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海马ADAMTS-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籍新潮 朱继文 +2 位作者 吕国伟 万伟峰 徐睿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海马组织中ADAMTS-l(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表达情况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ADAMTS-l在实验性大...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海马组织中ADAMTS-l(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表达情况及其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初步探讨ADAMTS-l在实验性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8只,分假手术组和SAH组。采用大鼠视交叉前池注血模型,于SAH后6、12、24、48、72 h时间点,应用Western-Blotting和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ADAMTS-1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同时应用甲酰胺浸泡法检测大鼠脑内伊文氏蓝(Evans blue,EB)含量。结果大鼠SAH后6 h、12 h组海马ADAMTS-1mRNA及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于出血后24 h表达明显升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脑内伊文氏蓝含量亦于出血后24 h明显升高,48 h达到高峰并于72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ADAMTS-1蛋白表达与脑内EB含量成正相关(r=0.936,P=0.014)。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ADAMTS-l的表达与血脑屏障损伤成正相关,提示ADAMTS-l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180例的外科治疗探讨 被引量:31
2
作者 高凯 朱继 +1 位作者 徐睿 籍新潮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940-194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3年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6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8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规范化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3年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6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48例,脑室穿刺外引流术42例,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碎吸引流术27例。所采用的术式与患者术前意识评分(GCS)、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超早期(<7h)手术后再出血率为9.7%,早期(7~24h)和延迟期(>24h)手术未见再出血病例。术后追踪随访6个月,预后良好率达60.5%。结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采用恰当的术式及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治法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睿 朱继 +2 位作者 万伟峰 吕国伟 籍新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x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x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白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方法经临床确诊SAH患者189例,采用TCD检测和评定SAH患者CVS情况,分为CVS(-)组96例和CVS(+)组93例,另选健康对照组120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VEGF+405G/C,-460C/T和+936C/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型结果与临床资料等分别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血管痉挛与+405G/C和+936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痉挛与-460C/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间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调整相关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460TT是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OR=2.323,P=0.0012,95%C11.398~3.862),此外,年龄及Hunt—Hess分级也为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本研究的中国人群中,VEGF-460T/T多态性为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素,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的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万伟峰 朱继 +2 位作者 方升 籍新潮 吕国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rüppel-like factor 8,KLF8)是KLFs家族中的一员.KLF8在羧基端含有3个保守的C2H2锌指结构域,用于与DNA结合.KLF8的转录受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kinase,FAK)、KLF1(erythroid krüppel-like facto...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rüppel-like factor 8,KLF8)是KLFs家族中的一员.KLF8在羧基端含有3个保守的C2H2锌指结构域,用于与DNA结合.KLF8的转录受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kinase,FAK)、KLF1(erythroid krüppel-like factor1)、KLF3(basic Krüppel-like factor)的调控.类泛素化是KLF8翻译后主要的修饰方式.KLF8在氨基端含有特定的PVALS/T基序,与辅助抑制因子C末端结合蛋白(C-terminal binding protein,CtBP)相互作用,抑制调节区含CACCC元件的基因表达.此外,还可以通过招募辅助激活因子p300和p300/CBP相关因子(P/CAF)辅助激活靶基因的表达.同时,KLF8在细胞周期循环、细胞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细胞致癌性转化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üppel样转录因子8(KLF8) 上皮-间质转化(EMT) 粘着斑激酶(FAK) 细胞周期素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细胞对颅脑创伤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9 位作者 杨志军 董勤 姚慧 张洪钿 杨阳 刘宁 陈晨 朱建伟 邹明明 籍新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97-1703,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只)和TBI组(162只),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TBI模型并于伤后12 h进行NSS评分,将3~7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4只,于伤后24 h将离体培养的同品系小鼠成体NSCs、MSCs和PBS分别定向注射到创伤模型鼠脑内。于移植后24、72 h和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脑损伤修复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分别提取脑组织mRNA和蛋白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 1NSCs或MSCs移植7 d后,脑损伤较PBS处理组局限,组织内渗出减少。