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棕地的“邻里复兴”——下曼哈顿滨水西区工业遗址改造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力真 陈巍 《华中建筑》 2015年第7期30-33,共4页
该文通过对纽约下曼哈顿滨水西区一片"棕地"中旧工业遗址改造项目的状况考察和溯源,分析了这片"棕地"复兴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小规模谨慎改造、引入立足本土的景观设计、开发多元的社区空间、通过引入与大众生活... 该文通过对纽约下曼哈顿滨水西区一片"棕地"中旧工业遗址改造项目的状况考察和溯源,分析了这片"棕地"复兴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小规模谨慎改造、引入立足本土的景观设计、开发多元的社区空间、通过引入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业热点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等,论证并总结了该项目是"邻里复兴"的城市更新概念在工业遗产改造中的成功尝试,对我国在城市化进行中进行工业遗产改造具有策划、执行、空间效果、社会效益等各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地 邻里复兴 高线公园 哈德逊河道公园 切尔西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净的意匠--谷口吉郎的现代建筑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力真 张路峰 《建筑师》 2018年第5期75-82,共8页
本文以藤村纪念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第一代日本现代建筑师谷口吉郎二战后设计思想的转变,介绍他在20世纪40~60年代探索的具有"纯净的意匠"的现代建筑之路,认为包括谷口吉郎在内的许多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没有走"国际化&... 本文以藤村纪念堂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第一代日本现代建筑师谷口吉郎二战后设计思想的转变,介绍他在20世纪40~60年代探索的具有"纯净的意匠"的现代建筑之路,认为包括谷口吉郎在内的许多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没有走"国际化"的道路,而是在"功能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具有人文精神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设计尝试,其成就对中国当下建筑设计的继承与创新有重要的启迪。文章提示对具有人文精神的早期现代主义设计师和作品应加以更多的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村纪念堂 谷口吉郎 日本现代建筑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域”与“故乡”的视角转换——考察台湾建筑,分析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差异
3
作者 程力真 《建筑师》 2016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文章对所考察的台湾现当代设计中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建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借用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概念,从"异域"与"故乡"的角度解释了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中隐含的不同设计原点和观察... 文章对所考察的台湾现当代设计中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建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借用民族学和民俗学的概念,从"异域"与"故乡"的角度解释了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中隐含的不同设计原点和观察视角,指出时代背景的转换是设计师持有不同视角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了两个概念所持有的工作方式的差异,认为当下大陆已经进入从"异域"视角转化为"故乡"视角的时代,地域性的设计成为主流,并将推动民族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性 地域性 异域 故乡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建筑中的现代中国理想——张开济建筑思想与作品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国馨 叶依谦 +16 位作者 伍江 刘亦师 邵韦平 张永和 杨昌鸣 李浩 李鸽 陆新之 张路峰 金卫钧 单踊 金磊 易娜 徐苏斌 崔彤 程力真 戴路 《建筑师》 CSSCI 2023年第3期51-68,共18页
时间:2022年10月24日地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200会议室主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建筑师》杂志社研讨背景:张开济先生(1912—2006)是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中的代表性人物,1935年毕业于国立... 时间:2022年10月24日地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C200会议室主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建筑师》杂志社研讨背景:张开济先生(1912—2006)是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中的代表性人物,1935年毕业于国立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1950年代主持设计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三里河办公大楼群、百万庄居住区等国家级重要项目,获得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钓鱼台国宾馆 张开济 工程勘察设计 建筑工程系 中国第二代建筑师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 北京天文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建造中的“轻”骑兵——朱竞翔的轻型建造系统及其在乡村中的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程力真 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工作室(图) 《世界建筑导报》 2019年第1期5-8,共4页
