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6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藻类和藻毒素降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纪荣平
李先宁
+4 位作者
吕锡武
朱光灿
浦跃朴
张立将
赵传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45,共4页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藻类和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6~7d,源水叶绿素a为15.3~266.1μg/L条件下,人工介质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59.4%.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检测...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藻类和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6~7d,源水叶绿素a为15.3~266.1μg/L条件下,人工介质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59.4%.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检测,当进水总微囊藻毒素TMCRR和TMCLR分别为0.25~8.93,0.15~4.73μg/L,胞外微囊藻毒素EMCRR和EMCLR分别为0.13~0.68,0.02~0.11μg/L时,人工介质对TMCRR,TMCLR和EMCRR,EMCL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8%,93.7%,42.2%和68.4%.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图谱发现,人工介质上富集有大量的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溶藻细菌.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可有效降解太湖水体中的藻类和微囊藻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介质
生物降解
微囊藻毒素
溶藻细菌
假单胞菌属
芽孢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人工介质对太湖水质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
27
2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2 位作者
李先宁
朱光灿
浦跃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i001,共5页
利用人工介质富集太湖水中的微生物来改善梅梁湾水源地水质,中试结果表明:三种人工介质中以组合介质(RZ)的生物量最大、生物活性最强且上部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高于中部和下部的,中间的生物量高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7...
利用人工介质富集太湖水中的微生物来改善梅梁湾水源地水质,中试结果表明:三种人工介质中以组合介质(RZ)的生物量最大、生物活性最强且上部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高于中部和下部的,中间的生物量高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7d、源水CODMn为4.17~9.88mg/L、UV254为0.09~0.13cm-1、TN为3.35~11.6mg/L、氨氮为0.22~5.19mg/L、亚硝酸盐氮为0.01~0.94mg/L、TP为0.08~0.79mg/L的条件下,RZ对CODMn、UV254、TN、氨氮、亚硝酸盐氮、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8%、8.6%、22.1%、32.4%、49.7%、60.7%。可见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水
人工介质
水质改善
生物量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技术
被引量:
27
3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3,共6页
介绍了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讨论了放线菌和藻类数量与嗅味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吸附、生物氧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工艺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针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应...
介绍了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讨论了放线菌和藻类数量与嗅味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吸附、生物氧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工艺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针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来满足消费者对水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味
富营养化水源
源水
生物活性炭
饮用水
原水
生物氧化
去除技术
处理工艺
光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介质对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1 位作者
李先宁
陈非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净化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的藻类.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藻类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增加水流速度并未降低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当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人工介质对藻类密...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净化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的藻类.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藻类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增加水流速度并未降低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当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人工介质对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6.3%、88.7%、86.1%,表明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同时对透明度和水下光照度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介质
藻类
水源水
水质改善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
20
5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人工介质对TN、TP、氨...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人工介质对TN、TP、氨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6.6%、72.1%、43.2%、79.4%,可见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增加水流速度消除了池内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分层现象,提高了NH_4^+-N和NO_2^-N的去除效果,没有降低TP、PO_4^(3-)-P、DTP的去除效果,说明沉淀作用并不是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人工介质表面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介质
氮磷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
被引量:
15
6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4,共4页
考察了生态混凝土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中试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对TN、TP、CODMn、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1%、53.8%、22.9%、55.5%,对总藻毒素和胞外藻毒素的去除率在27.4%~38.9%之间。通过生态混凝土可使水体的富营...
考察了生态混凝土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中试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对TN、TP、CODMn、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1%、53.8%、22.9%、55.5%,对总藻毒素和胞外藻毒素的去除率在27.4%~38.9%之间。通过生态混凝土可使水体的富营养状况有所降低,水质等级有所提高,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生态混凝土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
23
7
作者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的总藻毒素TMC[(TMC-LR)+(TMC-RR)]和胞外藻毒素EMC[(EMC-LR)+(EMC-RR)]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TMC-RR、TMC-LR、EMC-RR、EMC-LR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819μg/L、1.090μg/L、0.491μg/L和0.077μg/L,无锡...
