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危重患者的围术期管理1例
1
作者 王凌帆 张瑶 +4 位作者 祝文 张晨曦 闫虹江 吴宇飞 张昊鹏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1患者资料患者,男,43岁,身高165 cm,体质量50 kg,BMI 18.4 kg/m^(2)。因“左侧面部肿胀伴疼痛20 d,进行性加重3 d”急诊入院。患者糖尿病病史6年,既往发现糖尿病肾病,自述住院治疗后好转,未规律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HBV)10余年,肝硬化5... 1患者资料患者,男,43岁,身高165 cm,体质量50 kg,BMI 18.4 kg/m^(2)。因“左侧面部肿胀伴疼痛20 d,进行性加重3 d”急诊入院。患者糖尿病病史6年,既往发现糖尿病肾病,自述住院治疗后好转,未规律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HBV)10余年,肝硬化5年,未规律治疗。查体:左侧颞部至颌下区红肿,范围10 cm×4 cm大小,皮温较高,按压明显凹陷,张口约一横指,颏下及颈部无肿胀。心率(HR)113次/min,无创血压(NIBP)110/60 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94%,双肺呼吸音清,腹部膨隆,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头颈部CT:左颌颅面颈部间隙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性水肿 双肺呼吸音清 进行性加重 规律治疗 间隙感染 危重患者 低蛋白血症 皮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及与DAH30的关系
2
作者 张瑶 郭俊 +3 位作者 李慧 祝文 刘冰 张惠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QoR)情况,分析其与术后30天存活天数和住家天数(days at home alive up to 30 days after surgery,DAH30)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队...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后患者早期恢复质量(quality of recovery,QoR)情况,分析其与术后30天存活天数和住家天数(days at home alive up to 30 days after surgery,DAH30)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选择2022年9月—2023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手术的患者,采用QoR-15量表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第2天进行评估,根据术后第1天的QoR-15评分对患者分组,主要结局是术后早期QoR情况及术后第1天QoR与DAH30的关系。采用SAS 9.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患者251例,其中术后第1天QoR较差86例(34.26%)、中等165例(65.74%),术后第2天QoR较差25例(9.96%)、中等213例(84.86%)、良好13例(5.18%),术后第1天QoR较差组患者DAH30的中位数为18 d,中等组为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术后患者早期QoR以中等为主,提高该类患者术后早期QoR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手术 恢复质量 DAH30 QoR-15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诊断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祝文 方驰华 +4 位作者 方兆山 范应方 杨剑 项楠 曾宁 《腹部外科》 2014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的诊治及手术规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b3DVS)对CT图像进行三...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胆管结石的诊治及手术规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肝胆管结石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b3DVS)对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模型中结石与肝内外胆管的情况,进行术前个体化诊断,肝脏个体化分段及体积计算,以及设计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演练,并用以指导真实手术。结果4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均完成三维重建,包括Ⅰ型10例,Ⅱa型18例,Ⅱb型8例,Ⅱc型4例,合并胆总管结石23例。3D图像可清晰观察肝脏、结石及“胆管树”立体形态。40例病人术前三维重建与术中所见符合率、术前手术规划与实际手术符合率均一致,其中3例病人经二次硬镜取石术,最终达到无结石残留。所有病人术中无胆管损伤、大出血、胆漏、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对肝胆管结石病病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可有效减少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残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 三维可视化技术 肝胆管结石 手术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穴位注射镇痛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4
作者 徐琳 雷恩骏 祝文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20-622,637,共4页
目的评价潜伏期罗哌卡因穴位注射镇痛对硬膜外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分娩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L组,n=30)于宫口开至1 cm时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N组,n=30)则给与生理盐水。两组... 目的评价潜伏期罗哌卡因穴位注射镇痛对硬膜外镇痛疗效、分娩结局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无痛分娩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L组,n=30)于宫口开至1 cm时穴位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N组,n=30)则给与生理盐水。两组均于宫口3 cm时行硬膜外阻滞及自控硬膜外镇痛。记录比较穴位注射即刻(T0)、穴位注射后1 h(T1)、穴位注射后2 h(T2)、宫口开到3指(T3)、宫口开全时(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比较两组各产程时间;记录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记录比较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相比,L组T1、T2、T3时刻的VAS评分明显降低;L组镇痛泵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N组,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潜伏期行罗哌卡因的穴位注射镇痛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产妇潜伏期的疼痛,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镇痛,可加强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穴位注射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联合3D打印在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曾宁 杨剑 +6 位作者 项楠 文赛 曾思略 齐硕 祝文 胡浩宇 方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在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5月~2019年3月在三维可视化3D打印指导下10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收...