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
1
作者 秦万长 石益民 +1 位作者 杨渝 李冀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62-63,共2页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 尝试根据Mitrofanof原理,将阑尾不加任何处理直接从脐孔穿出,构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排出管道。方法:选取末段回肠15cm和盲肠升结肠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劈开肠管,远近端对折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与囊袋以粘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末端开放,并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固定,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8例患者术后随访10~30个月,回结肠膀胱脐部阑尾排出道控水能力满意,患者自行插管排尿方便容易,平均每次导尿量300~500mL,回结肠膀胱内压19614~44132Pa,无输尿管返流或积水及其它明显并发症。结论:不加任何处理的阑尾原位脐部造口的回结肠膀胱术,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我插管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排出 脐部造口 尿流改道 导尿 回结肠膀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充盈前后尿道最大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度的改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秦万长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27,共3页
报告9例压力性尿火禁患者膀胱充盈前后尿道参数的变化,并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膀胱充盈或空虚),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道最大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度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膀胱充盈后尿道最大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 报告9例压力性尿火禁患者膀胱充盈前后尿道参数的变化,并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膀胱充盈或空虚),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道最大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度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膀胱充盈后尿道最大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度均较充盈前显著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提示膀胱充盈后尿道最大闭合压和功能尿道长度减小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闭合压 功能尿道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粘膜下层在膀胱组织修复中生长因子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林茂虎 郁华亮 +3 位作者 苗芮 秦万长 贾宁 李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7期578-580,F0003,共4页
目的了解小肠粘膜下层(SIS)在膀胱组织修复中外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释放。方法用ELISA法和MTT法体外测量冻干SIS在PBS孵育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及对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用猪小肠... 目的了解小肠粘膜下层(SIS)在膀胱组织修复中外源性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释放。方法用ELISA法和MTT法体外测量冻干SIS在PBS孵育液中VEGF和bFGF的含量及对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用猪小肠粘膜下层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VEGF和bFGF的表达,单纯大鼠粘膜及部分肌层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SIS在PBS孵育液中bFGF含量约为(121.8±2.683)ng/L,VEGF含量约为(93.8±3.033)ng/L,且对上皮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移植的SIS上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平滑肌肌束。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和bFGF在术后第1周均呈弱阳性表达,第2周以后实验组VEGF和bFGF表达逐渐增强,至第6周达到高峰,第8周VEGF和bFGF的表达逐渐减弱;而对照组在第1~10周VEGF和bFGF的表达均呈弱阳性,未见明显的表达高峰。结论SIS作为载体将外源性生长因子带人大鼠体内,在SIS逐渐降解的同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血管生成和宿主细胞的长人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粘膜下层(SIS) 膀胱 修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性尿路改道治疗下尿路功能严重障碍
4
作者 秦万长 杨渝 +2 位作者 李保军 李冀渝 马晗 《感染.炎症.修复》 2002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尝试采用可控性尿路改道术治疗因外伤、手术后并发症而导致的膀胱颈部后尿道狭窄闭塞、膀胱挛缩、肾盂输尿管返流以及严重尿失禁。方法:对于膀胱容量基本正常者,采用膀胱前壁肌瓣形成肌管斜行通过腹直肌的方式,形成膀胱可控性造口... 目的:尝试采用可控性尿路改道术治疗因外伤、手术后并发症而导致的膀胱颈部后尿道狭窄闭塞、膀胱挛缩、肾盂输尿管返流以及严重尿失禁。方法:对于膀胱容量基本正常者,采用膀胱前壁肌瓣形成肌管斜行通过腹直肌的方式,形成膀胱可控性造口;对于膀胱颈部后尿道狭窄闭塞、膀胱挛缩、肾盂输尿管返流者,采取阑尾原位脐造口可控性肠代膀胱术,输尿管与肠代膀胱粘膜下隧道吻合,旷置原来的膀胱和尿道。结果:两种术式术后患者膀胱或肠代膀胱均控尿能力良好,造瘘口无须覆盖,未发生感染。患者自我插管方便顺利。结论:可控性尿路改道不仅适用于中晚期的膀胱肿瘤患者的膀胱替代,也可以用于下尿路功能严重障碍者膀胱和尿道的暂时性或永久性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尿道闭塞 膀胱挛缩 可控性 尿路改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及腹壁切除后肠代膀胱及合成材料腹壁修补术(附1例报告)
5
作者 秦万长 杨渝 +3 位作者 马晗 李冀渝 郭晓荣 冯波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尝试在切口污染条件下采用假体材料修补大面积腹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一例晚期复发性膀胱腺癌累及全层腹壁的患者,在对其病灶切除后,同时实施原位肠代膀胱术和假体材料前腹壁大面积缺损修补术。结果:术后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原位肠... 目的:尝试在切口污染条件下采用假体材料修补大面积腹壁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一例晚期复发性膀胱腺癌累及全层腹壁的患者,在对其病灶切除后,同时实施原位肠代膀胱术和假体材料前腹壁大面积缺损修补术。结果:术后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原位肠代膀胱恢复正常储尿排尿功能。结论:对于已累及腹壁的晚期膀胱肿瘤,实施膀胱全切除和累及腹壁切除,同时实施肠代膀胱术和假体材料腹壁缺损修复术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膀胱切除 腹壁 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膀胱灌注的并发症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渝 秦万长 +2 位作者 李翼渝 马唅 林茂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33-933,共1页