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的总藻毒素TMC[(TMC-LR)+(TMC-RR)]和胞外藻毒素EMC[(EMC-LR)+(EMC-RR)]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TMC-RR、TMC-LR、EMC-RR、EMC-LR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819μg/L、1.090μg/L、0.491μg/L和0.077μg/L,无锡市的主要水源地水质已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监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水源
水污染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进的CASS工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8
作者
纪荣平
陈剑
俞元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19,共3页
采用改进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CASS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经过3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BOD5、ρ(SS)、ρ(NH4+-N)和ρ(TP)平均为122.2、43.5、50.6、22.9和2.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0%、85.6%、82...
采用改进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CASS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经过3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BOD5、ρ(SS)、ρ(NH4+-N)和ρ(TP)平均为122.2、43.5、50.6、22.9和2.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0%、85.6%、82.7%、93.0%和58.5%,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达到了一级B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工艺
小区污水
工艺改进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介质去除源水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1 位作者
李先宁
孙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考察了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W市源水中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源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PAHs;当介质的填充密度(介质与水的体积比)从15.6%增加到38%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当HRT从3 d增加到7 ...
考察了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W市源水中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源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PAHs;当介质的填充密度(介质与水的体积比)从15.6%增加到38%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当HRT从3 d增加到7 d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没有明显提高。可见增加介质填充量有利于对PCBs和PAHs的去除,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源水中的PCBs和PAH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出水PAHs浓度难以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介质
源水
多氯联苯
多环芳烃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饮用水BDOC、AOC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0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净水技术》
CAS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分析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BDOC、AOC的影响,提出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的方法可改善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生物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及膜过滤等工艺对饮用水中BDOC、AOC的去除效果,提出...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分析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BDOC、AOC的影响,提出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的方法可改善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生物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及膜过滤等工艺对饮用水中BDOC、AOC的去除效果,提出了提高出厂水生物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BDOC
AOC
生物稳定性
活性炭吸附
生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11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指出这几种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经微滤和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不具备生物稳定性,而经反渗透和纳滤...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指出这几种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经微滤和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不具备生物稳定性,而经反渗透和纳滤膜处理后的出水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处理工艺
生物稳定性
饮用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2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 ,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 ,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 ,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 ,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在解决好反硝化脱氮碳源问题的条件下 ,该工艺也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 ,且操作简便 ,运行费用低 ,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
生物脱氮除磷
AOAO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SBR法处理食品废水的工艺设计及运行
被引量:
8
13
作者
纪荣平
恽立群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8-49,共2页
介绍了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 (SBR)法处理食品生产废水的工艺和运行情况。当进水COD在 693~ 15 30mg/L时 ,经过SBR处理后的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主要污染物COD≤ 10 0mg/L。
关键词
食品废水
SBR法
工艺流程
设计参数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组合介质对梅梁湾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工艺特性
被引量:
1
14
作者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30,共4页
本文对利用组合介质富集湖水中的土著微生物去除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都有所增大。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组合介质对TOC、...
本文对利用组合介质富集湖水中的土著微生物去除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都有所增大。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组合介质对TOC、DOC、AOC、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38.5%、13.7%、17.2%、39.4%。水流速度增加并未降低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生物降解是去除水源水中有机物的主要途径。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介质
有机污染物
水源水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
8
15
作者
纪荣平
何成达
吕锡武
《电力环境保护》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分析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特性,比较了常用的曝气设备和填料,并总结了应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的工程经验。实践表明:该工艺运行可靠,操作简便,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工程应用
处理工艺
曝气设备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化-气浮工艺处理锦纶6生产废水
被引量:
1
16
作者
纪荣平
谭安定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1年第5期47-48,共2页
根据扬州有机化工厂废水水质特点,采用生化-气浮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CODcr为198~1832mg/L时,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8978-1996),主要污染物 CODcr<100mg/...
根据扬州有机化工厂废水水质特点,采用生化-气浮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CODcr为198~1832mg/L时,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8978-1996),主要污染物 CODcr<100mg/L,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耐冲击负荷,无剩余污泥排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锦纶废水
活性污泥法
气浮
生化-气浮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探讨
被引量:
1
17
作者
纪荣平
《高等建筑教育》
2008年第5期138-141,共4页
就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一些看法。指出了文献综述、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设计、图纸绘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毕业设计图纸深度做了具体说明,指出学生在课程设计时存在的不足,对如何提高水污染控...