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在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个体化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2016年5月~2019年3月在三维可视化3D打印指导下10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收集患者薄层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打印3D模型,观察肿瘤与肝内胆管、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的三维立体关系,进行术前模拟手术并制定手术方案,将3D打印模型带入手术室进行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构建三维可视化打印3D模型,进行Bismuth-Corlette三维可视化分型:Ⅲa型4例、Ⅲb型4例、Ⅳ型2例,其中门静脉变异4例,肝动脉变异3例。门静脉“三分叉”变异2例;“工字型”变异1例;1例罕见的门静脉右前支缺如变异;2例既有门静脉变异又出现肝动脉变异。肝动脉变异3例,1例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2例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其中Ⅲb型4例行左半肝切除术;Ⅲa型4例行右半肝切除;Ⅳ型1例行围肝门区域切除,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此组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及术前规划与术中情况均一致。手术时间452±75.12 min,术中出血量356±62.35 mL,术后住院时间15±4.61 d。术后出现胆漏1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经通畅引流及内科治疗后康复出院,围手术期无肝功能衰竭及死亡病例。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3D打印对Bismuth-CorletteⅢ、Ⅳ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准确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优化手术方案,尤其在肝内血管变异情况下,有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肝门部胆管癌 手术规划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毫米CT扫描数据的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剑 方驰华 +5 位作者 范应方 彭戈 项楠 祝文 刘军 鲍苏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5-949,共5页
目的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基于亚毫米CT数据精细管道分割新方法。方法把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图像分割新算法作为一个分割插件整合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中,再将10名受检者的腹部64层亚毫米CTA数据导入MI-3D... 目的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基于亚毫米CT数据精细管道分割新方法。方法把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图像分割新算法作为一个分割插件整合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中,再将10名受检者的腹部64层亚毫米CTA数据导入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及供血动脉的3D模型。然后对3D模型进行缩放、旋转、融合拆分以及透明化显示等操作,观察、分析3D模型中的肝外胆管供血动脉来源、走行、分布特点。结果 10例肝外胆管血供3D模型立体感强,可精确显示肝动脉的4到5级分支、胆囊动脉的2级分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及门静脉后动脉;胆道3D模型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胆囊、肝总管、胆总管等胆道各部分。结论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分割方法能够对肝外胆管供血小动脉进行分割、提取;使用MI-3DVS重建的3D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个体化的肝外胆管及供血动脉立体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CT 肝外胆管 供血动脉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的地震易损性工程实例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奎 林杰 祝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5-140,共6页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概率。文章基于IDA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数量...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IDA)是一种以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为基础的参数分析方法,而建筑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指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超过某种极限状态的概率。文章基于IDA分析方法,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地震动记录,指定地震动强度指标并做归一化处理,利用OpenSees软件平台向结构碰撞数值模型输入地震动数据,计算得出结构倒塌概率,以地震动参数为随机变量,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建立倒塌概率易损性曲线,验证IDA方法的可靠性以及Opensees软件对于该类问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动力分析法 地震易损性 易损性曲线 OPENSEES 工程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围肝门部少见、复杂管道变异型的处理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剑 方驰华 +3 位作者 范应方 项楠 曾宁 祝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11-1513,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围肝门部胆道和血管解剖变异的手术经验及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46例围肝门部少见、复杂管道变异型LC患者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三管一孔一脏器"的显...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围肝门部胆道和血管解剖变异的手术经验及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46例围肝门部少见、复杂管道变异型LC患者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采用"三管一孔一脏器"的显露方法,解剖围肝门部管道并行胆囊切除术。