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文 朱晓丹 +5 位作者 陆玉 毛雷音 莫兰 芮永军 糜菁熠 朱琳怡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0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NIC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NIC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与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相关的所有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相关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提取整合、证据级别评定及汇总。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并汇总13条证据,包括6个方面:外固定支架针位清洗液的选择、护理频次、敷料的选择、针道结痂的管理、是否按摩/按压针道位置及洗浴。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清洗液 敷料 针道结痂 洗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在关节镜术后患者居家训练中的应用
2
作者 朱琳怡 黄玲颖 +4 位作者 熊飞 张思淼 张惠娜 应秋雯 糜菁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5-99,106,共6页
目的探讨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对关节镜术后居家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3月关节镜手术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2023年4-6月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按需制定的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行居家康复随访,该... 目的探讨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对关节镜术后居家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3月关节镜手术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2023年4-6月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随访,观察组采用按需制定的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行居家康复随访,该软件包括信息档案、干预指导、互动咨询、激励4个应用模块,依据管理层级设置不同权限行关节镜术后患者延续康复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各60例患者完成研究。术后1、3个月观察组居家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患者积极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对该系统可用性评价总分4.30±0.57,可用性较好。结论按需康复计划微信公众号的应用能为关节镜术后患者提供持续、全程、实时的健康服务,提高患者家庭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居家患者 按需康复计划 远程康复护理 互联网平台 微信公众号 信息化管理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3
作者 陶先耀 薛明宇 +8 位作者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结论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危险因素 坏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4
作者 朱琳怡 熊飞 +3 位作者 黄玲颖 张惠娜 张思淼 糜菁熠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3期40-44,共5页
目的构建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统一质量标准,规范护理操作,保证康复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及临床资料分析,初步形成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最... 目的构建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统一质量标准,规范护理操作,保证康复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及临床资料分析,初步形成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德尔菲法对相关领域30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最终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7%,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411、0.358(均P<0.05)。最终构建的评价指标以医疗质量三级结构为框架依据,包括结构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结论肘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构建方法科学、内容简明实用,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改善操作过程中护理服务质量,保证康复效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镜 连续被动活动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印飞 糜菁熠 +5 位作者 芮永军 许亚军 姚群 邱扬 柯尊山 孙振中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指51指,示指87指,中指78指,环指63指,小指32指。将再植术后坏死的40例40指作为观察组,其他再植存活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指别、吸烟史、受伤类型、断指缺血时间、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指完全离断再植236例共311指,术后坏死40指。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情况(P〈0.05)。而与年龄、性别、指别、断指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及动静脉修复情况是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断指再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伤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文东 顾玉东 +3 位作者 糜菁熠 林森 周文俊 徐建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神经移位 带血供 不带血供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9
7
作者 许亚军 孙振中 +4 位作者 张志海 施海峰 糜菁熠 邱扬 薛明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 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复合体替代月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成栋 邵新中 +3 位作者 张伯勋 孟钊 糜菁熠 姚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病的可行性。方法  4 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2组 ,A组取兔胫骨上段骨膜包绕部分髌腱、松质骨粒与BMP组成复合体 ,B组以骨膜包绕髌腱复合体作为对照 ,将两组...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病的可行性。方法  4 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2组 ,A组取兔胫骨上段骨膜包绕部分髌腱、松质骨粒与BMP组成复合体 ,B组以骨膜包绕髌腱复合体作为对照 ,将两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此环境类似于人体替代月骨后的生理环境 ) ,术后 1、2、4、8、1 2、1 6、2 4周取标本进行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 ,并对复合体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复合体在骨膜及BMP/松质骨粒缓释系统双重诱导下 ,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 ,8周形成表面光滑、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 ,2 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B组复合体 2 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 ,A、B组复合体CT值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复合体成骨时间早、成骨完全 ,并具有适宜的可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 松质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BMP复合体替代月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新中 胡成栋 +3 位作者 糜菁熠 姚群 张哲敏 陈燕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能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 2组 :骨膜包绕肌腱与BMP组 (A组 ) ,骨膜包绕肌腱组 (B组 ,对照组 ) ,将复合体置于兔膝关节髌上...