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速变换方式对变速过程中混流泵稳定性的影响
1
作者 朱国俊 宣奕帆 +2 位作者 冯建军 王李科 罗兴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9-58,共10页
转速变换方式对变速过程中混流泵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混流泵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其在不同转速变换方式下的主轴振动和压力脉动信号,然后综合信号特征分析方法和改进的逼近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转速变换方式对变速过程中混流泵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混流泵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其在不同转速变换方式下的主轴振动和压力脉动信号,然后综合信号特征分析方法和改进的逼近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模型研究了变速方式对转速变换过程中混流泵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次方、线性和4次方转速变换过程中,主轴振动数据的正联合峭度占比分别为70%、44%和4%,表明4次方转速变换方式可以有效改善变速过程中主轴受到的冲击振动。4次方转速变换方式引发的变速过程中主轴轴心偏移距离相对最小,表明该转速变换方式下主轴的涡动尺度相对最小。4次方转速变换方式还对变速过程中导叶内部的压力脉动峰峰值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叶轮出口处高幅值压力脉动的持续时间。经过对比,4次方转速变换过程中的混流泵稳定性分别比线性、1/4次方转速变换过程中泵的稳定性高6.6%、11.0%。该文研究成果为提高转速变换过程中混流泵的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振动 主轴 转速变换 二维联合峭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气液两相泵叶顶泄漏涡动力学特性
2
作者 闫思娜 罗兴 +3 位作者 冯建军 谢航 孙帅辉 朱国俊 《水力发电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6-124,共9页
半开式气液混输泵的叶顶泄漏涡往往伴随着较多的气泡,诱发泵的不稳定现象。为了研究泵内水气混合泄漏涡的动力学特性,本文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双流体模型以及MUSIG气泡分布模型对三级半开式混流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技术... 半开式气液混输泵的叶顶泄漏涡往往伴随着较多的气泡,诱发泵的不稳定现象。为了研究泵内水气混合泄漏涡的动力学特性,本文基于欧拉-欧拉非均相双流体模型以及MUSIG气泡分布模型对三级半开式混流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捕捉到了一个叶轮叶片周期内的叶顶泄漏涡轨迹、结构及其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叶顶间隙附近区域,科氏力项引起的涡量耗散最大,其次是拉伸扭曲项。膨胀收缩项和斜压扭矩项的大小比前两项下降一个数量级,且只在气液两相工况作用并随着进口含气率增加而增加。半开式气液两相泵的气相聚集区影响涡量耗散区的位置,叶轮的旋转作用是诱发涡量耗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气液两相流 涡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RBF神经网络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 被引量:32
3
作者 梁武科 赵道利 +3 位作者 马薇 王荣荣 南海鹏 罗兴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06-1810,共5页
由于水电机组监测数据量过大,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存在网络结构复杂,训练时间长的问题,本文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中,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粗糙集理论在处理不确定信... 由于水电机组监测数据量过大,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存在网络结构复杂,训练时间长的问题,本文将粗糙集理论引入到水电机组故障诊断中,提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与RBF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水电机组故障诊断方法。利用粗糙集理论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方向的优点,在保持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去掉机组的冗余信息,保留必要的要素,并结合RBF神经网络对预处理后的信息进行诊断,使神经网络的输入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其结构也得以简化,可以有效地提高故障诊断准确度。通过对实测机组振动数据进行诊断,证明了该诊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粗糙集 约简 RBF神经网络 水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水电机组轴心轨迹识别 被引量:28
4
作者 郭鹏程 罗兴 +2 位作者 王勇劲 白亮 李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97,共5页
