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双层自交联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合成
1
作者 亓子怡 程相林 +2 位作者 唐雅馨 洪涛 高明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分别为核层和壳层的交联单体,合成了室温自交联改性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探究了引发体系的选择与用量、交联单体...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分别为核层和壳层的交联单体,合成了室温自交联改性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探究了引发体系的选择与用量、交联单体种类和添加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单体成功交联,通过Zeta电位分析、透射电镜对乳液进行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均一的核壳乳液。结果证明,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聚合,引发剂KPS和NaHSO_(3)质量比为2:1、引发剂用量为0.4%、核层自交联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壳层自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ADH)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2%,乳液的稳定性、耐水性和成膜性良好,转化率在90%以上,吸水率为6.87%,钙离子稳定性合格。与非核壳无交联单体乳液进行对比,热重分析表明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1℃,缓解了传统水性丙烯酸酯乳液涂层耐水性差、耐溶剂性差、“热粘冷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乳液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核壳双层交联 水性油墨连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DI改性水性醇酸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璐 程相林 +2 位作者 亓子怡 张琪 李金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4,40,共7页
水性醇酸涂料漆膜的硬度、光泽与耐水性较油性醇酸涂料差,改进这些性能对水性醇酸涂料的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豆油、季戊四醇及苯酐为原料,采用醇解法合成醇酸预聚体,并引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改性,通过相反转法制成IPD... 水性醇酸涂料漆膜的硬度、光泽与耐水性较油性醇酸涂料差,改进这些性能对水性醇酸涂料的推广应用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豆油、季戊四醇及苯酐为原料,采用醇解法合成醇酸预聚体,并引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改性,通过相反转法制成IPDI改性水性醇酸乳液。研究了IPDI用量、中和剂AMP-95用量、乳化工艺对水性醇酸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IPDI用量(以苯酐的质量计)为50%,AMP-95用量(以树脂的质量计)为0.6%,乳化剂用量(以树脂的质量计)为5%,搅拌速度为4000 r/min时,所制得的水性醇酸乳液漆膜硬度达2H,光泽为90.87,表干2 h,耐水性24 h无异常,漆膜综合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DI改性 醇酸树脂 相反转法 中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核壳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3
作者 丁帅帅 程相林 +1 位作者 亓子怡 王小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5-1624,共10页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 为了解决传统丙烯酸乳液“热黏冷脆”的问题,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单体,制备了软核硬壳粒子的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设计结构,探究交联单体对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DSC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的粒径。结果表明,当w(St)=15.0%(以核层和壳层所有单体的质量为基准,下同),核层与壳层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分别为–10.0和30.0℃,核层交联单体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和壳层交联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17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和2.0%时,乳液的稳定性和成膜性较好。与未加交联单体的均相粒子结构相比,核壳结构聚合物的最大热黏温度提高90℃,吸水率降低10.77%,缓解了水墨涂层的高温回黏问题,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和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油墨连接料 丙烯酸酯乳液 硅烷偶联剂 核壳结构 丙烯酸系列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改性制备针状焦 被引量:22
4
作者 程相林 查庆芳 +1 位作者 钟景涛 杨晓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5-689,共5页
