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在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思考——以美术院校为例
被引量:
16
1
作者
童赛玲
《学会》
2005年第7期50-52,54,共4页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术性社团
美术院校
创新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其协同发展
被引量:
17
2
作者
童赛玲
《引进与咨询》
2005年第6期72-73,共2页
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是相对独立的两项活动,同时两者又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两者关系可以得到强化,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校要积极寻求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途径,切实地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
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是相对独立的两项活动,同时两者又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两者关系可以得到强化,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校要积极寻求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途径,切实地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研
高校教学
人才培养质量
内在联系
协调发展
教学水平
统一体
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点新颖 风格独特——读《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
3
作者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7年第4期50-50,共1页
观点新颖风格独特——读《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童赛玲中国绘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生发与中国的社会经济、民俗伦理、宗教信仰及中国文人的学养等等休戚相关。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这一丰润的土壤,才滋育了有着完全迥异于西方...
观点新颖风格独特——读《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童赛玲中国绘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生发与中国的社会经济、民俗伦理、宗教信仰及中国文人的学养等等休戚相关。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这一丰润的土壤,才滋育了有着完全迥异于西方艺术鲜明特征的中国绘画。因此,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民族文化内涵
美术理论家
美术史家
王伯敏
中国美术学院
卷轴画
中外文化交流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幽寂典雅 清越超俗
4
作者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6年第6期40-41,共2页
幽寂典雅清越超俗童赛玲近年来,中国画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势,画家们为了寻求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发展新路而在艰辛探索。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的青年教师林良丰以其横溢的才华、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语言,为中国画坛创造了一个幽寂典...
幽寂典雅清越超俗童赛玲近年来,中国画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势,画家们为了寻求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发展新路而在艰辛探索。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的青年教师林良丰以其横溢的才华、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语言,为中国画坛创造了一个幽寂典雅、清越超俗的山水世界。林良丰的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良
审美思想
艺术语言
青年教师
工艺美术学校
西方绘画
艺术语境
渐江
洗尽铅华
青年画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缘情悟道
5
作者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6年第2期32-33,共2页
缘情悟道童赛玲壁立万仞中国绘画不仅注重画家对笔墨技巧的钻仰、澄练,更注重画家对自身内在情感的发掘,对“道”的体悟与表现。中国画创作是一种集画家个人性灵、学养、思想、人品于一体的形质共融的艺术创作活动。因此,尽管当今“...
缘情悟道童赛玲壁立万仞中国绘画不仅注重画家对笔墨技巧的钻仰、澄练,更注重画家对自身内在情感的发掘,对“道”的体悟与表现。中国画创作是一种集画家个人性灵、学养、思想、人品于一体的形质共融的艺术创作活动。因此,尽管当今“画家”比比皆是,但真正达到国画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
中国画创作
笔墨技巧
内在情感
国画艺术
中国绘画
艺术创作活动
道童
虚静
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百年中国写真集──读《中国百年摄影图录》
6
作者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4年第2期50-52,共3页
百年中国写真集──读《中国百年摄影图录》童赛玲两广总督耆英像(1780-1858)1844年(中国第一张照片)[法]于勒·埃及尔中国是个重史的国度,漫漫三千年,厚厚廿五史。但是文献记载往往烙刻着撰史者较强的主观意...
百年中国写真集──读《中国百年摄影图录》童赛玲两广总督耆英像(1780-1858)1844年(中国第一张照片)[法]于勒·埃及尔中国是个重史的国度,漫漫三千年,厚厚廿五史。但是文献记载往往烙刻着撰史者较强的主观意识,由于其存有一定的片面性,以致造成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广总督
于勒
第一张
尔中
美术出版社
日本帝国主义
剪影效果
男耕女织
印刷精美
资产阶级革命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
4
7
作者
童赛玲
《理论界》
2005年第8期119-120,共2页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已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论述高等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教育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新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
高等美术院校
教育转变
知识传承
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着力点
原文传递
朱金楼先生的艺术人生
8
作者
童赛玲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133,共2页
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朱金楼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寻真理,为新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倾心奉献。年轻时,他是激情满怀的热血青年;中年时,他是勇于担当的教育革新者;年老时,他是亦父亦师的...