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能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 2组 :骨膜包绕肌腱与BMP组 (A组 ) ,骨膜包绕肌腱组 (B组 ,对照组 ) ,将复合体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 ,术后 1、2、4、8、12、16、2 4周取标本进行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复合体 4周即有新生骨出现 ,12周形成表面光滑 ,外周为完整骨包壳 ,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 ,2 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结论 复合体成骨完全 ,并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无菌性坏死 月骨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 肌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复合体体内成骨及成软骨后重建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成栋 张伯勋 +4 位作者 邵新中 糜菁熠 魏民 范恒华 陈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32-33,共2页
目的:评价4种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A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骨膜包绕... 目的:评价4种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A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C组),骨膜包绕肌腱组(D组)。将4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术后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A,B组复合体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8周形成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C组复合体4周有新生骨与软骨形成,8周形成较成熟骨小梁,24周形成骨性团块;D组复合体2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术后A,B,C组与D组复合体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组复合体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为重建月骨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月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钢丝固定法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刚 芮永军 +1 位作者 糜菁熠 沈小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评价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9指)近指间关节周围的断指,其中中节基底13指,近节远端6指,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重建骨支架。结果术后平均7周达骨愈合,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 目的评价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9指)近指间关节周围的断指,其中中节基底13指,近节远端6指,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重建骨支架。结果术后平均7周达骨愈合,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84°。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中优15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4.7%。结论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法进行内固定,操作简便,有效固定的同时可允许早期开展关节功能训练,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近 指间关节 三角钢丝固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外科专业学位硕士“2+1”导师制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芮永军 糜菁熠 吕彩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3期52-55,共4页
当前在“四证合一”的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新形势下,并轨后更倾向于临床培训,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医学科学研究训练时间受到压缩,为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平衡规培临床轮转和专业硕士科研培训的矛盾,做到科研和... 当前在“四证合一”的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新形势下,并轨后更倾向于临床培训,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医学科学研究训练时间受到压缩,为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平衡规培临床轮转和专业硕士科研培训的矛盾,做到科研和临床并重,培养合格的手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手外科临床输送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院对手外科专硕培养推出了“2+1”导师制,即每位研究生的专业导师负责培养的全面工作,同时配备一名骨科(手外科)研究所的专职研究员为其固定科研导师,在学生按照规培要求轮转各专科时,每个专科再确定一名带教专科导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通过这种专硕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导师团队培养和科研平台的优势,提高手外科专硕的培养水平,同时为类似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专业学位 医学硕士 研究生 手外科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培训基地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糜菁熠 芮永军 吕彩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4期75-78,共4页
显微外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能,它改变了肉眼下手术方式,借助光学放大,增大了局部解剖的分辨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损伤,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已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外科专业。显微操作技能的娴熟程度是保证相关手术成... 显微外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能,它改变了肉眼下手术方式,借助光学放大,增大了局部解剖的分辨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损伤,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已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外科专业。显微操作技能的娴熟程度是保证相关手术成败的关键,因此显微外科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一直是临床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作为以手外科为特色的三级骨科医院,被中华显微外科学会授予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基地,在教学实践中该基地形成了从基地入培前准备、学员招募、理论培训到分层次阶梯式动物实训,再到临床病例实战和结业后的人文激励等,一整套的系统化的培训模式,提高了临床医生显微外科技能和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技能培训 教学模式 外科 医学教育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陈锡创 洪远 +2 位作者 冯锦华 糜菁熠 尤晓红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7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数、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6 h内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丹皮酚磺酸钠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指离断再植5例报告
