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1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田震电协同勘探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彦 罗国平 +2 位作者 汪洋 赵镨 林建东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近年来煤田震电协同勘探技术在设计、处理分析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采区最常使用的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入手,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融合处理,解译煤矿采区工作面的异常地质体及富水性等隐蔽致灾因... 近年来煤田震电协同勘探技术在设计、处理分析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从采区最常使用的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勘探方法入手,对采集到的各种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融合处理,解译煤矿采区工作面的异常地质体及富水性等隐蔽致灾因素。该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勘探在数据层面的综合勘探,提高了物探解释煤矿采区工作面地质异常体(富水性)的准确性,为震电协同勘探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生产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田探测 地震勘探 电法勘探 震电协同 隐蔽致灾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载黄芪甲苷-黄连素/白及多糖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陈程 闫梦茹 +4 位作者 郑卓 葛鹏辉 罗国平 赵宁 薛守宇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31-34,76,共5页
利用白及多糖的生物黏附性制备共载黄芪甲苷-黄连素/白及多糖微球(AS-IV-BBR/BSP-Ms),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共载AS-IV-BBR/BSP-Ms,微球粒径在30~40μm,Zeta电位为-21.4 mV,且30 min内溶胀率达54.3%;红... 利用白及多糖的生物黏附性制备共载黄芪甲苷-黄连素/白及多糖微球(AS-IV-BBR/BSP-Ms),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共载AS-IV-BBR/BSP-Ms,微球粒径在30~40μm,Zeta电位为-21.4 mV,且30 min内溶胀率达54.3%;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黄芪甲苷和黄连素被包裹于白及多糖微球内部;DSC分析表明,在t=121℃时,出现尖锐吸热峰,热稳定性较好;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微球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_(50))为8.23 mg/mL。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微球性能评价达到预期目标,可为下一步药效学评价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黄连素 白及多糖 微球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域电磁测深中干扰的识别与压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镜竹 罗国平 齐朝华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3期72-77,共6页
针对高压线对电磁频率测深数据影响严重的现状,从方法原理和野外实测数据两个方面分析了线状干扰源引起的水平电场干扰特征和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干扰估算滤波技术来压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应用成果表明,高压线等线状电磁干扰源对电... 针对高压线对电磁频率测深数据影响严重的现状,从方法原理和野外实测数据两个方面分析了线状干扰源引起的水平电场干扰特征和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应用干扰估算滤波技术来压制电磁干扰的方法。应用成果表明,高压线等线状电磁干扰源对电场的干扰主要体现在平行干扰源方向的水平电场,野外通过布置垂直高压线的测线可提高数据信噪比,室内通过干扰估算滤波技术压制电磁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频率测深 电磁干扰 高压线 干扰估算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国平 梁宇柱 +4 位作者 闫梦茹 张存劳 孟会宁 陈程 王小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分别以牡丹籽油提取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综合评分为...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牡丹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分别以牡丹籽油提取率和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更具优势,其兼顾了提取牡丹籽油的提取率和品质,更为全面和合理。以综合评分为指标,最优提取条件为液料比4∶1、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次数2次。在最优条件下,牡丹籽油提取率、牡丹籽油中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93.1%、31.7%和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超声波辅助提取 提取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3湖南省水土流失变化特征分析
5
作者 赵馀 罗国平 +5 位作者 雷龙海 陈志 杨贺 陈昱孜 陈珏 尹矗鑫 《水上安全》 2025年第4期169-171,共3页
以2011年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成果,2018—2023年湖南省水土保持公报中的水土流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水土流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3年湖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 653.44 km^(2),减幅达11.32%,水土保持率增长1.72个... 以2011年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成果,2018—2023年湖南省水土保持公报中的水土流失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水土流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3年湖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 653.44 km^(2),减幅达11.32%,水土保持率增长1.72个百分点;全省土壤侵蚀状况逐步实现以轻度侵蚀为主,全省水土流失面积60%以上分布在怀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郴州市6个市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率 水土流失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牡丹籽油中游离型和结合型α-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含量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国平 梁宇柱 +4 位作者 闫梦茹 张存劳 孟会宁 吴环环 宋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44,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牡丹籽油中游离型、结合型α-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含量。