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图评价关节置换后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简长春 陈宇 +2 位作者 陈诚 胡宁 黄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9-504,共6页
背景: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是髋膝关节置换后常用的2种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利伐沙班并未证明对血小板有影响。研究表明,两者均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两者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目的:利用血栓... 背景: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是髋膝关节置换后常用的2种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利伐沙班并未证明对血小板有影响。研究表明,两者均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两者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行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抗凝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2种药物的抗凝效果及血小板计数差异。方法:对2014至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行初次髋膝关节置换的397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随机分为2组,低分子肝素组195例患者术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4 000 IU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202例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7天行血栓弹力图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的高凝患者比例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与结论:(1)低分子肝素组术后第1-7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术后第7天达93.1%;利伐沙班组术后第3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较第1天降低,第3-7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术后第7天达7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2)2组患者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均较术前轻微降低;而第3-7天血小板计数平均值逐渐增加,至第7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且利伐沙班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3)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提示,髋膝关节置换后使用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优于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可能抑制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反应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肝素 低分子量 组织工程 血栓弹力图 关节置换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改变 被引量:13
2
作者 简长春 陈诚 +5 位作者 戴浈浈 胡宁 赵辰 赵智 廖军义 黄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在我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后的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在我科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8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5、7天行TEG及血小板计数检查。比较不同时间高凝患者比例及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3 d及3~7 d高凝状态患者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第7天高凝状态患者占86%,其中血小板高凝及混合性高凝患者占90.5%(maximal amplitude,MA〉70 mm)。术后第3天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较术前降低(P=0.063);而第3~7天血小板计数平均值逐渐增加,至第7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00)。血小板计数与MA值呈正相关(r=0.508,P=0.000)。结论:TEG检测结果提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时间使用利伐沙班不能有效降低高凝状态患者比例,且血小板数量的增加可能对高凝状态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计数 关节置换 高凝状态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身局部联合序贯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智 陈虹 +4 位作者 谭继翔 简长春 赵辰 梁熙 黄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tranex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单侧初次TK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局部应用TXA为A组(n=24);序贯联合使用TXA为B组(n=23)。关节... 目的:研究氨甲环酸(tranex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单侧初次TKA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局部应用TXA为A组(n=24);序贯联合使用TXA为B组(n=23)。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C组(n=23)。围手术期检测患者的总失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引流量、下肢周径、D二聚体、血栓弹力图。结果:A、B、C组围手术期平均总失血量分别为(541±210)、(456±216)、(731±179)ml;A、B、C组术后24 h平均引流量分别为(104±44)、(98±48)、(160±60)ml。总失血量及引流量方面C组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在输血量、输血率、下肢周径方面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中发生了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发生(P>0.05)。结论:TXA序贯联合应用组的总失血量和引流量较局部应用组少,但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两者在输血量、输血率、下肢周径方面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2种用药方式均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静脉联合序贯应用 失血量 下肢周径、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7在Sox9增强BMP2成软骨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辰 黄伟 +5 位作者 梁熙 廖军义 周年 胡宁 赵智 简长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Smad7在Sox9增强BMP2成软骨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作为种子细胞,重组腺病毒Ad-BMP2和/或Ad-Sox9感染细胞,Ad-GFP感染细胞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Smad7在Sox9增强BMP2成软骨效应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作为种子细胞,重组腺病毒Ad-BMP2和/或Ad-Sox9感染细胞,Ad-GFP感染细胞为对照。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感染后各组Smad7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检测与Smad7相关因子MMP13与OPN mRNA的表达。结果 BMP2+Sox9组感染细胞7、11 d时,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BMP2组(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MP2+Sox9组Smad7染色明显弱于BMP2组;同时BMP2+Sox9组中与软骨最终成熟因子OPN与MMP13的表达均低于BMP2组(P<0.05)。结论在BMP2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中,高表达的Smad7可被Sox9抑制,并抑制Smad7相关因子MMP13与OPN表达,从而解除了Smad7对BMP2成软骨的抑制作用,阻止了软骨细胞最终成熟骨化,有利于保持软骨发育与正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SOX9 BMP2 SMAD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膝关节类风湿与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后凝血功能 被引量:3
5
作者 简长春 陈路 +2 位作者 郑林 李毓灵 蔚芃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50-353,376,共5页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两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 目的:利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评价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与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并分析两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D-dimer)值差异,从而明确RA是否增加TKA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风险。方法:对行初次TKA术的12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RA患者42例,OA患者84例。所有患者术后12 h开始使用10 mg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术前检测D-dimer,并于术后第1、3、5、7天行TEG及D-dimer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高凝患者比例及D-dimer值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OA患者术后第3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较第1天降低,第3~7天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增加;而RA患者术后高凝状态患者比例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术前D-dimer值高于O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两组患者D-dimer值均先升高而后下降,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与OA患者TKA术后高凝患者比例无明显差异,TKA术后DVT发生率在两者中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D二聚体 全膝关节置换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3在肝癌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勤 李婷婷 +1 位作者 简长春 雍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99-2703,共5页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3(deubiquitinating enzyme 3,Dub3)在肝癌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设计合成Dub3的干扰序列和对照序列,转染HepG2细胞分别作为siRNA-Control组和siRNA-Dub3组,不进行转染的细...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3(deubiquitinating enzyme 3,Dub3)在肝癌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方法设计合成Dub3的干扰序列和对照序列,转染HepG2细胞分别作为siRNA-Control组和siRNA-Dub3组,不进行转染的细胞作为Blank组。蛋白质免疫印迹(WB)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Dub3的表达;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WB检测E-cadherin、claudin-1、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snail、slug和twist的表达;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与Blank组和siRNA-Control组相比较,siRNA-Dub3组细胞中Dub3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降低(P<0.05)。与Blank组和siRNA-Control组相比较,siRNA-Dub3组细胞在培养48和72 h时的OD值降低;E-cadherin荧光强度升高,N-cadherin荧光强度降低;E-cadherin和claudin-1表达上升,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降低;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量降低;snail、slug和twist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Dub3沉默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可能与下调snail、slug和twist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泛素化酶3 肝癌细胞 小干扰RNA 增殖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简长春 郑林 +1 位作者 邓春彪 蔚芃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8期253-254,共2页
目的: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评价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 目的: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评价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6.00%(48/50),术后1例出现关节腔血肿,通过关节腔血肿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后纠正,1例出现膝关节积液,术后1个月自行消失。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膝关节ROM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Lysholm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临床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