关键词 卡介苗 膀胱肿瘤 并发症 病例报告 膀胱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经改进的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法在膀胱全切术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雄 秦万长 +1 位作者 肖序仁 曾祥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6-77,共2页
对22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以输尿管乙状结肠前壁吻合法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后壁吻合法,分别行吻合术18例和4例。结果表明,前法较Pagano法具有缝合整齐、牢靠,不易引起逆行感染;可避免发生尿液返流和乙状结肠狭窄等优点。后法发生少... 对22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术患者,以输尿管乙状结肠前壁吻合法和输尿管乙状结肠后壁吻合法,分别行吻合术18例和4例。结果表明,前法较Pagano法具有缝合整齐、牢靠,不易引起逆行感染;可避免发生尿液返流和乙状结肠狭窄等优点。后法发生少尿机会减少。由于二法术后既不需用外尿袋,也不需插管排尿,故在临床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乙状结肠 吻合术 膀胱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行膀胱修复中的表达和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郁华亮 秦万长 +3 位作者 林茂虎 杨渝 李冀渝 马晗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0期3020-3021,共2页
目的观察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行膀胱修复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和变化。方法用猪小肠黏膜下组织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和TGF-β... 目的观察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行膀胱修复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和变化。方法用猪小肠黏膜下组织行大鼠膀胱部分修复。术后在不同时间观察大鼠膀胱修复情况,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FGF和TGF-β1的表达及变化,单纯大鼠黏膜及部分肌层缺损组作为对照。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第2周时SIS框架上新生毛细血管形成,第4周时SIS框架上可见平滑肌纤维;第10周时已可见明显的平滑肌肌束。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bFGF术后第1周即有少量表达,第6周达高峰;TGF-β1术后第1周有表达,第4周达高峰。在对照组,bFGF和TGF-β1术后均有少量表达,但未形成明显的高峰期。结论异种SIS组织行膀胱修复过程中bFGF和TGF-β1在新生毛细血管和平滑肌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膀胱 修复 细胞外基质 小肠黏膜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林茂虎 赵珊 +1 位作者 程流泉 秦万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9-560,共2页
目的对直接吻合(即不经隧道式包埋处理)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用小型猪1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输出道长度分别为4、5、6、7、8cm,每个动物各形成两个相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不... 目的对直接吻合(即不经隧道式包埋处理)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用小型猪1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输出道长度分别为4、5、6、7、8cm,每个动物各形成两个相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尿流动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显示5、6、7cm组的可控性输出道膀胱吻合口无狭窄,斜行于腹直肌内,无扭曲,结构稳定,插管顺利。膀胱平均容量400ml时的最大尿道压为5.15~12.19kPa,最大尿道闭合压为4.83~11.27kPa;可控性输出道的功能性尿道长度均大于2cm;3组间最大尿道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最大尿道闭合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cm组输出道均出现漏尿,8cm组则因输出道于腹直肌内断裂、缺血坏死致管腔封闭、严重纤维化并扭曲成角等原因而未达到可控性。结论适当长度的不经隧道包埋而直接与膀胱吻合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在腹直肌的加强支持下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术 回肠 可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尸体肾移植术后急性肾小管坏死 被引量:4
10
作者 石益民 秦万长 +1 位作者 李冀渝 杨渝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39-340,共2页
报告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经治疗全部病人肾功能恢复,但3例伴持续性蛋白尿。本文介绍了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表现,并总结经验教训,对少尿期免疫抑制剂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肾小管坏死 肾移植 血液透析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WL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 被引量:1
11
作者 郁华亮 叶林阳 +7 位作者 林茂虎 秦万长 杨渝 李冀渝 苗芮 马晗 朱晓应 郝海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治疗917例输尿管结石,其中单侧结石733例,双侧结石184例,一般先行ESWL,ESWL无法完成或治疗无效时需要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结石总...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体外震波碎石(ESWL)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联合治疗917例输尿管结石,其中单侧结石733例,双侧结石184例,一般先行ESWL,ESWL无法完成或治疗无效时需要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结石总排净率为99.2%(910/917)。其中ESWL组结石总排净率为93.5%(858/917);气压弹道碎石组结石总排净率为88.1%(52/59)。结论ESWL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术 输尿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在膀胱内灌注致尿道狭窄8例报告
12
作者 杨渝 秦万长 +1 位作者 严培荣 李冀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5-415,共1页
关键词 膀胱肿瘤 丝裂霉素C 尿道狭窄 膀胱内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同种异体膀胱移植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马晗 秦万长 +1 位作者 杨渝 郁华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的实验模型,观察膀胱移植的效果。方法20只Sprague-Dawley(SD)幼大鼠作为供体,切取膀胱后,分别将其无血管吻合移植至20只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同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分别于术后7、14天各处死10只大鼠... 目的建立大鼠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的实验模型,观察膀胱移植的效果。方法20只Sprague-Dawley(SD)幼大鼠作为供体,切取膀胱后,分别将其无血管吻合移植至20只5周龄Wistar大鼠大网膜上,同时予以免疫抑制治疗,分别于术后7、14天各处死10只大鼠,切取移植膀胱标本观察存活情况并作定量指标检测。结果在20只膀胱移植大鼠中有19只大鼠及移植膀胱存活成功,移植膀胱无明显排斥反应,镜检示膀胱存活良好,膀胱壁内血管、上皮和肌肉层的形态正常。结论大鼠同种异体无血管吻合膀胱移植存活率较以往明显提高,是一种比较稳定的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膀胱 移植 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H并发急性尿潴留治疗前后血清PSA的变化
14
