柏中呈持续下降趋势,而香柏为先上升后下降,但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值以香柏最大。(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3种柏树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巨柏和大果圆柏POD活性呈持续上升趋势,而香柏为先升高后降低;巨柏和大果圆柏的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香柏呈持续上升趋势;3种柏树的MDA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香柏的脂质过氧化程度远低于巨柏和大果圆柏。研究表明,香柏比巨柏和大果圆柏具有更强的抗旱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种柏树 干旱胁迫 光合-光响应曲线 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南色季拉山冷杉林林隙与非林隙小气候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罗大庆 张晓娟 任德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3,共6页
通过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典型林隙与非林隙的旷地和林内小气候观测,从昼间总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地表温度和5-15 cm层土壤温度指标,分析夏季林隙与非林隙小气候的异同。结果表明,冷杉林林隙总辐射年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 通过藏东南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典型林隙与非林隙的旷地和林内小气候观测,从昼间总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地表温度和5-15 cm层土壤温度指标,分析夏季林隙与非林隙小气候的异同。结果表明,冷杉林林隙总辐射年变化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5和8月;林隙总辐射的日变幅和年变幅均小于旷地,年总辐射量为1 173.28 MJ/m2,总辐射量显著低于旷地(P〈0.01)。夏季昼间,林隙与非林隙气温变化曲线均呈倒S型,林隙气温日变幅小,介于旷地与林内之间,接近林内而低于旷地;林隙相对湿度高于旷地和林内,且日变幅较小。林隙和非林隙的地表温度日变化趋势与气温基本一致,旷地地表及土壤各层温度显著高于林隙和林内;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10 cm及以下土层无明显日变化;地表温度受夏季太阳辐射影响,其日变幅显著高于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旷地 总辐射 气温 相对湿度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藏的天然林保护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大庆 薛会英 边多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S1期152-156,共5页
从西藏的天然林资源和林业经营现状 ,概述了天然林资源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资源过度消耗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以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大意义和西藏林业实行分类经营的基本恩路及对策。
关键词 天然林 保护 林业分类经营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被引量:41
9
作者 罗大庆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4年第9期23-25,共3页
根据公路桥梁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特点 ,分析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序及各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施工工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拨备计提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效应
10
作者 罗大庆 胡名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7-89,共13页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括显性商业银行等七部门且能够反映我国基本经济特征的DSGE模型,鉴于信贷市场存在摩擦,引入静态拨备和动态拨备两种审慎监管政策,考察在不同的外生冲击下两种拨备制度在防范金融风险、平滑经济波... 本文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构建了一个包括显性商业银行等七部门且能够反映我国基本经济特征的DSGE模型,鉴于信贷市场存在摩擦,引入静态拨备和动态拨备两种审慎监管政策,考察在不同的外生冲击下两种拨备制度在防范金融风险、平滑经济波动等方面的效果,并以社会福利损失函数为评价标准,识别动态拨备计提与货币政策的最优组合。主要结论有:第一,当经济体受到金融冲击时,静态拨备的引入会放大经济波动,而动态拨备防风险、稳增长效果显著,但是两种拨备制度在治理由技术冲击引起的经济波动时,效果并不理想;第二,相对于一般的泰勒法则,关注金融要素的增广型货币政策抑制经济波动的优势非常明显,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金融要素的波动;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宽松的动态拨备监管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福利损失。因此,政府部门须进一步完善动态拨备制度,适时下调计提强度,相信此举可以助推我国经济提前走出下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备计提 货币政策 经济波动 福利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任毅华 罗大庆 +2 位作者 周尧治 方江平 卢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8048-8057,共10页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的空间格局反映了森林群落的死亡格局和干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内林木的死亡过程。采用相邻网格法对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1 hm^2固定样地内CWD进行调查,从CWD类型、腐烂等级、径级3个方面对CWD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CWD总密度为582株/hm^2,倒木占55.33%,是CWD的主要输入形式。CWD密度在腐烂等级上的分布可用多项式拟合(R^2=0.9973),在径级上的分布可用指数衰减模型拟合(R^2=0.9746),且在不同类型、腐烂等级及径级上的分布差异较大。在50 m尺度内,CWD整体表现为小尺度的集群分布和中、大尺度的随机分布。在3种CWD分类中,仅有大枯枝、Ⅰ级腐烂、径级ⅠCWD在小尺度或中尺度表现为较强的集群分布,其余则均以随机分布为主,只是在个别尺度达到或接近集群分布。不同类型CWD间整体关联不显著,只有枯立木与大枯枝在0—21 m尺度内达到显著负关联。CWD空间分布格局是急尖长苞冷杉原始林的重要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林下植物群落及林型自然更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林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 死亡木 点格局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柏生态分布区垂直小气候特征分析
12
作者 罗大庆 屈兴乐 王鸿源 《高原农业》 2017年第1期22-26,共5页
通过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巨柏地理分布区垂直气象要素定点观测分析,揭示了巨柏生态分布适应的主要小气候因子变化规律与特征,以期为根据气候规律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营造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分析... 通过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巨柏地理分布区垂直气象要素定点观测分析,揭示了巨柏生态分布适应的主要小气候因子变化规律与特征,以期为根据气候规律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营造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巨柏分布区年均温8.07~11.32℃,分布区上、下限的月均温差异不显著。太阳辐射年总量4 854.70~4 943.16MJ·m^(-2),日总量最大可达31.63 MJ·m^(-2)。年降水量418~445 mm,相对湿度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研究区干、湿季分明。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同,呈单峰曲线;地面温度在各层之中最低且变幅大。各土层含水量年变化范围2.37%~15.53%之间,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与降水和空气湿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县 垂直分布 空气温度 总辐射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不同龄级立木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13
