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08-23辽宁普兰店M 4.6地震震源参数测定及发震构造初判
1
作者 戴盈磊 张文静 +2 位作者 杨晓东 索锐 王承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4,59,共8页
2023-08-23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 4.6地震,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根据... 2023-08-2318:19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M 4.6地震,为准确描述本次地震的震源特征,探讨其孕育和发震机理,本文通过测定地震的震源深度,反演震源机制、矩张量及质心深度,给出震源机制中心解;同时分析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根据小震重定位结果对发震断层面进行拟合,初步确定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果表明,普兰店M 4.6地震初始破裂深度为12.0 km,震源机制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50°,倾伏角75°,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317°,倾伏角80°,滑动角-15°,矩震级M W4.8,最优质心深度12 km;地震矩M_(0)为1.796×10^(16)Nm,矩张量解M_(rr)、M_(tt)、M_(pp)、M_(rt)、M_(rp)、M_(tp)分别为-0.004、0.946、-0.942、0.017、-0.305、-0.125;中心解参数为节面Ⅰ走向47.03°,倾伏角79.04°,滑动角-168.15°;节面Ⅱ走向314.75°,倾伏角78.37°,滑动角-11.19°。构造应力场作用在中心解节面Ⅰ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877,相对正应力为-0.544;投影于节面Ⅱ上的相对剪应力为0.911,相对正应力为0.161。拟合的断层面走向148.91°,倾伏角89.85°,其在构造应力体系下的滑动角为26.47°。综合分析认为,普兰店M 4.6地震发生在NW向普兰店-长海构造带,是沿应力场最优节面以左旋走滑为错动方式的天然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兰店M 4.6地震 初至P震相定位法 gCAP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大北望地区馒头组化石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2
作者 索锐 赵龙梅 胡敏 《防灾减灾学报》 2015年第3期95-100,共6页
江苏省徐州市大北望剖面早寒武世馒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类型多样,成岩特征明显,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该剖面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 江苏省徐州市大北望剖面早寒武世馒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类型多样,成岩特征明显,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该剖面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研究。根据颗粒类型、沉积结构和化石,本区的碳酸盐岩可以被分为3个大类和10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泥晶颗粒灰岩(微相1至微相5),颗粒泥晶灰岩(微相6至微相8)和泥晶灰岩(微相9和微相10)。每一种微相对应特定的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形成于泻湖、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的浅滩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在徐州大北望地区进行的关于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表明早寒武世晚期的馒头组继承了早寒武世中期的特点,且海侵持续扩大的持续沉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碳酸盐岩 微相 下寒武统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及其与构造相关性 被引量:28
3
作者 万波 贾丽华 +1 位作者 戴盈磊 索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0-314,共15页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 辽东半岛是中强地震活动较多的地区,除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外,这一地区还记录了≥5级地震19次。区内中强地震分布具有较好的规律性,基本上局限于地震活动条带及其网格的结点部位,空间分布上与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NE—NNE向断裂及其共轭的NW向构造一致,且多发于2组构造交会部位的构造盆地或偏于NW向的构造带附近。NE—NNE向和NW向断裂是在现今NEE向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对平移走滑性质为主的共轭剪切破裂面,NE—NNE向断裂属于继承性破裂,规模大,对区域地质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控制作用;NW向断裂多属于新生破裂,其规模通常同与其交会的NE—NNE向断裂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辽东半岛中强地震活动受到了NE—NNE向断裂的控制,但其发震构造基本上是NW向断裂,同时,与NW向断裂的规模相关联,中强地震活动存在由N向S、由W向E逐渐减弱的变化规律,地震强度大致从7~7.5级降为5.5~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半岛 地震 金州断裂 NE—NNE向构造 NW向构造 共轭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及震源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戴盈磊 万永革 +2 位作者 孔祥雪 王承伟 索锐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0-580,共11页
采用HASH方法计算得到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为12.85°,倾角为89.42°,滑动角为175.83°。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为13.16°,倾角为88.64°,滑动角为171.01&... 采用HASH方法计算得到辽宁灯塔M5.1地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为12.85°,倾角为89.42°,滑动角为175.83°。结合不同震源机制结果确定了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Ⅰ走向为13.16°,倾角为88.64°,滑动角为171.01°;节面Ⅱ走向为103.38°,倾角为81.01°,滑动角为1.37°。为进一步研究本次地震的孕育背景和发生条件,收集2001—2013年辽宁地区128个M_(L)2.5~4.8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该地区构造应力场,模拟在其作用下产生的各种震源机制及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宁地区在主压应力轴为NEE向,主张应力轴为NNW向的走滑构造应力体系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应力积累,在剪应力最大区域、沿应力场最优节面发生破裂,从而发生灯塔M5.1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震源机制中心解 构造应力场 剪应力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塔M5.1地震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玉森 焦明若 +3 位作者 韩绍欣 底欣欣 索锐 曾冠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灯塔M5.1地震 重力场 空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主要地震构造及其危险性判定 被引量:19