就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一些看法。指出了文献综述、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设计、图纸绘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毕业设计图纸深度做了具体说明,指出学生在课程设计时存在的不足,对如何提高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
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组合介质的微生物富集效果及其去除太湖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
7
18
作者
李先宁
纪荣平
+3 位作者
蒋彬
吕锡武
浦跃朴
尹立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4,共7页
采用组合介质进行改善太湖水源地水质的中试研究.应用定量PCR分析发现组合介质上富集了大量具有溶藻能力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表明组合介质对太湖土著溶藻细菌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结果表明,细菌总数、硝化细菌及...
采用组合介质进行改善太湖水源地水质的中试研究.应用定量PCR分析发现组合介质上富集了大量具有溶藻能力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表明组合介质对太湖土著溶藻细菌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结果表明,细菌总数、硝化细菌及溶藻细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的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在反应装置纵向的中段、出水端及垂直方向的中层,组合介质上的溶藻细菌等特定微生物在密度及活性上处于相对优势,这与微生物的功能、生长所需的微环境及基质条件密切相关.组合介质通过富集微生物改善了太湖梅梁湾水源地的水质,对总藻毒素TMC、TMC-RR、TMC-LR、胞外藻毒外EMC、Chl-a的平均去除率为64.8%、72.7%、62.9%、55.4%、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介质
富集微生物
水源水质改善
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
24
19
作者
杨文婷
王德建
纪荣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491,共7页
研究了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系统(anaerobic tank-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rm,AT-SFCW)对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厌氧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
研究了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系统(anaerobic tank-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rm,AT-SFCW)对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厌氧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硝氮(NO3--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4.3%、42.7%、73.9%、45.6%、37.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6.9、5.2、0.1、3.3、1.4mg/L,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GB18918-2002)。系统中厌氧池部分对CODcr、T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7.4%、6.7%、57.7%。TP经厌氧池后有较明显的上升,升高率达到15.3%。系统中湿地部分对TP、NH3-N、TN、CODcr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去除率分别达到89.2%、44.5%、36.0%、26.9%。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
厌氧池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次凝聚法去除原水TOC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
8
20
作者
何成达
王永广
纪荣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20,共3页
针对饮用水原水有机物污染加重的趋势 ,提出了提高去除原水有机物效果的二次凝聚法。通过对某河水的凝聚试验 ,发现应用二次凝聚法在去除TOC和浊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试验结果表明 :二次凝聚法与常规凝聚相比 ,药剂量适度增加而总凝聚...
针对饮用水原水有机物污染加重的趋势 ,提出了提高去除原水有机物效果的二次凝聚法。通过对某河水的凝聚试验 ,发现应用二次凝聚法在去除TOC和浊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试验结果表明 :二次凝聚法与常规凝聚相比 ,药剂量适度增加而总凝聚时间增加 1倍 ,TOC去除率提高30 %以上 ,试验沉淀出水浊度下降 2 0NT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二次凝聚法
有机物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藻类和藻毒素降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
20
1
作者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朱光灿
浦跃朴
张立将
赵传鹏
机构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2-445,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01011).
文摘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藻类和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6~7d,源水叶绿素a为15.3~266.1μg/L条件下,人工介质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达59.4%.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检测,当进水总微囊藻毒素TMCRR和TMCLR分别为0.25~8.93,0.15~4.73μg/L,胞外微囊藻毒素EMCRR和EMCLR分别为0.13~0.68,0.02~0.11μg/L时,人工介质对TMCRR,TMCLR和EMCRR,EMCLR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8%,93.7%,42.2%和68.4%.聚合酶链反应(PCR)电泳图谱发现,人工介质上富集有大量的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溶藻细菌.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可有效降解太湖水体中的藻类和微囊藻毒素.