以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制备针状焦,利用红外、核磁共振分析、偏光显微镜、表观黏度分析和热膨胀系数等手段对其产生的中间相沥青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中生成了较多的烷基结构(主要为—CH2—结构),烷基氢摩尔分数... 以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制备针状焦,利用红外、核磁共振分析、偏光显微镜、表观黏度分析和热膨胀系数等手段对其产生的中间相沥青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中间相沥青中生成了较多的烷基结构(主要为—CH2—结构),烷基氢摩尔分数从0.2315增加到0.3233。中间相沥青中烷基含量决定了针状焦热膨胀系数和定向排列。烷基的增加可以使焦具有高度定向排列的光学结构,热膨胀系数从接近普通石油焦的3.2×10-6/℃降低到优质针状焦商品的0.3×10-6/℃。由于烷基的增加,中间相沥青从触变性变为非触变性。乙烯焦油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体系缓慢增长的黏度有利于中间相生长和定向排列,在固化阶段产生的足量气体促进了分子的针形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焦油 废聚苯乙烯 共碳化 针状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中间相成形过程中的共熔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程相林 查庆芳 +1 位作者 李学军 杨小军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4,共5页
煤焦油沥青甲苯可溶物(TS)和废聚苯乙烯(WPS)共炭化生成的中间相沥青,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可溶性中间相的质量分数从10%提高到52%,光学结构从中间相体积分数65%的粗镶嵌结构改善为100%的广域融并体;表观黏度分析显示添加WPS后,中间相沥... 煤焦油沥青甲苯可溶物(TS)和废聚苯乙烯(WPS)共炭化生成的中间相沥青,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可溶性中间相的质量分数从10%提高到52%,光学结构从中间相体积分数65%的粗镶嵌结构改善为100%的广域融并体;表观黏度分析显示添加WPS后,中间相沥青从触变性变为非触变性。红外和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共炭化过程中发生烷基化反应,出现较多的α亚甲基结构。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在添加WPS后使芳香平面分子取向排列变好。结果表明:共炭化过程中,烷基结构的增多是共熔效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废聚苯乙烯 烷基化 共炭化 共熔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在针状焦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程相林 查庆芳 +2 位作者 钟景涛 侯宝花 郭燕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69,共4页
采用煤焦油沥青的甲苯可溶物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制备针状焦,考察了中间相沥青中烷基含量对针状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废聚苯乙烯共碳化,中间相沥青中烷基的质量分数从12.0%增加到33.3%,可以制备出热膨胀系数更低、光学各向异... 采用煤焦油沥青的甲苯可溶物和废聚苯乙烯共碳化制备针状焦,考察了中间相沥青中烷基含量对针状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添加废聚苯乙烯共碳化,中间相沥青中烷基的质量分数从12.0%增加到33.3%,可以制备出热膨胀系数更低、光学各向异性排列更好的针状焦。代表光学各向异性指数的两个量,在光学结构单元中,平行于热膨胀系数方向的轴向分矢量平均长度和光学结构单元的矢量平均长度,分别从20.8μm和23.4μm增加到28.4μm和28.8μm,热膨胀系数从0.8×10-6/K降低到0.1×10-6/K。针状焦形成过程中中间相沥青的烷基含量增加使体系黏度降低,有利于光学各向异性相的融并和定向排列。烷基的增多在固化阶段产生足量的气体,在向外逸出过程中使融并中间相的芳香平面大分子沿轴向排列的更为规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沥青 废聚苯乙烯 针状焦 共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食品胶复合制备胶囊及配方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相林 王晨 +3 位作者 孙世昌 敬永安 冯剑 郭琪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6-1230,1237,共6页
为开发新的胶囊壁材配方,以κ-卡拉胶、结冷胶、阿拉伯胶、明胶、KCl为烟用胶囊壁材的原料,分析其对胶囊质量及滴制过程的影响,并探讨滴丸形成过程。以胶囊的质量为评价标准,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配方为:κ-卡拉胶∶结冷胶为2∶1、... 为开发新的胶囊壁材配方,以κ-卡拉胶、结冷胶、阿拉伯胶、明胶、KCl为烟用胶囊壁材的原料,分析其对胶囊质量及滴制过程的影响,并探讨滴丸形成过程。以胶囊的质量为评价标准,进行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配方为:κ-卡拉胶∶结冷胶为2∶1、阿拉伯胶添加量为4%、明胶的添加量为4%、KCl添加量为6%。该配方生产1个月,胶囊直径、压力值及外观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7%,98.3%和97.6%,香精释放效果较好,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粘度 凝胶温度 直径 压力值 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原理课程中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程相林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3年第9期102-102,119,共2页
