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7,共7页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在中国政治史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就是政党政治、议会斗争的出现和活跃。民初的政党政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其兴衰的历程及自身的特点。这种状况的出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并与辛亥革...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在中国政治史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就是政党政治、议会斗争的出现和活跃。民初的政党政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其兴衰的历程及自身的特点。这种状况的出现,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并与辛亥革命引起的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息息相关。民初政党政团分分合合的结果,形成了四大政党,其中国民党占据主导地位。但在中国,政党政治却被严重地异化了。资产阶级欲以政党政治来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保证其自身利益的实现,但结果却走向了反面:资产阶级没有得到政权,其政治利益也受到了严重侵害,又将资产阶级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政党政治 议会政治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与三民主义论战 被引量:3
2
作者 程舒伟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确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但由于两党各自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国共双方发生了一场关于三民主义的激烈论战,共产党人就真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等...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确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关系。但由于两党各自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国共双方发生了一场关于三民主义的激烈论战,共产党人就真假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次论战对国共两党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 论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日15年战争观”在日本的产生及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舒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日本的中国现代史及日中关系史学界,一些人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称为15年战争,这个观点称15年战争观,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中日战争是15年。15年战争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多数日本学者肯定15年... 在日本的中国现代史及日中关系史学界,一些人将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的中日战争称为15年战争,这个观点称15年战争观,即认为“九.一八”事变是中日战争的开端,中日战争是15年。15年战争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多数日本学者肯定15年战争观,并以此为前提,论述了中日战争的性质,重点阐明了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者;对15年战争的称谓,也有人持有异议,其目的在于掩盖日本侵华罪行,为侵略战争辩护,从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 15年战争观 产生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郑德荣自选集》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舒伟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0年第3期69-72,共4页
关键词 《郑德荣自选集》 学术论文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研究 共产国际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6-1948年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演变——以《观察》周刊为中心
5
作者 程舒伟 郑瑞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92-195,共4页
全面内战爆发后,随着联合政府主张的夭折,内战的扩大以及国共力量此消彼涨的变化,受英美影响,以追求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为宗旨的自由主义者,从民族和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对中共的态度经历了从批评和指责——理解和同情——团结和合作的变... 全面内战爆发后,随着联合政府主张的夭折,内战的扩大以及国共力量此消彼涨的变化,受英美影响,以追求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为宗旨的自由主义者,从民族和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对中共的态度经历了从批评和指责——理解和同情——团结和合作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折射出自由主义者对自身政治理念的修正,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最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6
作者 程舒伟 《大连干部学刊》 2011年第10期10-11,共2页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剧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正式迈入了主权在民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二是代表新一...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剧变。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正式迈入了主权在民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二是代表新一轮思想启蒙运动的成功.从推翻帝制,倡导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历史性 中国现代化进程 思想启蒙运动 历史意义 20世纪 君主专制 主权在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篇章
7
作者 程舒伟 《新长征》 2015年第9期14-16,共3页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斗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历史史诗;是中华民族百年救亡图存、反抗外来侵略进程中的宏伟篇章;是中华...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侵略斗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历史史诗;是中华民族百年救亡图存、反抗外来侵略进程中的宏伟篇章;是中华民族为维护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篇章 宏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述论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洪河 程舒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5,共9页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疾疫流行广泛,疟疾、痢疾、伤寒、麻疹和流行性感冒等尤为严重。