关键词
人工介质
生物降解
微囊藻毒素
溶藻细菌
假单胞菌属
芽孢杆菌属
Keywords
Algae
Bacteria
Electrophoresi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tewater treatment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人工介质对太湖水质的改善效果
被引量:
27
2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朱光灿
浦跃朴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7,i001,共5页
基金
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002AA601011-03)
文摘
利用人工介质富集太湖水中的微生物来改善梅梁湾水源地水质,中试结果表明:三种人工介质中以组合介质(RZ)的生物量最大、生物活性最强且上部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高于中部和下部的,中间的生物量高于进水端和出水端的。在水力停留时间为6~7d、源水CODMn为4.17~9.88mg/L、UV254为0.09~0.13cm-1、TN为3.35~11.6mg/L、氨氮为0.22~5.19mg/L、亚硝酸盐氮为0.01~0.94mg/L、TP为0.08~0.79mg/L的条件下,RZ对CODMn、UV254、TN、氨氮、亚硝酸盐氮、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8%、8.6%、22.1%、32.4%、49.7%、60.7%。可见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有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源水
人工介质
水质改善
生物量
生物活性
Keywords
source water
artificial media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biomass
bioactivity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技术
被引量:
27
3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3,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601011-3)。
文摘
介绍了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讨论了放线菌和藻类数量与嗅味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吸附、生物氧化、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臭氧—生物活性炭等工艺对饮用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针对原水中嗅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来满足消费者对水质的要求。
关键词
嗅味
富营养化水源
源水
生物活性炭
饮用水
原水
生物氧化
去除技术
处理工艺
光催化氧化
Keywords
Eutrophication
Geosmin
2-MIB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Treatment technology
Drinking water
分类号
TU991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介质对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
11
4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陈非洲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601011-03)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项目(BS2004050)
江苏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2005-80-7)
文摘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净化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的藻类.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藻类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增加水流速度并未降低对藻类的去除效果.当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时,人工介质对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96.3%、88.7%、86.1%,表明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同时对透明度和水下光照度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
人工介质
藻类
水源水
水质改善
叶绿素A
Keywords
artificial medium
algae
source wat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Cld-a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去除特性研究
被引量:
20
5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601011-03)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项目(BS2004050)
江苏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苏财建2005-80-7)联合资助.
文摘
采用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人工介质对TN、TP、氨氮、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26.6%、72.1%、43.2%、79.4%,可见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增加水流速度消除了池内的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分层现象,提高了NH_4^+-N和NO_2^-N的去除效果,没有降低TP、PO_4^(3-)-P、DTP的去除效果,说明沉淀作用并不是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人工介质表面富集了大量的微生物,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人工介质
氮磷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水体
水质改善
Keywords
Artificial medium
nutrient elements
eutrophic wat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
被引量:
15
6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1-94,共4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01011-03)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项目(BS2004050)
江苏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苏财建2005-80-7)
文摘
考察了生态混凝土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中试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对TN、TP、CODMn、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6.1%、53.8%、22.9%、55.5%,对总藻毒素和胞外藻毒素的去除率在27.4%~38.9%之间。通过生态混凝土可使水体的富营养状况有所降低,水质等级有所提高,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质有较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水源水
生态混凝土
水质改善
Keywords
source water
Eco-concret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
23
7
作者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共3页
基金
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2AA601011-03)
江苏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BS2004050)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6KJD560214)
文摘
对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的总藻毒素TMC[(TMC-LR)+(TMC-RR)]和胞外藻毒素EMC[(EMC-LR)+(EMC-RR)]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TMC-RR、TMC-LR、EMC-RR、EMC-LR质量浓度平均分别为1.819μg/L、1.090μg/L、0.491μg/L和0.077μg/L,无锡市的主要水源地水质已受到微囊藻毒素的污染。提出,应加强水源地水体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监测,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水源
水污染
太湖
Keywords
Microcystins
Water source
Water pollution
Taihu Lake
分类号
X8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进的CASS工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8
作者
纪荣平
陈剑
俞元阳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19,共3页
文摘
采用改进的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CASS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经过3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BOD5、ρ(SS)、ρ(NH4+-N)和ρ(TP)平均为122.2、43.5、50.6、22.9和2.0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0%、85.6%、82.7%、93.0%和58.5%,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TP达到了一级B标准。
关键词
CASS工艺
小区污水
工艺改进
工程应用
Keywords
CASS process
domestic wastewater
process improvement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分类号
X79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介质去除源水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孙成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34,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2AA601011-03)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项目(BS2004050)
江苏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苏财建2005-80-7)
文摘