检测条件为Agilent C18高效色谱柱(3.0 mm×50 mm,2.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85∶1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牡丹籽油中游离型、结合型α-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的含量。检测条件为Agilent C18高效色谱柱(3.0 mm×50 mm,2.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85∶15),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α-亚麻酸在41.4~207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亚油酸在20.2~101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油酸在14.9~74.6μg/mL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牡丹籽油样品中,游离型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7、1.89 mg/mL和0.92 mg/mL,结合型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37、237 mg/mL和156 mg/mL。建立的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和条件温和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Α-亚麻酸 亚油酸 油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仁油的提取及其包埋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国平 张存劳 +4 位作者 郭慧辉 孟会宁 陈程 王小宁 赵宁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6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确定砂仁油的提取及包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砂仁油的提取条件;以β-环糊精为包埋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优选砂仁油的包埋工艺条件。结果砂仁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砂仁加9倍量水浸泡30 min,提取6 h,砂仁药材中砂仁油的... 目的确定砂仁油的提取及包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砂仁油的提取条件;以β-环糊精为包埋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优选砂仁油的包埋工艺条件。结果砂仁油的最优提取工艺为:砂仁加9倍量水浸泡30 min,提取6 h,砂仁药材中砂仁油的平均含量为3.38%;包埋工艺条件为:砂仁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为1︰8,包埋温度为40℃,包埋时间为4 h,干燥温度为40℃,干燥时间为5 h,包埋物中砂仁油平均包埋率为69.4%。结论优选的砂仁油的提取工艺和包埋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提取 包埋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复方丁香油微乳制备工艺 被引量:9
8
作者 罗国平 妙苗 +1 位作者 白杨 陈程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7期87-89,共3页
目的应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复方丁香油微乳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复方丁香油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强力搅拌,借助伪三元相图,比较微乳区域大小,以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并确定其最佳配比。结果吐温类作乳化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司盘类,且... 目的应用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复方丁香油微乳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复方丁香油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强力搅拌,借助伪三元相图,比较微乳区域大小,以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并确定其最佳配比。结果吐温类作乳化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司盘类,且随着吐温类其分子量的增大乳化效果也增强;助乳化剂宜选用醇类;按适当配比可制得透明均一的复方丁香油微乳。结论以吐温-80为乳化剂,1,2-丙二醇为助乳化剂,复方丁香油为油相,按6∶2∶2的比例制得复方丁香油微乳的性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丁香油微乳 伪三元相图 乳化剂 助乳化剂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普通脂质体与包合物脂质体体外释药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国平 闫梦茹 +3 位作者 孟会宁 张孟丽 陈程 王小宁 《化工科技》 CAS 2020年第1期32-36,共5页
分别制备雷公藤甲素普通脂质体、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脂质体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脂质体,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并绘制释药曲线,对比分析3种脂质体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特点。研究发现,不同释放介质会对3种雷... 分别制备雷公藤甲素普通脂质体、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脂质体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脂质体,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并绘制释药曲线,对比分析3种脂质体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特点。研究发现,不同释放介质会对3种雷公藤甲素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曲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β-CD包合物脂质体、其次是普通脂质体,影响最小的是HP-β-CD包合物脂质体。在与人体体液更为接近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与普通脂质体相比,β-CD包合物脂质体具有明显的持续缓释作用,其累积释药率为60.0%;而HP-β-CD包合物脂质体释药初期具有缓释作用,中期释药加速,后期又趋缓,其累积释药率为90.0%,释药最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包合物脂质体 体外释药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国平 孟会宁 +6 位作者 闫梦茹 王小宁 薛倩倩 陈程 高祎凡 马远涛 陈梦圆 《化工科技》 CAS 2020年第2期46-51,共6页
