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功效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12
1
作者 秦凯华 宋健平 叶俏波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5-187,共3页
附子的诸多功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目前归纳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文对附子功效的记载进行本草学、方书及医籍考证,附子各功效自古均有运用,回阳救逆在明清时期明确提出;金元时期,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细化为... 附子的诸多功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和逐步完善,目前归纳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本文对附子功效的记载进行本草学、方书及医籍考证,附子各功效自古均有运用,回阳救逆在明清时期明确提出;金元时期,附子补火助阳的功效细化为以温脾肾之阳为主;散寒止痛在《神农本草经》已明确指出。该文为附子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功效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P条件下含川乌经方的安全性再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凯华 宋健平 +2 位作者 周玖瑶 徐勤 王振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71-3072,共2页
目的在GLP条件下研究含川乌经方的急性毒性,KM小鼠24h内3次灌胃,分别给予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制川乌浸膏,观察研究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取最大给药量方法。KM小鼠按体重分... 目的在GLP条件下研究含川乌经方的急性毒性,KM小鼠24h内3次灌胃,分别给予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赤丸、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制川乌浸膏,观察研究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急性毒性试验采取最大给药量方法。KM小鼠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各组均按40 ml·kg-1体重灌胃给药3次,两次给药间隔4h;每次灌胃给药后连续4h观察KM小鼠出现的症状及症状起始的时间等情况。观察KM小鼠外观、行为、精神、对刺激的反应、分泌物、排泄物等。所有KM小鼠均进行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其器官体积、颜色、质地的改变。结果 7组动物在饮水、毛色、体重、粪便及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的形态、大小、光滑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果显示含川乌经方对小鼠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故可认为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经方 安全性再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原文传递
生姜大枣配伍应用浅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凯华 邓中甲 李达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7-69,共3页
生姜、大枣配伍临床应用广泛,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在表可以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在里则调和脾胃、温补中焦;还具有温经通脉、和中止呕之效。通过对古今医家运用姜枣的规律的研究,探讨生姜、大枣临床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关键词 生姜 大枣 配伍 调和营卫 调和脾胃 温经通脉 和中止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九味羌活汤的配伍特点 被引量:5
4
作者 秦凯华 李达 邓中甲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3期251-252,共2页
九味羌活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科杂病。其配伍特点显著,一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二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本文结合名医方论探讨了其所体现的组方规律。其中包含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特别是升散药和生地攻补兼施的配伍运... 九味羌活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科杂病。其配伍特点显著,一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二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本文结合名医方论探讨了其所体现的组方规律。其中包含了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特别是升散药和生地攻补兼施的配伍运用,补中兼发,补阴以托邪,我们在探讨组方规律时应予以重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味羌活汤 分经论治 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中甲教授临床运用逍遥散经验举隅 被引量:3
5
作者 秦凯华 邓中甲 李达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9-31,共3页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和肝脾之名方,临床应用广泛,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本文对邓中甲教授临床加减运用逍遥散的经验进行简单总结,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运用逍遥散。
关键词 逍遥散 临床运用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对附子“温通心阳”作用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金钊 秦凯华 +1 位作者 叶俏波 宋健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6-579,共4页
