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程月琴 杨林章 +1 位作者 孔荔玺 慈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4-791,共8页
以浙江不同耕作年限水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并揭示了水稻土发育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的剖面运移规律和诊断意义。结果表明:①土壤剖面中,全Fe、游离Fe及全Mn的变异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达到... 以浙江不同耕作年限水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并揭示了水稻土发育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的剖面运移规律和诊断意义。结果表明:①土壤剖面中,全Fe、游离Fe及全Mn的变异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达到一定年限时,全Fe、全Mn以及游离Fe在土壤剖面下层出现淀积。在各种铁锰氧化物中,对水稻土最具诊断意义的是游离Fe和全Fe。②无定形Fe以及络合态Fe、Mn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植稻年限对它们的影响是通过对有机质的影响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 植稻年限 水稻土发育 诊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杂草曼陀罗对作物化感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程月琴 王红卫 +3 位作者 段景勉 冯菲 张冰 何敏杰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通过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曼陀罗叶水浸提液对油菜、辣椒和苋菜一些生理生化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曼陀罗浸提液对作物幼苗SOD活性有低促高抑的作用.曼陀罗浸提液抑制油菜幼苗POD活性,而提高辣椒和苋菜POD活性.同时,浸提液提高了3种作物幼... 通过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曼陀罗叶水浸提液对油菜、辣椒和苋菜一些生理生化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曼陀罗浸提液对作物幼苗SOD活性有低促高抑的作用.曼陀罗浸提液抑制油菜幼苗POD活性,而提高辣椒和苋菜POD活性.同时,浸提液提高了3种作物幼苗MDA含量.低质量浓度曼陀罗浸提液提高了苋菜和辣椒根系活力,而各质量浓度的曼陀罗浸提液却都极显著地降低了油菜幼苗根系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化感 SOD POD MDA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富集SSR文库的构建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程月琴 王红卫 +3 位作者 万惠霞 段景勉 张佩 韩卫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AC)8,(AG)8和(ATG)12与文冠果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捕获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入感受态细胞Trans5α,构建文冠果富集微卫星文库.利用M13F和M13R载体序列引物筛选文库...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AC)8,(AG)8和(ATG)12与文冠果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捕获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转入感受态细胞Trans5α,构建文冠果富集微卫星文库.利用M13F和M13R载体序列引物筛选文库,对插入片段长度为400~1500bp的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123条序列,55条(44.7%)含有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占63.7%,非完美型22.4%,混合型10.3%.微卫星重复基元中,二核苷酸(AC)n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微卫星 磁珠 富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绰墩遗址古今水稻土黏土矿物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月琴 杨林章 曹志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622,共6页
在江苏绰墩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在剖面不同深度埋藏的距今约6 000年的史前水稻土层、距今约3 000年的商周史前的古水稻土层和现代水稻土层。本研究为了比较古今水稻土黏土矿物特征的差异,以土壤剖面P01(包含史前古水稻土、商周史古... 在江苏绰墩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在剖面不同深度埋藏的距今约6 000年的史前水稻土层、距今约3 000年的商周史前的古水稻土层和现代水稻土层。本研究为了比较古今水稻土黏土矿物特征的差异,以土壤剖面P01(包含史前古水稻土、商周史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与P03(仅含商周时期古水稻土和现代水稻土)为对象,测定其各种形态铁锰氧化物含量和黏粒矿物组成。对绰墩遗址两古水稻土剖面黏土矿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今水稻土全铁含量的差异较小。与6 000年前古非水稻土相比,6 000年前古水稻土剖面出现铁锰和蒙皂石类矿物随水流失的现象。古今水稻土黏土矿物组成都是以水云母和蒙皂石为主,但是古水稻土1.41 nm的过渡性黏粒矿物强度低于现代水稻土。现代土壤和古土壤中黏土矿物的演变规律相似,为水云母→蛭石、绿泥石→蒙皂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绰墩遗址 古水稻土 黏土矿物 铁锰氧化物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植物斑地锦浸提液对几种蔬菜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程月琴 王红卫 +1 位作者 郑红军 李文静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为了深入理解斑地锦对入侵地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用蒸馏水浸提斑地锦茎叶内地有效成分,以番茄、辣椒、苋菜和荆芥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斑地锦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浸提液可降低四种蔬菜种子的... 