作者 任毅华 周尧治 +2 位作者 侯磊 方江平 罗大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417-5424,共8页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配置状况,是种群对环境适应的生存策略及适应机制的反映。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东坡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配置状况,是种群对环境适应的生存策略及适应机制的反映。以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东坡设置100 m×100 m固定样地,采用相邻网格法将样地划分为25个20 m×20 m的调查单元,对样地内所有基径≥0.1 cm的急尖长苞冷杉进行调查,记录林木的坐标、胸径、基径、冠幅等信息。依据基径和胸径两个指标将林木划分为12个径级和6个龄级(幼苗、幼树、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对种群的径级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在不同径级上的分布成倒"J"型。(2)种群整体、幼苗、幼树随空间尺度的增大依次呈现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所研究尺度内均为随机分布。(3)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上接近或达到负关联,在中、大尺度无显著关联;小树、中树、大树、老树在空间分布上与幼苗、幼树的关联性符合Janzen-Connell假说,但小树、中树、大树、老树之间无显著关联。上述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小径木以集群方式相互庇护以提高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径木在小、中尺度抑制林下更新,在大尺度则促进更新。该结果有助于揭示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的现状与动态规律,可为深入研究该种群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尖长苞冷杉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冷杉原始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边巴多吉 郭泉水 +1 位作者 次柏 罗大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研究了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与非林隙林分内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林隙内光照条件的改... 研究了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对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原始冷杉林林隙与非林隙林分内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物种多样性均存在较大的差异 .由于林隙内光照条件的改善 ,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更加丰富 ;林隙内有喜光的草本植物和灌木 ,也有耐荫性较强的草本植物和灌木 ,而非林隙林分内仅有耐荫和较耐荫的草本植物和灌木 ;大部分林隙内的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大于非林隙林分 ;林隙内与非林隙林分的群落相似系数较小 ,表明林隙与非林隙林分草本植物和灌木群落组成存在差异 .林隙大小在 174 .2~ 5 6 2 .2m2之间 ,群落相似系数与林隙大小无明显关联 .林隙促进了草本植物和灌木树种的繁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物种多样性 林隙 冷杉林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色季拉山阳坡林线方枝柏种群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郭其强 卢杰 +2 位作者 罗大庆 方江平 王贞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8,44,共5页
通过对海拔4320m以上林线0.8hm。样地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种群的每木调查,分析了阳坡林线特征、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及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320m为森林郁闭上限,阳坡林线上限为4520m,属渐变型林线;方... 通过对海拔4320m以上林线0.8hm。样地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种群的每木调查,分析了阳坡林线特征、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及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320m为森林郁闭上限,阳坡林线上限为4520m,属渐变型林线;方枝柏种群径级结构中Ⅰ~Ⅳ龄级个体所占比重较大,此后种群数量随径级增大而急剧减少;种群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Ⅰ和DeeveyⅡ之间,基本趋于稳定。死亡率(qx)和消失率(kr)变化基本趋势一致,都在Ⅲ龄级出现低谷,以后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均随龄级增加而上升;时间序列分析表明,未来种群发展老龄个体逐渐增多。说明方枝柏种群在Ⅳ龄级前能够适应高山林线区域特殊的生境条件,生长较好并发育到青壮年期,此后由于竞争加剧,导致种群发生自疏。这也是种群自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高山生态系统恶劣生境中种群的一种适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枝柏 年龄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县林芝云杉幼林更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景军 肖文发 +2 位作者 郭泉水 郑维列 罗大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6-168,共3页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regeneration of young Linzhi spruce stand at Linzhi region in Tibet. It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 of the young Linzhi spruce stand community was high. The S...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and regeneration of young Linzhi spruce stand at Linzhi region in Tibet. It showed that the diversity index of the young Linzhi spruce stand community was high. The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is 0.871, while the Shannon Wiener diversity index is 3.976. But the diversity index of arbor layer of young Linzhi spruce stand was lower. Its Simpson diversity index was 0.336,the Shannon wiener diversity index was 0.899. Linzhi spruce occupied 89% of the regeneration sapling.Its average basal diameter, average height was 3.5cm and 125cm respectively. The linzhi spruce regeneration sapling grew well. The authors suggest that local forestry bureau should carry on closing hill for afforestation in this area continually. At the same time,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young Linzhi spruces crown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指数 林芝云杉 幼林 森林更新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围封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会英 罗大庆 +6 位作者 胡锋 李辉信 王景升 屈兴乐 王鸿源 于宝政 孙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139-6148,共10页