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朱金楼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寻真理,为新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倾心奉献。年轻时,他是激情满怀的热血青年;中年时,他是勇于担当的教育革新者;年老时,他是亦父亦师的慈祥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生
艺术教育事业
美术教育史
20世纪
教育革新
新中国
使命感
责任感
原文传递
文史并茂 艺理兼通——记复合型学者任道斌
9
作者
童赛玲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3,共2页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倡导“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培养目标。而“四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有知识广博的通才教师们来引领,任道斌先生即堪称通才教师的典范。这位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儒雅学者不仅通...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倡导“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培养目标。而“四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有知识广博的通才教师们来引领,任道斌先生即堪称通才教师的典范。这位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儒雅学者不仅通古今文史、熟中外哲理,且善书两诗词、精品评鉴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者
文史
复合型
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美术学院
四通
教师
通才
原文传递
外国美术史论家钱景长素描
10
作者
童赛玲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61,共2页
在当今美术界,人们对于钱景长的名字并不会陌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外国美术史的论文、译著、专著及教材均出自这位著名美术史论家之手.
关键词
外国美术史
素描
美术史论家
专著
年代
译著
名字
原文传递
摆正位置 共同提高——王伯敏教授谈教学与科研
11
作者
童赛玲
《艺术教育》
CSSCI
1995年第5期21-22,共2页
曾因编著及主编了《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而被我国学术界誉为“三史罕人”的王伯敏先生,如今又主编出版了另一部大型的美术史著作《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三史罕人”应易名为“四史罕人”了。王伯敏,我国...
曾因编著及主编了《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而被我国学术界誉为“三史罕人”的王伯敏先生,如今又主编出版了另一部大型的美术史著作《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三史罕人”应易名为“四史罕人”了。王伯敏,我国这位当代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成绩是斐然的:他的那四部大型美术论著分别被国内外评论家赞为“中国第一本版画史著作”、“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绘画发展而又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提高
中国美术史
教学内容
美术史研究
中国绘画史
学术价值
中国版画
美术通史
科研
教授
原文传递
明代时期宫廷与西藏地方间之密切关系
12
作者
童赛玲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474-475,481,共3页
明代时期,帝王出于政治或兼宗教信仰的双重原因,对西藏各教派僧俗首领"多封众建",并明确建立了定期朝贡制度;而与此同时,西藏高层僧侣出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不断赴京纳贡。由此,明代宫廷与西藏各地方教派间的交往密切而频...
明代时期,帝王出于政治或兼宗教信仰的双重原因,对西藏各教派僧俗首领"多封众建",并明确建立了定期朝贡制度;而与此同时,西藏高层僧侣出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不断赴京纳贡。由此,明代宫廷与西藏各地方教派间的交往密切而频繁,这种交往有力地加强了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经济的广泛交流,从而为双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大规模展开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宫廷
西藏
朝贡
敕封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
被引量:
5
13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1,共6页
明末清初是我国江南园林较为发达的时期,不仅园林数量众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园林名著和造园家。近些年来有关园林研究的成果甚多,涌现出《扬州园林》、《说园》、《园冶注释》、《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长物志注释》、《苏州古典园...
明末清初是我国江南园林较为发达的时期,不仅园林数量众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园林名著和造园家。近些年来有关园林研究的成果甚多,涌现出《扬州园林》、《说园》、《园冶注释》、《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长物志注释》、《苏州古典园林》、《江南园林志》、《中国园林美学》、《园林与中国文化》等许多学术专著。这些著作虽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关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园林,却尚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拟就当时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等谈些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园林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园林美学
《园冶》
《长物志》
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
明清之际
园林建筑
原文传递
93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
14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0,共3页
由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全国11所高等美术院校参加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邀请展”于去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此次展览注重学术性、科研性、探索性,展出的两百多幅作品分别是11所院校代表近年来各自教学水准的中国画创作。该展...
