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感染与宿主抗感染免疫之间“博弈”——凋亡、坏死和焦亡分子机制
1
作者 陈松彪 刘飞飞 +7 位作者 尚珂 余祖华 何雷 魏颖 陈建 张春杰 程相朝 丁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细胞死亡是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形式宿主细胞死亡,包括溶解性和非溶解性两种细胞死亡类型。这两种细胞死亡类型不仅能够消除病毒感染细胞,而且还能够利用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促进宿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 细胞死亡是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形式宿主细胞死亡,包括溶解性和非溶解性两种细胞死亡类型。这两种细胞死亡类型不仅能够消除病毒感染细胞,而且还能够利用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促进宿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进程。反之,病毒也发展出不同规避机制来抑制宿主细胞死亡进而促进自身感染。本文就病毒感染与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之间的“博弈”——凋亡、坏死和焦亡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理解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宿主 博弈 凋亡 坏死 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牛俊辉 李琦 +6 位作者 毛福超 钱满 贾艳艳 丁轲 张春杰 程相朝 廖成水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8,共8页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tatD基因缺失对小鼠Mus musculus毒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tatD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与宿主互作中的作用及减毒疫苗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Bliss法将亲本菌株(LM10403s)、缺失菌株(LM10403sΔtatD)和互补菌株(LM10403sCΔtatD)口服感染小鼠,确定菌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LM10403sΔtatD以1.00×10^(5) CFU口服免疫小鼠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将40只6周龄雌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即磷酸缓冲盐溶液组(PBS)、LM10403s组、LM10403sΔtatD组和LM10403sCΔtatD组,PBS组小鼠灌胃200μL无菌PBS,实验组分别灌胃200μL含1.00×10^(6) CFU的菌液。灌胃24 h后剖杀各组小鼠,收集肠道内容物,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测定各处理小鼠盲肠样品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比较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信号通路富集。【结果】LM10403sΔtatD的LD_(50)为8.11×10^(7) CFU,毒力低于LM10403s。同时LM10403sΔtatD口服免疫小鼠后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亲本菌株的攻毒能提供80%保护率。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显示:PBS与LM10403sΔtatD处理组差异不显著,但LM10403s组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相比于PB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LM10403sΔtatD处理组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高于LM10403s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而在属水平上,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高于LM10403s和LM10403sCΔtatD处理组。功能预测分析显示:LM10403s处理组在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程度高于LM10403sΔtatD处理组。【结论】tatD基因缺失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毒力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tatD基因缺失菌株感染小鼠对肠道菌群失调影响减小,且有益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D基因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毒力 16S rRNA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IL-18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新城疫疫苗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程相朝 赵德明 +2 位作者 吴庭才 李银聚 张春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6-481,共6页
利用首次从鸡新城疫疫苗接种的鸡胚脾细胞中扩增出的鸡IL 18 全基因,构建IL 18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IL18),并观察其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种pcDNA3 IL18 质粒和活疫苗的免疫鸡在接种后35 d内,特别是15 d之后所... 利用首次从鸡新城疫疫苗接种的鸡胚脾细胞中扩增出的鸡IL 18 全基因,构建IL 18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IL18),并观察其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种pcDNA3 IL18 质粒和活疫苗的免疫鸡在接种后35 d内,特别是15 d之后所产生的HI抗体效价和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高于单纯疫苗免疫组及pcDNA3 空白质粒和疫苗联合免疫组。其中,HI抗体效价在15 d 时差异显著(P<0 05),在30 和35 d时差异极显著(P<0 01);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15 d后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 05〉或极显著(P<0 01);而单纯疫苗组与空白质粒和疫苗联合免疫组之间的各测定指标则无明显的差异(P>0 05)。在35 d时进行攻毒, pcDNA3 IL18和疫苗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为83.3%,而单纯疫苗免疫组、空白质粒和疫苗联合免疫组鸡的保护率则分别只有61.5%和66.7%。说明该pcDNA3 IL18真核表达质粒在鸡体内得到了表达,表达产物不仅能够显著增强新城疫疫苗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还可以明显提高疫苗的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增强作用 真核表达载体 新城疫疫苗 IL-18 构建 HI抗体效价 联合免疫 真核表达质粒 体液免疫反应 疫苗免疫 增殖反应 差异显著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保护率 疫苗接种 鸡新城疫 测定指标 细胞免疫 表达产物 全基因 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NDV地方株F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相朝 李祥瑞 +3 位作者 吴志明 李银聚 吴庭才 张春杰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1-495,共5页
