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作者 梅丽军 王西强 +2 位作者 崔倩卫 祝领 邢玉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CHIP)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CHIP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保护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5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未植入主...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CHIP)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CHIP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保护性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5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未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1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只有1例发生无复流,1例发生下肢血栓,对照组患者术中有2例发生急性左心衰,1例发生心脏骤停,1例发生无复流。术后试验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下对CHIP病变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复杂高危有指征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产物通过RAGE/TLR4/STAT1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M1型极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汤祥瑞 张勇 +3 位作者 祝领 崔倩卫 刘仲伟 石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诱导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并分离培养原代M0型巨噬细胞。分别用Toll样受体4(TLR4)及AGEs受体(RAGE)特异性抑制剂TAK-242及FPS-ZM1对获得的M0型巨噬细胞进行预处理。制备A...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诱导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并分离培养原代M0型巨噬细胞。分别用Toll样受体4(TLR4)及AGEs受体(RAGE)特异性抑制剂TAK-242及FPS-ZM1对获得的M0型巨噬细胞进行预处理。制备AGEs并以2.5、5及10μmol/L浓度处理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1型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巨噬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浓度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浆蛋白及核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AGEs刺激可使巨噬细胞内ROS水平、分泌炎性因子浓度、细胞质TLR4、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p-STAT1)以及STAT1核转位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巨噬细胞表面iNO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且均具有显著的AGEs浓度依赖性(P均<0.001)。TAK-242预处理对AGE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细胞内ROS水平及TLR4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可显著降低AGEs诱导的巨噬细胞i NOS表达,分泌炎症因子浓度(P均<0.001)、细胞pSTAT1表达水平及STAT1核转位水平(P均<0.001)。FPSZM1预处理可显著抑制AGEs诱导的巨噬细胞内ROS水平(P<0.001)、分泌炎症因子浓度(P均<0.001)、细胞TLR4及p-STAT1表达水平(P均<0.001)以及STAT1核转位水平(P<0.001)。结论AGEs可通过RAGE/ROS/TLR4/STAT1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糖基化产物 巨噬细胞 极化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邢玉洁 祝领 +4 位作者 项羽 马美娟 徐晶 王军奎 马宏喜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BMMSCs为种子细胞培养到第3代,分为血管紧张素(Ang)Ⅱ+5-氮杂胞苷(5-aza)组及对照组,共诱导24h,...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BMMSCs为种子细胞培养到第3代,分为血管紧张素(Ang)Ⅱ+5-氮杂胞苷(5-aza)组及对照组,共诱导24h,再用完全培养液共培养4周。用倒置显微镜、MTT法检测、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依次检测细胞的形态变化、生长能力、诱导分化率、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以及超微结构,用Westernblot法检测诱导后Wnt及其下游分子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 BMMSCs原代培养时呈现多种形态,经过传代体积增大,诱导后呈长梭形且均匀一致生长。MTT结果表明AngⅡ+5-aza组细胞的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流式细胞检测示:AngⅡ+5-aza组的心肌细胞诱导率是(31.2±1.7)%,而对照组是(1.1±0.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AngⅡ+5-aza组诱导后的BMMSCs阳性表达α-actin。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肌丝和缝隙连接。Westernblot提示AngⅡ+5-aza组的Wnt以及β-cateni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gⅡ+5-aza在诱导BMMSCs向心肌细胞的分化中有促进作用,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5-氮杂胞苷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单病种诊疗规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邢玉洁 祝领 +2 位作者 马美娟 李尚俭 项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索心血管内科单病种诊疗规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实习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将传统的教学法应用于对照组... 目的探索心血管内科单病种诊疗规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进修、实习的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将传统的教学法应用于对照组,将心血管内科单病种诊疗规范的教学法应用于试验组。出科前对所有学员进行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员对带教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单病种诊疗规范可显著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单病种 临床教学 诊疗规范 心力衰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邢玉洁 张勇 +3 位作者 徐晶 刘富强 朱火兰 祝领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9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40例DCM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加服曲美他嗪,随访...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40例DCM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试验组加服曲美他嗪,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NP水平均显著降低,6 min最大步行距离均显著增大,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LVESD和LVEDD显著减小,LVEF和LVFS显著增大,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用曲美他嗪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DCM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DCM) 心力衰竭 曲美他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辅酶Q10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梅丽军 姚筱 +3 位作者 王西强 崔倩卫 祝领 邢玉洁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04-1406,共3页