由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全国11所高等美术院校参加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邀请展”于去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此次展览注重学术性、科研性、探索性,展出的两百多幅作品分别是11所院校代表近年来各自教学水准的中国画创作。该展览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中国画教学的发展是相当可喜的。 展览同时,召开了为期三天的教学研讨会,来自各院校的二十八名代表聚集一堂,坦诚相见。整个研讨会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各院校代表交流介绍近几年来中国画的教学状况,第二段是探讨目前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研讨会的前一段由吴山明主持。会议首先由浙江姜院副院长、国画系教授宋忠元致词。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教学
高等美术院校
宋忠元
浙江美术学院
国画系
吴山明
教学状况
副院长
院校代表
科研性
原文传递
论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和互补
被引量:
1
15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艺术教育
互补
融和
现代科学技术
功利价值
教育系统
原文传递
明代宫廷与西藏地方间美术品贡赐情况考略
16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5,共10页
元代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被元廷赋予了统治西藏地方的权力,藏传佛教也成为了元朝最为主要的宗教。明朝取代元朝之后,对西藏的管理仍将宗教笼络政策置于首位,除借鉴了元廷扶植藏传佛教、尊崇礼遇藏...
元代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被元廷赋予了统治西藏地方的权力,藏传佛教也成为了元朝最为主要的宗教。明朝取代元朝之后,对西藏的管理仍将宗教笼络政策置于首位,除借鉴了元廷扶植藏传佛教、尊崇礼遇藏僧的经验之外,还吸取了元廷独尊萨迦派导致权利过分集中的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地
美术品
贡赐
宫廷
明代
藏传佛教
中央政府
萨迦派
原文传递
浅谈美术院校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管理
17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美术院校
科研课题
申报工作
管理工作
课题经费
激励机制
申请书
原文传递
美术院校国家级课题立项现状考查
18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2006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课题立项
美术院校
国家级
全国高等教育
申报渠道
重点学科
课题类别
学术形象
学术水平
教学评估
原文传递
明代宫廷美术与西藏本土佛教美术风格的相互影响
19
作者
童赛玲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2,共7页
明代时期,朝廷延续了元朝对西藏实行的宗教笼络政策,并改元代“独尊萨迦”为“多封众建”的民族宗教方针,西藏的各大藏传佛教教派受到全面重视。为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藏族各教派法王和地方势力首领频繁赴京称臣纳贡,明代帝王...
明代时期,朝廷延续了元朝对西藏实行的宗教笼络政策,并改元代“独尊萨迦”为“多封众建”的民族宗教方针,西藏的各大藏传佛教教派受到全面重视。为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藏族各教派法王和地方势力首领频繁赴京称臣纳贡,明代帝王对其积极赐号册封,并赠予数量和价值都至为可观的赏赐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美术风格
明代
藏本
宫廷
宗教方针
地方势力
西藏
原文传递
工业与直觉
20
作者
肯·约翰逊
童赛玲
《美术观察》
1996年第3期76-77,共2页
一天,约翰·张伯伦开着卡车辗碎了一块旧的汽车挡泥板,然后他把碎片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张抽象画,该画被他命名为《游击手》。此时,张伯伦觉得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艺术家。自此以后,张伯伦开始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
一天,约翰·张伯伦开着卡车辗碎了一块旧的汽车挡泥板,然后他把碎片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张抽象画,该画被他命名为《游击手》。此时,张伯伦觉得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艺术家。自此以后,张伯伦开始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一种是辗碎、扭弯、卷起、捣烂、折叠等;另一种是拼贴技艺,包括艺术家内在的心理活动,如发现材料,占有材料及组织材料等。 张伯伦常常把他的拼贴作品比喻为一首诗,认为作品的各个组成部件是诗中的那些被排列在一起的有趣单词。他根据直觉把雕塑的各个部件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并让它们产生一种潜在的张力。他说这些部件不是空洞的抽象物,而是富有一定含意的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伯伦
金属材料
雕塑作品
艺术创作
新作品
汽车挡泥板
拉索塔
游击手
艺术家
心理活动
原文传递
题名
在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思考——以美术院校为例
被引量:
16
1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学会》
2005年第7期50-52,54,共4页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术性社团
美术院校
创新教育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912.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其协同发展
被引量:
17
2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引进与咨询》
2005年第6期72-73,共2页
文摘
