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糖耐量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章琼俐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5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糖耐量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老年人(对照组)3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糖耐量水平分为高血压组,高血压+糖耐量异常(IGT)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糖耐量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正常老年人(对照组)3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糖耐量水平分为高血压组,高血压+糖耐量异常(IGT)组,高血压+2型糖尿病(T2DM)组。分别检测Hcy、CRP的水平,并进行OGTT试验检测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按对照组、高血压组、高血压+IGT组,高血压+T2DM组顺序,Hcy、CRP依次升高(均P<0.01)。Hcy与CRP呈正相关(r=0.279,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325,P<O.05),与ISI呈负相关(r=-0.301,P<0.05)。结论糖耐量受损的高血压患者较糖耐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具有更明显的炎症反应。糖耐量受损促进了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糖耐量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长脑心通对高血压病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章琼俐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体检者出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及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再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心... 目的探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的效果。方法观察6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0例体检者出的血压、血糖、血脂、肾功能水平及肱-踝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再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脑心通组,观察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值、脉压、血脂水平,BaPWV值均高于对照组(均<0.05)。治疗后,脑心通组血压、血脂水平及BaPWV值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想更明显(均<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可进一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有效改善血管顺应性,缓解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药物疗法 步长脑心通 动脉硬化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盐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hs-CRP的影响
3
作者 章琼俐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6期827-828,共2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常见类型,血小板活性增强和炎症在斑块不稳定及继发性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的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抗炎,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药物抵抗。丹参...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常见类型,血小板活性增强和炎症在斑块不稳定及继发性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他汀类药物可有效的抑制血小板活性和抗炎,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药物抵抗。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已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本文通过观察血小板聚集率和超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该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率 HS-CRP 心绞痛患者 注射液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刺破球囊冠状动脉内给药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章琼俐 王云乡 赖长春 《心电与循环》 2022年第6期587-589,596,共4页
目的观察经刺破球囊冠状动脉内给药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均经刺破球囊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硝普钠/肾上... 目的观察经刺破球囊冠状动脉内给药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均经刺破球囊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硝普钠/肾上腺素/尼可地尔)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并发症等情况。结果9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治疗,其中95例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恢复至TIMI 3级。早期治疗过程中发生并发症2例,包括刺破球囊断裂留置于冠状动脉远端、刺破球囊辙出困难各1例。结论经刺破球囊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无复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刺破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对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方小可 汪朝春 +1 位作者 应志娟 章琼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69-1170,117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医院感染对病死率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40例入住医院心内科的AMI患者,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医院感染对病死率的影响,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40例入住医院心内科的AMI患者,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根据其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两组,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0例AMI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0.0%,12例为呼吸道感染、7例为尿路感染、4例为口腔炎症、其他1例;感染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死亡例数分别为5、4、3例均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的0、1、2例,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统计发现,感染组患者病死率50.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的18.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感染组死亡12例中再发心肌梗死死亡9例占75.0%,猝死3例占25.0%,非感染组死亡3例均为再发心肌梗死死亡。结论 AMI合并医院感染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并增加了患者发生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该类患者要积极注意其临床特征,病情好转出院需继续积极服用药物治疗,降低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以期尽可能的避免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医院感染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