目的:观察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使用左西孟旦联合辅酶Q10后对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要接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联合辅酶Q10... 目的:观察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使用左西孟旦联合辅酶Q10后对患者运动耐量和心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要接受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联合辅酶Q10,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功能分级、6 min最大步行距离、心脏超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的6 min最大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则显著降低,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使用左西孟旦联合辅酶Q10后可以使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运动耐量提高,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左西孟旦 辅酶Q10 心力衰竭 心功能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及DNA去甲基化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许静 祝领 王军奎 《吉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752-755,共4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受到了关注。表观遗传学是指与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有关的现象,但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或拷贝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受到了关注。表观遗传学是指与基因表达调控系统有关的现象,但不涉及DNA序列的变化或拷贝数的变化。表观遗传学现象包括DNA甲基化、翻译后组蛋白修饰以及非编码RNA(NcRNA),其中DNA甲基化是最重要而稳定的表观遗传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 DNA去甲基化酶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样细胞和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在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
8
作者 邢玉洁 祝领 +3 位作者 朱火兰 赵娜 徐晶 刘富强 《心脏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支架材料,在大鼠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实施性。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取第3代细胞用5-氮胞苷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诱导24 ... 目的探索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为种子细胞、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支架材料,在大鼠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可实施性。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取第3代细胞用5-氮胞苷和血管紧张素Ⅱ联合诱导24 h继续培养3周,将诱导分化的心肌样细胞种植到PLGA支架上形成移植物,在孵箱里孵育3 d,然后将其移植到预先制备好的大鼠腹膜腔囊袋之中。4周以后,取出移植物并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样细胞的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工程化心肌细胞肌钙蛋白(c Tn) I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样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在PLGA支架上可见到梭形的细胞核,且心肌样细胞分布均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GA-心肌样细胞组绝大多数移植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蛋白c Tn I;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在体内构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中,可以看到肌丝沿细胞的长轴平行排列,胞浆中富含大量的线粒体和内质网,以及桥粒结构、缝隙连接和Z线样物质。结论成功的建立了在大鼠体内构建工程化心肌组织的方法。这种体内微环境有助于移植组织或细胞的存活,在大鼠体内构建的工程化心肌组织具有与天然心肌组织相似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工程化心肌组织 心肌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9
作者 薛晋荣 张梦奇 +2 位作者 巩杨超 祝领 姜馨 《临床医学进展》 2022年第8期7634-7640,共7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类发现较早且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作为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一类发现较早且作用广泛的细胞因子,作为一种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形成,是血管和淋巴管的调节因子。过去有关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和眼科领域。近年来,随着心血管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展,尤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研究发现,在人类中,VEGF家族(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由5个独立的基因产物组成:调节血管生长的VEGF-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VEGF-A)、VEGF-B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 VEGF-B)、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以及调节淋巴管生成的VEGF-C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 VEGF-C)和VEGF-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 VEGF-D)。它们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展现出各自的抗炎及促炎作用。本文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以后的基础研究或者临床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冠心病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 被引量:9
10
作者 祝领 贾镭 +1 位作者 袁祖贻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正常人群的区别,为预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12例体检心电图,分为三组,正常组242例,高血压组27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0例,测量V2导... 目的研究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正常人群的区别,为预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812例体检心电图,分为三组,正常组242例,高血压组270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组300例,测量V2导联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QT间期及Tp—Te间期,取其平均值。结果与正常组(82.14±8.53ms)相比,高血压组(97.98±13.31ms)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104.56±12.64ms)的Tp—Te间期显著延长(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间期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0.22±0.02)相比,高血压组(0.26±0.03)和高血压左室肥厚组(0.27±0.03)的Tp—Te/QT比率显著增大(P<0.01),高血压左室肥厚组Tp—Te/QT比率与高血压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Te间期、Tp-Te/QT比率与左室质量指数成正相关(P<0.01),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37、0.33。结论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显著延长、Tp—Te/QT比率显著增大,高血压尤其是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Tp—Te间期 Tp—Te/QT比率
原文传递
小蘖碱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舜明 张荣怀 +4 位作者 张学军 祝领 安慧仙 王瑞 曾广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9期3627-3633,共7页
