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征分析—来自12家中心的队列研究
1
作者 武奇 王向文 +13 位作者 侯慧 张称心 萨初然贵 王艳军 宁立华 萨日娜 经鑫爱 陈强 朱君 李朝晖 荣灵瑜 刘领灵 肖娟 张躲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40-248,共9页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和更精准的分层诊疗提供依据,同时带动提升内蒙古地区ITP规范诊疗。方法通过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内蒙古地区12家医院近6年收...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和更精准的分层诊疗提供依据,同时带动提升内蒙古地区ITP规范诊疗。方法通过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等内蒙古地区12家医院近6年收治的632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不同年龄段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纳入研究的316例患儿中,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在性别、ICR出血分级、黏膜出血、发病诱因、初诊PLT计数、MPV、ANA、A-ENA、免疫球蛋白、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骨髓粒系比例、不同的治疗方式及治疗后1、3、6、12个月的治疗效果、ITP的分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季节、补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蒙古地区儿童ITP发病高峰在4~18岁段,随年龄的增长女性逐渐多于男性;鼻黏膜出血占比、初诊PLT计数及MPV升高、ANA+、A-ENA+、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增高、骨髓粒系比例升高、GC+IVIG治疗、进展为慢性比率较高多分布在4~18岁组;<1岁组有起病诱因占比高于另外两组,且在第1、3、6、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均高于另外2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特征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Prader-Willi综合征一例报告
2
作者 刘葆丰 王祺冉 经鑫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66-768,共3页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食欲调控[1,2]。该综合征最早于1956年由Andrea Prader、Heinrich Willi和Alexis Labhart et al发现,并被命名为Prader-Willi综合征[3—5]。PWS的发病率大约为1... Prader-Willi综合征(PW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食欲调控[1,2]。该综合征最早于1956年由Andrea Prader、Heinrich Willi和Alexis Labhart et al发现,并被命名为Prader-Willi综合征[3—5]。PWS的发病率大约为1/10000~1/25000,PWS通常由父源性15号染色体缺失或母源性15号染色体非等位发生引起。这种染色体异常导致了多个基因的缺失或表达异常,进而影响了多个生理和神经发育的过程[6—8]。PWS的临床特征包括低出生体质量、肌肉发育不良、下颌短小和面部特征异常。此外,患儿还表现出持续的食欲增加,导致极易出现肥胖和食物摄入控制困难。通过深入了解和认识PWS,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对患者和家庭的影响,并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护理。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生长发育、管理食欲和控制体质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摄入 染色体异常 遗传性疾病 面部特征 神经发育 早期诊断 母源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和细胞黏附分子1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经鑫爱 王彩霞 孙桂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MG)对卵清蛋白所致实验大鼠支气管哮喘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MG小剂量组、MG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MG)对卵清蛋白所致实验大鼠支气管哮喘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肺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MG小剂量组、MG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MG地塞米松联合组6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和灭活百日咳杆菌,制成大鼠哮喘模型。MG小剂量组灌胃MG21.2g/(kg·d),MG大剂量组给予灌胃MG42.4g/(kg·d),地塞米松组给予灌胃地塞米松0.75mg/(kg·d),MG地塞米松联合组给予灌胃地塞米松0.375mg/(kg·d)和MG21.2g/(kg·d),以上各组大鼠给药容量均为10mL/kg,正常对照组和哮喘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每日1次,共8d。2周后麻醉处死。常规计数法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1)模型组外周血EOS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G小剂量组、MG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MG地塞米松联合组均能减少哮喘大鼠外周血EOS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后各组测值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G大剂量组与MG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大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MG地塞米松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小剂量组与MG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MG地塞米松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塞米松组、MG地塞米松联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减少哮喘大鼠气道EOS细胞浸润,抑制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从而起到抗气道炎症的作用,可能是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麻杏石甘汤/治疗应用 嗜酸性粒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1 实验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哮喘大鼠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经鑫爱 孙桂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MG)对卵清蛋白所致实验大鼠支气管哮喘血清及肺组织中NO、ET-1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和灭活百日咳杆菌,制成大鼠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各组模型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2周后处死...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MG)对卵清蛋白所致实验大鼠支气管哮喘血清及肺组织中NO、ET-1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和灭活百日咳杆菌,制成大鼠哮喘模型。在此基础上,各组模型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2周后处死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NO、ET-1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肺组织中NO、ET-1含量均增高,各用药组均有所降低。各组血清NO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NO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血浆及肺组织ET-1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药物治疗后,各组与模型组比均能明显降低血浆ET-1含量(P<0.01)。肺组织中NO含量与肺组织ET-1含量有明显相关性(r=0.689,P<0.01)。结论:通过下调血浆和肺组织NO、ET-1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及气道上皮重建,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是MG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麻杏石甘汤 支气管哮喘 NO E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桂芳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
5
作者 经鑫爱 《河北中医》 2008年第1期9-9,共1页
