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优质稻米胚乳显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符文英 向远鸿 +1 位作者 唐启源 段映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11-418,共8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13个不同米质水平的籼型水稻代表品种进行了稻米胚乳横断面淀粉细胞及淀粉粒形态和提纯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横断面胚乳细胞的长宽比与米质关联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胚乳细胞中淀粉粒的...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13个不同米质水平的籼型水稻代表品种进行了稻米胚乳横断面淀粉细胞及淀粉粒形态和提纯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横断面胚乳细胞的长宽比与米质关联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胚乳细胞中淀粉粒的结合形式与米质有联系;提纯淀粉粒粉样特别适合于单淀粉粒形态的显微观测,改良提取淀粉粒方法比常规方法省时、简便,且效果完全一致;稻米淀粉粒的粒径变异系数与多个重要米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可作为米质优劣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大米 显微结构 胚乳 细胞 淀粉 品质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粗榧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符文英 杜道林 邢诒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95-799,共5页
海南粗榧 (CephalataxusmanniiHook f ) ,为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 ,主产海南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利用 ,现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近年来 ,... 海南粗榧 (CephalataxusmanniiHook f ) ,为三尖杉科 (Cephalotaxaceae) ,三尖杉属(Cephalotaxus)植物 ,主产海南 ,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材质优良和卓有特效的抗癌效果而屡遭砍伐及毁灭性利用 ,现已处于濒危灭绝边缘。近年来 ,系统研究了海南粗榧种群生物生态学特征等内容 ,探讨其致濒机理 ,以求达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目的。海南粗榧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低 ,是海南粗榧濒危的内因 ;而破坏性开发 ,生境破碎化 ,台风袭击 ,动物对果实种子的侵食等 ,只是其濒危的外因。因此对海南粗榧仅就地保护远远不够 ,还必须通过不同繁殖方式复壮和迁地保护 ,以扩大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及利用资源量 ,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开发利用 遗传多样性 致濒机理 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生物学特性 资源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 被引量:31
3
作者 符文英 杜道林 符木均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海南粗榧的嫩茎和嫩叶以0.1%升汞消毒12min的效果最好。外植体在MS+0.1mg.L-16-BA+1mg.L-1NAA+2mg.L-12,4-D+3.0%蔗糖+0.6%卡拉胶(pH5.8)培养基中能顺利诱导出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和暗培养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 海南粗榧的嫩茎和嫩叶以0.1%升汞消毒12min的效果最好。外植体在MS+0.1mg.L-16-BA+1mg.L-1NAA+2mg.L-12,4-D+3.0%蔗糖+0.6%卡拉胶(pH5.8)培养基中能顺利诱导出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和暗培养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mg.L-1KT+3mg.L-1NAA+3.0%蔗糖(pH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粗榧扦插与生根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符文英 潘学峰 +2 位作者 陈秀蕙 刘国民 李任珠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3期239-244,共6页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水平及不同季节对海南粗榧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半木栓化枝条可扦插成活;最佳的扦插基质为椰糠;IBA为生根的最好药剂,浓度以1500mg/L最理想;秋季扦插比春季成活率高;侧枝扦插生...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药剂、不同浓度水平及不同季节对海南粗榧进行扦插生根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粗榧半木栓化枝条可扦插成活;最佳的扦插基质为椰糠;IBA为生根的最好药剂,浓度以1500mg/L最理想;秋季扦插比春季成活率高;侧枝扦插生根率较直生枝高,且发根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粗榧 扦插 生根率 三尖杉 生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营养品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19
5
作者 符文英 陈俊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1期67-70,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稻米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稻米蛋白质的组成、组分;稻米蛋白质的含量及遗传变异;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高蛋白质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及最新动态.
关键词 稻米 营养品质 蛋白质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品质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符文英 邢诒旺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69-271,共3页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稻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就稻米品质研究及评价标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溶入了作者的建议.
