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_2^+通过超薄碳膜的“尾流”效应 被引量:6
1
作者 朱洲森 缪竟威 +1 位作者 廖雪花 师勉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9-703,共5页
快分子离子穿过固体时会产生库仑爆炸(Coulomb Explosion),尾流效应是库仑爆炸中的一个显著特性.HD2+的爆炸能谱在实测中发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特性:1)H+的尾流效应特别显著;2)H+的能谱结构非常类似HeH+中H+的能谱;3)尾流效应在D+的能谱... 快分子离子穿过固体时会产生库仑爆炸(Coulomb Explosion),尾流效应是库仑爆炸中的一个显著特性.HD2+的爆炸能谱在实测中发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特性:1)H+的尾流效应特别显著;2)H+的能谱结构非常类似HeH+中H+的能谱;3)尾流效应在D+的能谱中体现得很弱.这些特性对分析了解HD2+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依照“尾流”效应(Wake Effect)的等离子体模型,将爆炸中两个D+产物的尾流场近似认为一个He+的尾流场,模拟计算了1.4977 MeV HD2在100 nm碳膜中分解后0°方向的能谱形式.给出了相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得到了非常接近的结果,并将两者作了比较和分析.文中同时给出了D+的实验能谱,对D+的尾流效应相对较弱作了分析,指出对不同产物分辨的差异、产物的非直线运动等是造成D+尾流效应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效应 库仑爆炸 高斯分布 微团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D库仑爆炸中的同位素效应与尾流效应(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洲森 缪竟威 +1 位作者 廖雪花 师勉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1-364,共4页
对H2D+通过碳膜后的产物H+和D+的获取与测量,研究了H2D+的同位素效应以及离子穿过固体的尾流效应。H2D+的化学结构得到测定。H2D+的非对称结构得到确认。测量结果与通过其它方式对H2D+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关键词 同位素效应 尾流效应 非对称结构 库仑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技术在高蛋白小麦选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罗小兵 曹建华 +8 位作者 安竹 曹养书 王芳汀 彭秀峰 何福庆 缪竟威 宣朴 瞿世洪 Melenevsky A E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利用 13.4MeV的氘束在14 N和12 C内引发的 (d ,p)反应测量了 10个品系小麦种子中的14 N/ 12 C ,由此选出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种子。
关键词 核反应 蛋白质 小麦 选种 育种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核间距及基态势能曲线的排列通道量子力学计算 被引量:2
4
作者 朱洲森 缪竟威 +2 位作者 杨百方 师勉恭 唐阿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2-238,共7页
依据排列通道量子力学(ACQM)的基本原理,对分子离子HD+的核间距和基态势能曲线以及离解能De做了理论计算,得到了HD+的核间距为2.0725a0,并求得HD+按两种方式离解时的势能曲线,认为多数HD+应按H++D... 依据排列通道量子力学(ACQM)的基本原理,对分子离子HD+的核间距和基态势能曲线以及离解能De做了理论计算,得到了HD+的核间距为2.0725a0,并求得HD+按两种方式离解时的势能曲线,认为多数HD+应按H++D的方式离解。通过比较计算,文章认为HD+比更容易激发和离解,也更不稳定。同时文章对用ACQM解决非对称的同位素微团簇的一般方法做了简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仑爆炸 核间距 分子离子 ACQ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带电离子通过固体时的“尾流”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阿友 朱洲森 +2 位作者 师勉恭 杨百方 缪竟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简略介绍了“尾流”效应(wakeeffect)的等离子体模型,并依之模拟计算了1.915MeVH、2.060MeVH在100A碳膜中分解后0°方向的能谱形式。给出了相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将两者做了比较。
关键词 尾流效应 高斯分布 等离子体 带电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快分子离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对H_2^+,HD^+和D_2^+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洲森 缪竟威 师勉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3-567,共5页
利用快分子离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依靠一套高分辨装置,测量了H2+,HD+和D2+的结构,得到其核间距分别为1·19±0·003nm、1·25±0·003nm和1·32±0·003nm。通过对比,证实了分子离子结构中同位素... 利用快分子离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依靠一套高分辨装置,测量了H2+,HD+和D2+的结构,得到其核间距分别为1·19±0·003nm、1·25±0·003nm和1·32±0·003nm。通过对比,证实了分子离子结构中同位素效应的存在,分析了实验值和理论值存在差别的原因,讨论了实验结果中同位素效应产生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分子离子 同住素效应 尾流效应 库仑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离子源形成的HD^+离子束中H_3^+比例实测研究