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是相对独立的两项活动,同时两者又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两者关系可以得到强化,并相辅相成、互为促进。高校要积极寻求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途径,切实地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协同发展
科研
高校教学
人才培养质量
内在联系
协调发展
教学水平
统一体
活动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点新颖 风格独特——读《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
3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中国美术》
1997年第4期50-50,共1页
文摘
观点新颖风格独特——读《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童赛玲中国绘画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生发与中国的社会经济、民俗伦理、宗教信仰及中国文人的学养等等休戚相关。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这一丰润的土壤,才滋育了有着完全迥异于西方艺术鲜明特征的中国绘画。因此,我们...
关键词
中国绘画
中国古代绘画
民族文化内涵
美术理论家
美术史家
王伯敏
中国美术学院
卷轴画
中外文化交流
社会经济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寂典雅 清越超俗
4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中国美术》
1996年第6期40-41,共2页
文摘
幽寂典雅清越超俗童赛玲近年来,中国画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局势,画家们为了寻求独具特色的中国画的发展新路而在艰辛探索。厦门工艺美术学校的青年教师林良丰以其横溢的才华、独特的审美思想和艺术语言,为中国画坛创造了一个幽寂典雅、清越超俗的山水世界。林良丰的山...
关键词
林良
审美思想
艺术语言
青年教师
工艺美术学校
西方绘画
艺术语境
渐江
洗尽铅华
青年画家
分类号
J21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缘情悟道
5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中国美术》
1996年第2期32-33,共2页
文摘
缘情悟道童赛玲壁立万仞中国绘画不仅注重画家对笔墨技巧的钻仰、澄练,更注重画家对自身内在情感的发掘,对“道”的体悟与表现。中国画创作是一种集画家个人性灵、学养、思想、人品于一体的形质共融的艺术创作活动。因此,尽管当今“画家”比比皆是,但真正达到国画艺术...
关键词
缘情
中国画创作
笔墨技巧
内在情感
国画艺术
中国绘画
艺术创作活动
道童
虚静
心物
分类号
I267.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百年中国写真集──读《中国百年摄影图录》
6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中国美术》
1994年第2期50-52,共3页
文摘
百年中国写真集──读《中国百年摄影图录》童赛玲两广总督耆英像(1780-1858)1844年(中国第一张照片)[法]于勒·埃及尔中国是个重史的国度,漫漫三千年,厚厚廿五史。但是文献记载往往烙刻着撰史者较强的主观意识,由于其存有一定的片面性,以致造成历...
关键词
两广总督
于勒
第一张
尔中
美术出版社
日本帝国主义
剪影效果
男耕女织
印刷精美
资产阶级革命派
分类号
J421 [艺术—摄影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被引量:
4
7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创作处
出处
《理论界》
2005年第8期119-120,共2页
文摘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已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内涵。本文主要从创新教育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层面,论述高等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教育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新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
高等美术院校
教育转变
知识传承
创新素质
培养学生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着力点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朱金楼先生的艺术人生
8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2-133,共2页
文摘
在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朱金楼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寻真理,为新中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倾心奉献。年轻时,他是激情满怀的热血青年;中年时,他是勇于担当的教育革新者;年老时,他是亦父亦师的慈祥仁者。
关键词
艺术人生
艺术教育事业
美术教育史
20世纪
教育革新
新中国
使命感
责任感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史并茂 艺理兼通——记复合型学者任道斌
9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2-133,共2页
文摘
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倡导“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培养目标。而“四通”人才的培养首先需有知识广博的通才教师们来引领,任道斌先生即堪称通才教师的典范。这位乐观、开朗、豁达、大度的儒雅学者不仅通古今文史、熟中外哲理,且善书两诗词、精品评鉴赏。
关键词
学者
文史
复合型
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美术学院
四通
教师
通才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外国美术史论家钱景长素描
10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0-61,共2页
文摘
在当今美术界,人们对于钱景长的名字并不会陌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有关外国美术史的论文、译著、专著及教材均出自这位著名美术史论家之手.