关键词 哮喘 中医药疗法 孙桂芳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复制小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彩霞 关立东 +1 位作者 宋玉娥 经鑫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阿霉素复制小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第1 d给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一次注射阿霉素7.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1 d、第14 d、第28 d和第42 d代谢笼收集... 目的:探讨阿霉素复制小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方法。方法:30只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第1 d给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一次注射阿霉素7.5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1 d、第14 d、第28 d和第42 d代谢笼收集24 h尿,测24 h尿蛋白含量;于实验第42 d,心脏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处死小鼠;用10%甲醛固定肾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同时肾组织用2.5%戌二醛固定作电镜检测。结果: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使小鼠尿蛋白大量增加,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脂升高;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轻度肿胀,部分基底膜断裂,足突广泛融合。结论:一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 mg/kg可获得肾脏形态改变及临床表现类似于人类肾病综合征的阿霉素肾病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肾病 小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儿IgE和NO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关立东 经鑫爱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60-61,共2页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IgE及NO水平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将哮喘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2-3次/d,10-15 min/次;观察组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目的:了解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IgE及NO水平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将哮喘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2-3次/d,10-15 min/次;观察组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溶液,加入生理盐水2 mL中联合雾化吸入,2-3次/d,10-15 min/次。结果:观察组哮喘儿童血浆总IgE水平、血浆NO水平与单药组儿童血浆总IgE、血浆NO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和沙丁胺醇溶液联合雾化吸入具有较强的快速抗炎作用和缓解急性哮喘发作的疗效,并可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浆总IgE、血浆NO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布地奈德混悬液 沙丁胺醇溶液 IGE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用人丙种球蛋白对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8
作者 刘葆丰 经鑫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68-071,共4页
研究应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包头地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拟以2022年7月-2024年6月住院的126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 研究应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包头地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拟以2022年7月-2024年6月住院的126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人丙种球蛋白静注治疗。对治疗前后疗效、发热持续时间、氧疗时间及血清炎性细胞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氧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除此之外,两组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人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型腺病毒肺炎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加速患儿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症腺病毒肺炎 人丙种球蛋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延续护理服务对早产儿体格、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闫春梅 宋玉娥 经鑫爱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17期2330-2332,2418,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早产儿远期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在该院出生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早产儿应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对早产儿远期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取在该院出生的早产儿12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早产儿应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早产儿基础上应用延续性护理服务,干预时间为12个月,分别于干预6个月、12个月记录两组早产儿体格发育、智能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6个月、12个月时身长、体重及头围增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6个月、12个月时MDI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12个月时PDMS-2运动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改善早产儿智能功能及运动功能,有利于早产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服务 早产儿 远期体格发育 智能发育 运动发育
原文传递
IL-18抗体治疗小鼠阿霉素肾病的实验性分析
10
作者 王彩霞 经鑫爱 陈珊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2期5355-5355,共1页
目的探讨IL-18抗体(IL-18Ab)对小鼠阿霉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以阿霉素(ADR)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尿液做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实验第42天处死小鼠,检测... 目的探讨IL-18抗体(IL-18Ab)对小鼠阿霉素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以阿霉素(ADR)尾静脉注射建立小鼠类似人类微小病变肾病模型,尿液做24 h尿蛋白定量测定。实验第42天处死小鼠,检测血生化指标,并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IL-18Ab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脂降低,肾脏病理损害减轻。结论 IL-18Ab能降低ADR小鼠尿蛋白排泄量,改善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减轻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免疫学 抗体/治疗应用 多柔比星/副作用 肾疾病/化学诱导/药物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甲流并发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诊治分析
11
作者 刘葆丰 王芳 经鑫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90-93,共4页
总结2023年1月-2023年4月包头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醒儿科临床医生在甲流流行期间关注横纹肌溶解症。方法 回... 总结2023年1月-2023年4月包头市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期间,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醒儿科临床医生在甲流流行期间关注横纹肌溶解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4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4例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4例均表现为高热,1例为稽留热,余3例为不规则热,均伴肌痛,其中2例伴呕吐,1例呕吐伴腹泻,1例伴深色尿;伴有胃肠道症状的3例患者尿量略少,其余1例尿量正常。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中3例患儿白细胞总数正常,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减少;2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2例淋巴细胞比例增高;CRP、PCT均正常,血生化肌酸激酶(CK)>1000U/L,肌红蛋白(Mb)升高为主,1例尿隐血+。予以抗病毒、碱化尿液、水化治疗。4例均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甲型流感病毒并发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不少见,年长儿临床表现典型,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流并发横纹肌溶解症 临床诊治 白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