在水电机组状态检修系统中,轴心轨迹是判断机组状态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提出边缘检测和矩特征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粒子群寻优算法来获取与待识别样本最接近的已知样本,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将轴心轴迹的不变性矩作为神经网... 在水电机组状态检修系统中,轴心轨迹是判断机组状态的一个重要特征。该文提出边缘检测和矩特征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粒子群寻优算法来获取与待识别样本最接近的已知样本,应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将轴心轴迹的不变性矩作为神经网络的特征参数,对几种典型的轴心轨迹进行了辨识。某水电站机组试验表明该方法识别速度快、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轴心轨迹 边缘矩 粒子群寻优算法 改进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机组振动故障的信息融合诊断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42
5
作者 赵道利 马薇 +1 位作者 梁武科 罗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37-142,共6页
引起水电机组振动的原因复杂,目前主要是通过转速试验、负荷试验和励磁试验等试验手段来判别机组的振动故障。该文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引入水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中,通过分析机组振动的频率特征,建立了振动故障的融合诊断识别框架,并... 引起水电机组振动的原因复杂,目前主要是通过转速试验、负荷试验和励磁试验等试验手段来判别机组的振动故障。该文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引入水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中,通过分析机组振动的频率特征,建立了振动故障的融合诊断识别框架,并模拟机组各部位的振动信号,采用小波分析和傅立叶变换进行预处理,提取信号的子带能量特征,应用信息融合方法进行了仿真诊断。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能充分利用机组各部位的信息,可以减少诊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振动 故障诊断 信息融合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的海流能水轮机叶片翼型优化 被引量:26
6
作者 朱国俊 冯建军 +1 位作者 郭鹏程 罗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5-73,共9页
如何提高海流能水轮机的能量捕获效率是海洋能开发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而提高海流能水轮机能量性能的关键在于其叶片几何的构造基础——水力翼型的性能提升。该文提出了一种水力翼型的多工况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Bezier曲线参数化技... 如何提高海流能水轮机的能量捕获效率是海洋能开发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而提高海流能水轮机能量性能的关键在于其叶片几何的构造基础——水力翼型的性能提升。该文提出了一种水力翼型的多工况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Bezier曲线参数化技术建立翼型的参数化表征方法,然后利用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技术在设计空间获取训练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样本点,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获得每个翼型样本的性能参数后开展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最后采用RBF神经网络与NSGA-II遗传算法相结合的现代优化技术数值求解水力翼型的多工况优化问题。基于上述优化方法对NACA63-815翼型进行了优化改进,重点研究了该翼型在3个攻角工况下(0,6°和12°)的优化问题及求解方法。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翼型在3个工况点下都具有更好的升阻比性能,同时也能更好地抑制失速现象的产生,验证了该优化方法的理论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水轮机 遗传算法 优化 叶片翼型 多工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式水轮机叶片进水边形状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亚萍 廖伟丽 +2 位作者 李志华 阮辉 罗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4-99,I0005,共7页
针对轴流式水轮机叶片几何形状差异对水轮机的运行性能和运行范围产生的影响,研究了轴流式水轮机不同叶片进水边形状与水轮机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在相同叶片安放角的情况下,对具有3种不同叶片进水边形状的轴流式模型水轮机进行数值研... 针对轴流式水轮机叶片几何形状差异对水轮机的运行性能和运行范围产生的影响,研究了轴流式水轮机不同叶片进水边形状与水轮机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在相同叶片安放角的情况下,对具有3种不同叶片进水边形状的轴流式模型水轮机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叶片安放角的情况下,不同的叶片进水边形状不仅可以改变流道中从轮毂到轮缘的流量及环量分配;而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叶片正背面压力分布,减小转轮内部的低压区,提高水轮机效率及空化性能;同时不同的水轮机进水边形状可以调节水轮机运行范围。研究结果可为水轮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水轮机 效率 空化性能 运行范围 叶片进水边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负荷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叶片变形对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廖伟丽 徐斌 +1 位作者 逯鹏 罗兴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59,共5页
