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秦铀 沈霖 +2 位作者 卢芙蓉 石威 刘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的表达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RF患者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和GPⅠbα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结果...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的表达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RF患者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和GPⅠbα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结果:CRF患者GPⅠb/Ⅸ/Ⅴ复合物、GPⅠbα表达和MA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P=0.001,P=0.006);相关性分析显示GPⅠb/Ⅸ/Ⅴ复合物和GPⅠbα的表达与血肌酐呈明显负相关(P=0.041,P=0.026)。结论: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在CRF患者体内的表达下降,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可能是CRF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血小板聚集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瘀止血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的影响
2
作者 秦铀 沈霖 +2 位作者 卢芙蓉 石威 刘建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膜糖蛋白Ib 消瘀止血片 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复合物 血小板 华中科技大学 失代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巴总皂苷联合磺脲类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卢芙蓉 沈霖 +1 位作者 秦铀 高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TFGs)与磺脲类降糖药(SU)合用对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单纯使用SU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在服用SU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安慰剂和TFGs,观...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TFGs)与磺脲类降糖药(SU)合用对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单纯使用SU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在服用SU的基础上,分别加服安慰剂和TFGs,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均<0.01),体重指数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TFGs联合SU治疗T2DM,显示了较好的降糖效果,同时能改善临床症状,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属 糖尿病 2型 磺脲类降糖药 继发性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巴4-羟基异亮氨酸对高糖诱导小鼠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海 吴萌 +6 位作者 卢芙蓉 谢晶 郑娜 秦铀 高峰 杜文 剪柳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94-1399,共6页
目的研究葫芦巴活性成分4-羟基异亮氨酸(4-hydroxyisoleucine,4-HIL)对高糖诱导的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25 mmol/L葡萄糖加0.6 nmol/L胰岛素诱导小鼠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予以不同浓... 目的研究葫芦巴活性成分4-羟基异亮氨酸(4-hydroxyisoleucine,4-HIL)对高糖诱导的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25 mmol/L葡萄糖加0.6 nmol/L胰岛素诱导小鼠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予以不同浓度4-HIL(5、10、20μmol/L)进行干预。采用[3H]-脱氧-D-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摄取率,PCR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TNF-α蛋白水平。以棕榈酸(palmitic acid,PA)为对照。结果 25mmol/L葡萄糖加0.6 nmol/L胰岛素作用18 h后,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抑制了63%;PCR显示脂肪细胞内TNF-αmRNA的表达较正常脂肪细胞明显增高(P<0.05);ELISA显示细胞上清中的TNF-α分泌量增加70 pg/mL(P<0.05)。PA组表现出类似结果。分别加入5、10、20μmol/L 4-HIL作用24h后,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所产生的葡萄糖转运分别增加35%、50%、60%;PCR检测显示,脂肪细胞内TNF-αmRNA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与模型组及P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脂肪细胞培养基上清TNF-α分泌水平分别下降10、18、39 pg/mL(P<0.05)。结论 4-HIL可以显著改善高糖诱导的小鼠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同时4-HIL能够抑制TNF-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 4-羟基异亮氨酸 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益气活血方拆方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探讨方剂组成 被引量:9
5
作者 石威 沈霖 +3 位作者 秦铀 卢芙蓉 高兰 潘腊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294-2297,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健康献血者静脉采血抗凝,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PPP),然后在比浊管中加药孵育,用血小板...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来探讨其配伍规律。方法:健康献血者静脉采血抗凝,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latelet poor plasma,PPP),然后在比浊管中加药孵育,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最大聚集率。结果:益气活血方能显著提高ADP,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其中黄芪、当归配伍为方中主药,益气药与活血药相须为用才能发挥促聚作用。结论:益气活血方体外实验能增强健康人血小板聚集功能,但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拆方 血小板聚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卢芙蓉 秦铀 +3 位作者 沈霖 刘建国 谢纪文 高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70-1372,共3页
