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反应与血清β-EP、子宫PGE2/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秦中银 陈盼碧 +4 位作者 杨雯雯 金灵敏 唐徐韵 周杨嘉琪 侯天仙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0期1701-1704,1709,共5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血清β-内啡肽(β-EP)、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应机制以及与直接灸关元的效应差异。方法32只雌性Wis... 目的观察隔药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大鼠扭体反应、血清β-内啡肽(β-EP)、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脾脏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应机制以及与直接灸关元的效应差异。方法3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关元组、直接灸关元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建立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隔药灸关元组采用艾炷隔药灸"关元"穴,直接灸关元组采用艾炷直接灸"关元"穴,均每日1次,每次7壮,连续10 d。末次治疗结束后,记录30 min内各组大鼠扭体次数,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β-EP、子宫组织PGE2、PGF2α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增加(P<0.01),提示造模成功;血清β-EP与子宫组织PGE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显著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1)。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关元组与直接灸关元组30 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血清β-EP与子宫组织PGE2含量明显增加(P<0.01),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直接灸关元组比较,隔药灸关元组脾脏NK细胞活性更高(P<0.05)。结论隔药灸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β-EP、子宫PGE2含量与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子宫PGF2α含量实现;隔药灸关元穴与直接灸关元穴镇痛效应相当,但隔药灸对PD大鼠NK细胞活性影响优于直接灸,可能与隔药灸中药物的参与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隔药灸 关元穴 血清内啡肽 子宫前列腺素E2/F2α 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8 MAPK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Th1/Th2失衡及EOS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唐徐韵 陈盼碧 +2 位作者 杜狄佳 秦中银 龙润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的影...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38 MAPK)、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表达和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制备哮喘模型,西药组连续2周给予地塞米松腹腔注射治疗,穴位埋线组于肺俞、肾俞、脾俞、定喘和膻中处行埋线治疗,观察各组大鼠引喘潜伏期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中EOS超微结构的变化,瑞氏染色观察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EOS的相对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p38 MAPK、IFN-γ、IL-4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形态结构异常,大鼠肺组织EOS处于活化状态,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支气管变形程度减轻,大鼠肺组织EOS出现细胞自噬样结构的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引喘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大鼠BALF中EOS的相对含量、肺组织中p-p38 MAPK和IL-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IFN-γ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的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大鼠BALF中EOS的相对含量、肺组织中p-p38 MAPK和IL-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而IFN-γ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的传导,纠正Th1/Th2失衡,从而影响肺组织中EOS的浸润和活化,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穴位埋线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TH1/TH2失衡 嗜酸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调节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在哮喘模型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徐韵 陈盼碧 +2 位作者 杜狄佳 秦中银 龙润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5688-5694,共7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缓解哮喘气道炎症与调节p38 MAPK通路中Th1/Th2的失衡相关,上述过程是否同时受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p38 MAPK通路、白细胞介素4、γ-...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穴位埋线缓解哮喘气道炎症与调节p38 MAPK通路中Th1/Th2的失衡相关,上述过程是否同时受到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状态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p38 MAPK通路、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和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与穴位埋线组第1,8天腹腔注射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制备哮喘模型,第15天起雾化吸入卵蛋白溶液诱发气道炎症反应症状,1次/d,连续2周;同时,地塞米松组15 d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治疗,1次/d,连续2周;穴位埋线组15 d后在“肺俞、定喘和膻中”穴位给予埋线治疗。雾化吸入结束后,采用瑞氏-姬姆萨染色计数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对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阳性表达,Western Blot和PCR检测肺组织中p-p38 MAPK、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与穴位埋线组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对含量降低(P<0.01);穴位埋线组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对含量高于地塞米松组(P<0.05);②透射电镜下可见,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板层小体和线粒体受损情况缓解;③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表达降低(P<0.01),γ-干扰素表达升高(P<0.01);与地塞米松组比较,穴位埋线组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表达升高(P<0.01),γ-干扰素表达降低(P<0.01);④Western Blot和PCR检测显示,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肺组织p-p38 MAPK、白细胞介素4的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P<0.05),γ-干扰素的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1);⑤结果表明,穴位埋线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来上调γ-干扰素和下调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减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应激受损,缓解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哮喘 p38 MAPK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埋线通过调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喻华梅 杨孝芳 +4 位作者 陈盼碧 唐徐韵 杜狄佳 秦中银 龙润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支气管哮喘(BA)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气道上皮细胞(AEC)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BA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支气管哮喘(BA)大鼠肺组织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和气道上皮细胞(AEC)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BA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混悬液腹腔注射制备BA模型。穴位埋线组予“肺俞”“定喘”和“膻中”埋线治疗1次。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1.5 mg/kg)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治疗2周。