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汤氏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8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秦秀娣 赵海音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颈椎病 针刺疗法 汤氏头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秦秀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针灸疗法 汤氏头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秦秀娣 黄诚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5-40,共6页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概况秦秀娣黄诚(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损伤综述颅脑损伤主要包括脑震荡及脑挫裂伤等,常引起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一般在外伤后恢复期仍遗有头痛、头晕、痴呆...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概况秦秀娣黄诚(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200030)图书分类号R224-51关键词针灸疗法脑损伤综述颅脑损伤主要包括脑震荡及脑挫裂伤等,常引起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一般在外伤后恢复期仍遗有头痛、头晕、痴呆、记忆力减退,耳聋、失语、偏瘫、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颅脑损伤 创伤 体针 电针 头针 耳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氏头针临床应用举隅 被引量:2
4
作者 秦秀娣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3-34,共2页
运用汤氏头针疗法 ,随症取穴 ,治疗小儿脑瘫、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等 ,获得满意疗效。说明汤氏头针疗法具有独特疗效。
关键词 汤氏头针 小儿脑瘫 颈椎病 失眠 椎动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抑制老年大鼠脑与垂体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诚 陈汉平 +2 位作者 秦秀娣 周羚 程介士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了阐明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可能机制,我们应用老年大鼠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以模拟老年性痴呆脑内的炎症状态,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针刺时大鼠脑与垂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6(I... 为了阐明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可能机制,我们应用老年大鼠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以模拟老年性痴呆脑内的炎症状态,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针刺时大鼠脑与垂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IL-1β与IL-6mRNA在老年大鼠皮质、小脑、垂体显著高于4月龄大鼠,针刺后其表达减少,表明针刺抑制脑内的炎症反应可能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衰老 早老性痴呆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调节老年大鼠垂体激素分泌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诚 秦秀娣 +3 位作者 周羚 方军 刘剑 陈汉平 《上海针灸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31,共2页
应用放免分析技术观察电针、艾灸对老年大鼠垂体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生长激素(GH)及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针、艾灸可显著提高垂体与血清LH及FSH水平,增加垂体GH含量,表... 应用放免分析技术观察电针、艾灸对老年大鼠垂体与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生长激素(GH)及泌乳素(PRL)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电针、艾灸可显著提高垂体与血清LH及FSH水平,增加垂体GH含量,表明针灸抗衰老的作用可能与改善垂体激素分泌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艾炷灸 垂体 激素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表达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施茵 包春辉 +4 位作者 吴焕淦 陈巍峰 秦秀娣 张榕 吴璐一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以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克罗恩病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轻、中度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隔... 目的观察隔药灸结合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以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克罗恩病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符合轻、中度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12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美沙拉嗪口服,连续服用12周。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63.3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肠黏膜TNFα-、TNFR1、TNFR2含量和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肠黏膜TNFα-、TNFR1含量及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结合针刺可能是通过降低克罗恩病肠黏膜异常增高的TNFα-、TNFR1、TN-FR2,从而抑制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凋亡,达到保护肠上皮屏障损伤和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针灸疗法 隔药灸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与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次利 谭琳蓥 +5 位作者 王晓梅 马晓芃 戚莉 秦秀娣 刘慧荣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2期74-76,共3页
艾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作用广泛。该文对艾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展望艾化学成分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 艾叶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谭琳蓥 刘慧荣 +4 位作者 王茎 秦秀娣 黄文燕 赵天平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 目的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conlonic fibroblast,CFB)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灌胃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选取天枢和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温和灸治疗;SASP灌胃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灌胃。分离并培养各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Western印迹法观察艾灸对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纤维化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合成显著增强;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Ⅳ型胶原的合成均被显著抑制;SASP灌胃组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细胞内Ⅰ型胶原的合成被显著抑制。结论艾灸能够调节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CFB细胞内胶原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灸 结肠炎 溃疡性 大鼠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灸法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黏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赵天平 周爽 秦秀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8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 目的:观察UC大鼠结肠损伤与黏蛋白分泌情况,探讨不同灸法对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6组。