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兰经》在中国 被引量:3
1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共3页
关键词 《吉兰经》 中国 唐朝 伊斯兰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回族穆斯林翻译家纳训
2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5-16,共2页
纳训先生(祈求安拉慈悯他)长眠北京芦沟桥畔回族墓园已经一易寒暑。可是,他的名字却和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联系在一起长留人间。纳训先生的故里是云南通海县纳家营——著名的回族聚居区,全乡回族居民达千户以上。先民善工艺煅造兵器... 纳训先生(祈求安拉慈悯他)长眠北京芦沟桥畔回族墓园已经一易寒暑。可是,他的名字却和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联系在一起长留人间。纳训先生的故里是云南通海县纳家营——著名的回族聚居区,全乡回族居民达千户以上。先民善工艺煅造兵器。青少年时代的纳训就生长在这“回回军匠”的工艺之乡,亲属中也有不少怀有绝技的师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训 军匠 《一千零一夜》 世界名著 辛伯达 云南通海 蒋管区 反英斗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 反帝反封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国情调 庄重沉郁——《天方诗经》的艺术风格
3
作者 纳国昌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4年第2期16-17,24,共3页
中世纪阿拉伯诗人蒲绥里(1213—1297?)以长诗《盖绥迪、布尔德》(一译《衮衣颂》)而享盛名.这部诗集最早译本为波斯文、土耳其文、柏柏尔文,各种文字注释达90余种.我国回族学者誉之为《天方诗经》,对诗人和诗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补虽... 中世纪阿拉伯诗人蒲绥里(1213—1297?)以长诗《盖绥迪、布尔德》(一译《衮衣颂》)而享盛名.这部诗集最早译本为波斯文、土耳其文、柏柏尔文,各种文字注释达90余种.我国回族学者誉之为《天方诗经》,对诗人和诗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补虽里(旧译)天方学士也,才雄天下,学富古今.幼年蜚声,文章绝世,尝以诗词称天下之贤俊,贬天下之奸佞,鸿章一出,四海流传,是以王侯卿大夫一时显者,皆爱而畏之.思慕圣人(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乃作诗赞圣,以其内性外行,天人感应之奇,组织成章.”“天方各国歌颂功德,自帝王臣宰以至学上、大夫,诗章集,而其最妙者,莫如补虽里《衮衣颂》.《衮衣颂》在阿拉伯社会曾经风行一时,庄严和谐的咏叹调迥荡在城市和乡村.一些诗被奉为格言,甚至只要虔诚朗诵,足以逢凶化吉,虽近于荒诞,但由此可见这部诗集在穆斯林中产生的影响之大.1848年,回族学者马复初游学阿拉伯世界归国,携回这部诗集和有关注释,曰:“余自返中华,思以汉文译出,不特为我教习经教知其蕴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国情调 诗经 阿拉伯社会 天方 回族学 天人感应 先知 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 土耳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堂教育的历史记载——《经学系传谱》浅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5-39,共5页
清真寺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学者引进“天方之学”,传播伊斯兰文化思想,培养宗教事业接班人的载体,源远流长,盛行于南北各地已四百余年。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承先启后,经师辈出,代有传人,从而维护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延续与发展。现今... 清真寺经堂教育,是中国穆斯林学者引进“天方之学”,传播伊斯兰文化思想,培养宗教事业接班人的载体,源远流长,盛行于南北各地已四百余年。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承先启后,经师辈出,代有传人,从而维护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延续与发展。现今的经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系传谱 经堂教育 伊斯兰教在中国 伊斯兰文化 中国穆斯林 经师 胡登洲 修真蒙引 米尔萨德 袁汝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系传谱》的作者赵灿 被引量:3
5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39,共6页