结果:本组变异类型包括:右肝管、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同时变异,胆囊动脉起源于内脏动脉,双胆囊管,门静脉位于肝总管左侧合并迷走胆管,右肝动脉合并胆囊动脉变异,胆囊管汇入右肝管合并胆囊动脉变异,变异的胆囊动脉合并病理的胆囊管,变异的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合并迷走胆管等。4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C,均未发生胆管及血管损伤。结论:加强对围肝门部各种管道变异的认识和处理水平是避免LC术中胆管及血管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围肝门部 胆囊动脉 胆管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宁 方驰华 +6 位作者 杨剑 项楠 祝文 刘军 陈青山 梁洪玻 黄文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复杂性胆囊结石资料,按照所使用的腹腔镜分为2D组和3D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机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复杂性胆囊结石资料,按照所使用的腹腔镜分为2D组和3D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机率、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共计纳入89例,其中3D组46例,2D组43例;3D组43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3例,2D组39例成功完成LC,中转开腹4例;3D组和2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5±15.2 m L和65.4±18.1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4.1±13.6 m L和44.5±22.3 m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能提供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良好的深度感,可实现精确操作,在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中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手术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复杂性胆囊切除 肝胆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个体化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项楠 方驰华 +4 位作者 范应方 杨剑 祝文 曾宁 蔡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99-330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32例肝血管瘤,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术中在3D模型辅助下...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血管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32例肝血管瘤,术前通过增强CT扫描获取亚毫米CT数据,采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三维重建进行诊断和手术规划。术中在3D模型辅助下,选择最佳肝切除手术方案,保护临近血管瘤的重要血管,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脏组织,实施手术。结果:三维重建真实显示肝血管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血管变异,血管瘤与肝内血管的空间关系。所有病例术前评估均为可切除,术前规划和实际手术符合率100%。术中在3D模型指导下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术14例,开腹肝血管瘤切除术18例。第一肝门阻断18例,阻断时间(15.32±7.12)min。术中出血(188.63±66.37)m L。术后胸腔积液5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血管瘤个体化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三维重建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曾宁 杨剑 +5 位作者 项楠 祝文 文赛 胡浩宇 齐硕 方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720-2724,共5页
目的研究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48例临床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成CT、三维可视化及VR模型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规划... 目的研究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48例临床诊断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成CT、三维可视化及VR模型进行术前评估、手术规划。三维可视化、VR模型对侧支血管显示率(包括胃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食管旁静脉曲张、胃肾分流、脾肾分流),及基于三维可视化、VR指导下侧支循环静脉曲张分布进行分型。根据智能化诊疗系统进行术前评估及分型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规划,选择最佳手术方案。结果三维可视化、VR模型对侧支血管显示率为胃左静脉87.75%、胃短静脉75.51%、胃后静脉48.97%、食管旁静脉曲张53.06%、胃肾分流30.61%、脾肾分流18.36%。三维可视化指导下曲张侧支循环进行分型,分成A/B/C三型,A1型27.08%;A2型27.08%;B1型18.75%;B2型16.67%。C型10.41%。三维可视化、VR指导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例、选择性贲周血管离断术12例,近端脾-腔分流术3例,脾肺固定术1例,单纯脾切除术18例。围手术期无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病例,术后随访3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数字智能化诊疗系统三维可视化、VR能结合食管、胃的重建模型可以明确曲张血管的精确位置、直径、形态,能清楚显示胃左静脉、胃后静脉、胃短静脉、食管旁静脉等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供血关系;综合考虑曲张静脉的部位与供血特征,进行个体化的分型,对门静脉高压症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智能化诊疗系统 三维可视化 门静脉高压症 个体化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虚拟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曾宁 范应方 +5 位作者 杨剑 项楠 祝文 白小屏 石磊 方驰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33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引导学生对三维重建3D打印肝脏实体模型进行立体观察学习;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形象逼真,立...