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穆世民 苏攀 +2 位作者 李培峰 张波 杜志军 《中国民康医学》 2019年第14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6例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掌骨均恢复正常长度,延长骨痂完全钙化,延长长度... 目的:观察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6例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Ilizarov骨延长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掌骨均恢复正常长度,延长骨痂完全钙化,延长长度为1.8~2.4 cm,平均(2.05±0.25)cm;延长比率为30%~37.5%,平均(32.9±3.85)%;骨延长指数(延长1 cm需要的时间)为20.8~22.6 d/cm,平均(21.7±0.71)d/cm。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6例为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术后手指屈曲畸形,1例钉孔感染,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先天性掌骨短小畸形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掌骨短小畸形 骨延长 外固定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段卫峰 高书图 +3 位作者 刘又文 杜志军 穆世民 郭绍勇 《陕西中医》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诱导成功的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生骨胶囊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股骨头坏死愈、通络生骨胶囊混悬液灌胃,于给药治疗后第4、6、8周,空腹...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诱导成功的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通络生骨胶囊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股骨头坏死愈、通络生骨胶囊混悬液灌胃,于给药治疗后第4、6、8周,空腹心脏取血,检测血流变学指标。结果:在全血高切、中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的比较上,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中高剂量组和通络生骨胶囊组与低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愈胶囊可明显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调节激素后脂肪在体内的转移过程,减少血管壁的受损和减少动脉硬化、抗血栓,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和新生骨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中医药疗法 补益肝肾 血液流变学 动物实验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上肢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杜志军 郭绍勇 +1 位作者 穆世民 王新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6期525-526,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上肢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外科常规换药,呋喃西林纱布湿敷创面,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在感染急性期过后,换药前用中药外洗,再用中药液浸湿无菌纱布...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上肢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外科常规换药,呋喃西林纱布湿敷创面,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在感染急性期过后,换药前用中药外洗,再用中药液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创面。两组均于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6例,总有效率9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外洗为主治疗上肢感染创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感染创面 中药外洗 清热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志军 穆世民 +1 位作者 王新江 郭绍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骨筋膜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18处减张切口采用VSD材料一期覆盖,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以及更换VSD材料,使创面能直接拉拢缝合。减张切口位...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骨筋膜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18处减张切口采用VSD材料一期覆盖,通过持续负压吸引以及更换VSD材料,使创面能直接拉拢缝合。减张切口位于前臂掌侧以及小腿内外侧,减张后创面面积为26cm×10cm~12cm×6cm。结果 18处创面均直接缝合,11处创面通过1次负压吸引后闭合,5处创面通过2次负压吸引后闭合,2处创面通过3次负压吸引后闭合,负压吸引时间为7~21d,平均13d。1例创面发生感染,经清创及更换VSD材料治疗后愈合。随访3~6个月,切口瘢痕柔软,无肌肉挛缩等并发症。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地闭合深筋膜减张切口,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筋膜室综合征 减张创面 四肢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大鼠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祚塨 王孝辉 +6 位作者 姚俊娜 郭绍勇 陈利国 段卫峰 穆世民 杜志军 蔡利涛 《中医正骨》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大鼠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疏血通组及肝素钠组,每组40只。对照组、疏血通组及肝素钠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10 m L·kg-1)、疏血通注射液(2 g·kg-1)及...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大鼠血管吻合口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疏血通组及肝素钠组,每组40只。对照组、疏血通组及肝素钠组大鼠分别以生理盐水(10 m L·kg-1)、疏血通注射液(2 g·kg-1)及肝素钠注射液(600 U·kg-1)进行腹腔注射。药物注射6 h后将所有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切断,并即刻对其进行端端吻合。分别于造模结束后30 min及1、3、7 d时从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切取包含吻合口远近端各0.5 cm的颈总动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吻合口及缝线表面覆盖的纤维蛋白、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的百分比。结果:1纤维蛋白覆盖率。造模后不同时间,3组大鼠血管吻合口纤维蛋白覆盖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3.802,P=0.000;F=18.741,P=0.000;F=212.943,P=0.000;F=341.174,P=0.000)。造模后30 min时对照组纤维蛋白覆盖率低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造模后1、3、7 d时对照组纤维蛋白覆盖率均高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造模后3 d时疏血通组纤维蛋白覆盖率高于肝素钠组(P=0.000);其余各时点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血小板覆盖率。