研究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热敏醇质体;以热敏性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以包封率和变形性为评价指标筛选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以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系数(PDI)为评价... 研究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热敏醇质体;以热敏性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以包封率和变形性为评价指标筛选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以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筛选超声时间。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6∶1时制备的醇质体热敏性最显著,其相变温度(t_m)为42.4℃,包封率为92.78%,在43℃条件下其累积释药率为90.92%;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7∶3时,变形性最好且包封率最高;超声时间为15 min,平均粒径和PDI均为最小。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具有粒径均匀、药物包封率高、良好的热敏性和变形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热敏醇质体 乙醇注入法 相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国平 孟会宁 +1 位作者 张云龙 赵宁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1568-1569,共2页
"小陷胸颗粒"的中药处方来源为"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载于138条之下,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原方组成:黄连一两,半夏洗半升,瓜蒌实大者一枚。药仅三味,法度严谨,用于... "小陷胸颗粒"的中药处方来源为"小陷胸汤",小陷胸汤是《伤寒论》中的一首名方,载于138条之下,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原方组成:黄连一两,半夏洗半升,瓜蒌实大者一枚。药仅三味,法度严谨,用于因邪热与痰饮结于胸脘之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颗粒 盐酸小檗碱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法莫替丁胃内漂浮型缓释片中法莫替丁的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国平 冯锁民 +2 位作者 孟会宁 边军昌 马远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80-182,共3页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法莫替丁胃内漂浮型缓释片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三乙胺溶液-乙腈(87∶13),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结果表明,法莫替丁含量在0.51~2.5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法莫替丁胃内漂浮型缓释片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三乙胺溶液-乙腈(87∶13),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 mL/min。结果表明,法莫替丁含量在0.51~2.5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0.85%,RSD=2.19%。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复方法莫替丁含量胃内漂浮型缓释片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法莫替丁胃内漂浮型缓释片 法莫替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仿真三维数字岩心建模及数字图像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罗国平 关振良 高振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高质量的数字岩心模型是微观尺度的油气层研究的基础,运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模拟砂岩的成岩过程,建立三维数字岩心。通过对数字岩心模型的孔隙度,孔喉结构,粒度分布,比面等油层物理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数字岩心的成岩过程,岩心图像效... 高质量的数字岩心模型是微观尺度的油气层研究的基础,运用图像形态学方法模拟砂岩的成岩过程,建立三维数字岩心。通过对数字岩心模型的孔隙度,孔喉结构,粒度分布,比面等油层物理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数字岩心的成岩过程,岩心图像效果和各物理统计参数都与真实岩心高度相似,并可以初步模拟剩余油的微观分布形态。利用循环边界法消除了模型的边界效应,且适合建造大规模数字岩心是本方法在数字岩心建模上的重要突破。高仿真数字岩心建模和分析可替代物理实验获取油气储层参数,运用形态学方法分析数字岩心孔喉结构优于现有的其他方法,为进一步的微观渗流模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形态学 3D数字岩心 微观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地肤子凝胶中地肤子皂苷Ic的质量分数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国平 孟会宁 +3 位作者 陈程 张存劳 王小宁 赵宁 《化工科技》 CAS 2015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测定地肤子凝胶中w(地肤子皂苷Ic),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φ(冰醋酸)=1.3%水溶液(体积比85∶15),柱温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8nm。测定中,ρ(地肤子皂苷Ic)=98.4~... 为测定地肤子凝胶中w(地肤子皂苷Ic),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φ(冰醋酸)=1.3%水溶液(体积比85∶15),柱温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08nm。测定中,ρ(地肤子皂苷Ic)=98.4~246.0μg/mL,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7%,RSD=1.99%,测定3批样品中的平均w(地肤子皂苷Ic)=0.564mg/g。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地肤子凝胶剂中w(地肤子皂苷Ic)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地肤子皂苷Ic 质量分数测定 地肤子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陷胸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国平 孟会宁 +2 位作者 冯锁民 马远涛 赵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13-1215,共3页
用75%乙醇回流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制备小陷胸颗粒,以颗粒的成型性和溶化性能为指标,考察了糊精、蔗糖的比例以及润湿剂的浓度。结果表明,药材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5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干膏∶糊精∶蔗糖=2∶1∶1,润湿剂为85%的乙... 用75%乙醇回流提取药材有效成分,制备小陷胸颗粒,以颗粒的成型性和溶化性能为指标,考察了糊精、蔗糖的比例以及润湿剂的浓度。结果表明,药材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加5倍量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干膏∶糊精∶蔗糖=2∶1∶1,润湿剂为85%的乙醇,颗粒的成型率达85%以上。采用选定的提取条件和制剂工艺制备的颗粒,其成型性和溶化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陷胸颗粒 提取 制备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含水性探测的综合电法勘探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罗国平 张春燕 李旭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以晋北某矿区为例,选择使用以重叠回线瞬变电磁法为主,2个AB极距的直流电阻率剖面法为辅的物探方法,开展采空区含水性探测应用研究。复合对称四极直流电阻率剖面中小的AB/2极距为40米,大极距为160米,研究中分别对对固定MN极距20米与MN/A... 