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原生现代建筑的四个溯源式观察 为什么研究蚕种场 被引量:6
1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70-82,共13页
文章对民国时期的蚕室建筑进行了溯源式观察,为其构建了四种身份——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缩影、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和中介、作为行为依托的载体和器具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品组合。通过追问这一边缘的建筑学科知识,本研究试图解... 文章对民国时期的蚕室建筑进行了溯源式观察,为其构建了四种身份——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缩影、作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调和中介、作为行为依托的载体和器具和作为工业时代的产品组合。通过追问这一边缘的建筑学科知识,本研究试图解读中国建筑中原生的现代性,也为西方主流现代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建筑论述提供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溯源的 现代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建筑思想的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窦平平 《居业》 2014年第2期54-61,共8页
英国建筑并非"建在英国的建筑",其建造的地点无法直接决定建筑的性质和价值;英国建筑也不等同于"英国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的创作和实践受到其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并不能单纯从其作品解读出本源文... 英国建筑并非"建在英国的建筑",其建造的地点无法直接决定建筑的性质和价值;英国建筑也不等同于"英国建筑师的建筑",建筑师的创作和实践受到其个人经历和职业生涯多方面的复杂影响,并不能单纯从其作品解读出本源文化;英国建筑更不是"英国式的建筑",其风格在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和规则化.不能全面反映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思想 英国 流变 职业生涯 地域特征 建筑师 规则化 符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义的结构 关于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 被引量:5
3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7年第3期86-95,共10页
文章对李兴钢工作室新作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断裂与空白,该体育馆提供了一种途径。以结构的形态重塑地形、以结构的组群建立关联、以结构的定位构建场域、以结构的物化引领叙事,在诠释结... 文章对李兴钢工作室新作天津大学新校区综合体育馆进行了解读。文章认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断裂与空白,该体育馆提供了一种途径。以结构的形态重塑地形、以结构的组群建立关联、以结构的定位构建场域、以结构的物化引领叙事,在诠释结构的多重含义的过程中也充实了项目自身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地形 超级形式 场域 小宇宙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 被引量:1
4
作者 窦平平 《世界建筑》 2016年第1期100-100,126,共1页
对"设计研究"的元研究 "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由鲁安东、冯路和窦平平策划,剑桥大学-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CNRCAU)主办,期待前瞻性的作者群,以设计研究的形式挑战建筑学的既有智识.同肘,我们以工作营的形式对设计研究本身... 对"设计研究"的元研究 "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由鲁安东、冯路和窦平平策划,剑桥大学-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CNRCAU)主办,期待前瞻性的作者群,以设计研究的形式挑战建筑学的既有智识.同肘,我们以工作营的形式对设计研究本身进行元研究,期待工作营呈现出当代中国设计研究状态的不同切面.为此我们邀请了10位在建筑历史、理论、实践、批评等领域具有代表性,其思考能够超越具体工作形式的人物.他们出生于1968-1978年,能够充分呈现中国新一代建筑学人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深度和广度,张力与潜力.每一位参加人都对建筑学有独特立场和长期思考,并且能够用启示性或反思性的形式对自己的思考进行表达和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当代中国 建筑学 大学建筑 剑桥大学 建筑历史 作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策略与过程--2022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地形气候保护系统遮阳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窦平平 《建筑技艺》 2020年第10期90-93,共4页
从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主要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出发,重点介绍了其遮阳系统设计的背景、难度、原则、策略和过程。针对遮阳系统设计的目标既非单一也非单向的难题,采取了动态目标动态适应、满足竞赛的第一和第... 从2022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主要场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地形气候保护系统出发,重点介绍了其遮阳系统设计的背景、难度、原则、策略和过程。针对遮阳系统设计的目标既非单一也非单向的难题,采取了动态目标动态适应、满足竞赛的第一和第二体验、以环境气候引导而非决定形体的三项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是将相关因素选定为参数的多因素综合遮阳屋面形态优化,使遮阳设计成为通过算法生成的形式操作提升综合性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 遮阳设计 环境性能 形态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种场的讨论 被引量:3
