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疟疾病人血液检验有关指标的变化和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罗以勤 聂江玲 +3 位作者 孔建新 濮跃晨 董行 吴庆 《安徽医学》 2009年第4期392-393,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检验项目RBC、Hb、WBC、PLT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总胆固醇(TCH)变化及其在疟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包括40名确诊的疟疾病人和40名配对的健康对照者,用血球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RBC、Hb、WBC、PLT和... 目的探讨常规检验项目RBC、Hb、WBC、PLT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血清总胆固醇(TCH)变化及其在疟疾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包括40名确诊的疟疾病人和40名配对的健康对照者,用血球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RBC、Hb、WBC、PLT和TCH。结果RBC、Hb、PLT计数和TCH显著低于对照组,在疟疾组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低血症。结论RBC降低、Hb降低、TCH降低特别是PLT计数降低是协助诊断疟疾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 PLT计数 总胆固醇 疟疾 疟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分子活性肽筛选方法 被引量:9
2
作者 罗以勤 王梁华 焦炳华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小分子活性肽作为疫苗、诊断试剂、药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已成为药物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小分子活性肽有多种筛选方法 :基于噬菌体展示肽库、蛋白质降解 (酶法 .化学法 )、MHC 多肽复合物、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反义同源盒原理 ... 小分子活性肽作为疫苗、诊断试剂、药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已成为药物研究领域的新趋势。小分子活性肽有多种筛选方法 :基于噬菌体展示肽库、蛋白质降解 (酶法 .化学法 )、MHC 多肽复合物、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反义同源盒原理 ,它们各具特点。基于蛋白质结构的活性肽分子筛选将成为多肽药物筛选的主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肽 筛选原理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形成抑制因子tumstatin_(45-132)的基因克隆、表达和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罗以勤 王梁华 +1 位作者 球谊 焦炳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 克隆人tumstatin全长编码区基因及编码tum statin45-132的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从人胚肾细胞系 293细胞中克隆人的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 继以PCR扩增tumstatin45-132 (45 -132位氨基酸 )编码基因, PCR产...  目的: 克隆人tumstatin全长编码区基因及编码tum statin45-132的基因,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从人胚肾细胞系 293细胞中克隆人的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 继以PCR扩增tumstatin45-132 (45 -132位氨基酸 )编码基因, PCR产物克隆到pBV220载体中, 测序证实后, 转化E.coliBL21, 于 42℃进行热诱导表达。用SDS -PAGE分析表达产物, 对重组蛋白纯化后用内皮细胞增殖试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 RT- PCR扩增出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 以PCR扩增出tumstatin45-132的编码基因, 经序列分析证实与GenBank中的序列完全一致。以含有tumstatin45-132编码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E.coliBL21后, 可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 9 600的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蛋白量占菌体蛋白量的 10%, 纯化后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结论: 成功克隆全长tumstatincDNA,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重组tumstatin45-132蛋白, 证实其具有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statin45-132基因 表达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抑素(Tumstatin)在E.coli中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罗以勤 王梁华 +1 位作者 球谊 焦炳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8,共5页
从人胚肾2 93细胞中扩增肿瘤抑素(tumstatin)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和生物活性检测.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 c2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肿瘤抑素,经AmyloseResin亲和层析柱和QSepharoseFastFlow柱纯化,通过体外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凋亡... 从人胚肾2 93细胞中扩增肿瘤抑素(tumstatin)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纯化和生物活性检测.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 c2在大肠杆菌BL2 1中表达肿瘤抑素,经AmyloseResin亲和层析柱和QSepharoseFastFlow柱纯化,通过体外内皮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凋亡和鸡尿囊绒膜新生血管生成试验检测其抑制活性.MBP tumstatin在BL2 1中表达率约2 0 % ,肿瘤抑素纯度可达95 % .肿瘤抑素可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IC50 约为15 μg m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和抑制鸡尿囊绒膜新生血管生成.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抑素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在肿瘤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素 重组表达 血管抑制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以勤 虞伟 +1 位作者 谈华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比较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 (PCR- MPH )和聚合酶链反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PCR-PAGE)检测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 :PCR- MPH以地高辛标记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与 PCR变性产物杂交 ,经酶底物显色 ,通... 目的 :比较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 (PCR- MPH )和聚合酶链反应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PCR-PAGE)检测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 :PCR- MPH以地高辛标记端粒重复片段特异的探针与 PCR变性产物杂交 ,经酶底物显色 ,通过测定吸光度判断结果 ;PCR- PAGE方法直接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PCR扩增端粒酶的合成产物 ,经银染色 ,分析端粒酶活性。 结果 :PCR- MPH方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其灵敏度比 PCR- PAGE法高 10 0倍。 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临床检测 ,只是 PCR- MPH方法更简单、方便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端粒酶 肿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tumstatin的原核生物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