以晋北某矿区为例,选择使用以重叠回线瞬变电磁法为主,2个AB极距的直流电阻率剖面法为辅的物探方法,开展采空区含水性探测应用研究。复合对称四极直流电阻率剖面中小的AB/2极距为40米,大极距为160米,研究中分别对对固定MN极距20米与MN/AB比值1/4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就大极距AB为320米时的不同MN视电阻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剖面法受地形和MN接地电阻的影响较大,而复合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的视电阻率比值可以较好地减少这种干扰。实例表明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含水性探测中适合全区大面积开展,在初步解释得到含水重点异常区后再进行对称四极复合电阻率剖面探测,并利用复合对称四极的视电阻率比值法确定采空区富水性,其成果会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瞬变电磁法 复合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 视电阻率比值 含水性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国平 闫梦茹 +1 位作者 孟会宁 陈程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19年第5期70-76,共7页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方法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砂仁和胡椒三味中药中的挥发油的最优条件;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包合工艺条件...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提取和包合工艺。方法以提取的挥发油体积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砂仁和胡椒三味中药中的挥发油的最优条件;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选最佳的包合工艺条件。结果复方丁香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药材加8倍水量,浸泡2.5h,加热蒸馏提取6h,挥发油平均含量为4.74%;复方丁香挥发油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4h,洗涤溶剂为石油醚,干燥温度为40℃,挥发油平均包合率为81.5%。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和包合工艺条件科学、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丁香挥发油 提取 包合 工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罗国平 樊俊红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确定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进行3因素3水平考察。结果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9,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9:100倍,包合时间为4h,包合率为85.3%。结论... 目的确定白术、枳实、玫瑰花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包合进行3因素3水平考察。结果挥发油与β-CD投料比为1:9,β-CD与加水量的比为9:100倍,包合时间为4h,包合率为85.3%。结论用此法得到的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较高,包合物性质稳定,而且包合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包合物 挥发油 玫瑰花 工艺研究 白术 枳实 制备 Β-CD 正交试验法 包合工艺 包合率 投料比 加水量 物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罗国平 闫梦茹 +3 位作者 孟会宁 陈程 怀涛 李兆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0-2423,共4页
制备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吸收特点。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得到地肤子总皂苷;采用离体透皮实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总皂苷的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析药物透皮渗透的特点... 制备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并研究其体外透皮吸收特点。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得到地肤子总皂苷;采用离体透皮实验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受液中总皂苷的含量,计算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分析药物透皮渗透的特点。结果表明,提取纯化工艺为:地肤子药材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0.80 g/mL(W/V),装柱(D-101),用3倍柱体积水除杂,弃去水洗脱液,用4倍柱体积5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凝胶剂的制备工艺为:将卡波姆充分溶胀,制得空白凝胶,加入地肤子总皂苷溶液,混匀,即得;离体透皮实验研究中,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中总皂苷在1.5~9 h的透皮渗透速度基本稳定,但在前1.5 h内有较为明显的时滞现象。该方法制得的地肤子总皂苷凝胶剂,具有良好的成型性和稳定性及释药速度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肤子总皂苷 凝胶剂 制备 体外透皮吸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籽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内容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国平 曹斌 +4 位作者 闫梦茹 孟会宁 张存劳 陈程 王小宁 《化工科技》 CAS 2017年第5期23-28,共6页
研究牡丹籽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内容物(SMEDDS系统)的制备工艺。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体外自乳化实验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范围进行了筛选,并绘制了三元相图;以自乳化平衡时间和平均粒径为指标,筛选出牡丹籽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 研究牡丹籽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内容物(SMEDDS系统)的制备工艺。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体外自乳化实验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范围进行了筛选,并绘制了三元相图;以自乳化平衡时间和平均粒径为指标,筛选出牡丹籽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最佳配比;同时,对SMEDDS系统自乳化后的外观、自微乳化能力、粒度分布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牡丹籽油SMEDDS系统中φ(牡丹籽油)=5%~10%、φ(聚山梨酯-80)=66%~78%、φ(PEG-400)=15%~27%;三者最佳配比为V(牡丹籽油)∶V(聚山梨酯-80)∶V(PEG-400)=2.12∶0.53∶0.3;牡丹籽油SMEDDS系统自微乳化平衡时间<1min,体外自乳化后呈蓝色乳光,粒度分布在1 000nm以下,平均粒径约为100nm,离心后未见分层,稳定性好。牡丹籽油SMEDDS系统自微乳化速度快,自微乳化能力强,自乳化后粒度达到了纳米级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自微乳化软胶囊 SMEDDS系统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