利用RT-PCR技术对1998-2002年闯洛阳地区新城疫典型发病禽群中所分离到的15个毒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根据其47~435位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毒力强弱和基因型。结果显示,依据核苷酸和推导... 利用RT-PCR技术对1998-2002年闯洛阳地区新城疫典型发病禽群中所分离到的15个毒株的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根据其47~435位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毒力强弱和基因型。结果显示,依据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的不同,15个地方毒株可分为3群,群内各毒株同源性较高,群间差异较大,未发现有因分离禽品种不同所引起的明显的株间差异。其中第1群9株,涉及到各时间段分离的毒株和所有分离禽品种,属典型的基因Ⅶ型强毒株,高度集中于进化树的基因Ⅶ型C亚型区;第2群4株,属传统的基因Ⅵ型强毒株。分散于进化树的基因Ⅵ型区;第3群2株,属古典基因Ⅱ型的弱毒株,分散于进化树的基因Ⅱ型区。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以新的基因Ⅶ型为主,同时兼有传统的基因Ⅵ型和古老的基因Ⅱ型;并提示基因Ⅶ型各毒株在该地区流行的时间较短,株间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新城疫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进化树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野毒株与F_(48)E_9强毒株对不同抗体水平雏鸡的感染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2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郑祥海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4-25,共2页
应用新城疫野毒株与F48E9标准强毒株对母源抗体效价分别为 8.5 0、6.0 0和 4.0 0log2的雏鸡进行了攻毒试验。结果 ,新城疫野毒株的感染致死率依次为 2 0 %、10 0 %和 10 0 % ;F48E9标准强毒株的感染致死率依次为 0、10 %和10 0 %。提示 ... 应用新城疫野毒株与F48E9标准强毒株对母源抗体效价分别为 8.5 0、6.0 0和 4.0 0log2的雏鸡进行了攻毒试验。结果 ,新城疫野毒株的感染致死率依次为 2 0 %、10 0 %和 10 0 % ;F48E9标准强毒株的感染致死率依次为 0、10 %和10 0 %。提示 ,在目前新城疫流行日益复杂的情况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试验 抗体水平 新城疫 野毒株 F48E9强毒株 雏鸡 母源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MD鸡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程相朝 陈树兴 +4 位作者 郭曹彰 甄永臣 张新乾 刘春奇 朱东亮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1期34-36,共3页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MD)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的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免疫增强剂不但可促进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总数的增值,而且能明显提高辅助型T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好地增强火鸡疱疹病毒苗(H...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实验性鸡马立克氏病(MD)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的观察结果表明:中药免疫增强剂不但可促进外周血液ANAE+T淋巴细胞总数的增值,而且能明显提高辅助型T淋巴细胞的数量,较好地增强火鸡疱疹病毒苗(HVT)对鸡马立克氏病的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免疫增强剂 马立克氏病 鸡病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VF基因DNA疫苗对新城疫病毒灭活油乳苗的免疫协同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程相朝 吴庭才 +2 位作者 张春杰 李银聚 李祥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控制新城疫发生和流行的新途径。方法:利用所构建的F基因pcDNA3真核表达质粒(DNA疫苗)和新研制的地方流行株灭活油乳苗,观察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DNA疫苗对地方分离株灭活油乳苗的免疫协同作用。结果:在7日龄时应...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控制新城疫发生和流行的新途径。方法:利用所构建的F基因pcDNA3真核表达质粒(DNA疫苗)和新研制的地方流行株灭活油乳苗,观察了新城疫病毒F基因DNA疫苗对地方分离株灭活油乳苗的免疫协同作用。结果:在7日龄时应用灭活油乳苗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鸡群,在14~57日龄整个观察期内,不但其胸腺T淋巴细胞对ConA、法氏囊B淋巴细胞对PMA的反应均明显强于单纯油乳苗免疫组(其中除在接种后第7天时两组鸡的B淋巴细胞增殖OD570值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检测时间两组间均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特别是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在接种第14天后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HI抗体效价水平也持续性高于单纯油乳苗免疫鸡群,并在免疫接种后35~49天时差异显著(P〈0.05)。在免疫接种后第49天时进行的攻毒保护试验中,联合免疫组的保护率为100%,而单纯油乳苗免疫组鸡在观察期内则有2只发病,保护率为86.7%,且有1只死亡。结论:试验所用F基因DNA疫苗和灭活油乳苗联合免疫可显著提高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产生较好的免疫协同作用,从而使机体对NDV的综合免疫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F基因 DNA疫苗 新城疫地方株灭活油乳苗 联合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咪唑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1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7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左旋咪唑 肉仔鸡 免疫器官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株NDV地方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程相朝 吴志明 +3 位作者 吴庭才 李银聚 张春杰 李祥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40,46,共7页