将CFD流动分析软件与结构刚强度软件有机结合,对混流式转轮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进行分析。通过程序将流场参数加载到结构分析软件上,对变形后的叶片再次进行网格划分流场计算,并计算出混流式转轮叶片上的应力和变形,详细分析了转轮变形... 将CFD流动分析软件与结构刚强度软件有机结合,对混流式转轮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进行分析。通过程序将流场参数加载到结构分析软件上,对变形后的叶片再次进行网格划分流场计算,并计算出混流式转轮叶片上的应力和变形,详细分析了转轮变形后的流场,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流固耦合。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应力发生在转轮叶片的出水边与上冠的连接处,应力集中较明显,易于发生疲劳破坏。产生最大变形的部位是转轮叶片的出水边与下环的连接处,且从上冠到下环变形量逐渐增大,即此部位就是叶片振动的敏感区域;转轮变形后对水轮机内部流场的影响表现在叶片进口边头部压力增大,叶片出口边靠下环处流速增大、压力下降,空化性能降低。变形后的流场使得尾水管内部的涡带产生、紊动加剧,说明叶片变形后对水轮机内部流场的影响是引起水轮机裂纹和振动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转轮 部分负荷 叶片变形 尾水管涡带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流动对混流式水轮机效率预测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冯建军 罗兴 +1 位作者 吴广宽 朱国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58,共6页
为了分析转轮间隙流动对混流式水轮机效率预测的影响,该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含有转轮间隙的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转轮圆盘效率损失,并将CFD仿真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考虑了转轮圆盘损失... 为了分析转轮间隙流动对混流式水轮机效率预测的影响,该文采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含有转轮间隙的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定量分析了转轮圆盘效率损失,并将CFD仿真结果和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考虑了转轮圆盘损失后,在最优单位转速附近CFD计算得到的水轮机效率和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当偏离最优工况点较远时,由于流场中存在脱流和涡流,CFD计算得到的效率较试验值偏低。转轮下环表面造成的圆盘效率损失远高于上冠表面,且转轮内外圆盘损失基本相当。在同一水头下,通过转轮间隙的泄漏流量基本为常数。此外,"动静干涉"现象对圆盘损失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该研究结果可为混流式水轮机圆盘损失的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液体流动 效率 间隙流动 圆盘损失 混流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轮时序位置对离心泵水力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卢金玲 邓佳 +2 位作者 徐益荣 冯建军 罗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4-60,共7页
对带有诱导轮的离心泵而言,诱导轮相对叶轮的时序位置非常关键。为探讨时序位置对整台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某单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方法,对诱导轮相对叶轮的3种不同时序位置下离心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模拟,并... 对带有诱导轮的离心泵而言,诱导轮相对叶轮的时序位置非常关键。为探讨时序位置对整台离心泵性能的影响,该文以某单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黏性非定常数值方法,对诱导轮相对叶轮的3种不同时序位置下离心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其外特性、振动特性、空化特性随时序位置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诱导轮时序位置的变化,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扬程变化达1.3%,效率变化达1.32%;诱导轮叶片尾部压力面的漩涡逐渐消失。时序效应对叶轮与径向导叶间的动静干涉有影响,从而影响叶轮所受径向力的分布及叶轮内部和径向导叶头部的压力脉动特性;合理的时序位置可以改善离心泵的空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叶轮 压力 诱导轮 时序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的HHT在水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贾嵘 王小宇 +2 位作者 蔡振华 张丽 罗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8-133,共6页
