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结合美罗培南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郭世光 赵君焱 +2 位作者 韩春艳 姚斌 章向成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究ICU重症肺炎患者联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ICU重症肺炎患者80例,通过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美罗培南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40例予... 目的:探究ICU重症肺炎患者联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BAL)、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4月~2024年4月ICU重症肺炎患者80例,通过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美罗培南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40例予纤维BAL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整体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BAL辅助美罗培南用于ICU重症肺炎患者中效果可观,能够加快症状恢复,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保证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重症肺炎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 炎性因子 美罗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章向成 臧奎 +3 位作者 郭世光 惠亮亮 安旭生 尚福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联用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机械通气并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58例,根据镇静剂种类不同分为单用...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咪达唑仑联用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机械通气并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58例,根据镇静剂种类不同分为单用咪达唑仑组(30例)和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组(联用布托啡诺组,28例)。单用组按常规镇静方法首先静脉注射(静注)咪达唑仑0.05-0.10 mg/kg进行镇静诱导,随后用微量注射泵(微泵)持续泵入0.05-0.15 mg·kg^-1·h^-1;联用组先静注布托啡诺10μg/kg负荷剂量,随后用微泵持续泵入布托啡诺10-20μg·kg^-1·h^-1+咪达唑仑0.05-0.15 mg·kg^-1·h^-1。采用Ramsay镇静分级,从镇静开始后每1-2h评估1次,将两组患者的镇静深度维持在理想的2-4级。观察各组患者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记录镇静剂治疗情况。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情况。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患者用药前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P(mmHg,1 mmHg=0.133 kPa):121.3±6.2比118.6±8.7,HR(次/min):129.5±14.1比125.5±16.3,SpO2:0.744±0.112比0.756±0.131,均P>0.05〕;用药后两组各指标均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用组MAP (mmHg):88.7±6.5比121.3±6.2,HR(次/min):85.3±13.4比129.5±14.1,SpO2:0.937±0.056比0.744±0.112;联用组MAP(mmHg):82.6±7.3比118.6±8.7,HR(次/min):89.6±14.7比125.5±16.3,SpO2:0.943±0.078比0.756±0.131;均P<0.05〕,且联用组改善的程度好于单用组。联用组药物起效时间和停药后清醒时间均较单用组明显缩短(min:33.6±6.2比73.3±12.2,71.8±19.3比103.5±30.1,均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0比13.3%,P<0.05)。联用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分:8.4±1.2比2.4±0.8,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有着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能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耐受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托啡诺 咪达唑仑 危重病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美舒利通过PPARγ途径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3
3
作者 章向成 陈光侠 +3 位作者 张红 何晓华 刘世育 晏燕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后,尼美舒利(N)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PPARγ途径在N抗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设立不加药对照组、单用PPARγ抑制剂GW9662组(GW9662组,...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后,尼美舒利(N)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PPARγ途径在N抗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设立不加药对照组、单用PPARγ抑制剂GW9662组(GW9662组,药物浓度0.1、0.5、1.0、5.0μmol/L)、单用N组、GW9662+N组共4组。MTT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PPARγ、p21Waf1、p27Kip1、Bcl-2、Bax、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检测结果:GW9662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呈时间依赖性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1);在GW9662+N组中GW9662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减弱N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FCM检测结果:细胞凋亡率在GW966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GW9662+N组细胞凋亡率较N组明显降低(P<0.01),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升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Bcl-2、VEGF的表达率则明显下调(P<0.01);GW9662+N组与N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显著表达下调(P<0.05或P<0.01),而Bcl-2、VEGF的表达则上调(P<0.05)。结论 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促进其凋亡。PPARγ通路在N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结肠癌细胞 SW480细胞 尼美舒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章向成 张红 +1 位作者 尚福泰 喻荣彬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Pubmed及中文期刊数据库,纳入IIT和传统治疗对TBI影响病例的对照研究,比较IIT和传统治疗对病死率等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同时评估发表偏...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Pubmed及中文期刊数据库,纳入IIT和传统治疗对TBI影响病例的对照研究,比较IIT和传统治疗对病死率等的影响,进行Me-ta分析,同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有154篇文献入选,最后纳入13篇,英文3篇,中文10篇。共纳入1 341例,胰岛素强化治疗组672例,传统治疗组669例。异质性检验提示纳入研究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漏斗图及失安全系数提示发表偏倚对结果影响较小,合并分析提示,IIT患者的病死率较传统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且感染率降低(P<0.01)。