目的:观察附子与山茱萸配伍后增强"温通心阳"及降低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以药物(附子、山茱萸、山茱萸配伍附子)治疗6 w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舒缩功能和神经体液因子水平,并... 目的:观察附子与山茱萸配伍后增强"温通心阳"及降低心脏毒性的作用。方法:以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以药物(附子、山茱萸、山茱萸配伍附子)治疗6 w后,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舒缩功能和神经体液因子水平,并检测小鼠给予附子(8 g/kg)及山茱萸+附子(1∶1,16 g/kg)后所出现的各型心律失常,观察配伍山茱萸对附子心脏毒性的影响。结果:附子或山茱萸单用,能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舒缩功能,表现为不同程度升高心衰大鼠LVSP和+dp/dtmax,降低LVEDP和-dp/dtmax;同时降低心衰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BNP水平并改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而山茱萸配伍附子后,以上作用均优于附子或山茱萸单用。此外,配伍山茱萸可显著降低附子所致小鼠心率失常及死亡比例。结论:配伍山茱萸能增强附子"温通心阳"的功效,并降低其心脏毒性,表现为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山茱萸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温通心阳 减毒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中甲教授运用柴胡经验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达 秦凯华 叶俏波 《现代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总结归纳邓中甲教授灵活运用柴胡的经验,为临床运用柴胡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邓教授病案及其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出邓老运用柴胡的经验。结果:柴胡的根本功效为升散、调畅气机,在其根本功效的基础上主要有四个功效发挥方向,即... 目的:总结归纳邓中甲教授灵活运用柴胡的经验,为临床运用柴胡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对邓教授病案及其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出邓老运用柴胡的经验。结果:柴胡的根本功效为升散、调畅气机,在其根本功效的基础上主要有四个功效发挥方向,即:解表、疏肝、升阳、活血。结论:柴胡功效的发挥方向和配伍环境、剂量及剂型等因素息息相关,临床运用时需采用多方法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中甲 柴胡 用药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类本草》中柴胡的本草学考证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达 邓中甲 +1 位作者 秦凯华 叶俏波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依据《证类本草》中柴胡的本草学资料,考证了汉至唐宋的各个历史时期内,柴胡的药用正品及其流变。方法上依据本草文献结合现代植物学及鉴定学的知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至唐宋时期,正品柴胡为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 依据《证类本草》中柴胡的本草学资料,考证了汉至唐宋的各个历史时期内,柴胡的药用正品及其流变。方法上依据本草文献结合现代植物学及鉴定学的知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汉至唐宋时期,正品柴胡为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d及银州柴胡Bupleurum yinchowense Shan et Y.Li,后者更佳,为柴胡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证类本草 本草考证 狭叶 银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大黄“推陈致新”功效异同及配伍运用机理浅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李达 叶俏波 +1 位作者 秦凯华 邓中甲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10,共2页
通过对比柴胡、大黄性味功效的异同,发现两者均具有"推陈致新"的功效。但二者性味不同,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达到这一功效。柴胡、大黄配伍后加强了"推陈致新"的功效,且能较好地调整气机,为最重要的配伍药对之一。
关键词 柴胡 大黄 推陈致新 功效 配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疟与卫气营血辨证的探讨
10
作者 叶俏波 宋健平 +1 位作者 秦凯华 郑绍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11-3012,共2页
脑型疟是感染疟疾后最容易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在以往的脑型疟的治疗中发现,脑型疟与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中的气分证、营分证有密切的相关性。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脑型疟与中医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脑型疟红细胞内期的病理过程本... 脑型疟是感染疟疾后最容易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在以往的脑型疟的治疗中发现,脑型疟与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中的气分证、营分证有密切的相关性。从中医理论出发,探讨脑型疟与中医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有助于揭示脑型疟红细胞内期的病理过程本质,提高脑型疟的救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型疟 卫气营血 辨证 粘附
原文传递
中医营养食疗学的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燕宇 秦凯华 王宏志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13,共3页
从以五脏为中心、食物性能、顺应自然等理论出发,以节饮食、适寒湿、合理搭配、谨和五味、三因制宜为原则,论述了中医营养食疗学的理论及应用。
关键词 中医食疗学 五脏 整体观 三因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作用下陈皮陈化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代琪 罗文凯 +5 位作者 叶俏波 陈柳霖 胡宇 秦凯华 高鹏 罗霄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0期250-255,共6页