为了深入理解斑地锦对入侵地作物的危害及其入侵机制,用蒸馏水浸提斑地锦茎叶内地有效成分,以番茄、辣椒、苋菜和荆芥为受体,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斑地锦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地锦浸提液可降低四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抑制番茄、辣椒和荆芥的发芽率,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处理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而对苋菜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0.4g/ml的斑地锦浸提液强烈抑制了四种蔬菜根的生长,却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辣椒、荆芥和苋菜茎的生长,对根/茎比的影响与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地锦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黄微卫星富集文库构建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程月琴 焦振彬 +2 位作者 张佩 叶永忠 王红卫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6,共5页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AC)8,(AG)8和(ATG)12与地黄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捕获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入感受态细胞Trans 5α,构建地黄富集微卫星文库。利用M 13 F和M 13 R载体序列引物筛选文... 应用Dynal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AC)8,(AG)8和(ATG)12与地黄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杂交,捕获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pMD 18-T载体上,转入感受态细胞Trans 5α,构建地黄富集微卫星文库。利用M 13 F和M 13 R载体序列引物筛选文库,对插入片段长度为400~800 bp的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96条序列,48条(50%)含有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占66%,非完美型22%,混合型12%。微卫星重复基元中,二核苷酸(AG)n和三核苷酸(CAT)n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微卫星 磁珠 富集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变异的怀山药鉴定体系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程月琴 李萍萍 +2 位作者 王梦云 王昱程 王红卫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9-765,768,共8页
通过对20个怀山药和20个其他品种山药叶片总DNA序列比对发现,怀山药在叶绿体DNA片段trnQ-rps16上有210 bp的长度变异,同时在叶绿体DNA片段psbM-trnD上有1个特异碱基突变位点,会导致其他品种山药样品HinP1I酶切位点丢失。根据2个叶绿体DN... 通过对20个怀山药和20个其他品种山药叶片总DNA序列比对发现,怀山药在叶绿体DNA片段trnQ-rps16上有210 bp的长度变异,同时在叶绿体DNA片段psbM-trnD上有1个特异碱基突变位点,会导致其他品种山药样品HinP1I酶切位点丢失。根据2个叶绿体DNA片段的序列差异构建怀山药鉴定体系。使用trnQ-rps16和psbM-trnD特异引物分别对山药总DNA进行扩增,trnQ-rps16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检测,psbM-trnD扩增产物经HinP1I酶切后电泳检测,将检测结果与样品进行比较。采用该体系对29个怀山药以及62个其他品种山药进行检测,均得到正确结果。对20个随机采集的市售山药根状茎样品检测,发现17个为怀山药,3个为其他品种山药,该结果与实际山药品种一致,表明该怀山药鉴定体系适用于怀山药的识别,具有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以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叶绿体DNA 鉴定体系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被引量:3
8
作者 程月琴 刘春元 王杰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2期353-353,共1页
在当前以创新为主导的大形势下,大学实验室除去满足传统的基础需要外又增加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任务。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平台在近几年得到大幅度更新和提升,服务功能更趋多元化的现状,指出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 在当前以创新为主导的大形势下,大学实验室除去满足传统的基础需要外又增加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任务。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平台在近几年得到大幅度更新和提升,服务功能更趋多元化的现状,指出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对管理人员重视不够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统筹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注重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栽培基质水稻育秧再利用及其稻田生产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月琴 王艳玲 +3 位作者 金梅娟 吕志伟 陆长婴 王海候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859-863,共5页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基质除EC(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值之外,均达到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与商品基质相比,再生基质对水稻秧苗的苗高、苗长、叶龄、最大单叶长与宽、假茎粗无促进作用,但显著提高栽后12 d发根数,且显著提高了秧苗地下部干物质重。再生基质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秧苗栽插的倒秧率,提高了栽插后4 d的活棵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穗数与成穗率,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秧苗素质 废弃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变异及其矿化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4 位作者 慈恩 程月琴 王岩 沈明星 殷士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0-1058,共9页