边区政府和军队从"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开展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和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实实施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帮助各级政权训练卫生防疫人员、协助地方卫生工作、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等各种卫生防疫办法,不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种疾疫的流行,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而且转变了根据地民众的卫生观念,破除了根据地民众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增进了广大民众对边区政府和军队普遍的政治认同,为其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尤其是新中国的疾疫救治和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根据地 卫生防疫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北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奇 程舒伟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发展的摇篮,在历史变迁的岁月里,民俗文化经过不断打磨,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东北地区作为满族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民俗产品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景区已有一定基础,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 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民族发展的摇篮,在历史变迁的岁月里,民俗文化经过不断打磨,具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东北地区作为满族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民俗产品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景区已有一定基础,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具有很好的客观条件。东北满族民俗文化的旅游转化,有助于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蕴含满族民俗文化的特色旅游品牌,能够增强东北旅游的市场竞争力,有效充实旅游产业链。但东北地区的满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中文化赋予不足,民俗旅游产品体验性不够,缺少创意创新的旅游产品设计,景区产业链整合不够,造成市场竞争力弱,加之对满族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欠缺,使满族民俗旅游转化举步维艰。应以民俗文化为主线,重新激发传统旅游资源的魅力,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以体验、创新、完善产业链为核心,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精品民俗文化旅游景区,增强产品竞争力,为振兴东北旅游经济提供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满族 民俗文化 旅游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安内攘外”政策的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维礼 程舒伟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45,共8页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难,激起了中华大地上的巨大波澜。对此,究竟是团结一致,以抗日救亡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先安内后攘外”才是切合中国实情的救国良方?一直是我国海峡两岸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从历史的事实出发,实事... 九一八事变引起的民族危难,激起了中华大地上的巨大波澜。对此,究竟是团结一致,以抗日救亡的斗争,争取民族解放;还是“先安内后攘外”才是切合中国实情的救国良方?一直是我国海峡两岸史学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此,从历史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安内攘外”政策进行探讨,以期求得公允的评论,还是有益的。无力抵抗与申诉国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国内外政治形势十分复杂。以广州为中心的反蒋派的分裂与对抗;石友三的反蒋及蒋介三次“围剿”红军战争的失败,造成了国民党统治的严重危机。日本则加紧侵略步伐,制造了万宝山、中村事件及朝鲜排华惨案,武装入侵,迫在眉睫。面对如此局势,蒋介石于1931年7月23日提出了“安内攘外”的基本政策。他认为“不先消灭赤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 安内攘外 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 基本政策 不抵抗政策 妥协 张学良 反蒋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110年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兼与夏东元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维革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31-38,共8页
建国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史(从1840至1919年)和中国现代史(从1919至1949年)的分期问题,史学界几乎是进行了不停顿的研究和讨论,并发表了一大批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但是,把从1840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研究它的分期问题... 建国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史(从1840至1919年)和中国现代史(从1919至1949年)的分期问题,史学界几乎是进行了不停顿的研究和讨论,并发表了一大批颇有见地的学术论文。但是,把从1840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研究它的分期问题的文章却不多见。1989年,夏东元先生在《历史研究》第4期上发表《110年中国近代史应以戊戌变法为分段线——兼论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以下简称“夏文”)一文,令人欣喜。夏文理论精辟,材料翔实,功力深厚,既有冲破传统窠臼的勇气,又有开拓求索的新论。但笔者认为,夏文的某些具体论述和总体分期尚值商榷。下面,就夏文和110年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谈点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夏东元先生和史学界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民族资本主义 分期问题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蒋介石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轶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8-240,共3页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分析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而蒋介石本人的观点是研究此问题的重要依据和内容。蒋介石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原因的分析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究,寻找相对客观、公允的结论,以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党 失败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事变与国共关系主动权的变化——读皖南事变前后中共中央若干文件之再思考
13
作者 宋海儆 程舒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采取了"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策略,使蒋介石陷入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之中,在政治上陷入了空前被动的局面;而中国共产党则取得了国共关系的主动权,日益成为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因素和领导力量。从对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后,由于中共采取了"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策略,使蒋介石陷入了舆论的强烈谴责之中,在政治上陷入了空前被动的局面;而中国共产党则取得了国共关系的主动权,日益成为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定因素和领导力量。从对事变前后中共中央若干文件的分析与思考,可看出中共在事变前后所实施的正确策略和对形势的充分估计,是实现国共关系主动权转换的直接与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南事变 国共关系 主动权 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青团在国民党学运政策实践中的作用
14
作者 柳轶 程舒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06,共4页
三青团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成立之初,三青团成为国民党聚集青年力量、培养政治精英的手段。抗战时期,三青团组织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一度调动了青年学生的民族热情。但随着国民党反共政策的确立,国统区学生运动... 三青团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成立之初,三青团成为国民党聚集青年力量、培养政治精英的手段。抗战时期,三青团组织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一度调动了青年学生的民族热情。但随着国民党反共政策的确立,国统区学生运动高潮的到来,三青团在国民党全国总策略下的任务也发生了转变。国民党通过三青团来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控制、防范学潮发生、处置学生运动。三青团对待学生运动逐渐由隐性监控转变为主动干预和积极干涉,使三青团成为国民党控制学生运动的政治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青团 国民党 学运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奇 程舒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48-55,共8页
