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回族分布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9
1
作者 穆德全 《史学月刊》 1985年第3期43-48,共6页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回族是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为7,219,000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查)。散居全国,分布最广,以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山东、安徽、辽宁等省(区)和京、津两市为多。河...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回族是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为7,219,000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查)。散居全国,分布最广,以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山东、安徽、辽宁等省(区)和京、津两市为多。河南地处中原,有四十一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回族有80多万,占全国第三位。居本省少数民族的首位,它以大散小聚的分布特点和汉族杂居在一起。根据调查,省会郑州市有回民6万多人,开封市有32,000多人,洛阳市有29,000多人,平顶山市有2万多人,焦作市有12,000多人,周口市有11,000多人,商丘市有9,000多人,新乡市有8,000多人,南阳市有10,100多人,许昌市有7,600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少数民族 聚居点 历史渊源 河南回族 屯田 民族杂居 元以前 多民族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回族的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穆德全 《宁夏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56-63,共8页
回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回族人口待查)。他们遍布全国,以大散小聚为分布特点,尤以与汉族相杂处的面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西北... 回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回族人口待查)。他们遍布全国,以大散小聚为分布特点,尤以与汉族相杂处的面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西北的新、青、甘、宁、陕五省为回族第一大分布区,河南是第二大分布区,云南居分布区的第三位,这种分布区的形成,是由多种历史因素促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少数民族 云南 西北地区 聚居点 甘肃 呼和浩特 陕西人 西南地区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初河北史家李延寿的南北统一观及其《南史》和《北史》的修撰 被引量:3
3
作者 穆德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唐初,河北人李延寿,是位一贯主张中国统一的史学家.过去,一直有人误认他是陇西人,实际上,那是史家追述他先祖的祖藉,是不正确的.确切的应说,李延寿是相州(治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人.他一生的治学活动皆在河北,这是治地方史者所应明确的... 唐初,河北人李延寿,是位一贯主张中国统一的史学家.过去,一直有人误认他是陇西人,实际上,那是史家追述他先祖的祖藉,是不正确的.确切的应说,李延寿是相州(治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人.他一生的治学活动皆在河北,这是治地方史者所应明确的.李延寿是位历史编纂学家,他的家世和本人的简历,《北史·序传》有其写的“家传”一篇.《旧唐书》卷73《令孤德棻传》阴有《李延寿传》,《新唐书·令孤德棻傅》亦附有李延寿的事迹.父李大师亦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延寿的历史学素养和祖国的统一观是受其父的影响,并继承其父的遗志而完成的.《北史·序传》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延寿 《北史》 《南史》 史家 南北统一 唐初 公元 本纪 北齐 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回族源考述(二) 被引量:3
4
作者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2-47,共6页
回回族源中,元以前的“回回人”有少数是西亚大食人定居中国与汉族通婚者及其后裔;并有在元朝收复中亚及统一中国过程中,将大批在中亚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原从中国西北地区迁往葱岭西的东突厥回鹘人和操突厥语的各族人随蒙古军迁回,并在统... 回回族源中,元以前的“回回人”有少数是西亚大食人定居中国与汉族通婚者及其后裔;并有在元朝收复中亚及统一中国过程中,将大批在中亚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原从中国西北地区迁往葱岭西的东突厥回鹘人和操突厥语的各族人随蒙古军迁回,并在统一中国过程中,为了战略上的需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身份散居全国各地。这一批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人,是回回的基本核心部分。以这批人为核心,而又在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条件参加到回回行列中的人,也是回回族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维吾尔人 回族 蒙古人 伊斯兰教 回行 犹太人 中亚 色目 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在西南地方史上的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穆德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97-103,共7页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人,四川和贵州两省回族人口各约10万人左右,云南回族人口近45万人。西南地区共约有回族65万人,从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仅次于西北地区而居全国第二位。回族是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主要...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人,四川和贵州两省回族人口各约10万人左右,云南回族人口近45万人。西南地区共约有回族65万人,从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仅次于西北地区而居全国第二位。回族是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主要和汉族杂居,而在西南,则和更多的少数兄弟族杂居。这是西南回族分布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还伴随着一个条件,即西南汉族分布多的地区,也是回族分布多的地区,彼此呈正比地杂居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人口 西南汉族 少数民族 地方史 云南 四川 贵州 回民 赛典赤 聚居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石家庄史学家苏天爵在历史文献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3