考察了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W市源水中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源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PAHs;当介质的填充密度(介质与水的体积比)从15.6%增加到38%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有所增加;当HRT从3 d增加到7 d时,对PCBs和PAHs的去除率均没有明显提高。可见增加介质填充量有利于对PCBs和PAHs的去除,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源水中的PCBs和PAH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出水PAHs浓度难以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的要求。
关键词
人工介质
源水
多氯联苯
多环芳烃
水质改善
Keywords
artificial medium
source water
PCBs
PAHs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饮用水BDOC、AOC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
6
10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净水技术》
CAS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A601130)
文摘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分析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BDOC、AOC的影响,提出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的方法可改善出厂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生物氧化、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臭氧-生物活性炭及膜过滤等工艺对饮用水中BDOC、AOC的去除效果,提出了提高出厂水生物稳定性的措施。
关键词
饮用水
BDOC
AOC
生物稳定性
活性炭吸附
生物氧化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BDOC AOC bio - stability
分类号
TU991.25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4
11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8632002AA60113002)
文摘
围绕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讨论了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等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指出这几种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经微滤和超滤膜处理后的出水不具备生物稳定性,而经反渗透和纳滤膜处理后的出水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
关键词
膜处理工艺
生物稳定性
饮用水处理
Keywords
membrane treatment process
biological stability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分类号
TU991.26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12
作者
纪荣平
吕锡武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BE2 0 0 10 3 5 )
文摘
介绍了AOAO、SBR、MSBR、氧化沟、DEPHANOX等后置反硝化生物除磷脱氮工艺的流程及处理效果。该工艺由于聚磷微生物经过厌氧释磷后进入生化效率较高的好氧环境 ,其在厌氧池形成的吸磷动力可以充分地得到利用 ,故有较好的除磷效果。但碳源不足制约了系统的脱氮效果 ,在解决好反硝化脱氮碳源问题的条件下 ,该工艺也能取得较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 ,且操作简便 ,运行费用低 ,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后置反硝化
生物脱氮除磷
AOAO
城市污水
Keywords
postposition denitrification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municipal wastewater
分类号
X5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BR法处理食品废水的工艺设计及运行
被引量:
8
13
作者
纪荣平
恽立群
机构
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8-49,共2页
文摘
介绍了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 (SBR)法处理食品生产废水的工艺和运行情况。当进水COD在 693~ 15 30mg/L时 ,经过SBR处理后的出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主要污染物COD≤ 10 0mg/L。
关键词
食品废水
SBR法
工艺流程
设计参数
运行
分类号
X792.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介质对梅梁湾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工艺特性
被引量:
1
14
作者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7-30,共4页
基金
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专项(2002AA601011-03)
长三角区域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BS2004050)
江苏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苏财建2005-80-7)
文摘
本文对利用组合介质富集湖水中的土著微生物去除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随着介质密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都有所增大。介质密度为26.8%、水力停留时间为5d时,组合介质对TOC、DOC、AOC、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38.5%、13.7%、17.2%、39.4%。水流速度增加并未降低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生物降解是去除水源水中有机物的主要途径。通过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的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体中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
组合介质
有机污染物
水源水
水质改善
Keywords
composite media
organic pollutant
source water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分类号
X703.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
8
15
作者
纪荣平
何成达
吕锡武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系
扬州大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电力环境保护》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摘
分析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特性,比较了常用的曝气设备和填料,并总结了应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的工程经验。实践表明:该工艺运行可靠,操作简便,出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工程应用
处理工艺
曝气设备
填料
Keywords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contact oxid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分类号
X799.3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化-气浮工艺处理锦纶6生产废水
被引量:
1
16
作者
纪荣平
谭安定
机构
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
扬州有机化工厂
出处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1年第5期47-48,共2页
文摘
根据扬州有机化工厂废水水质特点,采用生化-气浮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水质CODcr为198~1832mg/L时,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GB8978-1996),主要污染物 CODcr<100mg/L,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耐冲击负荷,无剩余污泥排放等特点。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锦纶废水
活性污泥法
气浮
生化-气浮工艺
分类号
X783.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探讨
被引量:
1
17
作者
纪荣平
机构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高等建筑教育》
2008年第5期138-141,共4页
文摘
就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一些看法。指出了文献综述、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设计、图纸绘制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毕业设计图纸深度做了具体说明,指出学生在课程设计时存在的不足,对如何提高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工程
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专业
Keywords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projee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分类号
TU993.14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组合介质的微生物富集效果及其去除太湖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
7
18
作者
李先宁
纪荣平
蒋彬
吕锡武
浦跃朴
尹立红
机构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4,共7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No.2002AA601011)~~
文摘
采用组合介质进行改善太湖水源地水质的中试研究.应用定量PCR分析发现组合介质上富集了大量具有溶藻能力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表明组合介质对太湖土著溶藻细菌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结果表明,细菌总数、硝化细菌及溶藻细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的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在反应装置纵向的中段、出水端及垂直方向的中层,组合介质上的溶藻细菌等特定微生物在密度及活性上处于相对优势,这与微生物的功能、生长所需的微环境及基质条件密切相关.组合介质通过富集微生物改善了太湖梅梁湾水源地的水质,对总藻毒素TMC、TMC-RR、TMC-LR、胞外藻毒外EMC、Chl-a的平均去除率为64.8%、72.7%、62.9%、55.4%、30.1%.