结论 IIT可明显降低TBI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胰岛素强化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治疗支气管炎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向成 尚福泰 +1 位作者 朱星星 黄荧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90-92,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糜蛋白酶结合氨溴索治疗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索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治疗支气管炎的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 目的:系统评价糜蛋白酶结合氨溴索治疗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搜索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治疗支气管炎的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6篇,共计4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糜蛋白酶联合氨溴索比对照组治疗支气管炎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蛋白酶 氨溴索 支气管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豆豆 常青 +2 位作者 章向成 于之昊 尚福泰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5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RR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及预后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浆内皮素(ET)、嗜铬粒蛋白A(CHGA)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及微血管流动指数(MF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d及3d后,研究组TVD低于对照组,PVD、PPV及MF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CHGA、ET及血清CRP、SCr、BUN水平、CRP/ALB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ALB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及28d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CRRT可通过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及微循环状态,并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严重脓毒症 微循环 人嗜铬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34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臧奎 尚福泰 +2 位作者 赵红梅 郭世光 章向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107-108,共2页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治疗7~10 d。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变化、细菌学培养情况、退热时间、疗程及... 目的观察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予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治疗7~10 d。观察两组临床表现变化、细菌学培养情况、退热时间、疗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6.7%,病原菌清除率分别为82.0、82.8%(P均>0.05),退热时间分别为(2.0±0.8)、(3.2±0.5)d(P<0.01),疗程分别为(7.4±2.2)、(8.7±1.6)d(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6.7%(P>0.05),但分别以消化系统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结论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临床疗效确切,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比阿培南 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夏小慧 陈娟 +3 位作者 张日东 章向成 张红 李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27-30,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模型组及观察组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组、利拉鲁肽组给予腹腔注射利拉鲁肽200μg/(kg·d),模...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模型组及观察组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组、利拉鲁肽组给予腹腔注射利拉鲁肽200μg/(kg·d),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8周。药物干预8周结束时收集各组24 h尿液,计算尿白蛋白/肌酐、体质量及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采用HE、六胺银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及肾小管CD14阳性细胞的累积光密度(IOD)值,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和利拉鲁肽组比较,模型组和观察组体质量减低、血清Hb A1c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升高(P均<0.01),且观察组尿白蛋白/肌酐低于模型组(P<0.01)。光镜下观察到模型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数目增多;观察组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明显减轻,肾小球及肾小管细胞数量下降,银染颗粒明显减少。模型组肾组织CD14的IOD值及血清TNF-α、1L-6、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利拉鲁肽组升高,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或<0.01)。与模型组比较,观察组肾组织NF-κB、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减低,GLP-1R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利拉鲁肽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损伤,抑制NF-κB活化后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GLP-1R分泌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利拉鲁肽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黏附因子1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丽琴 唐正文 +1 位作者 章向成 陈万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182-618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SAKI患者136例,根据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针对性治疗,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SAKI患者136例,根据血液净化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针对性治疗,并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照组选择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监测并对比两组预后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a O2)]、实验室指标(血肌酐和白蛋白),并对比两组不同时期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变化值及少尿天数。结果观察组肾功能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HR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MAP和Sa O2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和血肌酐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Ⅰ期患者APACHEⅡ评分变化值明显大于对照组,而少尿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CRRT与IHD方式均可有效治疗SAKI患者,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预后,但CRRT的肾功能恢复率更高,对Ⅰ期SAKI患者的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方法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血清趋化素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兴洲 张红 +2 位作者 章向成 吕述军 高鹏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37-2339,共3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变化。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使用...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趋化素(chemerin)水平变化。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使用胰岛素常规控制血糖,治疗组加丹红注射液20 m L/d,疗程2周。检测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血糖、血脂变化。结果:两组UAE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hemerin、TNF-α、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在胰岛素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通过减轻炎症、减少UAER,对早期DN起到保护作用,chemerin可能在DN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 丹红注射液 疗效 CHEM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骥 李正明 +5 位作者 蒋健 章向成 惠小波 王晓东 丁涟沭 王晓燕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对比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B组(40例)采用经... 目的对比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经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B组(40例)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GOS评分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骨窗范围更小(P<0.05)。A组与B组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颞浅动脉损伤、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选择首次出血后3d内实施手术,术后3月患者未出现死亡或植物人状态。结论翼点入路与眶上外侧入路治疗急性期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相当,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效果更优,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破裂动脉瘤 急性期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1