采用免疫学方法,并加局部刺激制备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和温和灸组取天枢穴(双)、气海穴,分别施以相应的治疗,连续治疗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各组动物的体重、大便、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肠黏膜黏蛋白分泌情况。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出现腹泻症状;病理学观察可见溃疡形成;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减少,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温和灸组经相应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肠肠壁各层结构明显改善。除温和灸组溃疡面尚未愈合外,隔药灸组、隔姜灸组、隔蒜灸组溃疡面已经基本愈合。结肠黏膜中性黏蛋白和酸性黏蛋白分泌上调,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隔药灸、隔姜灸、隔蒜灸、温和灸可以通过调节黏蛋白表达,起到修复UC大鼠结肠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不同灸法 黏蛋白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参与隔药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宽 刘慧荣 +5 位作者 吴焕淦 张英英 翁志军 秦秀娣 赵继梦 吴璐一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4期2053-2062,共10页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25(OH)D3、VDR浓度;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和大鼠结肠组织VDR、RXRαmRNA的表达;分析25(OH)D3与治疗后DAI评分、结肠IFN-γ、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隔药灸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HPS评分(P<0.05);隔药灸显著升高UC大鼠血清和结肠中25(OH)D3、VDR浓度(P<0.05),以及结肠组织中VDR、RXRαmRNA表达(P<0.05);隔药灸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P<0.05)。大鼠血清25(OH)D3浓度与治疗后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肠25(OH)D3浓度分别与结肠IFN-γ、TNF-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隔药灸可抑制UC大鼠结肠IFN-γ、TNF-α的表达,升高其血清和结肠中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浓度;UC大鼠肠道炎症与低浓度的维生素D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 溃疡性结肠炎 25羟基维生素D3 维生素D受体 Γ干扰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施茵 吴焕淦 +4 位作者 秦秀娣 涂小予 张立恒 王乾瑶 黄文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艾灸防治克隆氏病(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隔药灸组与温和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治疗,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 目的:探讨艾灸防治克隆氏病(CD)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大鼠CD模型。隔药灸组与温和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治疗,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治疗。分别采用ELISA法和HE法观察CD大鼠结肠黏膜TNF-α、TGF-1β含量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NF-α、TGF-β1含量显著增高,呈现典型的CD肠道炎症和肠纤维化表现;隔药灸、温和灸和西药组则均有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形态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两艾灸组优于西药组。结论:艾灸可能通过降低结肠黏膜TNF-α、TGF-β1的含量,从而减轻CD肠道炎症,防治肠纤维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克隆氏病 大鼠 TNF-Α TGF-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调节炎症性肠病的模式识别受体及信号转导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晓梅 施征 +4 位作者 马晓芃 周次利 秦秀娣 刘慧荣 吴焕淦 《上海针灸杂志》 2010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机理之一,艾灸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模式识别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艾灸调整机... 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机理之一,艾灸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模式识别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艾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优势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艾灸对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深入阐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理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炎性肠疾病 模式识别受体 肠道菌群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及机理研究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佳红 秦秀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032-1033,共2页
单纯性肥胖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实验机理研究方面 ,均取得较大进展。但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大多局限在中枢神经核团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 ,没有新的突破 ,在临床方面有待于... 单纯性肥胖症是当今社会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近年来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实验机理研究方面 ,均取得较大进展。但针灸减肥的机理研究大多局限在中枢神经核团神经递质含量的研究 ,没有新的突破 ,在临床方面有待于更多、更科学、更规范的临床研究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针灸治疗 治疗机理 辨证分型 疗效 针灸减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病针灸治疗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佳红 秦秀娣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
通过收集、整理近 5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部分临床报道和本病疗效机理研究 ,认为针灸治疗本病值得推广 。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αIL-10mRNA的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施茵 刘慧荣 +3 位作者 华卫国 秦秀娣 吴焕淦 钱睛兰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2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 -α、IL -10mRNA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克隆氏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三组 ,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用“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 目的 :探讨针灸对克隆氏病大鼠结肠TNF -α、IL -10mRNA的调节机制。方法 :在成功制备克隆氏病大鼠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三组 ,并与正常大鼠进行对照。隔药灸组、电针组选用“天枢”、“气海”穴分别进行隔药灸和电针治疗 ,以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TNF -α与IL -10mRNA的表达。结果 :克隆氏病模型大鼠结肠TNF -αmRNA与IL -10mRNA表达较正常组大鼠增高 ,隔药灸组、电针组均显著降低。