关键词
外国美术史
素描
美术史论家
专著
年代
译著
名字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摆正位置 共同提高——王伯敏教授谈教学与科研
11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CSSCI
1995年第5期21-22,共2页
文摘
曾因编著及主编了《中国版画史》、《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通史》而被我国学术界誉为“三史罕人”的王伯敏先生,如今又主编出版了另一部大型的美术史著作《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三史罕人”应易名为“四史罕人”了。王伯敏,我国这位当代著名的美术史论家,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上成绩是斐然的:他的那四部大型美术论著分别被国内外评论家赞为“中国第一本版画史著作”、“中国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绘画发展而又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
关键词
共同提高
中国美术史
教学内容
美术史研究
中国绘画史
学术价值
中国版画
美术通史
科研
教授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时期宫廷与西藏地方间之密切关系
12
作者
童赛玲
机构
中国美术学院
出处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474-475,481,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08JA760031
文摘
明代时期,帝王出于政治或兼宗教信仰的双重原因,对西藏各教派僧俗首领"多封众建",并明确建立了定期朝贡制度;而与此同时,西藏高层僧侣出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不断赴京纳贡。由此,明代宫廷与西藏各地方教派间的交往密切而频繁,这种交往有力地加强了明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之间政治经济的广泛交流,从而为双方文化艺术交流的大规模展开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明代
宫廷
西藏
朝贡
敕封
Keywords
Ming Dynasty
palace
Tibet
tributary
Chifeng
分类号
K20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明末清初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
被引量:
5
13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31,共6页
文摘
明末清初是我国江南园林较为发达的时期,不仅园林数量众多,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园林名著和造园家。近些年来有关园林研究的成果甚多,涌现出《扬州园林》、《说园》、《园冶注释》、《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长物志注释》、《苏州古典园林》、《江南园林志》、《中国园林美学》、《园林与中国文化》等许多学术专著。这些著作虽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关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园林,却尚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拟就当时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等谈些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关键词
江南园林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园林美学
《园冶》
《长物志》
园林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
明清之际
园林建筑
分类号
TU-098.4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93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
1
14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20,共3页
文摘
由浙江美术学院举办,全国11所高等美术院校参加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邀请展”于去年10月25日至28日在杭州举行。此次展览注重学术性、科研性、探索性,展出的两百多幅作品分别是11所院校代表近年来各自教学水准的中国画创作。该展览向我们展示了近年来我国中国画教学的发展是相当可喜的。 展览同时,召开了为期三天的教学研讨会,来自各院校的二十八名代表聚集一堂,坦诚相见。整个研讨会分两段进行,第一段是各院校代表交流介绍近几年来中国画的教学状况,第二段是探讨目前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 研讨会的前一段由吴山明主持。会议首先由浙江姜院副院长、国画系教授宋忠元致词。他说。
关键词
中国画教学
高等美术院校
宋忠元
浙江美术学院
国画系
吴山明
教学状况
副院长
院校代表
科研性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和互补
被引量:
1
15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CSSCI
2005年第2期78-80,共3页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艺术教育
互补
融和
现代科学技术
功利价值
教育系统
分类号
J0-05 [艺术—艺术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宫廷与西藏地方间美术品贡赐情况考略
16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5,共10页
文摘
元代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被元廷赋予了统治西藏地方的权力,藏传佛教也成为了元朝最为主要的宗教。明朝取代元朝之后,对西藏的管理仍将宗教笼络政策置于首位,除借鉴了元廷扶植藏传佛教、尊崇礼遇藏僧的经验之外,还吸取了元廷独尊萨迦派导致权利过分集中的教训,
