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撞击流及其在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伍沅 杨阿三 +2 位作者 程榕 孙勤 刘华彦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23,共10页
介绍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相间传递的显著强化作用,评介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撞击流技术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评述撞击流在干燥领域中应用的进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 撞击流 强化传递 干燥 化工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制备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勤 孙丰来 +2 位作者 杨阿三 郑燕萍 程榕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53-957,共5页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快速膨胀法、超临界流体抗溶剂技术、浸渍法、化学反应法、雾化气体饱和溶液法等超临界CO2 技术制备微胶囊的原理和特点 ;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实例 ;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
关键词 超临界COe 快速膨胀 抗溶剂技术 微胶囊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勤 杨阿三 +1 位作者 程榕 郑燕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气-液撞击流接触器中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为介质,黑色碳素墨水作示踪剂,采用光电非接触法检测,经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得到撞... 气-液撞击流接触器中液相平均停留时间及停留时间分布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和设计参数.采用脉冲示踪法,测定了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以水为介质,黑色碳素墨水作示踪剂,采用光电非接触法检测,经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得到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初步考察了不同气体流量,液体流量,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影响;并与无撞击流的气液过程作对比.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可靠,利于后期数据处理;液体流量的增加使液相的停留时间减小,而气体流量的改变对液相的停留时间分布影响不大.撞击流过程使液相在撞击区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加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留时间分布 撞击流 气-液 液相 实验测定 平均停留时间 计算机数据采集 气体流量 分布曲线 液体流量 脉冲示踪法 设计参数 性能指标 非接触法 实验方法 数据处理 分布影响 接触器 示踪剂 碳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包衣颗粒释放特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宋志军 程榕 +2 位作者 郑燕萍 孙勤 杨阿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一间歇锥形流化床中,以尿素颗粒(D=0.8 mm)为晶核,明胶为包膜物质,研究了流化气速、床层温度、喷嘴雾化空气压、料液质量浓度对包衣颗粒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得到的包衣颗粒产品具有相似的溶解释放特性曲线。床层... 在一间歇锥形流化床中,以尿素颗粒(D=0.8 mm)为晶核,明胶为包膜物质,研究了流化气速、床层温度、喷嘴雾化空气压、料液质量浓度对包衣颗粒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得到的包衣颗粒产品具有相似的溶解释放特性曲线。床层温度对释放速度的影响显著,流化气速、料液质量浓度对释放速度也有较大影响,而且均是非单调的。但雾化空气压与释放特性之间存在反向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包衣颗粒 尿素 明胶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醇胺脱氢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阿三 潘炎烽 +3 位作者 孙勤 程榕 郑燕萍 徐国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0-595,共6页
二乙醇胺脱氢制亚氨基二乙酸是草甘膦生产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研究固体催化剂Raney-Cu催化下二乙醇胺脱氢反应动力学,设计了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方案,考察二乙醇胺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5L高... 二乙醇胺脱氢制亚氨基二乙酸是草甘膦生产中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研究固体催化剂Raney-Cu催化下二乙醇胺脱氢反应动力学,设计了单因素多水平实验方案,考察二乙醇胺初始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5L高压反应釜中测定了脱氢反应动力学数据。依据脱氢反应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二乙醇胺脱氢反应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dCAdt=VcatKAkCA(1+KACA)·VL。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求得动力学参数:k=4.914×1010exp(-7.364×104/RT)mol·(Lcat)-1·h-1,KA=3.308×106exp(-5.450×104/RT)L·mol-1,并且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二乙醇胺脱氢反应由二乙醇胺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所控制,得到的动力学方程在实验范围内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醇胺 脱氢 机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水平传热管束的组合加热流化床传热及干燥特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华彦 杨阿三 +3 位作者 伍沅 程榕 孙勤 陈运根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0-103,108,共5页