目的观察磺脲类(SU)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水平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T2DM患者(SFS组)、3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WCP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采用酶... 目的观察磺脲类(SU)降糖药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水平与其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T2DM患者(SFS组)、30例血糖控制良好的T2DM患者(WCP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的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生化指标、胰岛素水平等,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WCP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2±3.6)ng/ml与NC组(6.6±2.3)ng/ml比较,SFS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4.8±3.9)ng/ml与WC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CP组及SFS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6.5±7.2)μU/L和(17.5±7.5)μU/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4.1±2.9)和(4.3±2.9)与NC组分别为(13.9±6.8)μU/L和(2.7±1.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FS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HOMA-IR、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相互作用,可能在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脲化合物 糖尿病 2型 瘦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科熏洗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熊鹏程 卢芙蓉 +1 位作者 秦铀 沈霖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伤科熏洗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10例RA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伤科熏洗方联合西药治疗,... 目的探讨伤科熏洗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其对R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10例RA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治疗组采用伤科熏洗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用西药治疗,共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7%和49.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沉、C反应蛋白、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伤科熏洗方下调TNF-α和IL-1β可能是其治疗RA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科熏洗方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芦巴总皂苷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卢芙蓉 秦铀 +2 位作者 沈霖 熊鹏程 于丽秀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胡芦巴总皂苷(TFGs)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16周后,治疗组给予TFGs(100mg/kg)灌胃,正常组... 目的观察胡芦巴总皂苷(TFGs)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16周后,治疗组给予TFGs(100m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8周后,采用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直接评价胰岛素抵抗水平,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间接评价胰岛素抵抗水平,同时测量体重、附睾周围脂肪重量,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IPGTT、ITT和HOMA-IR结果显示模型组发生明显胰岛素抵抗,而经TFGs治疗后,治疗组胰岛素抵抗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体重、附睾周围脂肪重量、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 TFGs能明显改善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同时能减轻体重,减少脂肪沉积,调节血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肥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表达变化:健康者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样本分析(英文) 被引量:4
9
作者 卢芙蓉 沈霖 +3 位作者 秦铀 石威 高兰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93-1396,共4页
背景: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是血小板膜上主要的糖蛋白分子之一,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凝血酶的受体,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 背景:研究已证实血小板活化参与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是血小板膜上主要的糖蛋白分子之一,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凝血酶的受体,在血小板活化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糖蛋白Ibα表达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对象: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2005-12/2007-01本院门诊就诊的外周血小板计数>50×109L-1的2型糖尿病患者51例,男28例,女23例,纳入对象在检查前两周内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n=25)和控制不良组(n=26);根据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分为合并血管病变组(n=27)和无血管病变组(n=24)。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3名为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与病例组匹配。纳入对象或家属对检测项目和试验知情同意。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患者均在清晨就诊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进行检测。健康体检者于来院体检时进行相同检测。①生化指标检测:由本院检验科完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面胰岛素的检测。②糖蛋白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糖蛋白Ibα的表达的检测: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mL,38g/L枸橼酸钠抗凝后10g/L多聚甲醛固定45min。取50μL固定后全血加至流式检测管,同时分别向不同管中加入20μL糖蛋白Ib/IX/V复合物单克隆抗体CD42a-b-c-d和PE标记的糖蛋白Ibα单克隆抗体CD42b,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min,然后CD42a-b-c-d标记的样品中加入20μL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混匀后室温避光孵育30min。于FACS420型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样本平均荧光强度。③血小板聚集率测定:参照文献检测血小板聚集率。主要观察指标:①生化指标。②糖蛋白Ib/IX/V复合物及糖蛋白Ibα的表达情况。③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实验纳入的51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3名健康体检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良组患者空腹胰岛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控制不良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控制良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和糖蛋白Ⅰbα表达情况的比较:控制良好组和控制不良组患者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和糖蛋白Ⅰbα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控制不良组明显低于控制良好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无血管病变组和合并血管病变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无血管病变组和合并血管病变组患者糖蛋白Ⅰbα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合并血管病变组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平均荧光强度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呈明显负相关(r=-0.634,-0.573,-0.649,P<0.05);糖蛋白Ⅰbα平均荧光强度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明显负相关(r=-0.602,-0.543,P<0.05)。