12
作者 惠亮亮 章向成 +3 位作者 王敏 臧奎 尚福泰 张国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SAP患者分为肠内营养对照组(EN组)、肠外营养组(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组(EN+TPN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EN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SAP患者分为肠内营养对照组(EN组)、肠外营养组(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组(EN+TPN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EN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给予早期肠内营养,TPN组在此基础上静脉给予卡文,EN+TPN组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加用肠外营养。比较入院时及入院后7、14、21天各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腹内压(IAP)、白蛋白、总胆红素、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于出院时比较各组的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和死亡例数、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结果入院后7天,TPN组和EN+TPN组的Ranson评分与同期EN组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院后14天和21天,TPN组和EN+TPN组的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IAP值、总胆红素和CRP水平与同期EN组相比均更高,白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出院时,与EN组相比,TPN组及EN+TPN组的MODS和死亡例数均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延长,消化道出血、胰周感染的发生例数增加,但腹胀、返流和误吸的发生例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N组患者中,65岁以上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多于65岁以下者,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显著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病程,降低MODS发生率、病死率,但有腹胀及返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趋化素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兴洲 张红 +4 位作者 章向成 张日东 石敏 吕述军 高鹏霞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25-828,共4页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疗效及对血清趋化素( 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发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疗效及对血清趋化素( 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发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西格列汀100 mg/d,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chemerin、血糖、血脂、胰岛素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 UAER)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空腹胰岛素( fasting insulin, FINS)、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UAE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hs-CRP、chemerin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hs-CRP、chemerin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能够在胰岛素降糖治疗基础上减轻炎症、减少UAER,对早期DN起到保护作用,chemerin可能在DN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肾病 西格列汀 血清趋化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6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惠亮亮 章向成 +5 位作者 安旭生 李金芳 臧奎 尚福泰 郑崇明 张国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296-300,共5页
目的研究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MODS合并ARDS的患者(MODS+ARDS组)24例,非MODS的ARDS患者(ARDS组)18例及非... 目的研究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患者的临床意义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MODS合并ARDS的患者(MODS+ARDS组)24例,非MODS的ARDS患者(ARDS组)18例及非ARDS的MODS患者(对照组)55例。检测患者入院后7、14、21、28天的血清PCT、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WBC)计数及氧合指数(PaO2/FiO2),比较PCT、IL-6及CRP在各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3组患者出院时的相关指标,使用ROC曲线分析PCT、CRP、WBC计数及IL-6对MODS合并ARDS诊断的敏感度。结果MODS+ARDS组及ARDS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CT和IL-6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MODS+ARDS组中患者PCT的水平随ARDS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P〈0.01)。MODS+ARDS组及ARDS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CT、IL-6的敏感度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及IL-6联合预测MODS合并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11。结论血清PCT和IL-6对MODS合并ARDS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血清PCT水平与ARDS严重程度有关。联合监测PCT及IL-6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MODS患者ARDS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急性高钠血症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惠亮亮 章向成 +2 位作者 王敏 臧奎 尚福泰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33-836,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所致急性高钠血症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血液净化仪对入选的76例急性高钠血症患者分别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VVHD)、前稀释及后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所致急性高钠血症的最佳模式。方法采用血液净化仪对入选的76例急性高钠血症患者分别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 CVVHD)、前稀释及后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CVVH)、前稀释及后稀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治疗,测定不同透析液和置换液流量治疗前后患者血钠水平及其纠正速度,肌酐、血浆渗透压和血气的变化,以及血压、心率等改变,并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结果 CVVHD对血清钠、肌酐的清除率随着透析液流量的增大而升高。前稀释、后稀释模式下CVVH 和CVVHDF 对溶质的清除率均随着置换液量的增大而相应提高,3500 ml/h时达最高清除率。与相同置换液输注速度的前稀释模式相比,后稀释模式溶质清除率明显增高。在相同透析液和置换液流量情况下,CVVHDF模式溶质清除率最高。与非CRRT治疗比较,CRRT治疗可明显改善生存率(P<0.05),CVVHDF组患者预后最佳(P<0.05)。结论3种CRRT方式,包括前稀释和后稀释模式,均可有效且安全降低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所致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水平,改善患者预后,CVVHDF方法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滤过 血液透析滤过 高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时机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丽琴 唐正文 +2 位作者 张东亚 章向成 陈连华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年第6期376-379,共4页