组合加热流化床干燥机综合了间接加热热效率高及普通流化床热质传递效率高的优点 ,在高湿含量物料及热敏性物料的干燥中具有优势。本文考察了带水平传热管束的组合加热流化床干燥机中各操作条件对传热系数及干燥机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 组合加热流化床干燥机综合了间接加热热效率高及普通流化床热质传递效率高的优点 ,在高湿含量物料及热敏性物料的干燥中具有优势。本文考察了带水平传热管束的组合加热流化床干燥机中各操作条件对传热系数及干燥机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操作气速及床层温度对传热系数及热效率有较大影响 ,操作气速增大 ,传热系数先增大后降低 ,存在一个最大值 ,而热效率呈单调下降 ;床层温度升高 ,传热系数增大 ,而热效率降低 ;因此 ,合理选择这些操作条件 ,对提高传热系数及热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工业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 ,该干燥机的热效率达70 %以上 ,远高于普通流化床干燥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传热管束 组合加热流化床 传热 干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系动态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中的质量传递 被引量:6
7
作者 蒋春跃 程榕 高建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0-554,共5页
测定了温度为 343K ,压力为 18MPa ,CO2 流量分别为 1 93、 3 2 7和 5 6 2L·min-1条件下聚苯乙烯颗粒基质中的挥分量与时间的关系 ,以研究聚合物系动态超临界流体脱挥 (SFDV)过程的质量传递规律 .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动... 测定了温度为 343K ,压力为 18MPa ,CO2 流量分别为 1 93、 3 2 7和 5 6 2L·min-1条件下聚苯乙烯颗粒基质中的挥分量与时间的关系 ,以研究聚合物系动态超临界流体脱挥 (SFDV)过程的质量传递规律 .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动态SFDV过程的传质模型 ,用本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本模型反映了聚合物系SFDV过程的基本特征 .因此 ,本模型能用于工业聚合物系SFDV装置的设计及基质中挥分含量的定量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传递 扩散 超临界流体脱挥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节能干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阿三 程榕 +2 位作者 孙勤 郑燕萍 楼允福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6,19,共3页
分析计算了内加热对流化床干燥过程热效率的影响。实验测定了草甘膦流化床干燥机 中内加热传热系数。设计开发了用于草甘膦干燥的内加热流化床干燥机,并与普通流化床干燥机 和气流干燥机进行了分析对比。
关键词 草甘膦 干燥 流化床 节能 广谱性 有机磷菌后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蓉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动力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勤 徐世安 +2 位作者 杨阿三 郑燕萍 程榕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3-457,共5页
采用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的方法对椰蓉进行脱水干燥研究.实验测定了流化气速在1.3m/s时,不同微波输出功率密度、不同进风温度下椰蓉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曲线,并确定椰蓉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密度和进风温度对椰蓉干燥过... 采用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的方法对椰蓉进行脱水干燥研究.实验测定了流化气速在1.3m/s时,不同微波输出功率密度、不同进风温度下椰蓉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曲线,并确定椰蓉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密度和进风温度对椰蓉干燥过程水分的下降影响显著,微波输出功率密度越大,进风温度越高,椰蓉水分下降越快.椰蓉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过程符合Page模型MR=exp(-Kt^N),其中K=2.06exp-3.39×10~4[(+1 814P)/(RT)],N=1.7,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条件下干燥过程中椰蓉水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蓉 微波流化床 组合干燥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喷雾造粒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志军 程榕 +3 位作者 郑燕萍 孙勤 杨阿三 贾继宁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34-36,43,共4页
在一下端直径188mm、上端直径396mm、高1000mm的倒锥形流化床喷雾造粒器内,以碳酸钙(CaCO3)粉末作为制药工业上的替代性原料,以明胶作为粘结剂,实验研究了床层温度、流化气速、雾化空气压等因素对造粒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 在一下端直径188mm、上端直径396mm、高1000mm的倒锥形流化床喷雾造粒器内,以碳酸钙(CaCO3)粉末作为制药工业上的替代性原料,以明胶作为粘结剂,实验研究了床层温度、流化气速、雾化空气压等因素对造粒产品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范围内,造粒产品颗粒的平均粒径随着流化气速、床层温度、雾化空气压的增大而减小,且粒度分布趋向于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 碳酸钙 明胶 柱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撞击流及其在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伍沅 杨阿三 +2 位作者 程榕 孙勤 刘华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3-29,共7页
简要介绍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相间传递的显著强化作用,评介已有的包括本文作者的研究结果,分析撞击流技术的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评述撞击流在干燥领域中应用的进展、现状和趋势.