在中国乡村建造的各路精英中,似乎从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支队伍,在条件艰难又偏远的地方,用极快的速度魔法般地建起轻盈而坚固、低调又独特、具有良好建筑物理性能的空间。乡村中的建造面临复杂的问题:简陋的施工条件、不完善的基础设施... 在中国乡村建造的各路精英中,似乎从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支队伍,在条件艰难又偏远的地方,用极快的速度魔法般地建起轻盈而坚固、低调又独特、具有良好建筑物理性能的空间。乡村中的建造面临复杂的问题:简陋的施工条件、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远距离的人员物资调动与多层面的利益平衡等,但是这支由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带领的队伍斩获丰硕,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理论体系充实自己的实践成果,在“轻”字大旗下将设计的概念和理想一一落实到真实世界的建造中。他们建造速度快捷且过程把控精准,犹如一支快速反应的轻骑兵,成为乡村建造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 系统 轻型 香港中文大学 物理性能 施工条件 基础设施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而强——朱竞翔的轻型复合建筑系统
6
作者 程力真 《世界建筑导报》 2019年第1期3-4,共2页
好的设计都是在非常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出最优的安排。你可以用丰富的资源做更独特的东西,也可以用非常有限的资源做普适性的东西,我们的研究多关注偏远地区,就是从后者入手。——朱竞翔一席演讲《负担得起的房子》
关键词 建筑系统 轻型 资源条件 偏远地区 普适性 房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平交通大学创始人沈琪--中国近代卓越的铁路工程师和建筑师
7
作者 程力真 《建筑师》 2020年第4期93-100,共8页
沈琪是目前已知姓名的第一位中国本土近代建筑师,本文通过对他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梳理,探讨本土现代工程学教育对建筑人才的催生,目的是研究中国建筑现代化开端的基本特征,分析以现代工程学为基础的新式营造如何在本土产生... 沈琪是目前已知姓名的第一位中国本土近代建筑师,本文通过对他教育背景、职业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梳理,探讨本土现代工程学教育对建筑人才的催生,目的是研究中国建筑现代化开端的基本特征,分析以现代工程学为基础的新式营造如何在本土产生,探寻近代中国本土建筑师的起源,并纪念这位建筑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琪 近代建筑史 陆军部衙署建筑 北平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模式,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8
作者 程力真 张路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263,共2页
2015年是我国"十三五"计划的开端,建设领域进入重视城市设计、开启城市存量更新模式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阶段.改革开放37年之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城市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时期,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 2015年是我国"十三五"计划的开端,建设领域进入重视城市设计、开启城市存量更新模式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新阶段.改革开放37年之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城市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时期,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立足国情、尊重自然、盘活存量,统筹各个系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建筑学报》在这一重点议题上进行了国家政策、学术理论、创作实践的全方位报道,并组织专家学者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路线与策略,分享建筑师、设计团队的思想理念及学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规律 新型城镇化背景 盘活存量 全方位报道 转变模式 存量更新 重点议题 转变发展方式
原文传递
关注日常,从当代性进入中国性
9
作者 程力真 张路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8-269,共2页
我国建设行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新时期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标志我国建筑设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城乡建设转型中的实践... 我国建设行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确立新时期的建筑方针——"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标志我国建筑设计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016年,城乡建设转型中的实践案例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有示范意义的老城更新项目陆续完成,农业部和住建部分别推出了美丽乡村创建国家级试点县和县(市)城乡村规划试点工作.乡村和城市建设中,不仅传统和近代建成环境受到关注,自然环境的生态状况、城市的历史肌理以及有年代特色的住宅、厂房等也被重新审视和利用,在设计实践和教学组织中,对"日常性"的重视成为新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建筑设计 建筑方针 老城更新 实践案例 日常性 历史肌理
原文传递
2015
10