《经学系传谱》的作者赵灿纳国昌《经学系传谱》是关于中国清真寺经堂教育沿革的唯一专著,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珍贵的典籍之一,作者自称"晋陵裕心贫者,斗芒甫赵灿"。明代后期,中国伊斯兰教呈现"经文匾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 《经学系传谱》的作者赵灿纳国昌《经学系传谱》是关于中国清真寺经堂教育沿革的唯一专著,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珍贵的典籍之一,作者自称"晋陵裕心贫者,斗芒甫赵灿"。明代后期,中国伊斯兰教呈现"经文匾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①状态。有识之士群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堂教育 中国伊斯兰教 胡登洲 中国穆斯林 王岱舆 经学 清代前期 中国伊斯兰文化 经师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的丧葬制度 被引量:2
6
作者 纳国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0-56,共7页
回族的丧葬制度纳国昌汉文记载中的回族丧葬制度评析回族的丧葬,见于中国士大夫著作中,最早载唐代杜环《经行记》:“(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生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 回族的丧葬制度纳国昌汉文记载中的回族丧葬制度评析回族的丧葬,见于中国士大夫著作中,最早载唐代杜环《经行记》:“(大食)一名亚俱罗。其大食王号暮门,都此处……凡有征战,为敌所戮,必得生天;杀其敌人,获福无量,率土禀化,从之如流,法唯从宽,葬唯从俭。”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 丧葬制度 回族学 伊斯兰教法学家 “汉化” 《古兰经》 学术思想 土葬 穆罕默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读物—《天方三字经》 被引量:2
7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3-17,共5页
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有识之士,群起著书立说,引进“天方之学”,以儒诠经,互相发明,南京,镇江形成出版中心,汉文译著风行南北,其中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诸氏的作品影响深远,后人称誉为“四大经学家”。“四大经学家”当时已注意到... 明清之际,回族穆斯林有识之士,群起著书立说,引进“天方之学”,以儒诠经,互相发明,南京,镇江形成出版中心,汉文译著风行南北,其中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诸氏的作品影响深远,后人称誉为“四大经学家”。“四大经学家”当时已注意到穆斯林群众的文化层次,以及兴趣的多样化,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议论文字说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方三字经 回族穆斯林 汉文译著 以儒诠经 王岱舆 穆斯林群众 启蒙读物 天方典礼择要解 真赐 出版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穆斯林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传统——《清真指南·约束教条》剖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16,共4页
穆斯林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传统——《清真指南·约束教条》剖析纳国昌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01年),“流毒天下,乱我清真”的“革兰袋”自印度传入云南武定地区,导致伊斯兰教的一场轩然大波,疑云愁雾,人心惶惶不知何所适从... 穆斯林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传统——《清真指南·约束教条》剖析纳国昌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01年),“流毒天下,乱我清真”的“革兰袋”自印度传入云南武定地区,导致伊斯兰教的一场轩然大波,疑云愁雾,人心惶惶不知何所适从。“革兰袋”今译“阿萨辛”,阿拉伯语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云南穆斯林 历史传统 约束 清真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 发展文化教育 中国文化 证实自己的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回族板刻伊斯兰典籍述略
9
作者 纳国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X期45-49,共5页
明末清初,随着“以儒诠经”的回族伊斯兰文化传统的形成,大量伊斯兰汉文译著不断涌现,典籍之刊印蔚然成风。金陵肇其端,云南绍其后,而尤以云南回族学者译著最丰,且印工、品类、质量均后来居上,独树一帜,影响至巨。
关键词 云南回族 伊斯兰典籍 雕板 制纸 写经 述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学传统文风小议
10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9-23,共5页