作者 马晗 秦万长 +1 位作者 杨渝 李冀渝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患者入院时与导尿治疗后的血清PSA变化情况,探讨急性尿潴留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结果导尿治疗后前列腺增生伴急性...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患者入院时与导尿治疗后的血清PSA变化情况,探讨急性尿潴留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结果导尿治疗后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水平从9.93±8.85ng/ml降至6.46±5.75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PSA≤4ng/ml组患者的PSA水平由治疗前的2.18±1.17ng/ml变为2.43±2.59n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4~10ng/m/组患者的PSA水平从5.95±1.43ng/ml降至4.09±2.00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PSA〉10ng/ml组患者的PSA水平从18.93±8.49ng/ml降至11.49±6.37ng/ml,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导尿解除尿潴留,可明显降低PSA〉4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时的血清PS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潴留 前列腺特异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
15
作者 马晗 秦万长 杨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9-850,共2页
目的探讨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临床资料37例,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85~136个月,平均109个月。结果随访37例中出现远期并发症15例(40.5%)... 目的探讨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患者临床资料37例,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85~136个月,平均109个月。结果随访37例中出现远期并发症15例(40.5%),其中贮尿囊内结石形成2例、输出道狭窄插管导尿困难3例、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致肾积水7例、贮尿囊内异物2例、输出道黏膜外翻1例;均作出相应处理,症状得到控制。结论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后并发症与术中设计及术后日常护理不当相关,术后日常护理对预防减少远期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流改道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尿动力学实验
16
作者 林茂虎 秦万长 杨渝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尿流改道 可控性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小肠黏膜下组织(SIS)在膀胱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郁华亮 秦万长 《武警医学》 CAS 2002年第12期743-744,共2页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发展,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进展。理想的细胞外基质框架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1)植入异体后不引起受体自身器官结构的改变;(2)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排斥反应,在不应用排斥药……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ECM 小肠黏膜下组织 SIS 膀胱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膀胱灌注的并发症(附二例报告)
18
作者 杨渝 秦万长 +2 位作者 李冀渝 马唅 林荗虎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用于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具有较好的效果,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2例因膀胱内灌注BCG而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例1:... 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用于预防和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复发具有较好的效果,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2例因膀胱内灌注BCG而发生并发症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1 病例报告例1:男,35岁。因膀胱肿瘤在外院行膀胱部份切除术,术后2周开始行经尿道卡介苗膀胱灌注,每周一次,剂量为15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经尿道 并发病 疾病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卡介苗 结核菌苗 菌苗 抗结核治疗 肉芽肿性肝炎 B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在泌尿生殖系统的表现
19
作者 杨渝 秦万长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3期184-185,共2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经性交或血、体液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至丧失,而易产生原发性和继发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经性交或血、体液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可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至丧失,而易产生原发性和继发感染。HIV主要侵犯人体的T和B淋巴系统,它可直接损害CD4^+淋巴细胞和其它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功能也受到明显的损害,特别是B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降低,使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病人在全身多个器官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机会感染、恶性肿瘤、和代谢紊乱,这也包括泌尿生殖系统的每一个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 AIDS 前列腺脓肿 艾滋病 病毒病 泌尿生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尿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林茂虎 秦万长 杨渝 《感染.炎症.修复》 2001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根部无处理的小口径输出道的可控性机制。方法:实验用小型猪8只,经手术形成两个不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根部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及组织学... 目的:初步探讨根部无处理的小口径输出道的可控性机制。方法:实验用小型猪8只,经手术形成两个不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根部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1例动物术中因麻醉过量而死亡。其余动物术后皆存活。不同长度的14个输出道中有10个在术后8周获得了良好的控尿能力。可控性输出道在膀胱平均容量400ml时的最大尿道压为60~115cmH_2O,最大尿道闭合压为45~93 cmH_2O,功能性尿道长度为2.14~4.20cm。在5~7cm长度范围内随输出道长度的增加,最大尿道压也增加(P<0.05)。组织学检查证实10例位于腹直肌内的可控性输出道状态良好,插管顺利。结论:在原位膀胱这个理想的储尿囊基础上,适当长度的不经隧道包埋而直接与膀胱吻合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在腹直肌的加强支持下获得了满意的控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 可控性 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