从1998~2002年河南省洛阳地区代表性新城疫发病禽群中分离鉴定了15株新城疫病毒(N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株NDV均呈现良好的血凝活性和特异的血凝抑制特性;对鸡胚的致病作用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对鸡胚最小... 从1998~2002年河南省洛阳地区代表性新城疫发病禽群中分离鉴定了15株新城疫病毒(ND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株NDV均呈现良好的血凝活性和特异的血凝抑制特性;对鸡胚的致病作用可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所抑制;对鸡胚最小致死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内接种的致病指数(IVPI)的测定证实,LD-6-01和LR-2-00株是弱毒株,其余均为强毒株;弱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较好,属慢速血凝解脱型;强毒株的血凝素热稳定性差,属快速或中速血凝解脱型;所有毒株均可较好地凝集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但对其他动物的红细胞凝集性差异较大.对HI抗体为6log2的12日龄雏鸡攻毒试验结果表明,15个分离株中2个弱毒株可得到100%保护;13个强毒株中,LG-1-99,LR-1-98,LD-4-01和LD-3-00得到了70%~90%的保护,而其他9个分离株(LD-1-98,LD-2-99,LD-5-01,LD-7-02,LR-3-02,LW-1-02,LG-2-00,LA-1-99和LE-1-01)基本上得不到保护(0~20%),但所有得不到保护的试验组鸡的发病死亡时间均明显向后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保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疫苗的构建及导入方式和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相朝 李银聚 +1 位作者 张春杰 吴庭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11期12-15,共4页
作者首先重点围绕抗原的编码基因和载体质粒、细胞因子、免疫刺激复合物和脂质体等佐剂及肌肉变性剂和共刺激信号分子在 DNA疫苗中的应用对 DNA疫苗构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然后综述了肌肉注射、皮下接种、基因枪接种和口服等不同途... 作者首先重点围绕抗原的编码基因和载体质粒、细胞因子、免疫刺激复合物和脂质体等佐剂及肌肉变性剂和共刺激信号分子在 DNA疫苗中的应用对 DNA疫苗构建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 ,然后综述了肌肉注射、皮下接种、基因枪接种和口服等不同途径导入 DNA疫苗和不同免疫方式的免疫效果 ,最后对有关 DNA疫苗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简要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构建 免疫方式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新城疫嗜神经野毒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实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2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郑祥海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新城疫 嗜神经野毒株 分离 鉴定 致病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被引量:4
12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1 位作者 李慧琴 李银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新城疫 分子生物学 诊断 致病性 分子结构 单克隆抗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7
13
作者 程相朝 李慧琴 吴庭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F蛋白 HN蛋白 新城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分型与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9
14
作者 程相朝 吴庭才 李清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8期39-41,共3页
对新城疫流行以来不同时期基因型的变化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综述,阐明了1926年起源于东南亚的第1次ND大流行是由基因Ⅱ-Ⅵ型引起的;1960年末到1973年的第2次大流行是由基因Ⅴ-Ⅵ型引起的;70年代末后的第3次大流行主要是由基因Ⅵ型引起... 对新城疫流行以来不同时期基因型的变化和分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综述,阐明了1926年起源于东南亚的第1次ND大流行是由基因Ⅱ-Ⅵ型引起的;1960年末到1973年的第2次大流行是由基因Ⅴ-Ⅵ型引起的;70年代末后的第3次大流行主要是由基因Ⅵ型引起的;而目前我国流行的NDV毒株既有老的基因Ⅵ型,又有新的基因Ⅶ型流行,更存在我国特有的基因Ⅸ型,特别是基因Ⅶ型在目前的流行似乎已十分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基因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病原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相朝 张广勤 +3 位作者 吴庭才 李银聚 张春杰 刘玉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1-52,共2页
从某一表现呼吸道症状和拉黄绿色稀便的发病鹌鹑群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HA、HI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病毒生物学特性测定 ,最终确认所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 ;经对分离株的MDT、ICPI和IVPI等致病指数的测定 ,表明该毒株为... 从某一表现呼吸道症状和拉黄绿色稀便的发病鹌鹑群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HA、HI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病毒生物学特性测定 ,最终确认所分离毒株为新城疫病毒 ;经对分离株的MDT、ICPI和IVPI等致病指数的测定 ,表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新城疫病毒 分离 鉴定 病原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肉仔鸡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及免疫活性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2