化工原理课是高校教学中的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一体化教学是各大高校针对本课程教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从高校开展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着手,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化工原理课是高校教学中的化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成为一体化教学是各大高校针对本课程教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从高校开展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着手,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化工原理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模式及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原理课 一体化教学 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的组成及其炭化行为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学军 查庆芳 +2 位作者 杨小军 程相林 张玉贞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04-1109,共6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及偏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单独炭化及其与乙烯焦油共炭化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原料的组成对炭化行为有决定性影响,只有调制出合适的原料,才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易于有序堆积的片状芳核结构,进而生成无缺陷的晶体结构。乙烯焦油和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混合,可起到共炭化的协同效应。催化裂化油浆富芳烃馏分与乙烯焦油以质量比1∶1混合,在3.5MPa、400~420℃下炭化17~20h,可得到广域流线型结构的中间相沥青,进而可制备出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富芳烃馏分 乙烯焦油 中间相沥青 针状焦 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富硒麦芽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丽彩 王留成 +2 位作者 程相林 赵建宏 王建设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71-774,共4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邻苯二胺作显色剂,波长334 nm,测定富硒麦芽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为A=0.207 78c+0.003 69,相关系数r=0.999 8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04%,RSD=4.4%;方法的精密度(RSD=2.7%)、重现性(RSD=1.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邻苯二胺作显色剂,波长334 nm,测定富硒麦芽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结果表明,线性方程为A=0.207 78c+0.003 69,相关系数r=0.999 8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04%,RSD=4.4%;方法的精密度(RSD=2.7%)、重现性(RSD=1.4%)和稳定性(RSD=0.80%)均较好;富硒麦芽中硒的含量为0.6~42.1μg/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定快速,灵敏度高,毒性较小等优点,适用于测定麦芽中微量硒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麦芽 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油浆富芳分中间相沥青的流变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学军 郭燕生 +3 位作者 程相林 杨小军 侯宝花 查庆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2-147,共6页
为了获得优质针状焦,考察了两种中间相沥青的组织结构与流变性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偏光显微组织结构、晶格参数、非牛顿指数、粘流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间相的组织结构和晶格参数与剪切应力间互为因果关系;广域流线性结构、晶体颗粒... 为了获得优质针状焦,考察了两种中间相沥青的组织结构与流变性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偏光显微组织结构、晶格参数、非牛顿指数、粘流活化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中间相的组织结构和晶格参数与剪切应力间互为因果关系;广域流线性结构、晶体颗粒大且易于择优取向的中间相沥青,其温度敏感性强,温度平稳流动区宽,剪切降粘效果显著;相比催化裂化油浆,催化裂化油浆富芳分制备的中间相沥青流变性更好,更有利于制备针状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 催化裂化油浆 针状焦 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油浆常压研制泡沫炭(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小军 查庆芳 +2 位作者 李宏男 李学军 程相林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58,共5页