造模后不同时间,3组大鼠血管吻合口血小板覆盖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002,P=0.000;F=84.734,P=0.000;F=368.903,P=0.000;F=14.413,P=0.000)。造模后30 min、1 d、3 d、7 d时对照组血小板覆盖率均高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造模结束后30 min时疏血通组血小板覆盖率高于肝素钠组(P=0.027);其余各时点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内皮细胞覆盖率。除造模后30 min时外,其余各时点3组大鼠血管吻合口内皮细胞覆盖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0.000,P=1.000;F=835.502,P=0.000;F=363.874,P=0.000;F=780.410,P=0.000)。造模后1、3、7 d时对照组内皮细胞覆盖率均低于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造模后1、7 d时疏血通组内皮细胞覆盖率均高于肝素钠组(P=0.002,P=0.001);造模后3 d时疏血通组和肝素钠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吻合口的堆积,从而避免血栓形成,其疗效与肝素钠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疏血通 肝素 显微外科手术 血小板 纤维蛋白 内皮细胞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前路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凤春 王鹏 +2 位作者 郭跃生 石福明 穆世民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探讨1995年以来收治的49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ORION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骨折脱位者均Halo头环牵引复位后即行颈前路开槽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钛... 目的探讨1995年以来收治的49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ORION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及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骨折脱位者均Halo头环牵引复位后即行颈前路开槽式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ORION钛板内固定,伴脊髓损伤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脱水剂1~3d后手术,术后行X线检查,46例获得随访。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骨折脱位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植骨在术后3个月获得骨性融合,神经系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因术后1年患褥疮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1例发生ORION钛板断裂或螺钉松动、脱出。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后辅以ORION钛板内固定使融合节段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更有利于植骨节段的融合及颈椎曲度的重建,是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损伤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培峰 穆世民 张颖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功能、疼痛、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疼痛、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Harris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通便胶囊治疗骨折初期二便失调的临床体会
8
作者 杜志军 郭绍勇 +1 位作者 穆世民 王新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7期628-628,共1页
关键词 通便胶囊 活血祛瘀 二便失调 治疗原则 骨折初期 中医学理论 床体 骨折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
9
作者 杜志军 郭绍勇 +5 位作者 穆世民 王新江 赵祚塨 贾红伟 姚俊娜 肖振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199-200,共2页
目的评价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升支为蒂19例,以其降支为蒂6例。软组织... 目的评价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腓动脉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以腓动脉终末穿支的升支为蒂19例,以其降支为蒂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0cm×9cm~4cm×3cm,皮瓣面积11cm×9.5cm~6cm×5cm。结果 23例皮瓣完全存活,另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瘀血。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蒂部无臃肿。结论以腓动脉穿支为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 腓浅神经 皮瓣 足踝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e联合SRS治疗腰椎滑脱
10
作者 李凤春 郭跃生 +1 位作者 王鹏 穆世民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6期498-49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Cage联合SRS(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适应症与优缺点;方法对13例腰椎滑脱患者行Cage联合SRS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常规行椎管减压及将椎板碎骨块和自体髂骨植入Cage内,并行植骨融合;结... 目的探讨应用Cage联合SRS(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的适应症与优缺点;方法对13例腰椎滑脱患者行Cage联合SRS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对滑脱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常规行椎管减压及将椎板碎骨块和自体髂骨植入Cage内,并行植骨融合;结果随访6~26个月,所有患者的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腰椎滑脱复位率为92%。术后3~8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13例患者均达到椎体间骨性融合。其中1例单侧提拉螺钉松动,经腰部支具制动4个月后达到骨性融合,1例复位有Ⅰ度丢失;结论应用Cage联合SRS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能有效撑开提拉滑脱椎体,操作简便,明显增强术后融合节段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脊柱滑脱复位固定系统 C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S-Ⅱ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李凤春 郭跃生 穆世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GSS-Ⅱ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1~2004年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7例,全部采用GSS-Ⅱ。T11骨折9例,T12骨折7例,L1骨折10例,L2骨折11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病变节段后凸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情况;... 