6
作者 穆德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48-57,共10页
近几年来,在中国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密于汉、唐、宋,而疏于辽、夏、金的现象.尤其对于元代史学的研究,乏人问津,这是应引起史学史研究者注意的.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的一个正统王朝.虽然它在全国的统治为时较短,但在维护祖国的统一,促... 近几年来,在中国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密于汉、唐、宋,而疏于辽、夏、金的现象.尤其对于元代史学的研究,乏人问津,这是应引起史学史研究者注意的.元朝是蒙古族入主中原的一个正统王朝.虽然它在全国的统治为时较短,但在维护祖国的统一,促进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融,是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的.它给人们显示了一个范例,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过程中,武力征战的胜负,只能是暂时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手段,客观上的结局,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加固和文化融合的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献学 蒙古族 元代史学 元史 史学家 事略 少数民族 中国史学史研究 元朝 文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域“粟特”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61-65,共5页
“粟特”一名,首见于《后汉书》,称为“栗弋”。 “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葡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粟特”正式见于《北史》: “粟栗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沙邪。属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 “粟特”一名,首见于《后汉书》,称为“栗弋”。 “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葡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葡萄酒特有名焉”。“粟特”正式见于《北史》: “粟栗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沙邪。属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北史》的“栗特国”,即《后汉书》的栗弋国,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叫“(宀卒)利”,是指一特定地区而言。这是由粟弋音译转化来的,其根据是《南海寄归内法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文 粟特人 新唐书·西域传 中亚 《大唐西域记》 子模 成吉思汗 回回人 突厥文 维吾尔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回族的分布 被引量:3
8
作者 穆德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1-88,共8页
元代大批从中亚返回东土的回回人,散布全国各地。以“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军屯方式,集体地、有组织地被编管在中原广大的土地上。后来,全国统一之后,由军屯转为民屯户,被编入当地的各基层乡社行政组织中,形成了初期的低级... 元代大批从中亚返回东土的回回人,散布全国各地。以“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军屯方式,集体地、有组织地被编管在中原广大的土地上。后来,全国统一之后,由军屯转为民屯户,被编入当地的各基层乡社行政组织中,形成了初期的低级聚居区。明代,各聚居区的点,向四外扩散,人口得到了繁衍生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明初 屯户 洮州 牧养 聚居区 赛典赤 东土 宣慰司 云南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封回族来源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穆德全 《史学月刊》 1986年第4期42-46,共5页
河南省开封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也是回回民族大散小聚分布特点的典型城市。河南回族人口为727,146人,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在全省四十一个少数民族中居首位。开封市有顺河回族区和十三坊清真寺,回... 河南省开封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也是回回民族大散小聚分布特点的典型城市。河南回族人口为727,146人,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在全省四十一个少数民族中居首位。开封市有顺河回族区和十三坊清真寺,回民32,000多人,仅次于省会郑州市,居全省市、县回民人口的第二位。东大寺、文殊寺和草三亭清真寺都是载入史册的名寺。开封市回族分布的特点也是大散小聚,从全市来说是分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特点 伊斯兰教 黄河 开封市 回回人 清真寺 回族人口 少数民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回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代史学的成就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德全 《史学月刊》 1984年第4期32-37,共6页