以重油催化裂化(FCC)油浆富芳油为原料,经过热解制备中间相沥青,在常压下制备出孔径为150μm^400μm的沥青基泡沫,然后在马弗炉中炭化制得泡沫炭。定性考察了沥青分子量分布对沥青泡沫形成的影响,以及其沥青泡沫在空气中,在800℃~1400... 以重油催化裂化(FCC)油浆富芳油为原料,经过热解制备中间相沥青,在常压下制备出孔径为150μm^400μm的沥青基泡沫,然后在马弗炉中炭化制得泡沫炭。定性考察了沥青分子量分布对沥青泡沫形成的影响,以及其沥青泡沫在空气中,在800℃~1400℃炭化温度范围炭化得到泡沫炭产品的光学微观形态、微晶及密度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热解过程中,沥青分子量分布越宽,最终制得的中间相沥青发泡越不利;沥青泡沫在空气中炭化过程中,随炭化温度升高泡沫形态逐渐变形变大,原来的闭孔结构逐渐被打开,同时产生一些新的小孔。在炭化温度800℃以前,先经历一个微晶、闭孔被破坏的过程,其微晶尺寸由2.3nm减小到1.5nm,微晶晶格层间距由0.3459nm增加到0.3477nm;800℃后,经历一个微晶生长过程,微晶尺寸由1.5nm增加到4.2nm,微晶晶格层间距由0.3477nm减小到0.3454nm;在整个炭化过程中,泡沫产品的密度一直呈减小趋势,从原有的0.52g/cm3减小到0.16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油浆 泡沫炭 炭化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反应液中的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建宏 张梅梅 +4 位作者 程相林 王建设 王留成 宋成盈 张家丽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测定反应液中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Hypersil C18(150 mm×4.6 mm i.d)型色谱柱,以V(甲醇):V(水)=50∶50作为流动相(用氨水调节流动相的p H为7.0~8.0);检测波长254... 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测定反应液中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Hypersil C18(150 mm×4.6 mm i.d)型色谱柱,以V(甲醇):V(水)=50∶50作为流动相(用氨水调节流动相的p H为7.0~8.0);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0.9 m L/min.结果表明,待测物苯并噻唑和2-巯基苯并噻唑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两种物质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047~0.426 g·L^-1和0.059~0.273 g·L^-1,检出限分别在1.23×10^-3g·L^-1和0.78×10^-3g·L^-1,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8.20%~101.03%和98.78%~99.76%,测定结果的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5%和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2-巯基苯并噻唑 苯并噻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焦油沥青改性乙烯焦油制备中间相沥青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光科 程相林 +1 位作者 侯宝花 李士斌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煤焦油沥青为改性剂改性的乙烯焦油在温度420℃、常压及惰性气体(N_2)保护下进行炭化,制备出广域融并体各向异性中间相沥青。对生成的中间相沥青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和组分分析、偏光显微观察及高温条件下的粘度测定,讨论了改性... 以煤焦油沥青为改性剂改性的乙烯焦油在温度420℃、常压及惰性气体(N_2)保护下进行炭化,制备出广域融并体各向异性中间相沥青。对生成的中间相沥青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和组分分析、偏光显微观察及高温条件下的粘度测定,讨论了改性乙烯焦油的炭化行为。结果表明,由煤焦油沥青改性乙烯焦油制备的中间相沥青(ET-CTP-MP)与没有经过改性的乙烯焦油制备的中间相沥青(ET-MP)相比,有序度高、流变性好、β树脂含量高,是优质的中间相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焦油 煤焦油沥青 中间相沥青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留成 金林锋 +3 位作者 赵建宏 王建设 程相林 宋成盈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4-1297,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进行了1HNMR、IR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 以甲基二氯硅烷和1-十二烯为原料,在自制铂催化剂作用下合成中间体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再经无溶剂气-液相反应法醇解得到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对目的产物进行了1HNMR、IR表征。经单因素实验分别确定了硅氢加成和醇解反应的最佳条件:在1-十二烯进料速度5 mL/min、n(甲基二氯硅烷)∶n(1-十二烯)=1.1∶1、m(铂催化剂)∶m(甲基二氯硅烷)=1.5×10-4∶1、反应温度110℃条件下反应20 min,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的收率可达92.5%,β-加成产物的选择性为100%;在中间体进料速度1 mL/min、甲醇蒸气流量1 500 mL/min、反应温度85℃条件下,目的产物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经分离提纯后的质量分数为97%,收率可达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十二烷基甲基二氯硅烷 液相反应法 硅氢加成 醇解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焦煅烧过程中的行为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学军 张玉贞 +2 位作者 程相林 杨小军 查庆芳 《炭素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生焦必须经过煅烧后才能生成熟焦。借助元素分析,FTIR,XRD,DSC,TG等手段,研究了生焦原料性质和煅烧过程对煅后焦的组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当反应活性的流线性结构的生焦原料,经过1400℃煅烧后可以获得优质煅后焦。煅烧过... 生焦必须经过煅烧后才能生成熟焦。借助元素分析,FTIR,XRD,DSC,TG等手段,研究了生焦原料性质和煅烧过程对煅后焦的组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适当反应活性的流线性结构的生焦原料,经过1400℃煅烧后可以获得优质煅后焦。