研究陈皮表面微生物分布情况,了解微生物作用下陈皮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变化,为陈皮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迄今为止,已发现16种细菌属、22种真菌对陈皮在陈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具有转化作用,其中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主,... 研究陈皮表面微生物分布情况,了解微生物作用下陈皮陈化过程中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变化,为陈皮的合理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迄今为止,已发现16种细菌属、22种真菌对陈皮在陈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具有转化作用,其中细菌以芽孢杆菌属为主,真菌以曲霉属为主。陈化过程中,放线菌门与曲霉门对黄酮类物质影响较为显著;环碎屑菌科、假单胞菌科、黑曲霉属、芽孢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嗜酸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新衣原体属、甲基杆菌属等对挥发油类成分有影响;暹罗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史密氏菌、黑曲霉菌等对多糖有消耗和转化作用。陈化后陈皮多种化学成分总含量上升,药理作用较陈化前有所加强。陈皮在陈化过程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黄酮类、生物碱类成分总量增多,多糖类成分水溶性提高,挥发油类成分中烃类、醛酮类和酚类变化最明显,较前新增了酯、酸、醇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陈化 表面微生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元散方药考辨
13
作者 陈柳霖 胡宇 +4 位作者 吴明权 叶臻 叶俏波 秦凯华 王明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2-26,共5页
益元散首载于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痢门》,由滑石、甘草组成,目前多作为清暑利湿之剂。通过回溯河间学术思想与历代医药典籍,文章对益元散方名、方义、主治源流及组方特色进行考证、梳理、解析,发现益元散原书主治涵盖内外各科七... 益元散首载于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痢门》,由滑石、甘草组成,目前多作为清暑利湿之剂。通过回溯河间学术思想与历代医药典籍,文章对益元散方名、方义、主治源流及组方特色进行考证、梳理、解析,发现益元散原书主治涵盖内外各科七十余证,与当今认知具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益元散具有鲜明“气一元论”内涵,在河间玄府理论视角下,既可甘寒解热,亦能淡渗利窍,通过畅达气、血、津、液、精、神治疗各类热郁疾患,是刘河间在火风、燥火行令的时空背景下以开玄手法治疗阳热怫郁的代表方剂,在当今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发挥着解毒、利窍、疗疮等作用,本文为还原益元散的制方思想和扩展现代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元散 滑石 玄府 六一散 天水散 太白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水开玄法治疗湿热咳嗽探微
14
作者 毛景泽 赵允磊 +2 位作者 叶俏波 秦凯华 白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湿热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相关诊疗指南对于本病的阐释较少。本文基于湿热咳嗽辨治的发展源流以及现代名家相关经验,从玄府学说视角解析湿热咳嗽,探析利水开玄法及其代表方药在本病治疗中的机制,从中凝练出... 湿热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行中医内科学教材以及相关诊疗指南对于本病的阐释较少。本文基于湿热咳嗽辨治的发展源流以及现代名家相关经验,从玄府学说视角解析湿热咳嗽,探析利水开玄法及其代表方药在本病治疗中的机制,从中凝练出利水开玄的核心要旨,认为该法重在分消湿热,启肺开闭,恢复体内气、液等基础物质的正常运行,代表方剂为千金苇茎加杏仁滑石汤,代表药物为滑石、芦根,该类方药和缓而效卓,对于儿科尤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咳嗽 利水开玄 滑石 芦根 千金苇茎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达夫临证运用桂枝汤类方经验
15
作者 陈柳霖 秦凯华 +1 位作者 叶俏波 王明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4-7,共4页
陈达夫教授将伤寒六经理论与家传秘学融合,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六经辨证。临床以六经统病,执简驭繁,善用经方治疗眼科疑难疾病,疗效卓绝。文章基于陈达夫教授在眼科六经辨证中,将整体脏腑经络和局部形色血丝结合的特点... 陈达夫教授将伤寒六经理论与家传秘学融合,结合自身诊疗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眼科六经辨证。临床以六经统病,执简驭繁,善用经方治疗眼科疑难疾病,疗效卓绝。文章基于陈达夫教授在眼科六经辨证中,将整体脏腑经络和局部形色血丝结合的特点,凝练出陈达夫教授定六经归属、审兼夹症形、分虚实变化以运用桂枝汤类方的临证思路,旨在总结其在中医眼科领域的经方心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达夫 桂枝汤 眼病 六经 玄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玄府”法在肾病综合征中的运用
16
作者 罗文凯 陈柳霖 +2 位作者 胡宇 秦凯华 叶俏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7-21,共5页
肾病综合征主要累及肾、肺、脾三脏,与六淫外袭,内生五邪等因素相关。目前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治法有:温阳利水、祛风利水、攻下逐水、化痰利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补脾益肾等。本文基于“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视角,提... 肾病综合征主要累及肾、肺、脾三脏,与六淫外袭,内生五邪等因素相关。目前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常用治法有:温阳利水、祛风利水、攻下逐水、化痰利湿、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益气滋阴、补脾益肾等。本文基于“玄府郁闭为百病之根”视角,提出“玄府郁闭”为肾病综合征核心病机,具体病机可归纳为寒邪久羁、郁热内结、湿浊内蕴、瘀血留滞、玄府虚萎、升降失常;临证以“开玄府”为治法之纲,以辛温开玄、透热开玄、利湿开玄、虫蚁通络、风药增效、斡旋气机治法进行论治。其中,风药开玄启闭,增效补益之功尤值得重视。开通玄府视角以气机升降为核心,血脉流通为机要,是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补充,对提高肾病综合征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玄府 郁闭 风药 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明杰教授基于玄府理论辨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特色经验