元代史学的成就及其特点,往往披人们所忽视。在出版的几部中国史学史专著中,对元代史学的成就,皆着墨不多,虽然也提到元代的史学的一些方面,但大多是附于所谓“正统”王朝之后,或分见于某些章节的段落中夹叙夹议,缺乏对元朝时期史学的... 元代史学的成就及其特点,往往披人们所忽视。在出版的几部中国史学史专著中,对元代史学的成就,皆着墨不多,虽然也提到元代的史学的一些方面,但大多是附于所谓“正统”王朝之后,或分见于某些章节的段落中夹叙夹议,缺乏对元朝时期史学的系统介绍和给予以应有的篇幅。元朝是我国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一个朝代,它是继辽、夏、金和南宋等局部地方政权而统治全国的正统王朝,不能因为少数民族的入主而排除其王朝的正统的合法性和继承性。它是由长期分裂割据而走上统一的时期;它是多民族封建国家在政治上呈现出中央集权封建专制主义继续巩固和加强的时期;它是一个幅员广大,在中国史和亚洲史上由弱变强的一个国家。我们不应以旧史家的观点去对待元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史学 少数民族 封建专制主义 中国史学史 分裂割据 中央集权 典章制度 封建国家 元世祖 元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许有壬与穆斯林文化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穆德全 胡云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81-86,共6页
元代是我国回回民族开始走向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大批的穆斯林进入中原,以中原为家。
关键词 许有壬 哈八石 穆斯林文化 回回人 伊利汗国 达鲁花赤 苫思丁 阿合马 畏兀儿 回回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回族学者蒋湘南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穆德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52-57,共6页
蒋湘南是晚清对期中南地区的回族大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对他在学术上成就的研究,可以丰富回族史的内容。一蒋湘南,字子潇,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附近的回族人。生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父早逝,母教之诗书,抚... 蒋湘南是晚清对期中南地区的回族大学者,一生著述颇丰。对他在学术上成就的研究,可以丰富回族史的内容。一蒋湘南,字子潇,河南省固始县蒋集附近的回族人。生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父早逝,母教之诗书,抚育成人。幼聪慧颖悟,其叔甚喜爱之,延元代马祖常大文士后裔河南光州回族大儒马彭(字春圃)为师,马彭得英才而数育之,赞称蒋湘南为“天下奇才”。未弱冠,即考取了秀才。偌大一个固始县,而蒋集的回回中出了一位少年秀才,这是固始县回族中破天荒的大事,全县回、汉人民皆称蒋湘南为“蒋才子”。从此,蒋湘南名扬豫南。道光五年(1825年),蒋湘南考取拨贡,河南学使吴巢松深爱其才,收为弟子。蒋湘南拜吴学使递门生帖时,吴巢松赋诗称赞说:“一鞭初指仆公来,难得风檐有此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蒋湘南又得副贡,道光十五年(18(?)5年)中了举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南 回族学 回族史 固始县 西北地区 道光 清代 十七年 中南地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回族源考述(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回族为六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报),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最悠久而分布最广、族源最宽、和汉族杂居而又有小聚居点的操汉语的民族,是和汉族有直系血亲关...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回族为六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报),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最悠久而分布最广、族源最宽、和汉族杂居而又有小聚居点的操汉语的民族,是和汉族有直系血亲关系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伊斯兰教 中亚 大食 元以前 回族 广州 信仰 “蕃坊” 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回回人皆以“中原”为家的分布路线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德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22-31,共10页
回回民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台湾、港澳地区和侨胞中的回族人口数字待报),仅次于壮族人口数目,在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是散布全国各省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的民族。有省级的宁夏... 回回民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为7219352人(台湾、港澳地区和侨胞中的回族人口数字待报),仅次于壮族人口数目,在少数民族中居第二位,是散布全国各省和三分之二以上的县市的民族。有省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区,地专级的自治州二州,即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还有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成吉思汗 临夏回族自治州 元代 彝族自治县 忽必烈 征服中亚 云南 探马赤军 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山西回回诗人萨都拉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德全 《晋阳学刊》 1983年第6期87-89,共3页