目的:揭示小蘖碱(BER)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ISO组、ISO+10BER(BER 10 mg/kg/d)、ISO+20BER(BER 20 mg/kg/d)和ISO+50BER(BER 50 mg/kg/d)。给药组大鼠... 目的:揭示小蘖碱(BER)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20):对照组、ISO组、ISO+10BER(BER 10 mg/kg/d)、ISO+20BER(BER 20 mg/kg/d)和ISO+50BER(BER 50 mg/kg/d)。给药组大鼠按照指定的剂量灌胃BER,对照组和ISO组灌胃等体积无菌水,共灌胃2周。然后,除对照组之外,其他组大鼠皮下注射ISO(5 mg/kg/d),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0.9%无菌盐水,连续3 d。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大鼠的EF、FS、LVEDD和LVESD;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评价心肌组织形态学;Masson三色染色用于评估心脏的间质纤维化;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心肌梗死体积。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TGF-β1、TNF-α、Smad3、p-Smad3、NF-κB、α-SMA、Nrf2、HO-1、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评估间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清SOD、CAT和MDA表达水平。结果:与ISO组相比,BER预处理组大鼠的心肌梗死体积和LVEDD和LVESD显著降低,而EF和FS显著升高(P<0.05)。BER预处理组大鼠的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α-SMA)表达水平与ISO组相比显著下调(P<0.05)。与ISO组相比,BER预处理组大鼠的TGF-β1/Smad3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TNF-α和NF-κB)被抑制。BER预处理组大鼠的Cx43阳性染色评分显著高于ISO组(P<0.05)。与ISO组相比,BER预处理组大鼠的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被下调,而抗凋亡蛋白Bcl-2被上调(P<0.05)。与ISO组相比,BER预处理组大鼠的MDA水平显著降低,而SOD和CAT显著升高(P<0.05)。BER预处理组大鼠的Nrf2和HO-1水平显著高于ISO组(P<0.05)。结论: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梗死大鼠模型中,小檗碱预处理可通过抑制心脏纤维化、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来减少心肌梗死体积并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蘖碱 心肌梗死 异丙肾上腺素 心脏纤维化 炎症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被引量:5
12
作者 万招飞 刘小军 +4 位作者 王新宏 薛嘉虹 祝领 文雯 袁祖贻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关系,并分析对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5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 目的探讨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关系,并分析对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5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138例,根据GRACE积分进行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并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Q1~Q4组。患者出院后随访5年,观察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数转换的hs—CRP(1ghs—CRP)水平GRACE积分高的高危组患者为0.43±0.23,高于中危组0.21±0.04、低危组0.09±0.22(P一0.000)。从Q1至Q4组,GRACE积分随着hs—CRP水平升高而升高,Q1:(133.o±43.6)分、Q2:(161.9±60.2)分、Q3:(169,3±52.6)分、Q4:(188.4±47.5)分(P〈o.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ghs—CRP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576,P〈0.001)。5年随访期间共发生心血管事件96例(69.6%)。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浆hs—CRP水平及GRACE评分对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95%CI:0.749~0.892,Pd0.001)和0.869(95%CI:0.80lno.938,P〈o.001)。两者预测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237)。结论hs—CRP和GRACE风险评分呈正相关,能较好地评估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风险。hs—CRP和GRACE风险评分两者均可较准确地预测中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质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应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FOXP3基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去甲基化水平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镭 祝领 +4 位作者 王晓建 王继征 孙凯 宋雷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842-1845,共4页
目的近期研究发现FOXP3基因CNS2区的去甲基化水平可反映调节性T细胞水平。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该基因片段的甲基化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和结果本研... 目的近期研究发现FOXP3基因CNS2区的去甲基化水平可反映调节性T细胞水平。调节性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该基因片段的甲基化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方法和结果本研究纳入114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及11位冠脉造影正常者。提取外周血DNA,应用焦磷酸测序的方法检测的FOXP3基因CNS2区域甲基化水平。试验发现,冠心病患者FOXP3基因甲基化分析所得到的调节性T细胞水平均较对照者显著降低(正常对照组11.97%±2.01%,急性冠脉综合征组9.79%±1.77%;P<0.001);分别根据冠脉病变血管的严重程度和Gensini评分的三分位数将冠心病患者分组分析,结果提示各组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者的调节性T细胞均显著减少。FOXP3-CNS2的去甲基化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反比(r=-0.206,P<0.05)。在去除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两者相关性降低,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去甲基化FOXP3所代表的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降低,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FOXP3 DNA甲基化 冠心病 焦磷酸测序
原文传递
新基因SYNPO2L参与心肌重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建 甄一松 +6 位作者 王继征 苏明 祝领 王长鑫 俞莉萍 刘继斌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肌肉富集表达基因在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理解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提供治疗和干预的靶点,我们需要寻找参与心肌重构的新基因。方法和结果我们使用自主研发的CardiacScan对多个人源组织表达谱数据库... 目的肌肉富集表达基因在心肌重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理解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提供治疗和干预的靶点,我们需要寻找参与心肌重构的新基因。方法和结果我们使用自主研发的CardiacScan对多个人源组织表达谱数据库进行扫描,发现了一个新的肌肉富集表达基因——SYNPO2L。RT-PCR显示,SYNPO2L在小鼠的心脏和骨骼肌高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在跑步训练诱导的小鼠生理性心肌重构模型中,SYNPO2L的表达下降为对照组的0.6倍(P<0.05)。在主动脉缩窄手术诱导的病理性心肌重构中,SYNPO2L的表达逐渐升高,并在术后9周(心功能失代偿阶段)升高为对照组的2.4倍(P<0.0001)。结论 SYNPO2L是一个新的在肌肉富集表达的基因,参与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心肌重构过程,可能在心肌重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PO2L 心肌重构 肌肉富集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17β-雌二醇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D36表达和胆固醇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欢 刘艳 +5 位作者 祝领 王文静 陈方圆 万招飞 周娟 袁祖贻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CD3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肌源性泡沫化细胞产生的作用。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小鼠原代主动脉SM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VSMCs上CD36的表达;17β-雌二醇(1nM~1μM)干预细胞6h~36h,Real-time PCR...