煅烧过程是热解和缩聚过程,是晶体转化和结构重排的过程,也是增加平面度和有序度及降低熵值(ΔS)的过程。煅烧工艺能够改善石油焦的晶体结构,提高石油焦的热稳定性能。石油焦的晶体转化温度在200~700℃,煅后焦的晶格参数Lc为4.7~5.1nm,d002为0.3453~0.345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 石油焦 晶体转化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与掺N石墨烯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Pt和Pd抗毒性的提升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设 杨玉杰 +3 位作者 程相林 赵建宏 宋成盈 王留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为研究载体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抗毒性的促进作用,将商用催化剂Pt/C和Pd/C分别与石墨烯(GNs)及掺N石墨烯(NGNs)超声混合后涂制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流法(CA)比较了混合GNs及NGNs对催化剂抗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Ns和NGN... 为研究载体对甲酸盐电氧化催化剂抗毒性的促进作用,将商用催化剂Pt/C和Pd/C分别与石墨烯(GNs)及掺N石墨烯(NGNs)超声混合后涂制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CV)及计时电流法(CA)比较了混合GNs及NGNs对催化剂抗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GNs和NGNs均可提高Pt/C与Pd/C的抗毒性,其中NGNs提升作用更显著.该研究表明,石墨烯类材料改善催化剂抗毒性具有普适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掺N石墨烯 甲酸盐电氧化 抗毒性 PT 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沥青可溶组分在甲苯中缔合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建宏 程相林 +4 位作者 李国宁 武建军 汲伟 王永刚 王柏川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4-778,共5页
采用流体力学参数法研究了煤沥青可溶组分TS在甲苯中的缔合行为,确定了TS在甲苯中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缔合浓度,并计算出缔合过程中成核阶段和成团阶段的缔合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93-353 K,TS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26 g/L的... 采用流体力学参数法研究了煤沥青可溶组分TS在甲苯中的缔合行为,确定了TS在甲苯中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缔合浓度,并计算出缔合过程中成核阶段和成团阶段的缔合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293-353 K,TS溶液黏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3-26 g/L的浓度时出现了拐点,且拐点随温度升高而沿坐标轴方向右移。成核阶段和成团阶段均为一级缔合反应,两阶段活化能分别为17.25和12.41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沥青 缔合 缔合动力学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结晶介稳区宽度的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亚婷 张从良 +2 位作者 赵建宏 程相林 王留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2-496,共5页
采用激光装置测定不同条件下绿原酸在乙醇和水中的溶解度及超溶解度,并比较了不同温度、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下绿原酸的介稳区宽度。结果表明介稳区宽度随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升高及搅拌速率减小而变宽,乙醇和水体系中进行结晶的最优条件... 采用激光装置测定不同条件下绿原酸在乙醇和水中的溶解度及超溶解度,并比较了不同温度、降温速率和搅拌速率下绿原酸的介稳区宽度。结果表明介稳区宽度随温度降低,降温速率升高及搅拌速率减小而变宽,乙醇和水体系中进行结晶的最优条件均为降温速率12℃·h^(-1)和搅拌速率300 r·min^(-1),其介稳区宽度分别介于3.7~6.3℃和3.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乙醇 结晶 介稳区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微负压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亚婷 张从良 +2 位作者 程相林 赵建宏 王留成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甲醇为原料,经微负压操作工艺合成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h,原料摩尔比n(甲醇)∶n(甲基二氯硅烷)=1.9∶1,甲醇滴速3 mL/min的条件下,产物收率可达92.14%,目标产物经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构经红... 以甲基二氯硅烷、甲醇为原料,经微负压操作工艺合成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h,原料摩尔比n(甲醇)∶n(甲基二氯硅烷)=1.9∶1,甲醇滴速3 mL/min的条件下,产物收率可达92.14%,目标产物经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结构经红外确认。该工艺具有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工业化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甲基二氯硅烷 合成 微负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