基于持续26a的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分布、有机碳密度和变异幅度、及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 基于持续26a的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分布、有机碳密度和变异幅度、及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表层有机碳累积。施化肥处理10~3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2)0~25cm和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氮+磷处理(MNP)和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的有机碳密度均为最高,秸秆+化肥氮处理(CRN)高于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各施肥处理0~25cm和25~50cm土层有机碳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CO。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幅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化肥氮+磷处理(CNP)和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有机碳密度的变异性最大;(3)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第2~4天均达到最大,第3周后达到稳定,有机肥处理的最大矿化速率均高于化肥处理,各处理平均矿化速率为CO,55.36~75.46ml kg^-1 d^-1,稳定矿化速率为CO,10~20ml kg^-1d^-1。在8周培养期内,施有机肥处理的累积矿化量始终大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的累积矿化量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的矿化强度和稳定矿化率仍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有机碳 分布 变异 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年限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和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2 位作者 程月琴 施林林 殷士学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0-956,共7页
分析比较了浙江慈溪耕作年限为50、100、500、700、1000、2000a的水稻土剖面和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长期耕作对水稻土腐殖质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年限在50-2000a范围内,稻田... 分析比较了浙江慈溪耕作年限为50、100、500、700、1000、2000a的水稻土剖面和不同粒级复合体中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长期耕作对水稻土腐殖质结构和功能基团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年限在50-2000a范围内,稻田耕作表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不大,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约30—60cm深度土层中有机碳含量有升高趋势。稻田土壤0-40cm土层和40-8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变化幅度(△)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逐渐下降,表明早期开垦的水稻土仍有很大的固碳潜力。100、500、1000a水稻土耕作表层中,〈2μm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不大;随着耕作年限延长,〈2μm复合体有机碳分配系数不断增大,10-50μm复合体有机碳分配系数则呈下降趋势。100、500、700a水稻土胡敏酸的芳化度随耕作年限增加有所提高,500和700a水稻土胡敏酸的脂肪族-CH2-、-CH3基团含量要高于100a水稻土,胡敏酸的聚合程度基本上不受耕作年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年限 水稻土 有机碳 有机无机复合体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3 位作者 马力 唐玉姝 程月琴 殷士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5,179,共5页
对浙江慈溪100,500,1000a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百年耕种以后,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很小。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水稻土剖面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异性逐渐降低,下层... 对浙江慈溪100,500,1000a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百年耕种以后,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很小。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水稻土剖面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异性逐渐降低,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另外,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水稻土剖面下层的δ^13C值,有降低趋势,表明种植水稻带入土体的低δ^13C有机碳会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向下层迁移并固定起来。不同年限稻田耕作层土壤中,〈50μm粒级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2μm,2~10μm,10~50μm;不同粒级复合体有机碳δ^13C值随着粒级的增大而不断降低,新增的碳主要集中在粗粒中,而细粒中的碳为降解的老碳;对于某一粒级复合体来说,δ^13C值顺序均为:1000a〉500a〉100a;〈2μm复合体有机碳属于低活性碳库,耕种上百年后,基本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耕作年限 有机无机复合体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年限水稻土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慈恩 杨林章 +1 位作者 程月琴 马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401,共6页