经学传统文风小议纳国昌我国清真寺经堂教育,历来是伊斯兰教传统的基本教育体制。自16世纪(明末)在关中“八百里秦川”兴起,继而辐射向南北各地,结合不同地区的特色,自成体系,承先启后,兴灭继绝,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经师,他们... 经学传统文风小议纳国昌我国清真寺经堂教育,历来是伊斯兰教传统的基本教育体制。自16世纪(明末)在关中“八百里秦川”兴起,继而辐射向南北各地,结合不同地区的特色,自成体系,承先启后,兴灭继绝,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经师,他们生平以弘扬圣教为已任,不求闻达,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传统 经堂教育 《古兰经》 中国伊斯兰教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文化 继承和发展 文风 安拉 伊斯兰教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清真指南·魔鬼传》
11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10,共3页
读《清真指南·魔鬼传》纳国昌根据圣门弟子阿纳思(伍侯德之战阵亡)自述:“魔鬼易布里厮曾一度现身说法,自我暴露它蛊惑人心的一切鬼域伎俩。”因此,《清真指南》作者马注撰写了《魔鬼传》,强调“阿纳思日近圣人之侧,见闻自... 读《清真指南·魔鬼传》纳国昌根据圣门弟子阿纳思(伍侯德之战阵亡)自述:“魔鬼易布里厮曾一度现身说法,自我暴露它蛊惑人心的一切鬼域伎俩。”因此,《清真指南》作者马注撰写了《魔鬼传》,强调“阿纳思日近圣人之侧,见闻自异传言,予不忍没其所志,编辑于末,以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鬼 清真 真主 伊斯兰教 先知 狂妄自大 发展文化教育 圣人 《古兰经》 坚持正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扬优良传统 适应时代潮流
12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6,共4页
《古兰经》昭示:“你要奉创造你的养主之名宣读:他用血块创造了人;你再宣读:你的养主是好施的,他以笔传授了知识,还将继续传授。他传授了人们以前所不知道的”。(96∶1—5)。根据这段经文,先知穆罕默德教导:“
关键词 《古兰经》 清真指南 汉文译著 回族穆斯林 王岱舆 伊斯兰文化 修真蒙引 经学系传谱 袁汝琦 古兰经译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释王岱舆的《希真正答》
13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9-11,共3页
先哲王岱舆,原名涯,别号“真回老人”,为明清之际回族伊斯兰经学大家。所撰《正教真诠》、《清真大学》等名著,开创“以儒诠经”的一代文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传播伊斯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哲晚年定居北京,归真之后,由其在金陵... 先哲王岱舆,原名涯,别号“真回老人”,为明清之际回族伊斯兰经学大家。所撰《正教真诠》、《清真大学》等名著,开创“以儒诠经”的一代文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传播伊斯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哲晚年定居北京,归真之后,由其在金陵的弟子伍连城等整理其师生前与人答辩的文字记录稿,进行参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岱舆 希真正答 伊斯兰文化 清真大学 以儒诠经 回族穆斯林 清真指南 特定历史条件 库夫尔 五更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刻《考试清教穿衣节略章程》
14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27,共5页
纳国昌先生向读者介绍《公订考试清真经学生穿衣节略章程》并作一些解释,是一篇既提供数史资料又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文章。《章程》刊刻于八十五年前,批评的是当时培养阿訇接班人这样一件大事中,草率从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等等严重令人... 纳国昌先生向读者介绍《公订考试清真经学生穿衣节略章程》并作一些解释,是一篇既提供数史资料又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文章。《章程》刊刻于八十五年前,批评的是当时培养阿訇接班人这样一件大事中,草率从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等等严重令人担忧的现象;还提出了九条改进措施,从入学、授课到毕业考试的几个关节,都抓住了。这个《章程》表达的一些见解、措施,在当时是切中要害、很得力的;在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价值,与关心此项教育事业的人士的见解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刊出这篇文章和《章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程》 清教 毕业考试 切中要害 考试科目 教学质量 教育事业 穆斯林群众 清真指南 提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城区的清真寺
15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36,共3页