萨都拉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山西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有《雁门集》传世。共收其诗作六百首。关于他的族別问题,有人说他是蒙古人,有人说他是回纥人(即今维吾尔族人),也有人说他是汉族“冒为回回人”。据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 萨都拉是元代著名的诗人。他是山西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有《雁门集》传世。共收其诗作六百首。关于他的族別问题,有人说他是蒙古人,有人说他是回纥人(即今维吾尔族人),也有人说他是汉族“冒为回回人”。据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一文确认是回回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人 元代 中国文学史 山西省代县 雁门 镇江 西域人 维吾尔族人 福州 元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西域花剌子模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穆德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1-55,共5页
《元史》对西方宗王与元延的关系记载得甚少,元许有壬《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是一篇很好的补充。碑文说: “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大贾善水利,天下各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元人文集蕴藏着极为丰富... 《元史》对西方宗王与元延的关系记载得甚少,元许有壬《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是一篇很好的补充。碑文说: “我元始征西北诸国,西域最先内附,故其国人柄用尤多,大贾善水利,天下各城巨邑,必居其津要,专其膏腴。”元人文集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关于元代史事的资料,屠寄的《蒙兀儿史记》和柯劭(文心)的《新元史》,都曾充分利用了元人的文集。已故历史学家陈援庵先生的名著《元西域人华化考》,可以说主要是依据元人文集的材料写成的。自从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一书问世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吉思汗 子模 西域传 费尔干纳盆地 元史 西突厥汗国 中亚史 许有壬 西域人 锡尔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河南学者二姚先生
17
作者 穆德全 《史学月刊》 1987年第3期31-36,共6页
元代河南二姚,是姚枢和姚燧伯侄二人,洛阳市人。二姚先生生活在元太宗窝阔台汗、元定宗贵由汗、元宪宗蒙哥汗、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元武宗和元仁宗的时代,历经五朝。史书上有系年可考者,系从元太宗乙未(公元1235年)到元仁宗至大五年... 元代河南二姚,是姚枢和姚燧伯侄二人,洛阳市人。二姚先生生活在元太宗窝阔台汗、元定宗贵由汗、元宪宗蒙哥汗、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元武宗和元仁宗的时代,历经五朝。史书上有系年可考者,系从元太宗乙未(公元1235年)到元仁宗至大五年(即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凡七十七年,实际上,在元太宗乙未年前姚枢处于弱冠年龄,尚未入仕,这样算,二姚约占一百年的时间。从忽必烈统一中国到元的灭亡,还不到一百年。姚枢死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隧 十七年 神道碑 元世祖 河南 中原地区 蒙古贵族 元史 汉法 成吉思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为中国的统一做出贡献的元初北方代表郝经
18
作者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6-82,共7页
元初山西大儒凌川大郝经,是一位理学实践活动家,为了加速蒙古族的封建化过程,缓冲宋元之间的对立,实现理学家所标谤的“仁”和“定于一”的原则,提出了一整套的“汉法”,为了中国的统一而南渡谋求和议,被南宋昏庸的执牢囚禁了16年之久,... 元初山西大儒凌川大郝经,是一位理学实践活动家,为了加速蒙古族的封建化过程,缓冲宋元之间的对立,实现理学家所标谤的“仁”和“定于一”的原则,提出了一整套的“汉法”,为了中国的统一而南渡谋求和议,被南宋昏庸的执牢囚禁了16年之久,但终于使元初蒙古族的社会得到了发展,全面推行了汉法,统一了中国。郝经在中国历史上应给予一定的地位,在元史、山西地方史和中国思相史上,是值得评价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经 汉法 中国的统一 元初 立政 宪宗 行状 《元史》 蒙古族 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下)
19
作者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81-86,共6页
三、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促进了元朝统一中国的事业 丝绸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汉唐的史书,如《汉书》有《西域传》, 两《唐书》亦有《西域传》,《元史》虽无《西域传》,但在《纪》、《传》、《表》中,有大量记载“西域”之事。《元... 三、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促进了元朝统一中国的事业 丝绸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汉唐的史书,如《汉书》有《西域传》, 两《唐书》亦有《西域传》,《元史》虽无《西域传》,但在《纪》、《传》、《表》中,有大量记载“西域”之事。《元史·西北地理附录》和《元史·河源附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林 回回人 成吉思汗 丝绸之路 伊斯兰教 西辽 西域传 畏兀儿 征服中亚 子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路上的穆斯林(上)
20
作者 穆德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6-81,45,共7页
在丝绸之路学和敦煌学的研究领域里,对佛教和佛教艺术,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和它的信徒穆斯林在丝绸路上的贡献,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所付的出辛勤的耕耘,还是一个空白点。值得注意,从而... 在丝绸之路学和敦煌学的研究领域里,对佛教和佛教艺术,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和它的信徒穆斯林在丝绸路上的贡献,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所付的出辛勤的耕耘,还是一个空白点。值得注意,从而使丝绸之路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多彩,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在丝绸路上应给予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 穆斯林 伊斯兰教徒 丝绸之路 阿拉伯帝国 公元 丝路 长安 阳关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