6
作者 罗以勤 聂江玲 +3 位作者 赵亮 姚丽娟 孔建新 濮跃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原核生物表达可溶性的tumstatin抗原并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tumstatin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tumstatin,经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和Q Sepharose Fast Flow柱纯化tumstatin,以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 目的原核生物表达可溶性的tumstatin抗原并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MAL-tumstatin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tumstatin,经Amylose Resin亲和层析柱和Q Sepharose Fast Flow柱纯化tumstatin,以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tumstatin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对多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和效价检测。结果tumstatin蛋白表达成功。SDS-PAGE分析表明其为可溶性表达。成功获得了tumstatin纯品及兔抗tumstatin多克隆抗体。ELISA法表明多克隆抗体效价>5 000。western blot检测证明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良好。结论成功表达、纯化tumstatin蛋白,并获得高特异性、高效价兔抗tumstatin多克隆抗体,为其在临床免疫学检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STATIN 原核生物表达 蛋白质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mstatin——一种来源于人胶原Ⅳ的肿瘤抑制因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以勤 王梁华 焦炳华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73-174,178,共3页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tumstatin 是继血管抑素(angiostatin)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之后,最新发现的来源于人基底膜胶原Ⅳ的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因子。tumstatin来源(Ⅳ)α3链的N端 54 132 肽能抑制血管内...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肿瘤组织内新生血管的形成。tumstatin 是继血管抑素(angiostatin)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之后,最新发现的来源于人基底膜胶原Ⅳ的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因子。tumstatin来源(Ⅳ)α3链的N端 54 132 肽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诱导内皮细胞凋亡,N端197 215肽能抑制各种肿瘤细胞增殖。tumstatin及相关多肽独特的作用机制和效应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新型抗肿瘤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多肽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微孔板杂交检测端粒酶活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以勤 虞伟 武建国 《陕西医学检验》 2001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及应用于临床。方法 利用 Kim法处理样品及扩增端粒酶产物 ,引物 TS标记生物素 ,扩增产物与包被有亲合素的微孔板结合 ,并与标记地高辛特异探针杂交 ;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 -微孔板杂交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及应用于临床。方法 利用 Kim法处理样品及扩增端粒酶产物 ,引物 TS标记生物素 ,扩增产物与包被有亲合素的微孔板结合 ,并与标记地高辛特异探针杂交 ;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地高辛抗体反应 ,经 PNPP显色。结果 该方法最佳实验条件为探针浓度 2 .5μmol/L,杂交时间 1 h,批内变异系数为 9.5% ,批间变异系数为 1 6.5%。在 2 9例各种恶性肿瘤组织 ,端粒酶活性总检出率为 89.6% ,而在 1 7例炎性包块与良性增生组织为 1 1 .8% ,7例正常组织中未发现有端粒酶活性。结论 该法灵敏度与重复性较好 ,简便快速 ,成本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PCR-微孔板杂交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琼 罗以勤 +2 位作者 汪元 黄开泉 朱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91-1794,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93例RA患者,158例非RA患者,9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结果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 RF AKA 抗CCP抗体 RA 诊断 疾病活动度 骨侵蚀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生化检测指标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孔建新 姚丽娟 +3 位作者 罗以勤 杨春林 胡继强 马筱玲 《安徽医学》 2009年第4期380-381,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尿肌酐(UALB/UCr)、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血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标本采用免疫散射比...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尿肌酐(UALB/UCr)、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血胱抑素C(Cys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标本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α1-MG的水平,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UALB/UCr和血CysC、RBP、CRP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UALB/UCr、α1-MG、RBP、CysC、CRP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结论联合检测UALB/UCr、α1-MG、RBP、CysC、CRP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清蛋白 Α1微球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胱抑素C 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赵亮 罗以勤 +2 位作者 孔建新 濮跃晨 马筱玲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对2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29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BN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B型钠尿肽(BN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为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对29例AMI患者治疗前后和29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BN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血凝仪进行D-D、Fib测定,D-D采用免疫比浊法,Fib采用凝固法。结果AMI患者血浆中BNP、D-D、Fi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b:P<0.05,D-D:P<0.05,BNP:P<0.01),正常对照组与AMI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b:P<0.01,D-D:P<0.01,BNP:P<0.01),BNP与D-D在AMI治疗前水平呈正相关(r=0.825),治疗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r=0.507),AMI经溶栓和相应的支持治疗后Fib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而BNP、D-D水平虽然下降明显,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BNP:P<0.01,D-D:P<0.01)。结论AMI患者血浆中BNP、D-D、Fib水平的变化说明其参与了AMI的发生、发展,特别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或)破裂及血栓形成。