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锦州及辽西地区抗日义勇军的建立及斗争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穆景元
杨云芝
-
机构
渤海大学老干处渤海大学政法系
-
出处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9-34,共6页
-
文摘
锦州及辽西地区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发祥地,抗日义勇军艰苦卓绝的斗争,掀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
关键词
锦州
辽西地区
抗日义勇军
-
Keywords
Jinzhou
West Area of Liaoning
Anti-Japanese Volunteer Army
-
分类号
K29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日寇在乌奴耳残害中国劳工罪行纪实
- 2
-
-
作者
穆景元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
文摘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以后,对劳动力需求剧增。日本关东军指使伪满政府公布《国民勤劳奉公法》《劳动统制法》强行抓劳工,为关东军无偿劳动。1944年春,日军把伪锦州省大批青年抓到乌奴耳修筑工事,用残酷迫害手段,使大量劳工丧生。期满后又把一些劳工送到731细菌部队,做活人细菌试验。这种灭绝人性的罪行,应受世人谴责。
-
关键词
乌奴耳
中国劳工
《国民勤劳奉公法》
《劳动统制法》
活人细菌试验
-
分类号
I207.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征支纪念”币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
- 3
-
-
作者
穆景元
-
机构
渤海大学老干处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9-22,共4页
-
文摘
1937年底到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而日本右翼势力却一直竭力否认日军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公开叫嚷“南京大屠杀是无稽之谈”。日本政府为表彰当年上海派遣军的“功绩”而颁发的“征支纪念”币的发现,是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有力佐证。
-
关键词
“征支纪念”币
上海派遣军
南京大屠杀
-
Keywords
“Zhengzhi Coin”
Japanese Shanghai Army
Nanjing massacre
-
分类号
K26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圆明园的罹难及历史教训
- 4
-
-
作者
穆景元
-
机构
锦州师范学院老干处
-
出处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87-89,共3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圆明园的遭掠被焚 。
-
关键词
历史教训
火烧圆明园事件
英法联军
清朝政府
闭关自守政策
内战
妥协政策
-
分类号
K255.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张学良与东北抗日义勇军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95-99,共5页
-
文摘
九·一八事变后,具有革命传统的东北人民不甘心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纷纷拿起武器组织义勇军,转战东北各地,给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义勇军在同日寇浴血奋战的过程中,除了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外,也得到了张学良将军的同情和支助,
-
关键词
东北抗日义勇军
日本帝国主义
东北人民
九·一八事变
抗日救国
抗日斗争
马占山
东北义勇军
救国会
抗日武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斗争及其结局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45-50,共6页
-
文摘
十九世纪,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争夺殖民地,侵占别国领土,亚洲是帝国主义角逐的主要地带,而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朝鲜,便成了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帝国主义在远东角逐当中,最突出的是沙俄的远东政策与日本的大陆政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一系列战争,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今天我们深入研究这段历史,对于了解帝国主义的本质,增强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世界的安定与和平,将会有重要裨益。
-
关键词
日本大陆政策
争夺殖民地
西伯利亚铁路
半殖民地半封建
爱国主义思想
侵略扩张
陆军大臣
军事侵略
罗曼诺夫
田中奏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日俄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始末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27-31,51,共6页
-
文摘
一九○○年在中国爆发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结果受到了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组成的八国联军的残酷镇压。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日俄两国出兵最多,也最为卖力,充当屠杀和掠夺中国人民的元凶。
-
关键词
大沽炮台
残酷镇压
反帝爱国运动
福岛安正
东便门
驻日公使
光绪皇帝
格尔思
山口素臣
紫竹林租界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西地区北镇县大刀会抗日斗争史实
被引量:1
- 8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42-45,共4页
-
文摘
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帝国主义轻而易举地侵占了我国的东北。在日寇的铁蹄蹂躏下,东北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不甘心忍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的东北人民,同仇敌忾,纷纷组织义勇军,投入抗日救国运动之中。其中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有些农民继承了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的革命光荣传统。
-
关键词
抗日斗争
北镇县
刀会
东北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救国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日本侵略军
抗日武装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辽西义勇军收复锦州和义县的战斗始末
- 9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42-46,共5页
-
文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于1931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悍然出兵侵占了我国东北四省,对东北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东北爱国将领,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不甘心当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在农村组织了大批抗日义勇军,冒着敌人的炮火。
-
关键词
东北人民
日本帝国主义
不抵抗主义
抗日救国
抗日斗争
第二十师团
日本侵略军
农村组织
日本侵略者
东北义勇军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甲午威海海战北洋海军失败原因探
- 10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6-51,共6页
-
文摘
甲午威海海战,是决定整个中日战争胜负的关键一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关键词
北洋海军
丁汝昌
《马关条约》
中日战争
避战
水雷艇
失败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
刘超佩
南洋大臣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日本关东军覆灭的原因
- 11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3-88,105,共7页
-
文摘
关东军是日本在我国东北南部建立的一支殖民军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大陆政策”吞并我国东北,灭亡中国的工具。一九三一年,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接着又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实行殖民统治,并积极准备进攻苏联,严重威胁远东和世界的和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关东军是日本的战略总预备队。