7
作者 朱洲森 缪竟威 +3 位作者 袁学东 廖雪花 师免恭 方才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1-584,共4页
HD+在是研究分子离子同位素效应等方面最简单和理想的离子,并且在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但在实验测量其核间距和结合能研究中不可避免会混入H3+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在实际测量获取产物各种物理量的基础上,采取对比与分析的... HD+在是研究分子离子同位素效应等方面最简单和理想的离子,并且在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但在实验测量其核间距和结合能研究中不可避免会混入H3+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在实际测量获取产物各种物理量的基础上,采取对比与分析的反推方法,将离子源中两种离子的比例实际测量出来,从而能较为准确地研究HD+的结构和性质.将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理论推算进行比较,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离子HD+与H3+ 高频离子源 库伦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核间距的计算
8
作者 朱洲森 师勉恭 +2 位作者 唐阿友 杨百方 缪竟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755-2761,共7页
本文通过对分子离子HD^+中电子运动波函数的一种构想,利用里兹变分法,对HD^+的核间距做了计算。并由此提供了一个计算其它非对称的简单双原子分子离子核间距的方法。
关键词 分子离子 核间距 黎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氢混合气体的高频离子源中H_2D^+与D_2^+的比例实测研究
9
作者 袁学东 朱洲森 +3 位作者 缪竟威 师免恭 廖雪花 方才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2,共5页
分子离子H2D+在天体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验研究中不可避免混入D+2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采取产物对比与分析的方法,将离子源中两种离子的比例实际测量出来,从而能较为准确地研究H2D+的结构和性质.将实验测量的... 分子离子H2D+在天体物理和天体化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验研究中不可避免混入D+2从而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采取产物对比与分析的方法,将离子源中两种离子的比例实际测量出来,从而能较为准确地研究H2D+的结构和性质.将实验测量的结果与理论推算进行比较,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结果.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对类似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离子H2D+与D2+ 高频离子源 团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界面分析的高分辨静电分析器
10
作者 唐阿友 师勉恭 +5 位作者 朱洲森 杨朝文 刘晓东 吴世英 杨百方 缪竟威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386,共3页
介绍了用于界面分析的高分辨静电分析器的研制情况,其能量分辨率好于±1.5×10-4。
关键词 高分辨 界面分析 静电加速器 静电分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Axial Variation of Average Size of Methane Clusters in a Gas Jet
11
作者 韩纪锋 杨朝文 +4 位作者 缪竟威 陆建峰 刘猛 罗小兵 师勉恭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3-106,共4页
Axial variation of average size of methane clusters in a gas jet produced by supersonic expansion of methane through a cylindrical nozzle of 0.8 mm in diameter is observed using a Rayleigh scattering method. The scatt... Axial variation of average size of methane clusters in a gas jet produced by supersonic expansion of methane through a cylindrical nozzle of 0.8 mm in diameter is observed using a Rayleigh scattering method. The scattered light intensity exhibits a power scaling on the backing pressure ranging from 16 to 50bar, and the power is strongly Z dependent varying from 8.4 (Z = 3mm) to 5.4 (Z = 11mm), which is much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argon cluster. The scattered light intensity versus axial position shows that the position of 5mm has the maximum signal intensity. The estimation of the average cluster size on axial position Z indicates that the cluster growth process goes forward until the maximum average cluster size is reached at Z - 9 mm, and the average cluster size will decrease gradually for Z 〉 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