关键词 稻米 品质 评价方法 水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主要栽培稻米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符文英 卢运壮 符星锋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对 14个籼稻品种(品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共 11个指标)进行常规理化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米质综合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品质性状上存在很大差异,综合评价名次:泰国香米、6... 对 14个籼稻品种(品系)的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共 11个指标)进行常规理化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米质综合评价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品质性状上存在很大差异,综合评价名次:泰国香米、65002为第1、2名,品质较优;香金、博优64为倒数第1、2名,品质较差;其余品种名次及品质居中.米粒长、长宽比值、碱解度、胶稠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具有直线相关.此外,笔者还就如何降低海南省籼米的垩白大小和改良博优64品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常规分析 关联度分析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在稻米品质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符文英 刘春林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327-330,共4页
采用RAPD技术对两组不同米质水平的水稻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20个引物中有4个呈现扩增多态性,扩增率为20%;优质与劣质稻米品种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RAPD 水稻 稻米品质 鉴定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稻不同基因组的SSR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郑景生 陈良兵 +1 位作者 符文英 李义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34,共10页
本研究应用SSR标记分析了 18份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18份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材料可分为 3大组 ,即AA和BCD为一组、FF和GG为一组和HHJJ为一组 ;同一基因组内的野生稻亲缘较近 ,不同基因组间的亲缘较远 ;不同基因... 本研究应用SSR标记分析了 18份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18份野生稻不同基因组材料可分为 3大组 ,即AA和BCD为一组、FF和GG为一组和HHJJ为一组 ;同一基因组内的野生稻亲缘较近 ,不同基因组间的亲缘较远 ;不同基因组的平均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远近的顺序为AA >BCD >BBCC >CCDD >CC >FF ,其中CC和CCDD基因组、FF、GG和HHJJ基因组间的亲缘性较高 ,并推测CC基因组中的药用野生稻 (O officinalis)和宿根野生稻 (O rhizomatis)可能是CCDD基因组的高秆野生稻 (O alta)、阔叶野生稻 (O latifolia)和重颖野生稻 (O grandiglumis)的共同母系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基因组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龚敏 苏奎 +2 位作者 杨先会 符文英 邓世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1-342,共2页
目的对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结晶等方法对诺丽鲜果及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诺丽鲜果和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从诺丽... 目的对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结晶等方法对诺丽鲜果及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诺丽鲜果和诺丽发酵汁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结果从诺丽鲜果中分离并鉴定出了β-谷甾醇、异东莨菪亭内脂、熊果酸、熊果酸甲酯共4个化合物。而从诺丽发酵汁中分离鉴定出了β-谷甾醇、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东莨菪亭内脂共3个化合物。结论诺丽鲜果与诺丽发酵汁中共有的化学成分为β-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丽鲜果 诺丽发酵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丁茶树茎段离体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国民 陈秀蕙 +2 位作者 李任珠 潘学峰 符文英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291-297,共7页
报道了通过茎段离体培养快速繁殖苦丁茶树的研究结果: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初代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茎段腋芽的萌发率在80%以上,扩大繁殖阶段腋芽萌发率在90%以上,并有18%-20%的材料形成丛芽;生根培养阶段95%以上的无根苗均能形成... 报道了通过茎段离体培养快速繁殖苦丁茶树的研究结果: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初代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茎段腋芽的萌发率在80%以上,扩大繁殖阶段腋芽萌发率在90%以上,并有18%-20%的材料形成丛芽;生根培养阶段95%以上的无根苗均能形成良好的根系;试验了有根苗移栽法和无根苗移栽法,两种方法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苦丁茶树 离体培养 茎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丹 程江波 +3 位作者 聂风琴 李明 林道哲 符文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7,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202份海巴戟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65个位点,每个引物平均扩增出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占总数的96.92%。在相似系数为0.63时,202份海巴戟种质分为5个类,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检测到有效等位基因数Ne=1.604 2,基因多样性H=0.3 488,Shannon's信息指数I=0.520 6,说明202份海巴戟种质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I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学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教学法的关键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进平 庄南生 +2 位作者 符文英 安邦 王英 《大学教育》 2016年第9期131-132,共2页
翻转课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对遗传学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教学的实践表明,成功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因素: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需要师生双方进行角色转换和做出努力,课堂讨论和交流需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学... 翻转课堂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对遗传学基于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教学的实践表明,成功的教学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因素:发挥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需要师生双方进行角色转换和做出努力,课堂讨论和交流需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效果评价要及时和有效,要加强适合翻转课堂教学的软硬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SPOC 翻转课堂 教学法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的种子结构及发芽试验 被引量:22
14
作者 邢诒旺 符懋修 +1 位作者 李承武 符文英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56-162,共7页