2NSCs或MSCs移植72 h和7 d后,脑组织内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7 d后,脑内浸润的T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3MSCs移植后IL-6和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后IL-10 mRNA水平在24 h和72 h明显高于PBS处理组(P〈0.05),其蛋白水平在72 h和7 d也较PBS处理组和MSCs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NSCs与MSCs可影响TBI后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二者调控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颅脑创伤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清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国伟 朱继 +1 位作者 籍新潮 万伟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3442-3445,共4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部出血性疾病中除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外中、老年人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约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死亡,在幸存下来的患者中仍有一半以上会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部出血性疾病中除高血压性脑出血以外中、老年人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约50%以上的患者在发病后24h内死亡,在幸存下来的患者中仍有一半以上会出现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elayed ischemicneurological deficit,DIND),最终死亡或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血管痉挛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基底动脉ADAMTS-1表达与急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吕国伟 朱继 +2 位作者 籍新潮 万伟峰 徐睿 《中国临床医学》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海马组织中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ADAMTS-1)在基底动脉... 目的: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海马组织中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a disintegrin-like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type l motifs,ADAMTS-1)在基底动脉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大鼠SAH后急性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性,探讨其在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brain injury,EBI)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108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分为SAH组(n=90)和假手术组(sham组,n=18)。SAH组取大鼠自体动脉血,用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sham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液)。将SAH组随机分为6h、12h、24h、48h、72h5个亚组,每个亚组18只,分别在相应时间点处死。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SAH各亚组及sham组基底动脉ADAMTS-1的表达,同时用HE染色法对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ADAMTS-1与实验性大鼠SAH后急性CVS的相关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SAH 6h亚组基底动脉ADAMTS-1表达无显著差异;12h亚组基底动脉ADAMTS-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24h亚组最高,48h亚组、72h亚组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sham组相比,SAH 6h亚组大鼠基底动脉变化不明显;12h亚组大鼠基底动脉管腔缩小,管壁增厚;24h亚组基底动脉痉挛最为明显;48h亚组基底动脉痉挛较24h亚组减轻;与24h亚组、48h亚组相比,72h亚组基底动脉管腔直径更大、管壁厚度更薄。ADAMTS-1蛋白表达与SAH后急性CVS呈正相关(r=0.916,P=0.003)。结论:大鼠SAH后早期基底动脉ADAMTS-1表达与急性CVS正相关,提示ADAMTS-1可能参与大鼠SAH后EBI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1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早期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生长及功能恢复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党圆圆 张洪钿 +4 位作者 杨艺 籍新潮 张岩 刘宁 徐如祥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评价槲皮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生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各12只。将2组小鼠T10节段施以完全性脊髓钳夹伤,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前30 min、损伤后即刻、损伤后1-10 d每天1次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 目的评价槲皮素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轴突生长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各12只。将2组小鼠T10节段施以完全性脊髓钳夹伤,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前30 min、损伤后即刻、损伤后1-10 d每天1次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对照组则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损伤后14 d将BDA神经示踪剂注入小鼠皮层感觉运动区,示踪皮质脊髓束,组织切片复染GFAP标记损伤边界。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损伤区近段皮质脊髓束轴突退缩及再生情况。在术后当日及1、3、7、14、28 d,采用BMS(Basso mouse scale)量表评价小鼠后肢及躯干运动功能。结果损伤后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治疗组轴突出芽量化比值上升;神经轴缩球量化比值下降;传导束到损伤边缘距离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学评估表明槲皮素显著提高小鼠BMS评分(P<0.01),第28天治疗组BM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槲皮素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出芽,减少回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槲皮素 轴突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籍新潮 万群 +2 位作者 兀瑞 赵钢 周林甫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脊液(CSF)特点。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西京医院诊断治疗的123例TBM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TBM患者被分成TBM确诊组与TBM很可能(可能)组,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TBM确诊...