因此BNP、D-D、Fib等3项指标的观察分析对AMI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钠尿肽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检测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的血浆样本保存条件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丽娟 罗以勤 +2 位作者 孙安源 卜国平 王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用于检测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的血浆样本的保存条件。方法血浆样本180例份,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浆PG-Ⅰ、PG-Ⅱ、G-17,作为第1天结果(对照)。将剩余血浆样本随机分为1、2组,每组90份;每组又分为血浆未... 目的探讨用于检测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的血浆样本的保存条件。方法血浆样本180例份,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血浆PG-Ⅰ、PG-Ⅱ、G-17,作为第1天结果(对照)。将剩余血浆样本随机分为1、2组,每组90份;每组又分为血浆未分离组(离心后未分离血浆)、血浆分离组(离心后取血浆)和稳定剂组(离心后取血浆,并加入稳定剂),每组各30份。将各组每个样本平均分装6管后分别置于室温、4℃和-20℃环境下保存,每天固定时间取1组样本检测PG-Ⅰ、PG-Ⅱ,取2组样本检测G-17,均连续检测7 d(包括第1天)。将室温、4℃、-20℃温度下保存不同时间点时血浆PG-Ⅰ、PG-Ⅱ、G-17浓度与其保存第1天时浓度比较,将P>0.05的天数作为稳定性维续时间。结果血浆未分离组室温下PG-Ⅰ稳定性维持2 d,PG-Ⅱ为6 d,G-17为1 d;4℃时分别为5、7、3 d;-20℃时分别为4、3、2 d。血浆分离组室温下PG-Ⅰ稳定性维持7 d,PG-Ⅱ为6 d,G-17为2 d;4℃时分别为5、7、5 d;-20℃时分别为5、7、6 d。稳定剂组室温下PG-Ⅰ稳定性维持7 d,PG-Ⅱ为7 d,G-17为7 d;4℃时分别为5、6、4 d;-20℃时分别为7、5、4 d。结论在临床标本7 d保存期内,PG和G-17检测样本推荐使用血浆分离后低温保存,如使用稳定剂,推荐血浆分离后室温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室温 稳定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内皮抑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联合检测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亮 罗以勤 +5 位作者 孔建新 聂江玲 马筱玲 濮跃晨 姚丽娟 董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水平,并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endo...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endosta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水平,并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bFGF和anti-CCP抗体水平。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endostatin的水平(62.57±24.96)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3.59±8.58)ng/ml(P<0.001),bFGF的水平(24.46±11.50)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07±4.12)pg/ml(P<0.002),RA患者血清中anti-CCP(17.44±4.35)RU/ml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32±0.97)RU/ml(P<0.001)。②相关性分析显示en-dostatin水平与bFGF呈高度正相关(r=0.934,P<0.01),endostatin水平与anti-CCP抗体呈高度正相关(r=0.836,P<0.01),bFGF与anti-CCP抗体(r=0.789,P<0.01)具有中度相关性。结论endostatin、bFGF及anti-CCP抗体对RA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检测endostatin、bF-GF、anti-CCP抗体可作为RA患者及RF阴性RA患者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内皮抑素类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VEGF与Tumstatin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波克 罗以勤 +4 位作者 姚丽娟 董行 赵亮 陈婺 李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抑素(Tumsta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4例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与血清Tumstatin、VEGF的水平。运用... 目的探讨外周血肿瘤抑素(Tumsta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24例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与血清Tumstatin、VEGF的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4例肺癌石蜡切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血小板、血清Tumstatin水平在肺癌恶性进展中降低,血小板、血清VEGF水平以及肺癌组织中MVD在肺癌恶性进展中升高;血小板、血清Tumstatin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中的水平分别低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肺癌病灶无坏死组(P<0.05),而血小板、血清VEGF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中的水平分别高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与肺癌病灶无坏死组(P<0.05);MVD计数在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水平高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但在肺癌病灶有坏死组与肺癌病灶无坏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Tumstatin与VEGF之间的平衡关系对肺癌的血管生成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外周血血管形成调节因子的水平与肿瘤组织MVD密切相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进展起到很好的监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抑素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4个家系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亮 王保龙 +4 位作者 孙敬武 罗以勤 姚丽娟 罗彬 李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家系SLC26A4基因中IVS7-2A>G和2168 A>G的突变情况,探讨耳聋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收集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对4个家系的4例患者及12例...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家系SLC26A4基因中IVS7-2A>G和2168 A>G的突变情况,探讨耳聋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收集耳聋家系的临床资料,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对4个家系的4例患者及12例家系成员进行IVS7-2A>G和2168 A>G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2例患者发生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型,2例患者发生发生SLC26A4 IVS7-2A>G和2168 A>G复合杂合突变型;4个家系中发现SLC26A4 IVS7-2A>G基因突变型,3个家系中发现SLC26A4 IVS7-2A>G纯合突变型,包括1例合并GJB2235delC杂合性突变型。结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VAS患者的SLC26A4 IVS7-2A>G纯合性突变与复合杂合突变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 SLC26A4基因 突变类型 遗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明 沈建军 +2 位作者 王敏 王保龙 罗以勤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单采和手工血小板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提升血小板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应用单采和手工血小板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提升血小板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5.0...