昆明是西南疆云贵高原上的历史名城,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气候温和,四季无寒暑,素有“春城”之称。元初,回回杰出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奉命“抚滇”,开展云南中书行省建设,大量穆斯林相继迁入.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 昆明是西南疆云贵高原上的历史名城,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气候温和,四季无寒暑,素有“春城”之称。元初,回回杰出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奉命“抚滇”,开展云南中书行省建设,大量穆斯林相继迁入.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昆明“城大而名贵,商工甚众,人有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瞻思 昆明城区 丁奉 赛典赤 伊斯兰教协会 历史名城 汉文译著 元初 《古兰经》 回族穆斯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漠遗响 史苑春秋——漫议《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
16
作者 纳国昌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4期63-65,共3页
1980年初冬,随着拨乱反正的持续深入,华夏大地禁区突破,西北5省首次伊斯兰学术讨论会在银川召开,各地专家、学者、名流济济一堂,极一时之盛,揭开新时期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从此,回族伊斯兰研究园地里异军突起,人才辈出,形成专业与... 1980年初冬,随着拨乱反正的持续深入,华夏大地禁区突破,西北5省首次伊斯兰学术讨论会在银川召开,各地专家、学者、名流济济一堂,极一时之盛,揭开新时期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从此,回族伊斯兰研究园地里异军突起,人才辈出,形成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作者阵容,战果丰硕,译作论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品类之繁,可谓万紫千红。《回回历史与伊斯兰文化》(以下简称《回化》)就是这个百花园里的奇葩之一。 《回化》辑入论文25篇,论时空跨度,大部分文章集中于明朝,地域则偏向于“西域”(包括狭义与广义范畴),对象是回回的活动,如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与移向、入附中原、入附中原的人口及其分布与职业结构、姓氏汉化等。《西域番国志》对瓦刺社会、新疆的伊斯兰教、蒙古族的回回等都作了精确的考证,复盖面广,披卷展读,大漠风情尽入眼底。该书可以说是集明代回回人文史地之大成,构成完整的数代专论体系。 其他文章则是有关当代回族伊斯兰研究的热点问题,诸如伊斯兰教对回回民族的形成作用,闻名世界的航海家郑和的宗教信仰,萨都刺、高克恭的族籍争议,《古兰经》在中国,《天方典礼》的研究,林则徐《竹枝词》中的新疆天山南北风土人情等,不袭老谱,敢于创新,独树一帜。 探索回回民族源流,可上溯1000余年前。唐宋门户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化 回回历 回回民族 林则徐 汉文译著 伊斯兰研究 中国伊斯兰教 宗教信仰 当代回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孝有五 失学为大
17
作者 纳国昌 《中国穆斯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伊斯兰教 穆斯林 教律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三桂在云南琐记——《庭闻录》摭拾
18
作者 纳国昌 《云南文史丛刊》 2000年第4期89-94,共6页
清康熙刻本《庭闻录》,是云南古籍善本之一,传抄甚少,而史学家率多征引其中的史实,在于作者之父“当时亲历其役(吴三桂发动武装叛乱),备尝艰险,言之详而确然可信。”《云南备征志》虽曾辑人,内容有所节略,并非足本。1985年上... 清康熙刻本《庭闻录》,是云南古籍善本之一,传抄甚少,而史学家率多征引其中的史实,在于作者之父“当时亲历其役(吴三桂发动武装叛乱),备尝艰险,言之详而确然可信。”《云南备征志》虽曾辑人,内容有所节略,并非足本。1985年上海书店根据魏元旷、胡思敬校勘的《豫章丛书》本影印出版,列入《清代历史资料丛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三桂 云南 《庭闻录》 中国 清朝 刘健
全文增补中
中国穆斯林构建和谐社区(教坊)的历史传统——《清真指南·约束教条》剖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纳国昌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构建和谐和社会,并非今日开始,远在300年前,回族学者马注通过"革兰袋事件",痛定思痛,认为"革兰袋"之所以流毒云南,一度泛滥,在于回族大众愚昧无知,"贤少愚多,既不通儒(汉文化),又不遵经(伊斯兰教规),异端左道... 构建和谐和社会,并非今日开始,远在300年前,回族学者马注通过"革兰袋事件",痛定思痛,认为"革兰袋"之所以流毒云南,一度泛滥,在于回族大众愚昧无知,"贤少愚多,既不通儒(汉文化),又不遵经(伊斯兰教规),异端左道混杂其间,灭人伦之大典,坏朝廷之国法,将清真正道渐入邪途",于是针对回回大众现实,制定《约束教条》十条,由云南按察使司颁布各地,虽说在于"约束"个人行为,实际内容则是以"乡规民约"形式,在各地回族社区重建精神文明,树立良风美俗,形成优良历史传统,至今仍不失借鉴与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注 清真指南 教条 教法 和谐社会
原文传递
《纳训评传》序一
20
作者 纳国昌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关键词 评传 云南民族大学 平易近人 民族感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