关键词
组合介质
富集微生物
水源水质改善
藻毒素
Keywords
assembled medium
enriching microbes
sourc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microcystins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
24
19
作者
杨文婷
王德建
纪荣平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5-491,共7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06BAJ10B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2-YW-N-038)资助
文摘
研究了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系统(anaerobic tank-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rm,AT-SFCW)对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探讨了该系统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将厌氧池部分与湿地部分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硝氮(NO3--N)的总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4.3%、42.7%、73.9%、45.6%、37.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6.9、5.2、0.1、3.3、1.4mg/L,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类标准(GB18918-2002)。系统中厌氧池部分对CODcr、TN、NO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7.4%、6.7%、57.7%。TP经厌氧池后有较明显的上升,升高率达到15.3%。系统中湿地部分对TP、NH3-N、TN、CODcr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去除率分别达到89.2%、44.5%、36.0%、26.9%。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维护管理方便,适合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运用与推广。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
厌氧池
处理效果
Keywords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Constructed wetland, Anaerobic tank, Treatment efficiency
分类号
X131.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次凝聚法去除原水TOC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
8
20
作者
何成达
王永广
纪荣平
机构
扬州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环工系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8-20,共3页
文摘
针对饮用水原水有机物污染加重的趋势 ,提出了提高去除原水有机物效果的二次凝聚法。通过对某河水的凝聚试验 ,发现应用二次凝聚法在去除TOC和浊度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试验结果表明 :二次凝聚法与常规凝聚相比 ,药剂量适度增加而总凝聚时间增加 1倍 ,TOC去除率提高30 %以上 ,试验沉淀出水浊度下降 2 0NTU。
关键词
饮用水
二次凝聚法
有机物
浊度
分类号
TU991.25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工介质富集微生物对藻类和藻毒素降解试验研究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朱光灿
浦跃朴
张立将
赵传鹏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种人工介质对太湖水质的改善效果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朱光灿
浦跃朴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富营养化水源水中嗅味物质的去除技术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工介质对水源水中藻类去除特性研究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陈非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去除特性研究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生态混凝土对富营养化水源地水质改善效果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太湖梅梁湾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变化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7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改进的CASS工艺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纪荣平
陈剑
俞元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人工介质去除源水中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研究
纪荣平
吕锡武
李先宁
孙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饮用水BDOC、AOC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纪荣平
吕锡武
《净水技术》
CAS
200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膜处理工艺对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纪荣平
吕锡武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后置反硝化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纪荣平
吕锡武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SBR法处理食品废水的工艺设计及运行
纪荣平
恽立群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组合介质对梅梁湾水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工艺特性
纪荣平
李先宁
吕锡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工程应用
纪荣平
何成达
吕锡武
《电力环境保护》
200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生化-气浮工艺处理锦纶6生产废水
纪荣平
谭安定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水污染控制方向毕业设计探讨
纪荣平
《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组合介质的微生物富集效果及其去除太湖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李先宁
纪荣平
蒋彬
吕锡武
浦跃朴
尹立红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厌氧池-潜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杨文婷
王德建
纪荣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二次凝聚法去除原水TOC的特性研究
何成达
王永广
纪荣平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