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对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CD36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肌源性泡沫化细胞产生的作用。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小鼠原代主动脉SMCs;免疫荧光染色观察VSMCs上CD36的表达;17β-雌二醇(1nM~1μM)干预细胞6h~36h,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酶荧光化学法定量检测17β-雌二醇对ox-LDL诱导的VSMCs内胆固醇蓄积的含量改变。结果 CD36存在于小鼠VSMCs上。17β-雌二醇以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VSMCs上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减少ox-LDL诱导的VSMC来源的泡沫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积(P<0.05)。非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阻断17β-雌二醇对CD36的下调作用及其对胆固醇酯蓄积的影响。结论 17β-雌二醇以雌激素受体依赖的方式,抑制VSMCs上CD36的表达,减轻VSMCs内胆固醇酯蓄积,抑制VSMCs源性的泡沫细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血管平滑肌细胞 CD36 泡沫细胞
原文传递
新基因C10orf97血浆自身抗体与心衰相关
16
作者 王晓建 王继征 +7 位作者 苏明 孙凯 王怡璐 祝领 田涛 包镜汝 俞莉萍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血浆自身抗体是调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C10orf97基因与病理性心脏重构和心衰密切相关,但心衰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抗C10orf97自身抗体目前完全未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纳入107例心衰患者和163例正常对照。人工合成... 目的血浆自身抗体是调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C10orf97基因与病理性心脏重构和心衰密切相关,但心衰患者血浆中是否存在抗C10orf97自身抗体目前完全未知。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策略,纳入107例心衰患者和163例正常对照。人工合成C10orf97三段亲水性多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水平。结果在正常对照的血浆中,C10orf97蛋白的三个自身抗体阳性率很低,仅为1.2%。但在心衰患者中,三个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分别为27.1%、32.7%和2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其显著(所有的p<0.0001)。心衰组中三个自身抗体均为阳性的比率为17.8%,远高于对照组的0.6%(P<0.0001)。扩张型心肌病和非扩张型心肌病两个亚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水平升高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衰均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首次揭示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与心衰密切相关,血浆C10orf97自身抗体很可能为新的介导心衰发展的自身免疫异常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0orf97心力衰竭 自身抗体 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与高血压病
17
作者 刘颖 马敏芝 +1 位作者 王军奎 祝领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101-3104,共4页
高血压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心血管问题,血压的有效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降低人群总体死亡风险。大量研究证明表观遗传修饰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DNA甲基化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 高血压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心血管问题,血压的有效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降低人群总体死亡风险。大量研究证明表观遗传修饰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DNA甲基化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因此通过DNA甲基化研究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本文针对DNA甲基化与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治疗进展等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焦虑抑郁相关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芳芳 刘颖 +1 位作者 姜馨 祝领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645-2648,共4页
高血压人群中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大量的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研究证实: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心理行为因素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 高血压人群中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病率较高,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也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大量的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研究证实: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心理行为因素密切相关,焦虑抑郁是影响高血压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焦虑抑郁和高血压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治疗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DNA甲基化结合蛋白与心血管疾病
19
作者 祝林 许静 +1 位作者 祝领 王军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4506-4512,共7页
心血管疾病目前不仅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和患病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范围内最突出的健康问题。其病因为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大气污染等。近年来,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成为热点,DNA甲基化结合蛋白在... 心血管疾病目前不仅是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和患病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范围内最突出的健康问题。其病因为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大气污染等。近年来,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成为热点,DNA甲基化结合蛋白在DNA甲基化介导的基因沉默中起桥梁作用,DNA甲基化结合蛋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逐渐揭开面纱。本文就DNA甲基化结合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结合蛋白 心血管疾病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LRP1和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吴森 祝领 王军奎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579-3582,共4页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蛋白1(LRP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家族,在多种细胞中广泛表达。LRP1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脂蛋白代谢、保护血管完整性、降解凝血因子Ⅷ(FⅧ)等相关作用,从而影响心...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蛋白1(LRP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膜表面受体,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家族,在多种细胞中广泛表达。LRP1参与了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脂蛋白代谢、保护血管完整性、降解凝血因子Ⅷ(FⅧ)等相关作用,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文旨在对LRP1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RP1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