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单采和手工血小板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提升血小板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应用单采和手工血小板在临床输血治疗中提升血小板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1 0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输注手工血小板组相比,单采血小板组血小板计数增加校正指数(CCI)明显升高(WMD=5.46,95%CI:2.75~8.17,P<0.01);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亦提高(WMD=14.17,95%CI:7.75~20.59,P=0.05);输血反应发生率也较低(RR=0.28,95%CI:0.16~0.48,P<0.01)。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制剂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血小板值,临床止血效果优于输注手工血小板制剂,并减少其血小板输注无效及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治疗效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孔建新 赵亮 +3 位作者 罗以勤 姚丽娟 潘健 濮跃晨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75例HF(NYHA Ⅲ、Ⅳ)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并对31例NYHA~级的患者于住院治疗5~10天重复测定,探讨B型脑钠肽...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75例HF(NYHA Ⅲ、Ⅳ)患者和59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并对31例NYHA~级的患者于住院治疗5~10天重复测定,探讨B型脑钠肽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和近期愈后中的价值。结果HF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YHA级心功能时血浆BNP明显训于对照组(P<0.01),且Ⅰ、 Ⅱ、Ⅲ、Ⅳ级组间血浆BNP依次递增(P<0.01)。HF在控制后明显低于HF在控制前(P<0.01)。其中好转出院的31例NYHA心功能~级的患者治疗后BNP平均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级(312.3±215.7pg/ml和661.5±326.4pg/ml,P<0.01)、级564.8±314.5pg/ml和1169.6±565.1pg/ml,P<0.01)。结论血BNP浓度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加重,血液BNP浓度增加。血浆BNP的浓度变化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尿钠肽 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娟 罗以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0期2713-2716,共4页
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得多步骤过程,受到多种作用因子和细胞的共同作用[1]。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血小板数量的增多和/或活性的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性[2]。并且证实了通过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 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得多步骤过程,受到多种作用因子和细胞的共同作用[1]。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伴随着血小板数量的增多和/或活性的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性[2]。并且证实了通过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血剂可强有力地抑制血小板-肿瘤细胞的联系。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可以促进肿瘤细胞捕获内皮细胞并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进而促进转移。一旦血小板激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肿瘤转移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亮 姚丽娟 +4 位作者 孔建新 濮跃晨 孙安源 罗以勤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m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 目的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m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umstatin。利用PCR从pGEM-T/tumstatin和PBV220-TNF-α载体中分别扩增出sig-tumstatin-linker和linker-TNF片段,将其克隆得到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经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pIRESneo3质粒,利用克隆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及序列测定对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基因片段及重组载体进行验证。将重组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CHO-K1对其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所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1.32kb)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的结果表明含肿瘤抑素基因的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的CHO-K1表达了肿瘤抑素融合蛋白tumstatin-linker-TNF。从生长曲线结果来看,转染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pIRESneo3的CHO-K1比未转染的CHO-K1细胞的生长速度要慢。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能稳定表达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CHO-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遗传载体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在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姚丽娟 罗以勤 +3 位作者 吴双正 郑圣霞 卜国平 孙安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4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探讨与非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及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萎缩性胃炎,40例非萎缩性胃炎和35例正常对照者PG... 目的建立本实验室萎缩性胃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最佳诊断临界值,探讨与非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及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萎缩性胃炎,40例非萎缩性胃炎和35例正常对照者PG和G-17浓度和HP-IgG抗体定性检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立本实验室各指标筛查萎缩性胃炎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显著降低(P<0.01),非萎缩性胃炎组只有血清PG-Ⅰ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ROC曲线和约登指数得出PG-Ⅰ、PGR和G-17诊断萎缩性胃炎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74μg/L(敏感度0.632,特异度0.857)、6.2(敏感度0.658,特异度0.943)和5.1 pmol/L(敏感度0.816,特异度0.676);当PG-Ⅱ<9.6μg/L,PG-Ⅰ<74μg/L的敏感性提高至0.803,而特异度降至0.826;正常对照组HP感染阳性者血清PG-Ⅰ和G-17水平明显高于阴性者,PGR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阳性者胃黏膜各指标与阴性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供本地区临床进行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诊断萎缩性胃炎的血清PG-Ⅰ、PGR和G-17检测界值,初步进行了与非萎缩性胃炎各指标的比较,HP感染对正常对照组胃黏膜血清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