6
作者 万波 靳超宇 索锐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城地震区、下辽河—辽东湾、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西侧的金州断裂沿线,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明显受到了NE—NNE向和NW向两组构造的制约,构造交会部位亦即地震活动条带的结点是...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海城地震区、下辽河—辽东湾、鸭绿江口和辽东半岛西侧的金州断裂沿线,地震活动与地质构造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明显受到了NE—NNE向和NW向两组构造的制约,构造交会部位亦即地震活动条带的结点是破坏性地震的多发区。研究表明,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海城河断裂、鸭绿江断裂西支东港以南段等6条地震构造(段)是区内危险性最高的地震构造,按照4级划分原则,可将其确定为高危险等级;金州断裂金州—普兰店段、郯庐断裂带渤中北—辽东湾段、依兰—伊通断裂铁岭—开原北段等10条地震构造(段)确定为较高危险等级;郯庐断裂带下辽河段、医巫闾山西侧断裂等4条地震构造(段)危险等级一般,其它地震构造(段)的危险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及邻近地区 地震活动 地震构造 断裂 盆地 活动性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南地区2012—2015年重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森 张丽 +2 位作者 杨晓东 邹博 索锐 《防灾减灾学报》 2016年第4期25-31,共7页
重力变化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南地区为例,收集、整理了2012—2015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通过重力平差计算,来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和段差值时序变化等,分析重力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判定潜... 重力变化是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南地区为例,收集、整理了2012—2015年8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通过重力平差计算,来研究区域重力场时空变化、重力点值时序变化和段差值时序变化等,分析重力场的时、空、强变化特征。判定潜在地震发生的高风险区域。结果显示盖州—大石桥—海城地区和明阳—庄河—魏屯地区重力变化起伏较大,异常明显,应给予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场 时空变化 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地震高危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能力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永强 李伟 +1 位作者 索锐 邹博 《防灾减灾学报》 2018年第3期13-17,共5页
对辽宁省地震高危区大石桥市和盖州市农居建筑物进行了抽样,结合整理收集的地震地质背景资料和建筑物数据,通过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工作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工作区内建筑物的高危害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 对辽宁省地震高危区大石桥市和盖州市农居建筑物进行了抽样,结合整理收集的地震地质背景资料和建筑物数据,通过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对工作区各类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工作区内建筑物的高危害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震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点防御区 农村 营口 建筑震害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地图的辽宁省地震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伟 李玉森 +1 位作者 索锐 邹博 《防灾减灾学报》 2020年第3期88-91,共4页
简要介绍了辽宁省地震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标及意义,概述了系统的建设技术思路,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系统采用最新的开源Web GIS技术,结合天地图构建的可供查询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灾害防御数据信... 简要介绍了辽宁省地震灾害防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标及意义,概述了系统的建设技术思路,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本系统采用最新的开源Web GIS技术,结合天地图构建的可供查询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灾害防御数据信息,可以更有效地对城乡地区进行现代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SERVER 天地图 灾害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县盆地煤储层控气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司庆红 魏本亮 +2 位作者 索锐 王磊磊 周圣勋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21期107-107,共1页
根据以往时黔滇东地区盘县盆地的研究资料,从含气性方面研究煤储层厚度和煤级;从煤层气储集运移方面研究其裂隙发育程度;通过对盖层、地下水动力等封堵条件的分析,揭示研究区具有有力的控气地质因素,从而为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工作提供理... 根据以往时黔滇东地区盘县盆地的研究资料,从含气性方面研究煤储层厚度和煤级;从煤层气储集运移方面研究其裂隙发育程度;通过对盖层、地下水动力等封堵条件的分析,揭示研究区具有有力的控气地质因素,从而为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县盆地 含气性 储集运移 封堵条件 控气地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长周期地震动灾害预测及防灾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晓燕 范晓军 索锐 《防灾减灾学报》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减轻长周期地震动灾害是城市防震减灾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长周期地震动灾害产生条件的基础上,对辽宁地区的地震环境、长周期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及地基条件作了分析,认为在下辽河平原及周边地区城市有产生长周期地震动灾害的可能,文... 减轻长周期地震动灾害是城市防震减灾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长周期地震动灾害产生条件的基础上,对辽宁地区的地震环境、长周期地震波的传播途径及地基条件作了分析,认为在下辽河平原及周边地区城市有产生长周期地震动灾害的可能,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治和减轻长周期地震动灾害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周期地震动 地震灾害 防灾对策 辽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杰民 曲利 索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7年第4期32-36,共5页