6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83-85,共3页
文章围绕三个议题,就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室建筑与9位观展嘉宾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蚕室建筑;蚕室建筑涉及建筑学本体的哪些问题;蚕室建筑对当代建筑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研讨嘉宾为冯果川、冯路、傅筱、郭屹民、李兴钢、刘克成、... 文章围绕三个议题,就当代建筑学语境下的蚕室建筑与9位观展嘉宾进行了讨论:如何看待蚕室建筑;蚕室建筑涉及建筑学本体的哪些问题;蚕室建筑对当代建筑实践具有怎样的启示意义。研讨嘉宾为冯果川、冯路、傅筱、郭屹民、李兴钢、刘克成、张雷、周凌、庄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建筑学本体 当代建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愈校园循证设计亲生物设计作为新兴的环境效益提升途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22年第5期20-27,共8页
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新一代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被视作生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实验室.近20年间新兴的亲生物设计理论与策略对于在高密度地区实现建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社会调研和循证设计,... 好的校园环境不仅有利于新一代的学习生活,也可以被视作生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实验室.近20年间新兴的亲生物设计理论与策略对于在高密度地区实现建成环境与自然资源的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针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社会调研和循证设计,对亲生物设计策略进行了应用和细化.将亲生物设计的原则与可持续设计的总体目标相融合,将衍生出更加具有疗愈效益、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的的校园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生物设计 疗愈环境 校园设计 可持续环境 循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的时间性及其多重作者——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及公园再生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窦平平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6期45-48,共4页
本文以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及公园的再生策略为主线,展开了与城市建筑的转变性相关的三个命题—从经典视角到散点叙事的转变;营造景观化的增强现实,包括移动的景观、延时的景观和隐匿的景观;记忆的空间书写方式。借由长江大桥作为历史记... 本文以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及公园的再生策略为主线,展开了与城市建筑的转变性相关的三个命题—从经典视角到散点叙事的转变;营造景观化的增强现实,包括移动的景观、延时的景观和隐匿的景观;记忆的空间书写方式。借由长江大桥作为历史记忆载体所面临的当代挑战,本文探讨了城市建筑的转变性、其多重作者的主体性与建筑师的身份三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南京长江大桥 叙事 景观 空间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的整体性观念终结之后 设计研究与理论家-建筑师 被引量:1
9
作者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建筑物的固定性和其承载内容的变化性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然而既有的整体性观念依然阻隔在我们和客观现实之间。建筑合理性及其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的具体性和多样性之间很不匹配。面对这样的范式转换需求,文章建立了一个从吸纳到激活,... 建筑物的固定性和其承载内容的变化性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然而既有的整体性观念依然阻隔在我们和客观现实之间。建筑合理性及其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的具体性和多样性之间很不匹配。面对这样的范式转换需求,文章建立了一个从吸纳到激活,再到关联的演进式的方法论架构。在此,设计研究是新的工作方法,与之匹配的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复合的理论家-建筑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 吸纳 激活 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研究作为一种启发式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窦平平 《城市建筑》 2017年第28期32-34,共3页