文化是不同历史阶段创造与融合的产物,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东北地区地理特征鲜明,历史发展悠久,满族民俗文化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不断改变与融合中,满族民俗不断丰富,形成自身特色。在吸收兼蓄的过程... 文化是不同历史阶段创造与融合的产物,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文化形态。东北地区地理特征鲜明,历史发展悠久,满族民俗文化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不断改变与融合中,满族民俗不断丰富,形成自身特色。在吸收兼蓄的过程中,满族民俗文化也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包括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出行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和文体游艺文化等。由于满族曾经统治中国的特殊经历,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高度融合,加之满族不断学习先进文化,因此民族文化趋同。同时,地域变迁促使区域文化融合;随着时代进步,传统文化逐渐流失。通过对满族民俗文化历史变迁的深入探究,挖掘满族民俗文化内涵,正确把握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对满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满族 民俗文化 历史变迁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博物馆思政第二课堂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宁文晓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3-188,共6页
我国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界的重要特殊组成群体,富有多种资源,不仅根植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构成了高校的文化景观,而且也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对高校博物馆的功能认识“强”起来、藏品“活”起来、教育活动“新”... 我国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界的重要特殊组成群体,富有多种资源,不仅根植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构成了高校的文化景观,而且也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对高校博物馆的功能认识“强”起来、藏品“活”起来、教育活动“新”起来、人才队伍“壮”起来等内容的阐释,深挖高校博物馆潜在的思政元素,探究高校博物馆成为高校思政第二课堂的主要途径,让高校博物馆在新时代立德树人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高校博物馆 思政 第二课堂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民日报》视野下《南铎日报》掠影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声 程舒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9-83,共5页
近代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海外包围内陆的道路,外围根据地对革命派与被革命派来讲都极为重要,南洋新加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舆论争夺的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新加坡华文报发展期的开端。这期间,尤其是从1905年到1911年... 近代中国革命走的是一条海外包围内陆的道路,外围根据地对革命派与被革命派来讲都极为重要,南洋新加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双方舆论争夺的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新加坡华文报发展期的开端。这期间,尤其是从1905年到1911年,保皇派(或曰改良派)与革命派在新加坡以华文报为阵地展开了规模空前的政治论战,带来了华文报的滥觞。随着武昌起义的成功,皇权的结束,保皇派与革命派之间的论战也次第平息,蓬勃一时的政论报纸也因此日渐式微。辛亥革命后,与中国革命运动相关联的华文报日渐减少,目前学界有所记载的有三份,分别是《振南日报》、《国民日报》、《民国日报》。但是笔者查阅《新国民日报》,发现在20世纪20年代,新加坡还有一份被学界轻视的华文报——《南铎日报》。本文拟在《新国民日报》视野,围绕双方的一场笔战管窥《南铎日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铎日报 新国民日报 陈炯明 孙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王希天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学兵 程舒伟 《外国问题研究》 2012年第1期39-42,共4页
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虐杀华工案和"王希天事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曾极力掩盖虐杀中国劳工的真相,严格控制封锁相关的档案资料,致使这一事件的真相迟迟不能大白于天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国内具有正... 日本的关东大地震虐杀华工案和"王希天事件"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日本政府曾极力掩盖虐杀中国劳工的真相,严格控制封锁相关的档案资料,致使这一事件的真相迟迟不能大白于天下。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国内具有正义感的专家学者,在反思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同时,开始了对关东大地震前后虐杀王希天及滞日华工个案的研究,先后出版了一些具有史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述,为国内的王希天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王希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成仿吾的中西文化观
19
作者 邢宇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20世纪初期,中国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命运,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纷纷走出国门去求学。成仿吾是其中一员,他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学习,熟练掌握了日、德、俄等5门语言,在中西文化中进行艰难的选择,最终他坚持理性的借鉴与批判的吸收... 20世纪初期,中国一批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命运,探索救亡图存的出路,纷纷走出国门去求学。成仿吾是其中一员,他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学习,熟练掌握了日、德、俄等5门语言,在中西文化中进行艰难的选择,最终他坚持理性的借鉴与批判的吸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把所学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成仿吾的中西文化观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仿吾 文化观 中西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希天生平业绩述论
20
作者 刘学兵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9-220,共2页
王希天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优秀人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他年轻短暂的一生中,闪烁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其始于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终于向往以苏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 王希天作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优秀人物之一,经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时期,即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他年轻短暂的一生中,闪烁着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其始于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终于向往以苏俄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希天 生平业绩 史实补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