关键词 撞击流 强化传递 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聚酯薄膜中的质量传递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春跃 程榕 +1 位作者 高建荣 潘勤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87-1191,共5页
聚合物中杂质/挥分的存在对聚合物的终端使用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将其除去.传统的脱挥方法效率有限,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可增强脱挥效率.测定了温度为343K、压力为30MPa、CO2流量为4.0L·min-1条件下,PET聚酯薄膜中的乙二醇单体... 聚合物中杂质/挥分的存在对聚合物的终端使用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将其除去.传统的脱挥方法效率有限,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可增强脱挥效率.测定了温度为343K、压力为30MPa、CO2流量为4.0L·min-1条件下,PET聚酯薄膜中的乙二醇单体挥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以研究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中的质量传递规律;根据传质理论建立了一个理想的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的质量传递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聚合物系超临界流体脱挥过程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脱挥 质量传递 扩散 PET聚酯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流化床中稻谷的干燥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勤 贾亚兵 +2 位作者 程榕 杨阿三 郑燕萍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采用自制的微波流化床设备对稻谷进行了干燥。实验测定了不同的热风温度(50~90℃)、微波功率密度(0~1.375 W/g)条件下稻谷微波流化床干燥曲线,并确定了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越大、热风温度越高,所需干燥时间越短,水... 采用自制的微波流化床设备对稻谷进行了干燥。实验测定了不同的热风温度(50~90℃)、微波功率密度(0~1.375 W/g)条件下稻谷微波流化床干燥曲线,并确定了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密度越大、热风温度越高,所需干燥时间越短,水分扩散系数越大。干燥过程符合扩散模型,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水分扩散活化能随着微波功率密度P的增加呈指数关系减小。随着微波功率密度的升高,Ea可降低2.3%~3%,干燥时间减少18%~24%。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条件下干燥过程中稻谷水分随时间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流化床 稻谷干燥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合成工艺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运根 刘华彦 +2 位作者 孙勤 程榕 贾继宁 《化肥工业》 CAS 2002年第5期12-19,共8页
阐述目前氨合成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关键词 氨合成 工艺流程 进展 节能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气凝胶催化剂的超临界CO_2干燥法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继宁 孙勤 +3 位作者 程榕 杨阿三 郑燕萍 刘体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16-318,320,共4页
超临界CO2干燥技术是一项绿色安全,制品结构可控的新的制备特殊材料的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探索其工艺和干燥机理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利用其制备超细ZrO2气凝胶的工艺实验研究,并展望了氧化物气凝胶催化剂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气凝胶 催化剂 溶胶-凝胶 超临界CO2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酸钙流化床干燥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阿三 郑燕萍 +1 位作者 程榕 孙勤 《干燥技术与设备》 CAS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分析了泛酸钙的干燥特性,进行了干燥方式的选型。对泛酸钙流化床干燥系统进行了设计计算,在设计中采用了部分气体循环等有针对性的技术。运行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合理先进、设计可靠、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流化床干燥 泛酸钙 气体 可靠 运行 干燥特性 选型 干燥方式 干燥方法 设计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造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可 程榕 杨阿三 《河南化工》 CAS 2003年第3期1-3,47,共4页
简述了流化床造粒的主要方法 ,阐述了造粒的机理主要是团聚和涂布两种过程 ,总结了影响造粒的因素和研究造粒过程中提高团聚效率的方法 。
关键词 流化床造粒 造粒机理 团聚 涂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加热流化床在草甘膦干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阿三 程榕 +2 位作者 孙勤 郑燕萍 赵伟洪 《浙江化工》 CAS 2003年第10期18-20,共3页
针对草甘膦物料的干燥特点,分析对比了不同的干燥方法。设计了一套内加热流化床干燥系统,并进行了测试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设计中采用的措施合理有效,设计参数可靠。新系统能显著提高热效率、降低动力消耗,明显改善产品质量。
关键词 内加热流化床 草甘膦 干燥 应用 产品质量 除草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干燥法工艺条件对氧化锆气凝胶结构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继宁 孙勤 +2 位作者 程榕 杨阿三 郑燕萍 《化工时刊》 CAS 2011年第6期6-10,59,共6页
以无机盐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过程结合超临界CO2干燥法制备了ZrO2气凝胶。采用BET、TG/DTA、XRD、TEM以及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超临界CO2干燥过程中,操作压力、操作温度、CO2流率及干燥时间等工艺条件对... 以无机盐ZrOCl2.8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过程结合超临界CO2干燥法制备了ZrO2气凝胶。采用BET、TG/DTA、XRD、TEM以及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考察了超临界CO2干燥过程中,操作压力、操作温度、CO2流率及干燥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样品比表面积、孔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制备的ZrO2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和均匀孔径分布等特性的介孔材料,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当操作压力为9.5 MPa,温度为50℃,CO2流率为0.65 L/h,干燥时间为6 h时,制备的样品的比表面积较佳为425.29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 氧化锆 气凝胶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藕粉在旋流干燥器中的干燥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秀文 程榕 郑燕萍 《化工时刊》 CAS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实验研究了藕粉在旋流干燥器中不同操作参数下(进风温度50~80℃、气速1.5~3.5 m/s、进料速率0.001 7~0.002 7 kg/s)的干燥速率,建立了藕粉在旋流干燥器中的干燥动力学模型:U=a+bX+cX^2+dX^3,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经验模型在... 实验研究了藕粉在旋流干燥器中不同操作参数下(进风温度50~80℃、气速1.5~3.5 m/s、进料速率0.001 7~0.002 7 kg/s)的干燥速率,建立了藕粉在旋流干燥器中的干燥动力学模型:U=a+bX+cX^2+dX^3,并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经验模型在一定因素水平范围内具有比较好的精度,研究结果对旋流干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旋流干燥器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性物料 旋流干燥 干燥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