本文首先探究了设计研究的争议性,继而引出设计研究的真正意义及其代际更迭过程。其次以作者亲身参与的谢菲尔德大学课程作为案例,阐述如何利用设计教学培养研究思维,使设计者具备自主进行启发式行动的能力。最后展望了建筑学的新趋势,... 本文首先探究了设计研究的争议性,继而引出设计研究的真正意义及其代际更迭过程。其次以作者亲身参与的谢菲尔德大学课程作为案例,阐述如何利用设计教学培养研究思维,使设计者具备自主进行启发式行动的能力。最后展望了建筑学的新趋势,以及设计研究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研究 设计方法 谢菲尔德大学 启发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作用理论及几个关键词刍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鲁安东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8年第3期6-12,共7页
在建筑学中,环境概念表述了生命体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建筑学话语中与环境议题密切相关的五个词语。"舒适"概念是物质文化中的主导价值,它促进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感受。"卫生"... 在建筑学中,环境概念表述了生命体的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建筑学话语中与环境议题密切相关的五个词语。"舒适"概念是物质文化中的主导价值,它促进了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身体和环境之间关系的感受。"卫生"概念包含着空间、物理和医学的内涵,为联结身体、建筑与城市提供了一个认识工具。现代的"度量"使环境变得可以被描述和指示,并成为实现舒适的目标对象。"模拟"基于对环境要素的细分和面向能耗的排他性筛选。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为建筑学理解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适应"的思想。面对当代开放性的环境概念,建筑学的环境议题正从"环境-建筑"的对应范式转向"环境-形式-作用"的参与范式。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对环境的作用过程的充分认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环境进而以形式的创造参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作用 舒适 卫生 度量 模拟 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蚕种场 走向一个“原生”的范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鲁安东 窦平平 《时代建筑》 2015年第2期64-69,共6页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 文章介绍了作者发现和认识江浙地区蚕种场蚕室建筑的过程,并以此为线索探讨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根据这个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理解框架,作者概括了三个范式:面向个案的"环境—建构"范式、面向类型的"效应—形式"范式和支持操作性观察的"原生"范式。文章指出,从个案到类型原理,再到学科本体,这三个范式共同构成了设计研究的一种可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场 蚕室建筑 设计研究 范式 环境-建构 效应-形式 操作性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电影建筑的宣言 被引量:18
13
作者 帕斯考.舒宁 窦平平 《建筑师》 2008年第6期81-91,共11页
想像力——一种(人性的和个人的)建筑能力.使我们得以构想表面形象和日常的行为、语言或者习惯之外的现实——它是一个在当代建筑和城市性中完全消失的维度。对于个人才智和想像力的呼唤是这个自我声明的宣言题目下的潜台词。建筑的物... 想像力——一种(人性的和个人的)建筑能力.使我们得以构想表面形象和日常的行为、语言或者习惯之外的现实——它是一个在当代建筑和城市性中完全消失的维度。对于个人才智和想像力的呼唤是这个自我声明的宣言题目下的潜台词。建筑的物质消解的重要问题不是它改变了什么.而是它给建筑思考提供了什么:"它保证了想像力有更多重维度.因为它更灵活,更可变和更适变"。换句话说.只有通过一种消解的建筑,建筑的想像力自身才能够被重建.并且因此被重新体验。电影建筑通过不在场的在场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言 电影建筑 过程 物质消解 记忆 投射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济宁工程拉脊山越岭隧洞超深钻孔地应力梯段测试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云 林万胜 +1 位作者 金文彬 窦平平 《西北水电》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引黄济宁拉脊山越岭隧洞长33 km,最大埋深约1 650 m。洞穿青藏高原高大雄峻的拉脊山山脉。为了掌握越岭隧道的不同埋深段地应力量值和方向,在867 m的超深钻孔内采用水压致裂法自250 m以下每50~60 m分不同深度进行了16段地应力测试。结... 引黄济宁拉脊山越岭隧洞长33 km,最大埋深约1 650 m。洞穿青藏高原高大雄峻的拉脊山山脉。为了掌握越岭隧道的不同埋深段地应力量值和方向,在867 m的超深钻孔内采用水压致裂法自250 m以下每50~60 m分不同深度进行了16段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在测试深度范围内,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24. 37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的优势方向为NE23°左右,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水平地应力的回归对比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等结果一致,说明测试成果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梯段测试 超深钻孔 拉脊山越岭隧洞 引黄济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的建构——江浙地区蚕种场建筑调研报告 被引量:17
15
作者 窦平平 鲁安东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5-31,共7页