使用胶东及邻区地震数据,对于发生在基岩出露区的18次地震的30条可靠等震线,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公式。与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发现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建立,... 使用胶东及邻区地震数据,对于发生在基岩出露区的18次地震的30条可靠等震线,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公式。与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进行比较,发现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胶东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建立,可以辅助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和震后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衰减关系 基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古地震破裂的新证据
13
作者 李安 万波 +2 位作者 王晓先 计昊旻 索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6,共16页
1975年海城MS7.3地震是中国第1次成功预报的7级以上破坏型地震,避免了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在地震后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较为连续的地表破裂带,只在零星地点发现了一些地表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该地震的等震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共轭特征... 1975年海城MS7.3地震是中国第1次成功预报的7级以上破坏型地震,避免了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在地震后的调查中并没有发现较为连续的地表破裂带,只在零星地点发现了一些地表裂缝和喷砂冒水现象。该地震的等震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共轭特征,因此研究者对于海城地震的发震断层一直存在一定争议。文中对与海城河断裂共轭相交的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进行了遥感影像解译、微地貌测量和古地震探槽开挖等工作,发现金州断裂自大石桥市沿NE向至鞍山市南,在盆山过渡带的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貌面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沿NE向展布的断层陡坎。由于人类活动,断层陡坎展布不连续。断层陡坎的高度多为1~2m,最大可达3m;在海城市南葫芦峪村开挖的古地震探槽揭露出盖州北—鞍山段具有宽约20m的基岩破碎带,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以来(距今(37.6±2.2)ka)至少发生过2次古地震事件。较新的一次地震发生于全新世(距今(11.7±0.8)ka以后,很可能为距今400~500a)。由于全新世地层太薄所限,无法识别出更多全新世古地震,但可以判断金州断裂盖州北—鞍山段为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州断裂 古地震 断层陡坎 海城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1:10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与分析
14
作者 李玉森 万波 +2 位作者 曲乐 索锐 李伟 《华南地震》 2021年第1期16-25,共10页
《辽宁省1:100万数字地震构造图》以ArcGIS为平台,以《1:400万中国地震构造图》和《辽宁省1:50万地质图》为底图,结合近年来1:25万、1:20万、1:5万地质调查新成果和城市活断层探测等有关资料,采用新方法、新规范(GB/T 36072-2018、DB/T ... 《辽宁省1:100万数字地震构造图》以ArcGIS为平台,以《1:400万中国地震构造图》和《辽宁省1:50万地质图》为底图,结合近年来1:25万、1:20万、1:5万地质调查新成果和城市活断层探测等有关资料,采用新方法、新规范(GB/T 36072-2018、DB/T 73-2018、GB/T 985-2015)[1-3]编制而成。图中对于辽宁地区地震活动性要素、地震构造基础条件、地层要素、主要构造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建立了42条活动断裂数据库,并增加了依兰—伊通断裂、密山—敦化断裂、金州断裂、鸭绿江断裂等研究新成果。为辽宁省地震构造研究及地震危险区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构造 数据库 新规范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12月19日海城M4.4地震重力变化及机理研究
15
作者 李玉森 底欣欣 +2 位作者 臧石磊 李伟 索锐 《防灾减灾学报》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辽宁地区2013-2018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研究2017年12月海城M4.4震前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研究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海城M4.4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对应性;(2)一年半的累积变化显示震中东北部呈正变化,西南... 利用辽宁地区2013-2018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分析研究2017年12月海城M4.4震前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研究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海城M4.4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对应性;(2)一年半的累积变化显示震中东北部呈正变化,西南部呈负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最大幅差达70μGal。邻期变化显示,震前半年出现大范围正负反转变化和四象限特征,幅值在40μGal左右;(3)0值线控制海岫地区并出现转折,海城河断裂附近出现差异的重力变化;(4)结合海岫地区地质构造背景,认为该次地震事件所反映出的重力变化可能是辽中南地区地壳构造运动和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共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测量 海城M4.4地震 重力变化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地区流动重力监测网建设与发展
16
作者 底欣欣 李玉森 +2 位作者 张丽 索锐 吕世全 《防灾减灾学报》 2019年第A01期78-82,共5页
通过对辽宁地区的流动重力监测网变迁的总结及相关资料的整理,客观地阐述了辽宁地区重力监测网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 重力测量 断裂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化工企业的供电安全 被引量:1
17
作者 索锐 《科技风》 2009年第15期175-,共1页
河南开普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化工厂)是一家以生产氯碱和有机中间体为主要产品结构的基础原料型化工企业,几乎每年都有因供电系统出现故障造成局部或全部停电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突然发生,给化工生产带来很大危害。
关键词 供电安全 隐患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