对海巴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从环境温度、播种基质、物理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其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试验结果表明:海巴戟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高温能显著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高温... 对海巴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从环境温度、播种基质、物理处理等方面,探讨了其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试验结果表明:海巴戟种子的萌发特性与其结构特点有关;高温能显著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且高温条件下变温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最适宜的发芽温度是28-35℃,28℃和33℃则是发芽的最佳变温;海巴戟种子本身存在着某种抑制萌发的特殊物质,但在土壤中这种拟制萌发的状态可被打破而诱导萌发;透气和保水性能良好的播种基质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有利,以河沙加泥炭土作为播种基质的海巴戟种子,发芽率最高,达77.0%,其相应的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最高,分别为63.5%和12.532;温水处理对海巴戟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它的出苗整齐度,且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分别达74.0%和62.5%,其相应的发芽指数为12.2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种子结构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拮抗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海超 张勇 +2 位作者 符文英 林明辉 史学群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52-357,共6页
本研究构建了带G418抗性的载体pFL61-G418,从酿酒酵母WT303菌株中克隆了真菌抗逆境基因tps1(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再将tps1基因插入到pFL61-G418载体的NotI位点,构建pFL61-G418-tps1表达载体,并将该表达载体转化进入野生型拮抗酵... 本研究构建了带G418抗性的载体pFL61-G418,从酿酒酵母WT303菌株中克隆了真菌抗逆境基因tps1(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再将tps1基因插入到pFL61-G418载体的NotI位点,构建pFL61-G418-tps1表达载体,并将该表达载体转化进入野生型拮抗酵母膜醭毕赤酵母菌株中。构建过表达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拮抗酵母菌工程菌株,增强拮抗酵母菌的抵抗逆境的生存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力及与病原菌的竞争力。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过表达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拮抗酵母菌工程菌株,说明pFL61穿梭质粒可以用来转化野生型拮抗酵母,G418抗性可以作为转化子筛选的阳性标记。该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野生型拮抗酵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拮抗酵母 抗逆性 载体构建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冻干粉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明 符文英 +2 位作者 赵帅 阙艳鹏 母蓉芳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1-172,177,共3页
为了探究海巴戟的抗氧化能力,试验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海巴戟冻干粉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以浓度为7.80%、3.90%、0.78%的海巴戟冻干粉受试物按体重20 m L/kg灌胃给予小鼠,连续灌胃45 d,于末... 为了探究海巴戟的抗氧化能力,试验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海巴戟冻干粉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以浓度为7.80%、3.90%、0.78%的海巴戟冻干粉受试物按体重20 m L/kg灌胃给予小鼠,连续灌胃45 d,于末次灌胃后摘眼球取血,分别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肝脏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巴戟冻干粉高剂量组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海巴戟冻干粉低、中剂量组的GSH-Px活性显著提升(P<0.05),高剂量组极显著提升(P<0.01);海巴戟冻干粉中、高剂量组肝脏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T-AOC活力呈极显著提升(P<0.01)。说明海巴戟冻干粉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冻干粉 抗氧化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海巴戟良种‘万维1号’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诒旺 符传贤 +2 位作者 林道哲 李琼义 符文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9-189,共1页
‘万维1号’是从美国夏威夷大岛引种,采用选择育种方法经选株、选果、选种、选苗、实生苗繁殖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早产、高产、稳产、优质、抗递性强等特性。适于在海南岛的南部和西部、永兴岛等偏热带地区尤其是海岸线盐碱... ‘万维1号’是从美国夏威夷大岛引种,采用选择育种方法经选株、选果、选种、选苗、实生苗繁殖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而成,具有早产、高产、稳产、优质、抗递性强等特性。适于在海南岛的南部和西部、永兴岛等偏热带地区尤其是海岸线盐碱地区营建果园兼海防林,生产果实供食品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果用 海防林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江波 邢诒旺 +4 位作者 赖茂良 聂风琴 林道哲 孙仁毅 符文英 《热带生物学报》 2014年第3期280-285,共6页
以126份海巴戟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生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SRAP分子标记等遗传多样性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法,开展海巴戟核心种质构建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最佳构建方法为Average系统聚类,G策略取样,15%的组内取样比例... 以126份海巴戟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生物学性状、农艺学性状、SRAP分子标记等遗传多样性数据,采用逐步聚类法,开展海巴戟核心种质构建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海巴戟核心种质的最佳构建方法为Average系统聚类,G策略取样,15%的组内取样比例。应用该构建方法初步构建了由21个不同种质株系构成的海巴戟核心种质,该核心种质能够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巴戟 核心种质 聚类方法 取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首乌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秀蕙 符文英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本文进行了白首乌茎段的离体培养,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白首乌茎段在改良MS+IBA0.5mg/L培养基下.能继代和繁殖,繁殖周期为25天,每周期繁殖倍数为3以上.试管苗移栽在椰糠或河沙基质中成... 本文进行了白首乌茎段的离体培养,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白首乌茎段在改良MS+IBA0.5mg/L培养基下.能继代和繁殖,繁殖周期为25天,每周期繁殖倍数为3以上.试管苗移栽在椰糠或河沙基质中成活率可达85%以上.故本方法可用于离体快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首乌 组织培养 繁殖 萝MO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秀蕙 符文英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33-35,共3页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草莓,经研究认为最佳诱芽培养基是:MS+6-BA 0.5mg/l+NAA 0.01mg/l,最适宜于接种的处植体为:茎尖>叶柄>叶。而在最佳诱芽培养基 MS+6-BA 0.5mg/l+NAA 0.01mg/l 下能够很好地进行继代增殖。能大量诱根的...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快速繁殖草莓,经研究认为最佳诱芽培养基是:MS+6-BA 0.5mg/l+NAA 0.01mg/l,最适宜于接种的处植体为:茎尖>叶柄>叶。而在最佳诱芽培养基 MS+6-BA 0.5mg/l+NAA 0.01mg/l 下能够很好地进行继代增殖。能大量诱根的培养基是 MS 基本培养基和 MS+IBAl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继代繁殖 草莓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