关键词
藏地
美术品
贡赐
宫廷
明代
藏传佛教
中央政府
萨迦派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美术院校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管理
17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美术院校
科研课题
申报工作
管理工作
课题经费
激励机制
申请书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美术院校国家级课题立项现状考查
18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CSSCI
2006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课题立项
美术院校
国家级
全国高等教育
申报渠道
重点学科
课题类别
学术形象
学术水平
教学评估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代宫廷美术与西藏本土佛教美术风格的相互影响
19
作者
童赛玲
出处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2,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
项目编号:08JA760031
文摘
明代时期,朝廷延续了元朝对西藏实行的宗教笼络政策,并改元代“独尊萨迦”为“多封众建”的民族宗教方针,西藏的各大藏传佛教教派受到全面重视。为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藏族各教派法王和地方势力首领频繁赴京称臣纳贡,明代帝王对其积极赐号册封,并赠予数量和价值都至为可观的赏赐物品。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美术风格
明代
藏本
宫廷
宗教方针
地方势力
西藏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工业与直觉
20
作者
肯·约翰逊
童赛玲
出处
《美术观察》
1996年第3期76-77,共2页
文摘
一天,约翰·张伯伦开着卡车辗碎了一块旧的汽车挡泥板,然后他把碎片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张抽象画,该画被他命名为《游击手》。此时,张伯伦觉得自己有能力成为一个艺术家。自此以后,张伯伦开始运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一种是辗碎、扭弯、卷起、捣烂、折叠等;另一种是拼贴技艺,包括艺术家内在的心理活动,如发现材料,占有材料及组织材料等。 张伯伦常常把他的拼贴作品比喻为一首诗,认为作品的各个组成部件是诗中的那些被排列在一起的有趣单词。他根据直觉把雕塑的各个部件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并让它们产生一种潜在的张力。他说这些部件不是空洞的抽象物,而是富有一定含意的物体。
关键词
张伯伦
金属材料
雕塑作品
艺术创作
新作品
汽车挡泥板
拉索塔
游击手
艺术家
心理活动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在高等院校建立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思考——以美术院校为例
童赛玲
《学会》
200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及其协同发展
童赛玲
《引进与咨询》
2005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观点新颖 风格独特——读《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幽寂典雅 清越超俗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缘情悟道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百年中国写真集──读《中国百年摄影图录》
童赛玲
《中国美术》
199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美术院校创新教育环境的构建
童赛玲
《理论界》
2005
4
原文传递
8
朱金楼先生的艺术人生
童赛玲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原文传递
9
文史并茂 艺理兼通——记复合型学者任道斌
童赛玲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原文传递
10
外国美术史论家钱景长素描
童赛玲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
0
原文传递
11
摆正位置 共同提高——王伯敏教授谈教学与科研
童赛玲
《艺术教育》
CSSCI
1995
0
原文传递
12
明代时期宫廷与西藏地方间之密切关系
童赛玲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
原文传递
13
明末清初江南园林的发展及其美学思想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5
原文传递
14
93年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教学研讨会综述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原文传递
15
论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和互补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2005
1
原文传递
16
明代宫廷与西藏地方间美术品贡赐情况考略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17
浅谈美术院校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管理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0
原文传递
18
美术院校国家级课题立项现状考查
童赛玲
《新美术》
CSSCI
2006
0
原文传递
19
明代宫廷美术与西藏本土佛教美术风格的相互影响
童赛玲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13
0
原文传递
20
工业与直觉
肯·约翰逊
童赛玲
《美术观察》
199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