应用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确定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浙江慈溪耕作年限分别为50、100、500、700、1000和2000年的水稻土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基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比,基于土壤颗粒体积... 应用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确定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分形维数的方法,对浙江慈溪耕作年限分别为50、100、500、700、1000和2000年的水稻土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基于土壤颗粒质量分布的分形维数相比,基于土壤颗粒体积分布的分形维数计算不需要密度假设,更具有合理性。不同年限水稻土的土壤颗粒大小分布能被体积分形模型显著拟合(p<0.01)。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与黏粒的体积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和砂粒的体积百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与黏粒含量关系最为密切。耕作年限对水稻土土壤颗粒的体积分形维数和分形模型的拟合度均有一定影响。与50~500年水稻土相比,700~2000年水稻土剖面中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的变异性和均值较高,但其拟合决定系数则较低;耕作年限会对水稻土剖面中黏粒的含量和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剖面土壤的颗粒体积分形特征;对于同一质地类型的土壤,耕作年限越长,分形维数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年限 水稻土 分形维数 颗粒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陀罗植株不同部位浸提液化感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红卫 程月琴 +2 位作者 袁小巨 方向民 宋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99-102,共4页
为了比较曼陀罗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差异,用蒸馏水分别浸提曼陀罗根、茎、叶的有效成分,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曼陀罗根、茎、叶浸提液对芝麻和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g/ml曼陀罗叶浸提液处理时,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分别... 为了比较曼陀罗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差异,用蒸馏水分别浸提曼陀罗根、茎、叶的有效成分,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曼陀罗根、茎、叶浸提液对芝麻和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g/ml曼陀罗叶浸提液处理时,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83%和83.3%,幼苗的根和茎则停止了生长;0.4g/ml曼陀罗茎浸提液使芝麻和粟的萌发率降低27.6%和15.8%,幼苗根长降低93.3%和64.7%,幼苗茎长降低51.2%和18.0%。0.4g/ml曼陀罗根浸提液使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降低31.2%和56.2%,幼苗根长降低75.1%和15.0%。因此,曼陀罗叶浸提液强烈抑制了芝麻和粟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茎浸提液和根浸提液也都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但都弱于叶浸提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太行花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分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红卫 程月琴 +3 位作者 方向民 叶永忠 宗盈盈 曹荣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1,共7页
利用ISSR引物检测太行花的遗传多态性,以揭示太行花原变种和缘毛太行花变种的遗传分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行花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PPL=70.65,He=0.249 0,I=0.374 3),两个变种具有近似的遗传多态性值,遗传一致性高达0.940 6.ISSR... 利用ISSR引物检测太行花的遗传多态性,以揭示太行花原变种和缘毛太行花变种的遗传分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行花拥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PPL=70.65,He=0.249 0,I=0.374 3),两个变种具有近似的遗传多态性值,遗传一致性高达0.940 6.ISSR标记监测到两变种间存在着广泛的基因交流,Nm=4.907 1.根据遗传相似系数,两变种的绝大部分个体分别被聚到各自的类群,这一结果从核酸水平上支持了变种的划分.太行花种内高度的遗传变异,为其驯化和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花 遗传多态性 遗传分化 ISSR 基因流 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久海 董元华 +7 位作者 曹志洪 程月琴 卢佳 杨林章 林先贵 胡正义 章钢娅 尹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4-229,共6页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罗家角遗址(7000aBP)和跨湖桥遗址(8000aBP)两个含有史前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剖面中表层水稻土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古水稻土层,各层中含量均较高的化...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罗家角遗址(7000aBP)和跨湖桥遗址(8000aBP)两个含有史前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剖面中表层水稻土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古水稻土层,各层中含量均较高的化合物为萘(Nap)和菲(Phe);而跨湖桥遗址剖面中,表层的荒地土壤含量最低,PAHs最高含量出现在底部的古水稻土层,各层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菲(Phe)和芴(Flu)。相关分析表明,PAHs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r2=0.868),与粘粒含量之间也有良好的相关性(r2=0.585),这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PAHs在土壤中的分布,但在耕作土壤中,现代人类生产活动的扰动可能会削弱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剖面 分布 有机碳 粘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花DNA提取的优化和适用分子标记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向民 王红卫 +2 位作者 程月琴 叶永忠 杨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7-60,共4页