结论 :针灸可能是通过抑制克隆氏病大鼠结肠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 -αmRNA的表达 ,调整IL -10mRNA与TNF -αmRNA之间的平衡 ,从而减轻或消除肠道炎症 ,以达治疗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氏病 TNF—α 隔药灸 大鼠 结肠 IL—10 RNA 结论 调节机制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大鼠克罗恩病结肠组织E-选择素、ICAM-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施茵 吴焕淦 +4 位作者 秦秀娣 谭琳蓥 张卫 华雪桂 张英英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克罗恩病结肠组织E 选择素、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成功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隔药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 ,并设正常组进行对照。隔药灸组与电针组分别予以隔药灸、电针“天枢”、“气海”治... 目的 :探讨针灸对大鼠克罗恩病结肠组织E 选择素、ICAM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成功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的基础上 ,随机分为隔药灸组、电针组和模型组 ,并设正常组进行对照。隔药灸组与电针组分别予以隔药灸、电针“天枢”、“气海”治疗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E 选择素、ICAM 1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 ,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E 选择素、ICAM 1的表达均有显著升高。电针组大鼠E 选择素、ICAM 1的表达有明显的下调 ;隔药灸组大鼠结肠组织ICAM 1的异常表达显著下降 ,但E 选择素的异常表达下降不明显。结论 :大鼠克罗恩病的发病与E 选择素、ICAM 1的异常表达有关 ;电针治疗可能是通过调节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粘膜ICAM 1与E 选择素的异常表达而取效 ,隔药灸治疗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粘膜E 选择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提示隔药灸与电针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大鼠 针灸疗法 E-选择素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荟萃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忽世秀 王士源 +8 位作者 吴焕淦 丁邦友 赵天平 朱毅 秦秀娣 张智英 周云 张琳珊 刘慧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90-1597,共8页
目的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 目的评价针灸或针灸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在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的有关针灸或其配合中药等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统计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共纳入25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合计2233例患者;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疗法具有更好疗效(P<0.00001),更高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P<0.00001)、更少的不良反应(P<0.00001)及更低的复发率(P<0.05),并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分别配合中药、西药疗法相对于西药疗法均具有更好疗效。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西药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是消化性溃疡临床治疗的更优方案,但由于此次纳入文献的质量等级不高,故需谨慎对待此结论,仍需要更多的临床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消化性溃疡 随机对照实验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EA) ON CONTENTS OF ENDOGENOUS OPIOID PEPTIDES(EOPS) IN THE AGED RAT BRAIN AND PITUITARY
19
作者 黄诚 陈汉平 +3 位作者 秦秀娣 翟道汤 陈介士 方军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7年第1期33-37,共5页
The present is aimed at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endogenous opioidpeptides’ (EPOs) contents in the aged rat brain and pituitar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ound the anti-ag-ing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 The present is aimed at the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EA) on endogenous opioidpeptides’ (EPOs) contents in the aged rat brain and pituitary in order to further expound the anti-ag-ing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5-endorphin (5-EP) contents in the aged rathypothalamus and pituitar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young rats and lower in hippocampus, and leuenkephalin (LEK) levels are also higher in the aged rat hippocampus and striatumthan those in the young rats. In the aged rats that received the EA stimulations, the β-EP contents inthe hypothalamus, pituitary, and the LEK level in the striatum are decreased sigrijficantly and the β-EP contents is increased in the hippocampu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ging delaying effects ofacupuncture may be reached partly through modifying the age-related changes of EOPs’ secretion inthe rat brain and pituit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Aging Endogenuos OPIOID peptide Β-ENDORPHIN LEU-ENKEPHA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AL(HPG) AXIS OF THE AGED RATS
20
作者 黄诚 陈汉平 +3 位作者 方军 秦秀娣 周羚 刘剑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8年第3期27-30,共4页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aging delaying by acupuncture, we used the radioimmunoassays teckniqu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functions of hypothalamus-pituiary-gonadal axi...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aging delaying by acupuncture, we used the radioimmunoassays teckniqu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functions of hypothalamus-pituiary-gonadal axis in 22-month-old ra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HRH contents in the hypothalamus, LHRH, LH, and FSH in pituitary of aged rats and serum T contents in the aged male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4-month-old rats. The serum E2 levels in the aged female rats were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young rat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creased the hormone secretion of agde rats, suggesting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ld enhance the functions of HPG axis in the aged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Aging 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