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杂交组合对小麦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章静娟 沈晓蓉 +3 位作者 周淼平 蒋宁 葛美蓉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98-203,共6页
以小麦杂种F1代和部分亲本单核中晚期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不同培养基等几个因素对F1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花粉植株再生频率在不同组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和C17、... 以小麦杂种F1代和部分亲本单核中晚期的花药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不同培养基等几个因素对F1花粉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花粉植株再生频率在不同组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和C17、K3、W143种培养基对花药的花粉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量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存在组合间的差异。在对F1代父母本的调查中发现,花粉植株的再生能力与两个亲本密切相关,有的还与父母本的互作效应有关,经测算,“扬麦5号”是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材料。因此,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是提高小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交组合 花药培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百合脱毒技术 被引量:29
2
作者 席梦利 王节萍 +2 位作者 章静娟 张大栋 吴明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1997~ 2 0 0 0年以宜兴百合为试材 ,对 3种脱毒方法 (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珠芽经 (5 0± 1)℃热水处理 40min ,培养 30d后 ,切取 0 8~ 1 0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 ,脱毒率达 10 0 % ... 1997~ 2 0 0 0年以宜兴百合为试材 ,对 3种脱毒方法 (茎尖培养、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花药培养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珠芽经 (5 0± 1)℃热水处理 40min ,培养 30d后 ,切取 0 8~ 1 0mm茎尖培养的脱毒效果最好 ,脱毒率达 10 0 % ;(38± 1)℃热空气处理后切取茎尖培养也能提高脱毒效果。只有通过病毒鉴定的试管苗 ,方能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百合 脱毒技术 病毒病 茎尖培养 花药培养 热处理结合基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陆维忠 程顺和 +3 位作者 沈晓蓉 周朝飞 章静娟 王裕中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4,共6页
建立和完善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抗DON毒素细胞突变体筛选、小麦花药培养及野生抗赤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等实用技术体系,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开展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5年来,选育出高抗小麦赤霉病品系14个,其中... 建立和完善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抗DON毒素细胞突变体筛选、小麦花药培养及野生抗赤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等实用技术体系,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开展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5年来,选育出高抗小麦赤霉病品系14个,其中“894037”、“894013”已用作抗源;育成中抗或中抗偏强的品系23个,其中“895004”、“92P28”已通过审定,在省内外大面积示范试种。还有一批高产、中抗以上的品系,正在进行田间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细胞工程 生物技术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基因枪法转化技术的改进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淼平 沈晓蓉 +3 位作者 章静娟 黄益洪 任丽娟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2-64,共3页
对小麦进行基因工程改良一直倍受关注。由于小麦上尚缺乏类似农杆菌的优良转化系统,其转基因的方法还是以DNA直接导入为主,基因枪[1]、花粉管通道[2]、PEG介导[3]等方法都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而目前比较成熟、应... 对小麦进行基因工程改良一直倍受关注。由于小麦上尚缺乏类似农杆菌的优良转化系统,其转基因的方法还是以DNA直接导入为主,基因枪[1]、花粉管通道[2]、PEG介导[3]等方法都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而目前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广泛的还是基因枪法,Bl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枪 幼胚 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小麦赤霉病品种RFLP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晓蓉 周淼平 +3 位作者 任丽娟 黄益洪 章静娟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为选择遗传多样性大的小麦抗、感赤霉病亲本构建作图群体,对4个感病品种(“Alondra”、“中国春”、“宁麦3号”、“扬麦3号”)和4个抗病品种(“望水白”、“苏麦3号”、“894037”、“895004”)进行了R... 为选择遗传多样性大的小麦抗、感赤霉病亲本构建作图群体,对4个感病品种(“Alondra”、“中国春”、“宁麦3号”、“扬麦3号”)和4个抗病品种(“望水白”、“苏麦3号”、“894037”、“895004”)进行了RFLP分析。用30个探针进行检测,其中8个在抗/感组合间侦察到多态性。以望水白/Alondra、苏麦3号/Alondra、894037/Alon-dra这3个组合的RFLP频率最高,适合构建分离群体进行抗病基因的定位。现已构建了这3个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达F5代,对其多态性检测正在进行中。已检测的98个探针,在上述3个组合中的多态性频率分别达到30.6%、28.6%和24.5%。还发现探针KSUF11与EcoRI、HindⅢ和BamHI的酶切片段的杂交图谱上,在抗病品种望水白、苏麦3号及抗病突变体894037、895004中各有1条谱带;在感病品种中则无此带,推测可能与抗赤霉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 RFLP 抗病品种 感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在非洲菊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席梦利 王节萍 +1 位作者 章静娟 赵忠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5-56,共2页
非洲菊 (GerberajamesoniiBolus)系菊科扶郎花属 ,为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在非洲菊组织培养生产种苗的过程中 ,增殖培养基交替添加多效唑 0和 0 .2mg/L ,可使芽体增殖系数高且增殖芽健壮 ,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多效唑 0 .2mg/L ,试管苗平均... 非洲菊 (GerberajamesoniiBolus)系菊科扶郎花属 ,为世界五大切花之一。在非洲菊组织培养生产种苗的过程中 ,增殖培养基交替添加多效唑 0和 0 .2mg/L ,可使芽体增殖系数高且增殖芽健壮 ,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多效唑 0 .2mg/L ,试管苗平均根数为 5.5条 ,生根率 10 0 % ,移栽成活率达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组织培养 多效唑 生长延缓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对小麦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蒋宁 章静娟 +3 位作者 沈晓蓉 马秀君 周淼平 陆维忠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对小麦(T.aestivumL.)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PU-30可明显提高花药愈伤组织的绿苗率。4PU-30在较...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4PU-30〔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对小麦(T.aestivumL.)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PU-30可明显提高花药愈伤组织的绿苗率。4PU-30在较低浓度(0.5~5μg/L)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不大,而浓度升高至10mg/L时,则有抑制愈伤组织形成的趋势。小麦不同杂交组合对4PU-30的反应存在差异,但大多数组合在添加4PU-30后绿苗产量有明显提高。文中还讨论了4PU-30提高绿苗产量的机理及合适的使用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植物生长调节剂 绿苗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B辐射增强对小白菜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少白 章静娟 +2 位作者 刘晓忠 戴秋杰 王志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7-101,共5页
小白菜品种矮脚黄生长在光照培养室内,在以0.0、13.0kJm-2d-1(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4d与7d的照射处理,研究UV-B对小白菜叶片内的类黄酮和... 小白菜品种矮脚黄生长在光照培养室内,在以0.0、13.0kJm-2d-1(模拟臭氧浓度下降20%时的UV-B强度)的紫外光B(UV-B280~320nm)进行4d与7d的照射处理,研究UV-B对小白菜叶片内的类黄酮和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B辐射诱导了小白菜叶片内吸收UV的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同时UV-B辐射降低小白菜叶片内抗坏血酸的含量,13.0kJm-2d-1的UV-B辐射显著抑制了小白菜叶片内过氧化氢酶和SOD酶的活性。同时UV-B辐射导致小白菜叶片内丙二醛的积累。UV-B辐射对以上生化指标的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上述结果表明,UV-B辐射加深了小白菜的膜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吸收UV的类黄酮的积累并不能完全缓解UV-B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紫外光B 类黄酮 抗坏血酸 膜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