水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表现为振动信号中出现异常频率成分,Hilbert-Huang变换可自适应地将这种频率成分提取出来并形成时频谱。但变换过程中,当两侧端点不为极值点时,会造成三次样条拟合的极值包络线偏离实际值,并且随着分解的不断进行向... 水轮发电机组的故障表现为振动信号中出现异常频率成分,Hilbert-Huang变换可自适应地将这种频率成分提取出来并形成时频谱。但变换过程中,当两侧端点不为极值点时,会造成三次样条拟合的极值包络线偏离实际值,并且随着分解的不断进行向内“污染”。提出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的Hilbert-Huang变换,该方法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的方法对原信号两端进行拓延,得到附加的极值点,再利用三次样条插值的方法得到上、下包络线,实现了准确的EMD分解。将改进后的Hilbert-Huang变化应用于水轮发电机组故障诊断中,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抑制了端点效应,实现了故障的准确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组 故障诊断 希尔伯特-黄变换 端点效应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低压边厚度对水泵水轮机空化性能与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阮辉 罗兴 +1 位作者 廖伟丽 赵亚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2-39,共8页
水泵水轮机转轮叶片低压边相比其他部位更具有空蚀的危险性。首先基于低比转速混流式转轮设计程序,设计了3种具有不同厚度的叶片,厚度差异主要在叶片低压边位置;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种翼型转轮分别进行了3个不同出力的水轮机工况以... 水泵水轮机转轮叶片低压边相比其他部位更具有空蚀的危险性。首先基于低比转速混流式转轮设计程序,设计了3种具有不同厚度的叶片,厚度差异主要在叶片低压边位置;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种翼型转轮分别进行了3个不同出力的水轮机工况以及3个不同流量的水泵工况的全流道定常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各计算工况下具有不同叶片低压边厚度的转轮的空化形态及流动特征;最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转轮叶片强度进行了校核。研究表明:3种叶片低压边厚度分布规律的转轮均满足强度要求。空化性能方面,水轮机42%出力工况下,翼型2转轮不发生空化;88%出力工况、100%出力工况和水泵大流量工况下,随着叶片低压边的厚度的增大,空化越剧烈;水泵小流量工况与设计工况下,转轮的空化程度并不因低压边厚度的增大而加剧,而是水泵设计工况下,低压边厚度相对最大的翼型3叶片头部绕流平顺,空化性能相对较好,其他2种翼型由于头部出现脱流和漩涡,出现严重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空化 叶片 低压边 厚度 强度校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管壁面轴向开槽消除轴流泵特性曲线驼峰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建军 杨寇帆 +2 位作者 朱国俊 罗兴 李文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5-112,共8页
当轴流泵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由于叶轮进口的冲角增大,导致在叶轮内产生脱流等不稳定流动结构,降低泵的水力性能。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轴流泵内部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轴流泵的特性曲线存在明显的驼峰区域,在0.3到... 当轴流泵在小流量工况下运行时,由于叶轮进口的冲角增大,导致在叶轮内产生脱流等不稳定流动结构,降低泵的水力性能。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轴流泵内部流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轴流泵的特性曲线存在明显的驼峰区域,在0.3到0.61倍最优流量工况区间,轴流泵的扬程和效率明显下降。在临界失速工况下(0.61倍最优流量工况),叶片吸力面前缘靠近轮缘处及叶片尾缘靠近轮毂处均出现了脱流;在深度失速工况下(0.45倍最优流量工况),脱流进一步发展,并与来流共同作用形成稳定的涡旋结构,阻塞整个流道。为了提高轴流泵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水力性能,引入一种轴流泵进口管开槽技术,分析其对轴流泵内部流场的影响及驼峰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轴向开槽可以减小叶轮进口环量和冲角,可以减小叶片背部的脱流,轴流泵的驼峰得到明显的改善。开槽深度是改善轴流泵小流量工况下驼峰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槽深与叶轮直径比为0.02时,叶轮内的通道涡几乎完全消除,轴流泵深度失速工况点的扬程、效率分别提高了66%和32%,极大地改善了轴流泵的水力性能。沟槽数目越多,槽长越长,消除驼峰的能力越好,60个沟槽与2/3倍叶轮直径的槽长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消除驼峰的能力更强。该文可为避免轴流泵内部的失速流动以及消除水力性能曲线上的驼峰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叶轮 计算流体动力学 轴流泵 驼峰 性能 轴向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流式水轮机飞逸过渡过程瞬态特性CFX二次开发模拟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兴 李文锋 +1 位作者 冯建军 朱国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97-103,F0003,共8页