目的探讨GSS-Ⅱ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1~2004年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37例,全部采用GSS-Ⅱ。T11骨折9例,T12骨折7例,L1骨折10例,L2骨折11例。术前、术后分别测量病变椎体高度、病变节段后凸角;CT片测量椎管占位情况;以ASIA神经损伤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以Charles等人的标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ASIA分级:A级3例;B级15例;C级13例;D级6例。术后评分E级18例;D级11例;C级3例;B级2例;A级3例。术前椎体高度为正常椎体的30%~60%,术后恢复至50%~90%,平均85%。术前锥体后凸角40.5°±7.3,°术后11.3°±3.2°。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临床效果评定:优26例,良7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GSS-Ⅱ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有效恢复椎节高度及椎管容积,有效防止后期出现腰痛及椎管狭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穆世民 苏攀 +6 位作者 赵鹏 娄磊 王志远 穆岭 王治国 刘铁虎 曹向阳 《中医正骨》 2019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采用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8~60岁,中位... 目的:观察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采用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8~60岁,中位数45岁。胫腓骨骨折均为闭合性,其中左侧7例、右侧9例。骨折AO分型,41-A2型2例、41-B3型4例、42-A2型2例、42-B2型2例、42-C1型4例、43-B2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18 h,中位数11 h。记录筋膜切开时间及切口长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肢疼痛程度,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筋膜切开时间40~60 min,中位数55 min。切口长度18~25 cm,中位数21. 5 cm。患肢疼痛VAS评分,术前9分3例、8分9例、7分4例;术后2 d,4分2例、3分12例、2分2例。术后7 d,4例肢体肿胀减轻,切口直接缝合; 12例肢体肿胀,切口无法直接缝合,继续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7 d后10例切口直接缝合、2例切口无法直接缝合而行植皮术。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2~4周,中位数3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1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马蹄足畸形或足趾畸形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单切口筋膜切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的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创伤相对小、手术时间相对短,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隔综合征 胫骨骨折 腓骨 骨折 闭合性 筋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与手法保守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穆世民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5期462-463,共2页
目的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 目的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与手法复位治疗对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别为64.10%和92.31%,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7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较之手法复位治疗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治疗 踝关节骨折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外固定架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穆世民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3期233-234,共2页
目的探析对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予以急诊外固定架、负压引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的86例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 目的探析对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予以急诊外固定架、负压引流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的86例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急诊外固定架治疗,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40/43),而对照组为72.09%(31/43),显然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予以急诊外固定架、负压引流术联合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并促使骨折及早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 急诊外固定架 负压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新江 马文龙 +2 位作者 杜志军 穆世民 郭绍勇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结合头皮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儿,一期先行清创手术,然后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创面,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结合头皮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儿,一期先行清创手术,然后使用VSD持续负压吸引创面,待创面新鲜无感染、肉芽新鲜时,行二期头部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创面。结果15例患者移植皮片完全成活,3例患者去除VSD敷料后,边缘少许坏死,积极换药后愈合。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无慢性感染、溃疡和窦道存在,效果满意。结论应用VSD技术可以有效地协助组织瓣修复复杂或慢性创面,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植皮术 皮肤缺损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D技术结合头皮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18例疗效性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新江 马文龙 +2 位作者 杜志军 穆世民 郭绍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结合头皮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儿,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术后1周更换1次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待创... 