-
关键词
东北人民
日本关东军
日本帝国主义
山田乙三
抗日联军
太平洋战场
对日作战
人民革命军
九四
日本侵略军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锦州及辽西地区始末
- 12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100-106,共7页
-
文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在一九三一年制造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悍然出兵侵占我国的辽宁和吉林两省的许多城市,接着又使用种种阴谋手段,用武力侵占了锦州和辽西地区,进而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的全部国土,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东北人民
辽西地区
中国军队
北宁铁路
本庄繁
第二十师团
土肥原贤二
日本关东军
荒木贞夫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抗日义勇军袭击大凌河车站始末
- 13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9-92,88,共5页
-
文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接着就侵占了辽吉两省许多城市。十二月二十四日,又以到辽西地区“剿匪”为借口,调动两个师团六个旅团的军队,从大通路、北宁路和营沟支线分三路向辽西地区疯狂进攻。
-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北宁铁路
第二十师团
“九一八”事变
辽西地区
旅团
辽吉
抗日斗争
东北人民
日本侵略军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日军第二十七骑兵联队在辽西被歼始末
- 14
-
-
作者
穆景元
陆文彬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94-99,共6页
-
文摘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神圣领土东北,以便进一步侵略全中国称霸世界。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东北广大人民莫不悲愤填膺,他们不甘心受异族统治,纷纷拿起武器,在白山黑水之间抗击侵略者,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辽宁省锦西县人民歼灭日军第二十七骑兵联队,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次人民爱国抗日斗争,
-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抗日斗争
锦西县
异族统治
国民党军队
抗日武装
填膺
日本军队
日本侵略军
日本关东军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庆祝香港回归 不忘历史教训
- 15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70-74,共5页
-
文摘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雪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耻辱。香港的回归,说明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说明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对人类的文明、世界的进步,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到清朝末期,由于清政府固步自封,执行闭关自守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大大落后于西方,终于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汲取这段历史经验教训,激励我们开拓进取,振兴中华。
-
关键词
闭关自守
外夷朝贡
羁縻政策
殖民主义者
以史为鉴
-
分类号
D676.5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隋朝的中日关系
- 16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11-114,共4页
-
文摘
隋朝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两国建立了对等的外交关系;日本政府多次派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政府亦向日本政府派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访问使团;隋炀帝杨广和日本的圣德太子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隋朝期间中日两国交往的繁荣,为唐代中日交往高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关键词
隋朝
对等外交关系
隋炀帝
圣德太子
中日关系史
-
分类号
K2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汲取历史经验 发展中日友谊
- 17
-
-
作者
穆景元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4-17,共4页
-
文摘
本文回顾了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接连对中国发动的数次任略战争,用历史事实戳穿了日本侵略者在历次战争中惯用谎言、颠倒黑白的车鄙伎俩,批驳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谬论,揭示了日本侵略扩张政策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提醒世人要汲取历史教训,发展中日友好,维护世界和平。
-
关键词
大陆政策
东方会议
芦沟桥事变
中日友谊
-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丁汝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将领
- 18
-
-
作者
穆景元
李崇农
-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71-76,共6页
-
文摘
中日甲午战争,是十九世纪末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清朝的陆海军中也出现了一些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中国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为了防备帝国主义入侵,在战前就认真训练和积极主张加强建设北洋海军,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北洋海军英勇杀敌,最后以身殉国,表现了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
关键词
丁汝昌
北洋海军提督
中国近代史
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爆发
以身殉国
刘超佩
刘步蟾
战争中
汉纳根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日本在我国东北推行奴化教育歌曲始末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穆景元
-
机构
渤海大学
-
出处
《“九一八”研究》
2017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
文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武装侵占了中国东北,在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过程中,除了政治、军事、经济的统治外,还建立了一整套的殖民地教育体系,对东北人民进行思想文化的摧残。日伪定日语为伪满洲国国语,向东北大量输入日本的电影、宗教等,同时在伪满洲国建国及统治的不同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不同版本、不同内容的歌曲,如《满洲国歌》《建国节歌》《日满交欢歌》《满洲之春》等,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宣传正名,极大地毒害了东北人民的思想意识。
-
关键词
日伪
奴化教育
歌曲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创始人黄显声将军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穆景元
-
机构
渤海大学
-
出处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07年第1期176-184,共9页
-
文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纵容下,日军很快占领东北全境。当时身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的黄显声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顺应民心,创建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担负起抗日历史重任,打乱了日本的侵华计划。
-
关键词
义勇军
锦州保卫战
血肉长城第一人
-
分类号
K264.3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