17
作者 胡宇 叶臻 +1 位作者 秦凯华 王明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随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学习负担增加,劳动强度、精神压力加重,慢性疲劳综合征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多发病。王明杰教授治疗该病有丰富经验,尤其针对常规治疗无效者,收效显著。王明杰教授基于玄府理论建设性地提出“玄府闭塞,神机不运... 随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工作、学习负担增加,劳动强度、精神压力加重,慢性疲劳综合征已逐渐成为一种临床多发病。王明杰教授治疗该病有丰富经验,尤其针对常规治疗无效者,收效显著。王明杰教授基于玄府理论建设性地提出“玄府闭塞,神机不运”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关键病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提倡以开玄达神为主要治法,补益气血的同时重视麻黄、柴胡、羌活、葛根、防风、川芎等风药和全蝎、蝉蜕等虫药的运用,通补结合,补虚开玄、畅达神机。本文对王明杰教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论治特色和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两则,以期丰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理论 开玄达神 慢性疲劳综合征 风药 虫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药未必尽祛风,升散透泄用无穷——玄府学派名家论风药 被引量:22
18
作者 叶俏波 江花 +2 位作者 江玉 王倩 秦凯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7,共4页
王明杰、黄淑芬教授善用风药开通玄府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独辟蹊径,屡起沉疴。本文精选二位教授独到的用药经验,如麻黄、桂枝治雷诺氏综合征、面瘫、抑郁证、内伤发热;羌活、防风治脱发、阳痿、鼻渊、颈椎病;细辛、白芷治痴呆、癫痫、麻... 王明杰、黄淑芬教授善用风药开通玄府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独辟蹊径,屡起沉疴。本文精选二位教授独到的用药经验,如麻黄、桂枝治雷诺氏综合征、面瘫、抑郁证、内伤发热;羌活、防风治脱发、阳痿、鼻渊、颈椎病;细辛、白芷治痴呆、癫痫、麻痹性斜视;柴胡、葛根治视神经萎缩、视疲劳等,对运用不同风药治疗各类顽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另举临床验案两则,旨在展示用药心法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明杰 黄淑芬 玄府 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改善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机理浅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秦凯华 郭语艳 +1 位作者 杨慎峭 叶俏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9-11,共3页
本文从中医养生学角度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对八段锦改善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机理进行了浅析。从“调形以助肌肉功能,改善力学平衡”,“调气以利血液循环,改善滑液分泌”,“调神以促神经功能,改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进行了探讨,为... 本文从中医养生学角度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对八段锦改善中老年人膝骨关节炎的机理进行了浅析。从“调形以助肌肉功能,改善力学平衡”,“调气以利血液循环,改善滑液分泌”,“调神以促神经功能,改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控制”进行了探讨,为八段锦防治中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八段锦 调形 调气 调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明杰从玄府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凯华 叶臻 +3 位作者 佘颖祺 王倩 叶俏波 王明杰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5-8,36,共5页
王明杰教授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从玄府理论的新视角将汗、吐、下三法的临床应用高度概括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笔者认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的提出,是对汗、吐、下三法"开通玄府"作... 王明杰教授在继承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从玄府理论的新视角将汗、吐、下三法的临床应用高度概括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笔者认为"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的提出,是对汗、吐、下三法"开通玄府"作用靶点、作用趋向的进一步细化。虽然汗、吐、下三法的作用靶点、作用趋向有表里上下的不同,但其实质都具有开通玄府的作用,而且横窍竖窍、升降出入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互为枢纽,互相影响。本文对"汗法开横窍、吐下开竖窍"的理论基础、具体内涵、代表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不断深化玄府理论,使其更系统、更具体,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丰富临床实践内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吐、下法 横窍 竖窍 玄府 王明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