当水轮发电机组处于飞逸状态时,水轮机内部会出现严重的不稳定现象,容易引起机组的振动。贯流式水轮机因为水头低、流量大、通道短等特点,其过渡过程与常规的立式水轮机有许多不同之处。基于此,该文通过CFX16.0和Fortran程序的二次开发... 当水轮发电机组处于飞逸状态时,水轮机内部会出现严重的不稳定现象,容易引起机组的振动。贯流式水轮机因为水头低、流量大、通道短等特点,其过渡过程与常规的立式水轮机有许多不同之处。基于此,该文通过CFX16.0和Fortran程序的二次开发建立了水轮机飞逸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对贯流式水轮机的飞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转速、流量、力矩、轴向力等外特性参数在飞逸过程中的变化历程以及水轮机内部流场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最大飞逸转速为2 190 r/min与试验测得的结果较为接近,误差不超过2.5%,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可靠性;飞逸过程中其余外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均符合高比转速水轮机飞逸过程的流动规律;在飞逸过程中,由于转速和流量的增加使得水轮机转轮进口相对液流角降低,水流在叶片吸力面进水侧靠近叶缘处发生撞击形成高压,在叶片压力面进水侧叶缘处出现脱流产生负压,并随着转速的升高,高压区和低压区逐渐增大,转轮叶片受力变得极为不均匀容易引起疲劳破坏;同时,转速的增加使得转轮出口环量增加,在尾水管内部将会形成偏心的螺旋涡带,引起了强烈的低频压力脉动,振幅最大可达到试验水头的104%,不利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振动 模型 贯流式水轮机 飞逸过渡过程 二次开发 飞逸转速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及S型叶片的贯流式水轮机流场特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亚萍 廖伟丽 +2 位作者 李志华 阮辉 罗兴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7-53,F0004,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叶片进出口边形状及位置对贯流式水轮机内部的流动特性及机组能量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并为贯流式水轮机叶片的水力设计提供参考,该文基于某4叶片灯泡贯流式水轮机模型机,利用ANSYS-Bladegen对转轮叶片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数... 为了研究不同叶片进出口边形状及位置对贯流式水轮机内部的流动特性及机组能量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并为贯流式水轮机叶片的水力设计提供参考,该文基于某4叶片灯泡贯流式水轮机模型机,利用ANSYS-Bladegen对转轮叶片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数值研究的方法对优化前(C型叶片)和优化后(S型叶片)的贯流式水轮机进行流场分析和性能评估,以揭示2种形式的叶片几何参数差异所引起的水轮机内流动特性及水轮机能量特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S型叶片因其进出口边位置低于C型叶片,因此流道内速度矩的消耗位置较低,转轮出口环量分布规律也呈S型分布;C型叶片具有较大的叶栅稠密度及包角,叶片表面低压区较小,相反S型叶片叶栅稠密度及叶片包角较小,叶片正背面压差较大,因此转轮能量转换能力优于C型叶片,同时S型的出水边有效的减小了转轮出口的低压区,有助于改善尾水管内的流动特性;叶片进出水边对转轮内的水流具有导流作用,且流量越小,这种趋势越明显,S型叶片进水边形状有将水流导向轮缘的趋势,水流在流道内的流量分配也呈近似S型分配;S型叶片叶栅排挤作用减小,转轮内的水力损失、转轮出口环量损失及尾水管水力损失也明显小于C型叶片,因此其整体能量特性优于C型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优化 流场 C型和S型叶片 流动特性 能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方法提取水轮机动态特征信息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辉 王瀚 +2 位作者 白亮 罗兴 郭鹏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4,共7页
常规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能较好地分析水轮机轴系信号,但经经验模态(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解后,在原始信号的低频区易产生虚假的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干扰... 常规的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方法能较好地分析水轮机轴系信号,但经经验模态(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分解后,在原始信号的低频区易产生虚假的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干扰特征信息的提取,引发误判。该文提出基于能量波动的改进HHT方法及其判别条件。该方法利用分量信号能量递减原则并设定判别阈值来跟踪筛选虚假分量。通过仿真信号对该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并以原型水轮机非最优工况下动态信号为例,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虚假分量识别能力,提取真实的水轮机特征参量,更加适合分析复杂而特殊的水轮机动态特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 动态特征信息 经验模态分解 虚假分量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定常流动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罗兴 姬晋廷 +2 位作者 逯鹏 廖伟丽 华晔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8-213,218,共7页