15
作者 储国平 寿奎水 +1 位作者 陈光 糜菁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报道再造指离断再植的方法和适应证。方法1995年至今,对5例再造指离断伤患者,分别采用血管直接吻合、移植、转位修复动脉的方法进行再植术。结果重新再植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月-2年,再植指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再造指离断,... 目的报道再造指离断再植的方法和适应证。方法1995年至今,对5例再造指离断伤患者,分别采用血管直接吻合、移植、转位修复动脉的方法进行再植术。结果重新再植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月-2年,再植指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再造指离断,只要指体尚完整,可以通过再植的方法恢复手部的外形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再造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17
16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市三级医院科研项目分析与相应措施
17
作者 袁建明 吕彩霞 +1 位作者 王晶晶 糜菁熠 《现代医院管理》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某市三级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为医院未来科研管理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方法查阅资料,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该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结果该医院...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某市三级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为医院未来科研管理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方法查阅资料,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该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结果该医院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共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项目主要由36~55岁年龄段医务人员承担;91.9%项目集中在院内重点学科科室—骨外科学二级学科。结论5年间该医院科研项目数量少,增长缓慢,项目分布不均,特别是国家、省级项目极少。需改善应对措施,提高科研项目数量,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科研项目 科研管理 学科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雁 芮永军 +1 位作者 糜菁熠 吴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s)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s)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和APS组。NS组和APS组小鼠全身均匀照射X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给药NS和8 mg/kg APS,0.2ml/(次.d),连续6 d,第7天计数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s;RT-PCR方法检测小鼠BMNCs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MNCs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照射后第7天APS组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s计数明显高于NS组;BMNCs的p53mRNA的表达水平、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较NS组明显下降。结论:APS能通过降低放射损伤小鼠BMNCs p53mRNA的表达水平,改善BMNCs细胞周期紊乱,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造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小鼠 放射损伤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雁 芮永军 糜菁熠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1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和APS组。NS组和APS组小鼠全身均匀照射...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和APS组。NS组和APS组小鼠全身均匀照射X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给药NS和8mg/kgAPS,0.2mL/(次.d),连续6d,第7d常规方法计数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MTT法测定BMNC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MNCCD44和CD49d的表达,MTT法检测APS对小鼠BMNC黏附功能的影响。结果:照射后第7d,APS组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计数明显高于NS组,BMNC的增殖活性、CD44和CD49d表达、BMNC对FN的黏附率均较NS组明显升高。结论:APS通过提高BMNC黏附分子CD44和CD49d的表达,上调BMNC对FN的黏附率来加速BMNC增殖分化,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骨髓 当归多糖 CD44 CD49D 黏附率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医院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实施管理专家共识
20
作者 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7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黄泽宇 徐宏伟 朱建栋 陈剑明 钱齐荣 李军 雷光华 金群华 孙天胜 何红晨 袁红斌 兰玉平 李庭 何金汗 余斌 吴新宝 糜菁熠 肖涟波 郭向阳 周宗科 朱涛 马信龙 缪长虹 杨惠林 俞卫峰 裴福兴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11,共12页
为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诊疗模式和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关键技术在市县医院的应用,本共识第一部分围绕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科室管理和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提升医务人员加速康复外科能力的高效管理达成共... 为进一步推进加速康复外科诊疗理念、诊疗模式和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围手术期关键技术在市县医院的应用,本共识第一部分围绕医院加速康复外科管理、科室管理和构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及提升医务人员加速康复外科能力的高效管理达成共识推荐;第二部分围绕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慢性病管理、麻醉管理、血液管理、疼痛管理、营养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精准微创操作技术、康复治疗、感染防治、深静脉血栓预防共十大难题达成共识推荐。市县医院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的推进需构建以骨科、麻醉科为主的多学科合作,并进一步提升上述十大方面的关键技术与优化,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减少并发症,更好地推进骨科、麻醉科加速康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加速康复 麻醉科加速康复 专家共识 医疗管理 医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