目的探讨危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开始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RRT开始时机分为A组(n=29,AKI分期为Ⅲ期),B组(n=32,AKI分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开始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机,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危重症AK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RRT开始时机分为A组(n=29,AKI分期为Ⅲ期),B组(n=32,AKI分期为Ⅱ期),C组(n=31,AKI分期为Ⅰ期)。从开始CRRT起随访2个月,比较各组患者存活率、病死率、肾功能恢复率;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衰竭器官数、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及胱抑素C(Cys-C)水平。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68)与病死组(n=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组、B组患者存活率、肾功能恢复率明显低于C组,病死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APACHEⅡ、MAP、衰竭器官数、PLT、NGAL、KIM-1、Cys-C优于治疗前,A组患者衰竭器官数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患者APACHEⅡ、MAP、衰竭器官数、PLT、NGAL、KIM-1、Cys-C均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病死组患者脑血管病史、年龄、BUN、Scr、24 h尿蛋白、APACHEⅡ评分、MAP、衰竭器官数、PLT、NGAL、KIM-1、Cys-C、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RRT治疗时机、APACHEⅡ、MAP、衰竭器官数、NGAL、KIM-1、Cys-C是AKI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RRT治疗时机对预后影响较大,CRRT治疗时机是影响危重症AKI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选择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肾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急性肾损伤 肾脏替代治疗 时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AKI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君焱 章向成 +1 位作者 郭世光 尚福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701-704,共4页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患者88例,根据是否给予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观察两组复苏后心率(heart rate,HR)、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等.结果 观察组复苏24 h时HR和CVP分别为(91.54±19.87)次/min和(9.70±2.50)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苏后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后24 h时尿量为(2.12±0.47)mL/(kg·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血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分别为(101.14±20.16)mmol/L和(2.84±0.98)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率和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合并AKI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 液体复苏治疗 脓毒症休克 急性肾损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HMGB1通路及作用靶点研究进展
18
作者 谢绍承 章向成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4期605-609,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因素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肺内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急性肺水肿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涉及诸多炎症因子,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因素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并肺内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急性肺水肿及进行性呼吸困难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涉及诸多炎症因子,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作为其中的关键促炎因子之一,与ARDS的发生及预后关系密切。本文将对近年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便更清楚地了解HMGB1炎症信号通路在ARDS进展中的作用以及通路中的一些有前景的药物作用靶点,也为临床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1 临床决策 临床综合征 急性肺水肿 作用靶点 促炎因子 HMG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夏小慧 李伟 +5 位作者 周冬梅 林晓璐 张日东 陈娟 章向成 张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对照+利拉鲁肽组(NC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利拉鲁肽组(DML组)。...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C组)、正常对照+利拉鲁肽组(NCL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利拉鲁肽组(DML组)。利拉鲁肽200μg·kg-1·d-1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大鼠体重、血糖、肾脏指数(K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肌酐比值(A/C)等生化指标;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组织Ⅳ型胶原蛋白(COL-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肾组织GLP-1受体(GLP-1R)、COL—IV、NF-κB表达和ERK、JNK、p38MAPK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HbA1c、KI、A/C水平较高(P〈0.01),炎性相关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IL-18、IL-6基因表达增加(P〈0.05),COL-Ⅳ积聚增多(P〈0.05),肾组织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增加(P〈0.05),ERK、JNK、p38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同时GLP-1R的表达下降(P〈0.05)。DML组大鼠尿蛋白排泄减少(P〈0.01),TGF-β1、MCP-1、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被抑制(P〈0.05),COL-Ⅳ水平下降(P〈0.05),ERK、JN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被抑制(P〈0.05),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改善,同时NF-κB在胞核内表达减少(P〈0.05)。结论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JNK/NF—κB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症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利拉鲁肽
原文传递
2007-2010年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梅英 章向成 +5 位作者 郑绍同 嵇菊珍 王菊芳 李玉 成玉春 臧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376-4378,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CICU)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2010年医院CICU患者标本分离的96株ABA临床分布,并对其相关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细菌分离采用常规鉴定... 目的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CICU)鲍氏不动杆菌(ABA)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2010年医院CICU患者标本分离的96株ABA临床分布,并对其相关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细菌分离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结果 4年中ABA检出率逐年上升,从2007年的4.55%升至2010年的9.76%,位次由2007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96株ABA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占91.67%;多药耐药菌(MDRO)株检出率为82.29%;对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对磷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耐药率较低,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结论 CICU中ABA检出率逐年增高,耐药严重,应加强对其监测与干预;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灭菌及隔离工作对控制ABA感染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感染 耐药性 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