③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52,P<0.01),控制不良组明显高于控制良好组,合并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无血管病变时即存在血小板活化,发生血管病变后活化更明显,且血小板活化与血糖呈正相关。血小板糖蛋白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糖尿病血管病变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聚集功能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及GPⅠb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霖 沈迪 +4 位作者 朱闽 陈瑞 卢芙蓉 秦铀 范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观察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9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68例用消瘀止血片治疗;西药组30例用安络血、维生素C、K、P... 目的观察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Ⅰb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9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68例用消瘀止血片治疗;西药组30例用安络血、维生素C、K、P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止血疗效及血小板聚集恢复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34名健康人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及GPⅠbα的表达。结果中药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9.7%,西药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8,P<0.01);中药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率67.6%,西药组仅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9,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GPⅠb/Ⅸ/Ⅴ及GPⅠbα表达荧光强度均低于健康人(P<0.05);经中药治疗后,患者的上述表达增加,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消瘀止血片在受体蛋白水平上调节血小板凝血酶受体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血小板病 消瘀止血片 凝血酶受体 血小板聚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巴提取物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糖脂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芙蓉 杨胜兰 +3 位作者 沈霖 秦铀 蔡亚玲 熊鹏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2902-2906,共5页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total saponin,TFGs)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营养性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TFGs干预8wk.观察大鼠体质量,附睾周围脂肪组织质量,HE染色观察...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total saponin,TFGs)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营养性肥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TFGs干预8wk.观察大鼠体质量,附睾周围脂肪组织质量,HE染色观察形态学.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与普通饮食大鼠相比,高糖高脂喂养肥胖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495.5g±69.2gvs388.7g±60.2g,P<0.01),附睾周围脂肪显著增多(8.6g±0.6gvs5.3g±0.5g,P<0.01),脂肪细胞肥大,TG、TC和LDL-C水平明显升高(0.9mmol/L±0.3mmol/Lvs0.3mmol/L±0.2mmol/L,2.7mmol/L±0.4mmol/Lvs1.5mmol/L±0.1mmol/L,1.2mmol/L±0.2mmol/Lvs0.5mmol/L±0.2mmol/L,均P<0.01),HDL-C水平降低(0.5mmol/L±0.1mmol/Lvs0.7mmol/L±0.2mmol/L,P<0.01),FINS和HOMA-IR水平显著增高(27.8mIU/L±4.8mIU/Lvs13.6mIU/L±3.6mIU/L,8.0±1.1vs3.5±1.1,均P<0.01).与肥胖大鼠相比,TFGs治疗组大鼠体质量和附睾周围脂肪沉积显著减轻(462.5g±55.2gvs495.5g±69.2g,P<0.01;6.9g±0.3gvs8.6g±0.6g,P<0.01),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受到抑制.同时,TG、TC、LDL-C和HOMA-IR水平显著降低(0.7mmol/L±0.2mmol/Lvs0.9mmol/L±0.3mmol/L,P<0.01;2.1mmol/L±0.3mmol/Lvs2.7mmol/L±0.4mmol/L,P<0.05;0.9mmol/L±0.1mmol/Lvs1.2mmol/L±0.2mmol/L,P<0.01;4.9±1.4vs8.0±1.1,P<0.01).结论:TFGs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具有良好的糖脂调节作用,可能是治疗肥胖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属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复合物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芙蓉 沈霖 +2 位作者 秦铀 石威 高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Ibα的表达。方法将51例T2DM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WCP组)和控制不良组(PCP组),并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伴血管病变组(VD组)和不伴血管病变组(NVD组)。同时选取23例...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Ibα的表达。方法将51例T2DM患者分为控制良好组(WCP组)和控制不良组(PCP组),并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伴血管病变组(VD组)和不伴血管病变组(NVD组)。同时选取2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受试者的生化指标、血小板GPIb/IX/V复合物和GPIbα的表达,并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结果(1)PCP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NC组、WCP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WCP组和PCP组的空腹胰岛素(FINS)、BMI、血脂(TC、TG、HDL、LDL)与N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2)WCP组、PCP组GPⅠb/Ⅸ/Ⅴ复合物平均荧光强度(MFI)与N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P组GPⅠb/Ⅸ/Ⅴ复合物的MFI与WCP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CP组、PCP组GPⅠbαMFI与NC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P组GPⅠbαMFI与WCP组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患者GPⅠb/Ⅸ/Ⅴ复合物的MFI与FPG、HbA1c、FINS呈负相关(P<0.05);GPⅠbαMFI与FBG、HbA1c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不伴血管病变时即存在血小板活化,发生血管病变后活化更明显,且血小板活化与血糖呈正相关。