通过对1920-1930年代江浙地区的蚕室建筑调查,发现其突破性地发展了一种对建筑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整体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蚕业建筑改良的背景及5个代表性蚕室建筑的建造和技术特征进行记录性的介绍;指出这批蚕室建筑体现了现代农业科... 通过对1920-1930年代江浙地区的蚕室建筑调查,发现其突破性地发展了一种对建筑环境进行精确控制的整体性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蚕业建筑改良的背景及5个代表性蚕室建筑的建造和技术特征进行记录性的介绍;指出这批蚕室建筑体现了现代农业科学(及其日益专门化的环境要求)与地方建造体系的相互作用,从建筑学的角度而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次针对风热环境及空间卫生的建造改良运动,展现了现代科学理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建构 蚕室建筑 地方建造体系 产业建筑遗产 风热环境
原文传递
从“医学身体”到诉诸于结构的“环境”观念 被引量:10
16
作者 窦平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19,共6页
现代视野下的建筑"环境"面对的是机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医学身体"。通过现代主义早期3个为特殊生命的培育与护理设计的建筑—迦高牛舍、伦敦动物园猩猩馆、芬兰帕米伊奥疗养院,分析了通过建筑结构建立的环境与身体... 现代视野下的建筑"环境"面对的是机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医学身体"。通过现代主义早期3个为特殊生命的培育与护理设计的建筑—迦高牛舍、伦敦动物园猩猩馆、芬兰帕米伊奥疗养院,分析了通过建筑结构建立的环境与身体之间的紧密关联,和具有特征的统合形态。继而提出当重新思考环境议题在建筑学中的意义时,现代主义时期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环境观念是一个恰当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环境 结构 现代主义 特殊生命
原文传递
回应与调和:环境的建构在乡土工业建筑中的设计具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窦平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71,共5页
通过解析无锡长泾蚕种场的环境调和策略,探讨了以蚕种场为代表的乡土工业建筑带给我们的环境理念启示——自然与人工脉络相互渗透、注重组群关系的设计、平衡环境中的视觉和触觉维度——以及它们在设计中的具现。
关键词 环境的建构 蚕种场 蚕室建筑 环境多样性 迪恩·霍克斯
原文传递
2015
18
作者 程力真 张路峰 +13 位作者 宋春华 丁沃沃 王骏阳 陈薇 郑越 张颀 窦平平 郭成林 赵金彦 臧海燕 刘东卫 贾丽 王姗姗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262,共5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繁荣、文明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7.9%提升到53.7%,未来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2014年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繁荣、文明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7.9%提升到53.7%,未来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2014年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是中央和国务院对城镇化工作的重大部署和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类社会发展 顶层设计 新型城镇化规划 宏观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 战略性
原文传递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6
19
作者 丁沃沃 胡友培 窦平平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21,共6页
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和呼吸性能3个舒适性指标,同时为城市肌理优化提出了街区整合度、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型系数3组指标,... 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和呼吸性能3个舒适性指标,同时为城市肌理优化提出了街区整合度、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型系数3组指标,为城市街道空间优化提出了街道贴线率和街阔整合度2组表述指标,并提出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微气候 舒适度 城市设计
原文传递
极限与常态:后2020的新型人类聚居问题 被引量:23
20
作者 鲁安东 窦平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3,共6页
基于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造成的极限人居状态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快速流动、密集聚居的常态条件下,场所、栖居、人、空间等建筑学基本概念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出将场所视作网络流动、人地交互、生命环境的共生循环,正视新技术对日常空间... 基于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造成的极限人居状态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快速流动、密集聚居的常态条件下,场所、栖居、人、空间等建筑学基本概念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出将场所视作网络流动、人地交互、生命环境的共生循环,正视新技术对日常空间的改变,并在精确面向个体的当代技术人文条件下,使建筑学成为日益细分的人类知识体系亟待的整合者和能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人类聚居 场所 人地交互 网络流动 生命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