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胆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三维可视化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引导学生对三维重建3D打印肝脏实体模型进行立体观察学习;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清楚显示肝内各管道、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肝内各管道的空间解剖关系;再结合实际病例对三维重建3D打印模型进行讲解,进行术前虚拟手术,观摩手术过程,再次学习术前三维可视化3D打印、术前虚拟手术与术中真实情况是否一致。结果肝胆外科研究生通过三维可视化3D打印模型、术前虚拟手术教学,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并掌握复杂肝脏解剖特点,并对术中解剖及手术方案有基本理解。结论三维可视化3D打印技术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对肝胆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是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3D打印 虚拟现实技术 肝胆外科 临床教学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学技术在颧骨高突缩小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金学 柳大烈 +1 位作者 方驰华 祝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79-2181,共3页
目的:建立个体化的数字医学模拟手术设计平台,为颧骨缩小术的术前设计及术中截骨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例在珠江医院院整形外科行颧骨肥大缩小术患者,术前均行头部螺旋CT检查,利用MI-3DV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通过亚毫米数字医学... 目的:建立个体化的数字医学模拟手术设计平台,为颧骨缩小术的术前设计及术中截骨定位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例在珠江医院院整形外科行颧骨肥大缩小术患者,术前均行头部螺旋CT检查,利用MI-3DV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通过亚毫米数字医学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重建颧骨三维数学模型,行颧骨复合体虚拟缩小术,对虚拟手术后有关面部轮廓的11项指标进行三维测量。结果:均获得了颧骨三维数学模型,虚拟手术前后中面宽、下面宽、颧骨宽度、颧弓宽度、颧突距、颧突宽、冠突与颧骨间的距离、冠突与颧弓间的距离、上面宽与中面宽的比值、下面宽与中面宽的比值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医学模拟手术设计平台可建立颧骨三维数学模型,开展数字化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利于提高颧骨高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学 颧骨 三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创技术在胰腺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方驰华 祝文 +3 位作者 鲍苏苏 范应方 游锦华 陈建新 《中国数字医学》 2012年第2期59-60,64,共3页
数字化微创技术是指将三维重建、可视化仿真手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外科临床工作,实现外科微创化。近年MSCT以及3D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胰腺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可切除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将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 数字化微创技术是指将三维重建、可视化仿真手术等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外科临床工作,实现外科微创化。近年MSCT以及3D重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胰腺癌的诊断、分期以及可切除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将三维重建及仿真手术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实现了术前柑确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估,术前进行仿真手术并指导临床,真正实现了手术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数字化微创技术 三维重建 仿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遇水软化围岩的公路隧道边坡治理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奎 曾雅颖 祝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6期104-106,110,共4页
结合一个具体工程实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进/出洞口边坡工程施工,探讨了有效减小雨水渗流,降低滑坡风险的边坡防护和加固处理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坡面沉降和爆破震动进行了监测,及时反馈信息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调整,为... 结合一个具体工程实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进/出洞口边坡工程施工,探讨了有效减小雨水渗流,降低滑坡风险的边坡防护和加固处理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对坡面沉降和爆破震动进行了监测,及时反馈信息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优化调整,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边坡加固 网格梁 边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创技术在精准肝胆管结石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驰华 鲍苏苏 +3 位作者 范应方 游娜华 祝文 陈建新 《中国数字医学》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索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术前评估及降低术后残石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自主研发的腹... 目的:探索数字医学技术在肝胆管结石术前评估及降低术后残石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的肝脏64排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后,运用自主研发的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medical imaging three dimensional visual system)进行三维重建,仿真手术过程评估手术预案可行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实际手术过程;最后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综合评价三维重建及仿真可视化技术应用价值。结果:当肝脏设置为半透明时,可以清晰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大致位置、个数及肝内、外胆管的扩张和狭窄情况。仿真手术接近实际操作。