比较了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对太行花叶片总DNA的提取效果,并对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在多种分子标记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难以完全溶解,且有褐化现象;SDS法提取的DNA产率及纯度都很低;改良CTAB... 比较了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对太行花叶片总DNA的提取效果,并对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在多种分子标记中的适用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难以完全溶解,且有褐化现象;SDS法提取的DNA产率及纯度都很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稳定,无明显降解,杂质少,OD260/OD280值在1.8左右。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为模板,应用叶绿体和线粒体通用引物扩增出了特异性的高效产物,ISSR和RAPD引物对总DNA的扩增也获得理想结果。因此,改良CTAB法适用于太行花总DNA提取,其产物能满足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基因组分子实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花 DNA提取 CTAB法 SDS法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菊DNA提取和ISSR标记的筛选与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何敏杰 程月琴 +3 位作者 王红卫 郭长宁 叶永忠 孟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6期202-207,共6页
为了探索太行菊DNA的适宜提取方法,获得适用于太行菊的ISSR标记,以太行菊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太行菊总DNA,利用提取的太行菊DNA对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稳定,... 为了探索太行菊DNA的适宜提取方法,获得适用于太行菊的ISSR标记,以太行菊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CTAB法、改良CTAB法和SDS法提取太行菊总DNA,利用提取的太行菊DNA对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产率高且稳定,无明显降解,杂质少。以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为模板,应用ISSR引物对总DNA进行扩增,进而从测试的50条ISSR引物中选出了扩增效率高,条带丰富的15条引物。通过设置温度梯度对每条引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使用引物UBC848对部分群体样品进行检测,得到了效果稳定、重复性好的扩增结果。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温度梯度筛选出的ISSR引物适用于太行菊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菊 DNA提取 ISSR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水稻土氮素剖面分布及养分供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力 杨林章 +4 位作者 慈恩 王岩 程月琴 沈明星 殷士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121,127,共7页
基于已持续26年的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氮素迁移分布和C/N的影响,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曲线和硝化强度变化,以及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土壤表层氮素累积量明显增加,土壤剖... 基于已持续26年的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氮素迁移分布和C/N的影响,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氮素矿化曲线和硝化强度变化,以及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土壤表层氮素累积量明显增加,土壤剖面含氮量分布曲线呈"S"形。0-20 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含氮量普遍高于施化肥处理,20-30 cm土层,化肥氮+磷处理(CNP)、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秸秆+化肥氮处理(CRN)和不施肥对照C0的含氮量高于有机肥+氮+磷处理(MNP)、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秸秆+有机肥+氮处理(MRN)和仅施有机肥处理(M0),而40-50 cm土层含氮量差异较小;(2)土壤矿化曲线在前期差异明显,7 d后的矿化量普遍达最大,28 d后趋于稳定,施有机肥处理7 d后的矿化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土壤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符合有效积温方程式,矿化常数K和n值反映了施有机肥土壤氮素的矿化潜力较大,而施化肥土壤的矿化过程达稳定状态需更长时间;(3)长期施肥使土壤的硝化强度明显提高,施有机肥处理普遍高于施化肥处理。MNPK最高,比C0提高了6.44倍,秸秆还田处理CRN高于CNP和CNPK;(4)施有机肥或秸秆使表层土C/N值有降低趋势。0-10 cm表层土壤的C/N值,CNPK>MNPK,C0>M0,而秸秆还田处理MRN的C/N值最低。2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C/N普遍高于化肥处理,施化肥土壤下层的有机质分解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水稻土 氮素 分布 养分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陀罗浸提液对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红卫 程月琴 +1 位作者 余慧 孙淑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318-15320,共3页
[目的]研究曼陀罗对蔬菜的化感效应。[方法]用蒸馏水浸提曼陀罗茎段内的有效成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曼陀罗茎段浸提液对番茄、辣椒、苋菜、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曼陀罗浸提液可降低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降低番... [目的]研究曼陀罗对蔬菜的化感效应。[方法]用蒸馏水浸提曼陀罗茎段内的有效成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曼陀罗茎段浸提液对番茄、辣椒、苋菜、荆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曼陀罗浸提液可降低4种蔬菜种子的发芽速率,降低番茄和辣椒种子的发芽率;0.2、0.4 g/ml曼陀罗浸提液处理后,番茄和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0.2%、9.4%和46.7%、34.7%。0.2g/ml曼陀罗浸提液抑制蔬菜根的生长,而对茎的生长却表现出促进作用;0.4 g/ml曼陀罗浸提液对蔬菜根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茎段生长的抑制作用因物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结论]曼陀罗浸提液可抑制蔬菜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