目的:探讨持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装置结合头皮游离植皮治疗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下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儿,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术后1周更换1次并清除创面坏死组织,待创面坏死组织彻底清除,肉芽新鲜时,于头部切取刃厚皮片或中厚皮片,大块或邮票状植于创面,继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1周~10天去除VSD敷料。结果:15例患者植皮完全成活。3例患者去除VSD敷料后,边缘少许坏死,积极换药后愈合,皮片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持续应用VSD,使创面引流更加彻底,利于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术后护理方便;头部取皮植皮,供区隐蔽,可反复切取,结合VSD的应用,植皮的成活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植皮术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栓通络饮对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凝血指标及血栓干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波 穆世民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9期1584-1586,共3页
目的观察消栓通络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凝血指标及血栓干湿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消栓通络饮组各15只,除空白组15只大鼠外,其余3组共45只大鼠均参照文献建立深静... 目的观察消栓通络饮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凝血指标及血栓干湿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消栓通络饮组各15只,除空白组15只大鼠外,其余3组共45只大鼠均参照文献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共39只大鼠复制成功)。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低分组肝素钙[366.43 IU/(kg·d)]皮下注射,消栓通络饮组采用消栓通络饮药液[24.36 g/(kg·d)]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均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治疗从造模前7 d开始至造模后7 d,共治疗14 d。治疗后,取各组大鼠腹腔血液检测凝血指标;取股静脉血栓,测量血栓干湿质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PTT、PT、TT均不同程度降低,FIB、d-dimer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对照、消栓通络饮两组APTT、PT、TT有所回升,FIB、d-dimer均降低,且血栓干质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消栓通络饮组FIB、d-dimer均低于阳性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PT、TT等凝血指标及血栓干湿质量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消栓通络饮能通过改善深静脉血栓模型大鼠的凝血指标,进而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但其作用的潜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通络饮 深静脉血栓 动物模型 凝血指标 血栓干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 被引量:5
18
作者 苏攀 赵鹏 +1 位作者 穆世民 娄磊 《中医正骨》 2019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71岁,中位数50岁。... 目的:探讨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24~71岁,中位数50岁。合并外踝骨折4例,合并外踝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2例,合并内、外踝骨折及踝关节半脱位10例,合并内、外踝骨折及踝关节半脱位、下胫腓联合损伤4例,合并外踝骨折、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半脱位2例,合并外踝骨折、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半脱位、下胫腓联合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2 d,中位数9 d。术中先复位Die-punch骨块,对合关节面平整后再复位固定后踝骨折。术后1周,在X线片上采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1965)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依据上述评价标准,本组解剖复位19例、复位可3例、复位差1例。骨折复位可的3例,关节面挫伤、软骨剥脱,关节面骨质有缺损;骨折复位差的1例,关节面出现约0.5 cm的台阶。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22周,中位数14周。末次随访时,本组踝关节AOFAS评分(82.70±14.76)分,优15例、良5例、可3例。结论:Gatellier-Chastang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Die-punch骨块的后踝骨折,骨折复位、愈合好,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后肌腱功能不全Ⅱ期的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娄磊 苏攀 +2 位作者 赵鹏 穆世民 马源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总结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PTTD)Ⅱ期手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关于胫后肌腱功能障碍Ⅱ期手术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根据PTTDⅡ期产生的不同病理改变,手术方法归纳为... 目的总结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osterior tibial tendon dysfunction,PTTD)Ⅱ期手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关于胫后肌腱功能障碍Ⅱ期手术治疗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根据PTTDⅡ期产生的不同病理改变,手术方法归纳为骨性手术和软组织手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手术方法的组合。结论尽管手术方法及组合不固定,但趾长屈肌腱转位结合跟骨内移截骨仍是最有效的组合方式;对于其他手术方法和组合方式仍有待于继续探索和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肌腱 平足症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植骨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14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穆世民 杜志军 +4 位作者 李无阴 李培峰 段卫峰 郭绍勇 穆岭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3-394,共2页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分为胫骨感染清创后形成缺损或骨及软组织缺损后造成感染2种情况,由于存在感染及骨缺损双重病变,治疗棘手,疗程长。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单位采用开放植骨联合VSD的方法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分为胫骨感染清创后形成缺损或骨及软组织缺损后造成感染2种情况,由于存在感染及骨缺损双重病变,治疗棘手,疗程长。2010年6月-2012年6月,笔者单位采用开放植骨联合VSD的方法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开放植骨 治疗 软组织缺损 清创后 VS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