患者仿真手术结果显示结石无残留,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结论:利用MI-3DVS系统可有效降低术后残石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真正实现了手术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数字化微创技术 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 残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学技术构建肝胆外科医患沟通桥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曾宁 方驰华 +6 位作者 范应方 杨剑 项楠 祝文 刘军 胡敏 陈青山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16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医患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在肝胆外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三、四级手术患者共计600例,术前收集患者薄层增强CT数据并构建三... 目的研究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依托、医患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在肝胆外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三、四级手术患者共计600例,术前收集患者薄层增强CT数据并构建三维重建模型,邀请患者家属参加术前讨论,观察患者家属参加三维可视化术前讨论前、后焦虑量评分及患者家属对术前讨论满意度。结果医疗团队通过三维重建模型及术前仿真手术详细讲解病变的部位与肝内各管道的关系、手术方案、术中的风险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家属对风险的理解程度,减轻了术前的焦虑情绪(x^2=433.10,.P=0.000);患者家属对三维可视化术前讨论满意度为96.67%;600例患者无1例医疗投诉、医保投诉、医德医风投诉。结论实施以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为依托、医患共同参与的术前讨论模式,可减轻患者家属术前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的依从性和医疗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学技术 三维可视化系统 医患关系 术前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创技术在精准肝脏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驰华 鲍苏苏 +3 位作者 范应方 游锦华 祝文 陈建新 《中国数字医学》 2011年第12期23-26,共4页
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建立腹部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在计算机辅助下实施肝脏肿瘤微创手术,极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 数字医学 微创手术 肝脏外科 肿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32
19
作者 曾思略 曾宁 +4 位作者 祝文 项楠 杨剑 文赛 方驰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2-1408,共7页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术前完成CT...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吲哚菁绿(ICG)荧光影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5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7例患者术前完成CT、GD-EOB-DTPA增强MRI、三维可视化并进行手术规划,术中使用ICG荧光影像实时侦测肿瘤部位、边界,肝内卫星癌灶、转移癌灶,根据术中荧光探查结果并联合三维可视化手术规划,完成最终手术方案;对照组97例患者进行常规手术评估及手术切除。对术前肿瘤的影像学信息、术中肿瘤的探测情况、术后实验室指标、病理信息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57例,术前CT影像学检查发现63个病灶;MRI发现70个病灶;术中ICG分子荧光发现80个病灶,比CT多发现的17个病灶中,病理证实10个为肝细胞癌,7个为肝硬化结节。实验组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00(250)mL[M(QR)],少于对照组的400(390)mL(Z=2.291,P=0.022);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2/57),与对照组的48.4%(47/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6,P=0.001)。实验组的24个月总体无瘤生存率为74.9%,而对照组总体无瘤生存率为28.9%,两组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ICG荧光影像能够为原发性肝癌治疗提供精确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及实施方案,以及术中微小肝癌侦测、精准导航,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术后无瘤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成像 三维 吲哚菁绿 导航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齐硕 祝文 +6 位作者 张鹏 胡浩宇 曾宁 杨剑 文赛 项楠 方驰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149-3153,共5页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VT)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实施3DVT联合ERAS围术期处理的...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three 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VT)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肝脏肿瘤手术中应用疗效分析。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实施3DVT联合ERAS围术期处理的肝脏肿瘤手术患者86例(A组)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3DVT联合传统围术期处理的肝脏肿瘤手术患者91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在术中、术后临床指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因素的差异性。结果A、B两组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第3、5天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第1天白蛋白(albumin,Alb)值极显著高于B组(P<0.001);A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低于B组(P=0.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极显著短于B组(9.3±2.8 vs.14.6±5.1,P<0.001);A组术后Clavien DindoⅠ~Ⅴ级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19.8%vs.34.1%,P=0.024)。结论3DVT联合ERAS应用于肝脏肿瘤手术,可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与规划,同时可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应激,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加速康复外科 疗效分析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