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可能参与了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巴提取物对肾病综合征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卢芙蓉 秦铀 +2 位作者 沈霖 刘建国 熊鹏程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6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改善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肾脏损伤模型,分别在治疗第0、1、2、3和4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 目的观察葫芦巴总皂苷改善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备肾脏损伤模型,分别在治疗第0、1、2、3和4周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量。治疗4周后,各组大鼠处死后取双肾称重,计算肾重指数;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取血检测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糖(BG)、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结果从治疗第1~4周,治疗组和模型组24 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模型组肾重指数、TC和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模型组TP和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而治疗组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葫芦巴总皂苷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总皂苷 阿霉素肾病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 Ib/IX/V复合物表达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霖 沈迪 +4 位作者 陈瑞 朱闽 卢芙蓉 秦铀 范恒 《血栓与止血学》 2008年第6期254-256,共3页
目的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Ibα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在出血期的血小板GPIb/IX/V复合物和GPIbα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并与33例... 目的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IX/V复合物及其组分GPIbα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在出血期的血小板GPIb/IX/V复合物和GPIbα的表达,采用比浊法检测其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并与33例出血控制者及32例正常健康者比较。结果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在出血期间GPIb/IX/V复合物、GPIbα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出血控制者的GPIb/IX/V复合物、GPIbα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小板GPⅠb/Ⅸ/Ⅴ复合物作为凝血酶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受体,在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体内的表达下降,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碍,可能是本病反复发作出血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血小板病 凝血酶受体 血小板聚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联素水平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卢芙蓉 秦铀 +2 位作者 熊鹏程 李静 沈霖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SU)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血糖和血脂,计算体重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SU继发性失效的患者明显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P〈0.05);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均〈0.05),而两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SU继发性失效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和胰岛素抵抗相互影响,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SU继发性失效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脲类药物 失效 继发性 2型糖尿病 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鼻咽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秦铀 胡彦 +3 位作者 杨辰苏 黄静 吴边 杨坤禹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72-276,共5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首位。NPC发病部位隐蔽、早期无典型症状,且个体疗效差异较大,故寻找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判...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头颈部恶性肿瘤首位。NPC发病部位隐蔽、早期无典型症状,且个体疗效差异较大,故寻找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鼻咽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论述,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分子标志物 EB病毒 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有关机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聪 高峰 +3 位作者 张皎月 于丽秀 秦铀 卢芙蓉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9年第5期270-272,275,共4页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及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减弱。IR的发生与多种因子有关,如肿瘤坏死因子...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一定量的胰岛素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低于正常,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及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减弱。IR的发生与多种因子有关,如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抵抗素、瘦素、IL-6等[1-2],其中TNF-α在IR中起核心调节作用。人体内TNF-α主要有2种形态:TNF-α胞外段(transmembrane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M-TNF-α)和可溶性TNF-α(secretory TNF-alpha,sTNF-α);TM-TNF-α需要在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酶(tumor necrosis factor-αconverting enzyme,TACE)的水解作用下形成sTNF-α,才能进入循环系统,参与各种炎症和免疫反应[3]。现本文就TACE与IR的关系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胰岛素抵抗 转化酶 TM-TNF-Α INSULIN TACE 生物效应 受体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hom2/ADAM17信号通路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芙蓉 秦铀 +5 位作者 沈霖 帅波 马陈 徐晓娟 廖奕 杨艳萍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0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基于iRhom2/ADAM17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另选5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药组50例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西药组50例...