记录各组大鼠每分钟打喷嚏次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中AEC超微结构的变化,测量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平滑肌的厚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p38 MAPK、IL-4和INF-γ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变形明显,AEC内出现大量自噬泡结构,线粒体减少;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支气管变形缓解,AEC内空泡结构减少,线粒体数量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每分钟打喷嚏次数、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中p-p38 MAPK和IL-4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治疗后打喷嚏次数、支气管壁厚度、支气管平滑肌厚度明显减少(P<0.01),肺组织中p-p38 MAPK和IL-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可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降低IL-4的表达、升高IFN-γ的表达,从而缓解BA大鼠AEC受损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哮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气道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针刺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影响哮喘大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秦中银 陈盼碧 +2 位作者 唐徐韵 杜狄佳 龙润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0-695,共6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磷酸-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干扰素γ(IFN-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针刺对EO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 目的:观察针刺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磷酸-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干扰素γ(IFN-γ)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针刺对EO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与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与氢氧化铝混悬液法复制哮喘大鼠模型。地塞米松组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9 mg/kg,每日1次,连续2周;针刺组予双侧“肺俞”“脾俞”“肾俞”“定喘”与“膻中”进行针刺治疗,平补平泻,留针30 min,隔日1次,连续2周。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EOS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p-P38MAPK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ICAM-1、IFN-γ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泡及周围组织中可见大量炎性物质渗出,肺间质增厚;地塞米松组与针刺组大鼠肺泡结构破损较少,气道周围只有少量炎性细胞。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EOS凋亡率、IFN-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p-P38MAPK、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与针刺组大鼠肺组织EOS凋亡率、IFN-γ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肺组织p-P38MAPK、ICAM-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针刺治疗哮喘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下调ICAM-1表达、减少EOS聚集、上调IFN-γ表达、促进EOS凋亡来缓解哮喘气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哮喘 凋亡 嗜酸性粒细胞 磷酸-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前列腺素、血清IL-2及脾脏NK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雯雯 陈盼碧 +4 位作者 金灵敏 唐徐韵 秦中银 周杨嘉琪 陈艺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观察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PD)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PD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雌性Wistar... 目的:观察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原发性痛经(PD)大鼠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和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影响,探讨近部与远部穴位埋线对PD大鼠的效应差异。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近部埋线组、远部埋线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第1天和第10天按0.5 mg/只注射,第2~9天按0.2 mg/只注射)联合腹腔注射缩宫素(末次苯甲酸雌二醇给药24 h后,2 U/只)制备PD大鼠模型。近部埋线组选取"关元""次髎"埋线治疗,远部埋线组选取"三阴交""地机"埋线治疗,均于造模前1天进行。造模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30 min内扭体次数,子宫质量,ELISA法测定子宫组织PGE2、PGF2α含量及血清IL-2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部、远部埋线组扭体次数均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质量增加(P<0.01),子宫组织PGE2含量降低(P<0.01)、PGF2α含量升高(P<0.01),血清IL-2含量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近部、远部埋线组子宫质量均降低(P<0.01,P<0.05),子宫组织PGE2含量升高(P<0.01)、PGF2α含量降低(P<0.01),血清IL-2含量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P<0.01)。近部埋线组较远部埋线组PGF2α含量降低(P<0.05),脾脏NK细胞活性升高(P<0.01)。结论:近部穴位埋线与远部穴位埋线均可提高PD大鼠子宫PGE2含量、血清IL-2含量及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子宫PGF2α含量,从而达到镇痛效果。且近部取穴治疗一定程度上要优于远部取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近部埋线 远部埋线 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F2Α 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信号通路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4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唐徐韵 陈盼碧 +2 位作者 杜狄佳 秦中银 龙润锦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EOS减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EOS减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混悬液法制备哮喘大鼠模型。穴位埋线组于"肺俞""定喘""膻中"处行埋线治疗1次;地塞米松组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每日1次,连续2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EOS的相对含量,TUNEL法检测大鼠肺组织EOS的凋亡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肺组织EOS超微结构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p38MAPK、ICAM-1和IL-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的支气管变形和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支气管变形和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缓解。(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EOS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BALF中EOS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穴位埋线组比较,地塞米松组BALF中EOS含量下降(P<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EOS的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EOS的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1)。(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EOS细胞膜缺损,细胞质不均匀,嗜酸性颗粒肿胀、中心键偏移;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EOS包膜完整,细胞质皱缩,且细胞内可见自噬小体或自噬泡结构。(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p38MAPK、ICAM-1和IL-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组和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p38MAPK、ICAM-1和IL-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P<0.05);与穴位埋线组比较,地塞米松组肺组织中ICAM-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ICAM-1和IL-4 mRNA的表达,减少肺组织EOS的聚集,促进EOS的凋亡,从而缓解哮喘气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哮喘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白细胞介素-4 嗜酸性粒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