通过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定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混流式水轮机内部尤其是尾水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点,目的在于探明引起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不稳定的真正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引水部件的流动,蜗壳鼻端处压力波动均较为剧烈,周向分布... 通过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定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混流式水轮机内部尤其是尾水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动特点,目的在于探明引起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不稳定的真正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引水部件的流动,蜗壳鼻端处压力波动均较为剧烈,周向分布不均匀,但是经过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的过滤后周向分布基本对称。转动部分的流动,小开度低单位转速时,较小的导叶出流角,使转轮叶片头部受到撞击,叶片上横向流动和背面的叶道涡严重,转轮出口靠上冠处有回流和横向流动,泄水锥下方回流严重;大开度时,转轮进出口流态都得到改善。尾水管内,小开度时,锥管中心回流严重,大部分水流流向外缘,受肘管的影响,锥管和肘管内部形成两个涡流区,主流流经支墩左侧,右侧较为紊乱;最优开度时,尾水管内部水流流线顺畅,支墩两侧水流平稳性基本一致;大开度时,尾水管主流向锥管中心聚拢,经过肘管的转弯时,出现很多局部的旋涡流动,支墩右侧水流相对平稳,而左侧较为紊乱。研究结果为压力脉动测量位置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定常流动 尾水管涡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内叶轮与蜗壳间耦合流动的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61
18
作者 郭鹏程 罗兴 刘胜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5,共5页
根据离心泵通道的几何和流场特点,探讨了离心泵叶轮通道结构化多块网格划分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同时求解三维时均N-S方程,并采用“冻结转子法”处理叶轮与蜗壳间动静耦合流动的参数传递和相互干扰问题,对某一设计工况下离心泵内的全三维... 根据离心泵通道的几何和流场特点,探讨了离心泵叶轮通道结构化多块网格划分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同时求解三维时均N-S方程,并采用“冻结转子法”处理叶轮与蜗壳间动静耦合流动的参数传递和相互干扰问题,对某一设计工况下离心泵内的全三维紊流场进行了计算,捕捉到了离心泵叶轮内、叶轮与蜗壳间及蜗壳内的压力分布、速度分布和旋涡的结构与演化特征等重要流动信息。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离心泵叶轮与蜗壳间及内部的流动特性,所得结果对进行离心泵的水力设计或改型优化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冻结转子法 多块网格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被引量:29
19
作者 贾嵘 白亮 +1 位作者 罗兴 刘峰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0-123,共4页
本文介绍了以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为研究对象,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结合盐锅峡水电站5#水轮发电机组的真机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进行方法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是... 本文介绍了以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为研究对象,基于神经网络的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结合盐锅峡水电站5#水轮发电机组的真机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进行方法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是可行和有效的。这里着重介绍试验研究过程,以及如何用本文所设计的软件进行分析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锅峡 水轮发电机组 振动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系统中的信号预处理 被引量:27
20
作者 梁武科 罗兴 +1 位作者 张彦宁 贾嵘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振动信号的预处理 ,对于水力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水力机组的振动复杂 ,有机械振动、水力振动、电气振动等。振动信号呈现出非线性、非平稳性。本文应用小波分析这一数学“显微镜”来对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 ,并对... 振动信号的预处理 ,对于水力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系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水力机组的振动复杂 ,有机械振动、水力振动、电气振动等。振动信号呈现出非线性、非平稳性。本文应用小波分析这一数学“显微镜”来对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 ,并对信号的小波采样 ,信号去噪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组 振动故障诊断 小波变换 信号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