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基于iRhom2/ADAM17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另选5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药组50例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西药组50例采用肾上腺色腙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止血疗效及血小板聚集恢复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浆非活性的菱形蛋白(iRhom)2、解离素金属酶(ADAM)17和pro-ADAM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中药组患者止血疗效为84.78%,显著高于西药组的44.68%(P<0.05)。中药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恢复率为71.74%,显著高于西药组的6.38%(P<0.05)。治疗前,中药组与西药组患者iRhom2与ADAM1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中药组iRhom2与ADAM17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中药组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血小板聚集、提升止血效率。iRhom2/ADAM17信号通路参与了出血性血小板病的病理过程,调控iRhom2/ADAM17信号通路可能是益气活血方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作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血小板病 解离素金属酶17 非活性的菱形蛋白2 益气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Ib/Ⅸ/Ⅴ Complex,a Receptor of Thrombin,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Thrombopathy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霖 沈迪 +4 位作者 朱锐 朱闽 卢芙蓉 秦铀 范恒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8年第6期657-659,共3页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GP) Ib/Ⅸ/Ⅴ complex and its subunit GP Ibα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thrombopathy (HT), the expressions of GP Ib/Ⅸ/Ⅴ complex and GP Ibα,defined 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GP) Ib/Ⅸ/Ⅴ complex and its subunit GP Ibα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thrombopathy (HT), the expressions of GP Ib/Ⅸ/Ⅴ complex and GP Ibα,defined as 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 were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maximum aggregation of platelet was determined by turbidity method. These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among 68 HT patients with the presenting complaint of hemorrhage, 33 well-controlled HT patients and 32 normal healthy subj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FI of GP Ib/Ⅸ /Ⅴ complex and GP Ibα was markedly lower in HT patients with current hemorrhage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subjects, with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expressions of GP Ib/ Ⅸ/ Ⅴ complex and GP Ibα between well-controlled HT patients and normal healthy subjects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GP Ib/Ⅸ /Ⅴ complex, the receptor of thrombin and von Willebrand factor, was down-regulated in HT patients with current hemorrhage, which might result in the dysfunc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recurrence of 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s hemorrhagic thrombopathy thrombin receptor PLATELETAGGREG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cutaneous versus Intravenous Bortezomib Administration for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a Meta-analysis 被引量:3
20
作者 Shi-dai MU Li-sha AI +1 位作者 You QIN Yu HU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Bortezomib,the first potent therapeutic proteasome inhibitor,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MM).However,evidence bearing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 Bortezomib,the first potent therapeutic proteasome inhibitor,has been suggested as a standard care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multiple myeloma(MM).However,evidence bearing 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ubcutaneous(SC) versus intravenous(IV) administration of bortezomib for MM patients is controversial.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RCTs) and observational studies were enrolled in our meta-analys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ortezomib via SC vs.IV administration on MM patients.Sixteen trials with a total of 2575 patients with MM(SC,n=1191;IV,n=1384) were included in our meta-analysi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arms regarding overall response rate(ORR),complete response(CR),or 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The pooled RRs for rate of adverse events(AEs),such as thrombocytopenia and 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were 0.79(95% CI:0.68–0.92) and 0.63(95% CI:0.51–0.79),respectively.Moreover,there was much more largely decreased incidence of grade 3 and higher thrombocytopenia and BIPN in bortezomib SC administration than IV route.In general,alternative SC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stead of IV administration in use of bortezomib for patients with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TEZOMIB multiple myeloma META-ANALYSIS sub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