16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1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中兽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6-8,共3页
本研究对肉仔鸡饲料中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后 ,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组雏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各免疫器官不同区域... 本研究对肉仔鸡饲料中添加中药免疫增强剂后 ,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 ,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组雏鸡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等免疫器官的重量和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各免疫器官不同区域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也明显增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免疫活性细胞 中药免疫增强剂 免疫器官 生长发育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佐剂和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比较试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1 位作者 郑祥海 张许科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1996年第7期34-35,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佐剂和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比较试验程相朝张春杰郑祥海(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张许科(洛阳市兽医站)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蜂胶佐剂苗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佐剂疫苗,为进一步探讨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蜂胶佐剂和油佐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比较试验程相朝张春杰郑祥海(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471003)张许科(洛阳市兽医站)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蜂胶佐剂苗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种新型佐剂疫苗,为进一步探讨其免疫效果,本试验对IBD蜂胶佐剂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IBD 疫苗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疫苗免疫增强剂对HVT雏鸡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1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增强剂与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苗 (HVT)同时免疫雏鸡 ,然后观察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 (ANAE+T淋巴细胞 ,PMG+浆细胞 )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 :1日龄雏鸡HVT免疫后 ,加MD免疫增强剂雏鸡免疫器官中的T淋巴细胞... 用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增强剂与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苗 (HVT)同时免疫雏鸡 ,然后观察免疫器官中免疫活性细胞 (ANAE+T淋巴细胞 ,PMG+浆细胞 )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 :1日龄雏鸡HVT免疫后 ,加MD免疫增强剂雏鸡免疫器官中的T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数同相应不加增强剂的雏鸡相比呈现明显的增多 ,尤其是在第 7天和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免疫增强剂 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苗 免疫活性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喘停口服液对鸡IBV的抑制试验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张许可 《中兽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共2页
咳喘停口服液对鸡IBV的抑制试验河南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471003)程相朝张春杰河南洛阳畜牧兽医工作站张许可咳喘停口服液是洛阳惠中兽药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纯中药提取物,在临床治疗鸡的呼吸道病,特别对传染性喉气... 咳喘停口服液对鸡IBV的抑制试验河南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洛阳,471003)程相朝张春杰河南洛阳畜牧兽医工作站张许可咳喘停口服液是洛阳惠中兽药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纯中药提取物,在临床治疗鸡的呼吸道病,特别对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呼吸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IBD 咳喘停口服液 抑制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增强剂对雏鸡血液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相朝 张春杰 +1 位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27,共2页
观察了马立克氏病 (MD)疫苗免疫增强剂配合火鸡疱疹病毒 (HVT)疫苗免疫雏鸡后外周血清ANAE+ 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MD疫苗免疫增强剂不但可促进外周血液ANAE+ T淋巴细胞总数的增多 。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 疫苗 免疫增强剂 火鸡疱疹病毒 外周血液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