为了解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的恢复作用,2013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藏北短期围封高寒草甸和自由放牧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a围封提高了土壤全氮、磷、钾... 为了解放牧对高寒草甸的影响,以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的恢复作用,2013年5月、8月、10月,分别对藏北短期围封高寒草甸和自由放牧高寒草甸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a围封提高了土壤全氮、磷、钾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保水能力也明显提高;围封使土壤线虫个体密度下降,但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却提高了;围封使土壤线虫群落中的植食性线虫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食真菌线虫比重加大。短期围封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使之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同时,土壤线虫数量对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有明显的响应,通过土壤线虫群落的群落特征可以反映放牧干扰及围封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生物多样性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 西藏 围封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云杉针叶净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肖文发 韩景军 +3 位作者 郭志华 郭泉水 郑维列 罗大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9-305,共7页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 6200测定了西藏林芝云杉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如量子辐射、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林芝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19:00点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 使用便携式光合系统仪Li 6200测定了西藏林芝云杉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如量子辐射、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林芝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在11:00点左右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到19:00点左右净光合速率降到0以下,转入暗呼吸。林芝云杉树冠上层的针叶由于受光充分,净光合速率较下层针叶大;阴生叶与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上层差别不大,下层以阴生叶为大。在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70%±5%、CO2浓度为305mg·kg-1条件下,林芝云杉的光补偿点约为107 5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770μmol·m-2·s-1;在光强800μmol·m-2·s-1、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70%±5%条件下,林芝云杉的CO2补偿点约为157 2mg·kg-1,CO2饱和点约为3811 33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云杉 针叶 净光合速率 环境因子 量子辐射 相对湿度 二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生命表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卢杰 潘刚 +3 位作者 罗大庆 郑维列 郭其强 秦元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216,221,共6页
急尖长苞冷杉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处于易危状态。在西藏色季拉山,对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理论为基础,编制色季拉山阳坡、阴坡及总体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别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 急尖长苞冷杉是我国二级保护植物,处于易危状态。在西藏色季拉山,对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理论为基础,编制色季拉山阳坡、阴坡及总体急尖长苞冷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别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亏损率曲线,以及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并分析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长在阳坡、阴坡及总体的急尖长苞冷杉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均随年龄增长呈直线下降趋势,生境对种群的结构和动态有较大影响,幼苗死亡率阴坡大于阳坡,老龄个体死亡率阳坡大于阴坡;生长在阳坡种群的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中的B3亚型,生长在阴坡种群的存活曲线属Deevey-Ⅲ型,总体种群的存活曲线也属Deevey-Ⅲ型;三个生命表中引入的几个函数都能较好地说明了种群的结构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可为该资源的管理及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急尖长苞冷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核桃幼苗光合特性和保护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8
20
作者 郭其强 罗大庆 +2 位作者 王贞红 方江平 赵垦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8-144,共7页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光核桃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栽植地点选择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种子培育的3年生盆栽光核桃实生苗为供试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2%~32.3%(T1阶段),18.2%~20.6%(T...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光核桃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其栽植地点选择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种子培育的3年生盆栽光核桃实生苗为供试材料,采用自然干燥法研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2%~32.3%(T1阶段),18.2%~20.6%(T2阶段),10.1%~12.7%(T3阶段)和5.1%~7.7%(T4阶段)时,光核桃幼苗光合特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光核桃幼苗的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在T3和T4阶段下降幅度较大,主要限制因子为气孔导度;在干旱胁迫的T3和T4阶段,水分利用效率(WUE)均值显著高于T1和T2阶段;在水分胁迫的T3阶段,光核桃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低于T1阶段,且MDA含量显著升高。【结论】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能提高光核桃幼苗的WUE;土壤含水量为10.1%~12.7%时,光核桃幼苗表现为受干旱胁迫显著,这可为光核桃栽植地点的选择和水分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核桃 光合特性 保护酶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