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脊液(CSF)特点。方法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西京医院诊断治疗的123例TBM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TBM患者被分成TBM确诊组与TBM很可能(可能)组,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TBM确诊组与TBM很可能(可能)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体征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CSF细胞学结果显示,TBM确诊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平均中位数(四分位距)明显高于很可能(可能)组患者(P<0.05)。CSF生化结果显示:TBM确诊组患者CSF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很可能(可能)组(P<0.01)。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M临床表现复杂,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及CSF参数可助于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 影像学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神经干细胞移植方法对宿主脑损伤和移植物维系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6 位作者 杨志军 董勤 张洪钿 朱建伟 刘宁 邹明明 籍新潮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8-462,共5页
目的比较2种神经干细胞(NSCs)颅内移植方法对宿主脑损伤和移植物维系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N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NSCs单细胞悬液(5×10^5个,5μL)定向注射到42只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两侧大脑运动皮... 目的比较2种神经干细胞(NSCs)颅内移植方法对宿主脑损伤和移植物维系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N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NSCs单细胞悬液(5×10^5个,5μL)定向注射到42只健康成年C57BL/6小鼠两侧大脑运动皮层内,左侧颅骨采用磨钻钻孔,右侧采用微量进样器钻孔。移植后1d、2d、3d、7d、14d、21d和28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取6只小鼠处死,观察脑大体标本,HE染色观察脑移植区的损伤,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染色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Brdu/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析脑移植区NSCs、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1)与微量进样器钻孔侧相比,磨钻钻孔侧脑组织结构破坏较严重,移植后1~3d神经细胞坏死明显,并伴有大量红细胞外溢及炎症细胞浸润,7d时可见瘢痕组织形成,直到28d仍可见较多瘢痕组织聚集在移植区。(2)移植后1~3dBrdu标记的NSCs分布较为集中,7~21d可见NSCs明显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左侧脑移植区可见大量星形胶质细胞.而神经元分布较少,右侧则相反;(3)与左侧比较,右侧脑移植区各时间点Brdu、NeuN阳性细胞百分率较高,GFAP阳性细胞百分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量进样器钻孔较磨钻钻孔能有效减轻移植损伤,明显提高NSCs存活率,有利于神经元生长,并减少胶质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脑损伤 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原文传递
SOCS3基因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党圆圆 张洪钿 +4 位作者 籍新潮 吴翠莹 陈晨 杨艺 徐如祥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条件性敲除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基因后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神经系统条件性敲除SDCS3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Socs 3fvft Nescre)(实验组)及未敲除SDCS3基因的同窝小鼠(So... 目的探讨条件性敲除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基因后小鼠脊髓损伤处巨噬细胞表型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以神经系统条件性敲除SDCS3基因的基因工程小鼠(Socs 3fvft Nescre)(实验组)及未敲除SDCS3基因的同窝小鼠(Socs3ft)(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每组40只。2组小鼠分别各取35只对T10节段脊髓施以钳夹伤,另5只仅做假手术对照。每组分别取15只损伤模型小鼠在术后3、7、14d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rginasel(巨噬细胞M2a型、M2c型表型标志物)及CD86(巨噬细胞M1型、M2b型表型标志物)表达;每组分别取剩余20只损伤模型小鼠在术后1、3、7、14d用于荧光定量RT-PCR检测Arg/nase1、CD206(巨噬细胞M2型表型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32(E噬细胞M1型表型标志物1及SOCS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TAT3)基因表达,并以假手术对照小鼠为基线;在术后1、3、7、14d采用BMS量表评价小鼠后肢及躯干运动功能。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BMS评分在术后3、7、14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Iba1与CD86及Arginasel共染色细胞进行计数半定量分析发现:实验组中Ibal与Arginasel共染色阳性细胞在术后3、7、14d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中Ibal与CD86共染色阳性细胞在术后7、14d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术后1、3d,实验组SOCS3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14d,实验组STAT3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d实验组Arginase1及CD206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4d实验组CD206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CD32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CS3基因敲除可促进小鼠脊髓钳夹损伤处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并获得较好的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多种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籍新潮 徐如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如抑制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和轴突再生,促进髓鞘再生,以及调节损伤后的免疫反应和神经兴奋性等。本文主要综述了BDNF在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如抑制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突触的生长和轴突再生,促进髓鞘再生,以及调节损伤后的免疫反应和神经兴奋性等。本文主要综述了BDNF在神经保护中可能的分子机制,以进一步明确其在神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保护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