作者 程力真 张路峰 +13 位作者 宋春华 丁沃沃 王骏阳 陈薇 郑越 张颀 窦平平 郭成林 赵金彦 臧海燕 刘东卫 贾丽 王姗姗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8-262,共5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繁荣、文明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7.9%提升到53.7%,未来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2014年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繁荣、文明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经过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之后,我国的城镇化率由17.9%提升到53.7%,未来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2014年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是中央和国务院对城镇化工作的重大部署和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人类社会发展 顶层设计 新型城镇化规划 宏观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 战略性
原文传递
2016
11
作者 程力真 张路峰 +5 位作者 常青 王骏阳 王建国 穆钧 杨震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4-268,共5页
更多责权更强能力完善规则有效监评——讨论新建筑方针专家座谈会纪实针对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3月9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建筑界专家座谈会.... 更多责权更强能力完善规则有效监评——讨论新建筑方针专家座谈会纪实针对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3月9日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建筑界专家座谈会.出席的专家有:宋春华、何镜堂、程泰宁、崔恺、孟建民、王建国、修龙、丁建、朱小地、张桦、周畅、庄惟敏、周文连、曹嘉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座谈会 宋春华 中国建筑学会 周畅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程泰宁 建筑方针
原文传递
北京居住建筑色彩设计的几点设想
12
作者 程力真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03年第11期32-35,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目前北京居住建筑色彩设计的具体方法。作者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居住建筑色彩设计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对传统北京居住建筑色彩地域特征的研究运用.寻找新世纪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居住建筑色彩风格。
关键词 建筑色彩设计 居住建筑 北京 色彩风格 地方特色 地域特征 科学化
原文传递
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交集空间”——内城地铁出入口考察与分析
13
作者 程力真 《北京规划建设》 2016年第6期87-92,共6页
北京最大的无价之宝就是北京的旧城,民国年间,虽然有所拆建,但一直保留了明清时代完整的格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66年里,旧城遭遇了三次严重的拆建运动,以至于现在的历史建筑遗存不足解放初的1/4,旧城的整体环境面临毁灭殆尽的危机。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旧城保护 内城地铁出入口
原文传递
迈向新人文的地方性现代景观建筑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巍 程力真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6,共3页
中国的园林曾一度傲于世人 ,开创自然风景园之先河。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封闭 ,数百年来它一直停步不前 ,尤其是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上 ,直至今日基本上还停留在对传统木构建筑的单纯模仿甚至抄袭的阶段。本文旨在打破狭隘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 中国的园林曾一度傲于世人 ,开创自然风景园之先河。然而由于地域文化的封闭 ,数百年来它一直停步不前 ,尤其是在园林建筑的创作上 ,直至今日基本上还停留在对传统木构建筑的单纯模仿甚至抄袭的阶段。本文旨在打破狭隘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强调建筑师运用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景观建筑 地方主义 新人文主义 园林建筑
原文传递
一次与学生文化节相结合的建造教学纪实
15
作者 程力真 薛彦波 《中国建筑教育》 2015年第2期40-45,共6页
建造教学是建筑教育中极具专业特色的内容,对于时间、场地和指导的要求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建造教学是建筑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在我系教学中仍为空白,我们通过与学生文化节的结合,进行了一次'建造'教学尝试,积累了关于人员... 建造教学是建筑教育中极具专业特色的内容,对于时间、场地和指导的要求不同于普通的课堂教学。建造教学是建筑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在我系教学中仍为空白,我们通过与学生文化节的结合,进行了一次'建造'教学尝试,积累了关于人员组织、场地规划、材料选购与现场施工等多方面的经验。对于如何见缝插针地安排与建造相关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对于建造类教学活动的目的与方法进行了反思,为今后建造教学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文化节 建造 材料
原文传递
姑苏城外的“早稻田”大学——忆90年代的苏州城建建筑系
16
作者 程力真 《中国建筑教育》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1991年的8月底,一辆满载新生的校车,沿着宁静的大运河支流向苏州城西开去,当它掠过黄墙方塔的寒山寺,沿着一路早柳,驶入一架竹构的独特校门时,车内发出一片惊叹:展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一片广袤的绿色稻田,视野尽头没有校墙只有星星点点的... 1991年的8月底,一辆满载新生的校车,沿着宁静的大运河支流向苏州城西开去,当它掠过黄墙方塔的寒山寺,沿着一路早柳,驶入一架竹构的独特校门时,车内发出一片惊叹:展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一片广袤的绿色稻田,视野尽头没有校墙只有星星点点的江南民居、隐隐约约的河道和一座状如卧狮的孤山静卧在晚霞中。稻田中,一条笔直的梧桐道尽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校墙 民居 苏州 视野 黄墙 竹构 稻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