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祝婧云 廖正根 +3 位作者 陈绪龙 梁新丽 赵国巍 王光发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考察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及白芷、元胡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体外小肠吸收模型,考察肠段、浓度对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摄取的影响;同时考察元胡与白芷有效... 目的:考察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吸收特性及白芷、元胡有效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影响,探讨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规律。方法:采用大鼠体外小肠吸收模型,考察肠段、浓度对延胡索乙素大鼠小肠摄取的影响;同时考察元胡与白芷有效组分不同比例配伍后,延胡索乙素小肠吸收的变化规律;以延胡索总碱中主要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元胡白芷有效组分小肠浆膜液中的延胡索乙素进行检测。结果:白芷与元胡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延胡索总碱中延胡索乙素的小肠吸收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从小肠吸收的角度证实了元胡白芷配伍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白芷配伍 小肠吸收 延胡索乙素 有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脑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其对高血压头晕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祝婧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9期94-97,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安脑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高血压头晕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 目的:观察分析安脑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高血压头晕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脑丸。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头晕改善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发生率为9.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6 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32/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5 2,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西药联合安脑丸辅助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症,使临床治疗达到最佳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脑丸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头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欧前胡素脂微球处方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祝婧云 汤涛 +2 位作者 廖正根 赵国巍 梁新丽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2-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欧前胡素的处方前研究,为设计注射用欧前胡素脂微球的处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测定欧前胡素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在不同p H缓冲液... 目的:通过对欧前胡素的处方前研究,为设计注射用欧前胡素脂微球的处方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摇瓶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测定欧前胡素在正辛醇-水/缓冲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在不同p H缓冲液、注射用大豆油(LCT)/注射用中链脂肪酸甘油酯(MCT)不同比例油相中的平衡溶解度,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原料药物与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欧前胡素进行影响因素试验考察。结果:25℃时欧前胡素在p H为2.0,4.0,6.0,7.4,8.0,9.0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0.36,2.45,1.14,2.45,2.66,2.52μg/mL,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16.76(log P=1.22),在MCT中的溶解度最大,为26.3mg/g,欧前胡素溶液在强光(4500±500Lx)下连续10天的降解率未超过10%,相对稳定。高温(60℃)条件下连续10天的降解率19.9%,不稳定。结论:欧前胡素是一种水溶性差,脂溶性较好,在光照下稳定,高温下不稳定的药物。脂质微球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良好载体,提示欧前胡素作为脂质微球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前胡素 处方前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异山梨酯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祝婧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7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 目的:探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7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和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改善情况、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压、心率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和曲美他嗪,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可以达到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异山梨酯 曲美他嗪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氟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祝婧云 黄福满 梁新丽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95-98,共4页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氟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单药组(8 mg/kg氟伐他汀)和联合用药组(8 mg/kg氟伐他汀+16 mg/kg红花黄色素),每组6只,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166,0.25,0.5,0.75,1,1.5,2,3... 目的:研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氟伐他汀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单药组(8 mg/kg氟伐他汀)和联合用药组(8 mg/kg氟伐他汀+16 mg/kg红花黄色素),每组6只,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166,0.25,0.5,0.75,1,1.5,2,3,4,6,8,12 h眼眶静脉丛取血0.5 mL,采用LC-MS测定血药浓度,比较两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单药组比较,联用组的C_(max)、AUC_(0-t)、AUC_(0-∞)均明显减少,CLz/F明显增加。结论: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对大鼠体内氟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 氟伐他汀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国巍 陈绪龙 +4 位作者 廖正根 梁新丽 祝婧云 招丽君 王春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00-1704,共5页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PNS-LCN)的性质,为纳米粒的质量评价及鉴定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NS-LCN,测定其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基本形态,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PNS-LCN)的性质,为纳米粒的质量评价及鉴定提供试验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NS-LCN,测定其粒径及分布、Zeta电位,用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粒基本形态,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红外光谱(IR)对纳米粒与物理混合及各辅料进行比较分析鉴定,比较三七皂苷与载药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研究。结果 PNS-LCN粒径及分散系数分别为(147.667±4.497)nm、(0.267±0.042),Zeta电位为(-44.70±1.47)mV;PNS-LCN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在IR、DSC、XRD上有显著差异,PNS-LCN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结论 PNS-LCN中壳聚糖、MPEG-PLGA等辅料和PNS之间发生了分子间作用,有新晶形生成并对纳米粒的性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长循环纳米粒 差示扫描量热法 红外光谱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曾庆云 祝婧云 +4 位作者 赵国巍 张守德 廖正根 梁新丽 董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0,共5页
固体分散体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无定形或微晶等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是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但其中药物重结晶等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以该技术为基础的给药系统市场化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固体分散体... 固体分散体将难溶性药物以分子、无定形或微晶等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是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径,但其中药物重结晶等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以该技术为基础的给药系统市场化瓶颈之一,因此,研究固体分散体中的药物状态及药物状态随着贮存时间延长的变化情况,对其性质评价和稳定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测定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分散状态的光谱分析、热分析、显微分析等方法的原理、优势及不足的研究进展,为该制剂中药物分散状态的测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药物 分散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药材中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黄芳 祝婧云 梁新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789-2792,共4页
目的:探索研究建立葛根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方法与条件,以更好地控制葛根质量。方法: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E63848,25 c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 目的:探索研究建立葛根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方法与条件,以更好地控制葛根质量。方法: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kromasil 100-5C18(4.6 mm×250 mm,E63848,25 cm)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50 nm,探索研究了葛根药材以及提取物指纹图谱。结果:运用梯度洗脱法得到的色谱图各色谱峰分离较好,达到指纹图谱要求,初步建立了葛根的指纹图谱。结论:HPLC指纹图谱法使用方法不同,所得到的图谱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可根据最后所得到的理想指纹图谱来断定高效液相的最佳使用条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药材 HPLC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相关黑色素瘤不良反应216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燕霞 李正红 +3 位作者 陈爱华 罗文艳 李志勇 祝婧云 《药品评价》 CAS 2022年第5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索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与黑色素瘤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使用比值失衡测量法和贝叶斯法对PDE-5抑制剂使用后黑色素瘤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对不同P... 目的:探索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与黑色素瘤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使用比值失衡测量法和贝叶斯法对PDE-5抑制剂使用后黑色素瘤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对不同PDE-5抑制剂相关黑色素瘤发病时间及致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DE-5抑制剂相关黑色素瘤不良反应个案总共2 161例。在6种PDE-5抑制剂中,根据最高的报告优势比(ROR=43.57,95%双侧可信区间=40.61~46.75)、比例报告优势比(PRR=41.92,χ^(2)=32 138.14)和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值(EBGM=39.24,95%单侧可信区间=37.00),他达那非与黑色素瘤的相关性最高。与西地那非相比较,服用他达那非出现黑色素瘤的时间更早[1 318(IQR 629~2 352)d vs 1 732(IQR 867~3 121)d,P<0.01]。但他达那非相关黑色素瘤病死率更低(7.31% vs 8.1%,P<0.01)。结论:PDE-5抑制剂会增加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与西地那非相比较,服用他达那非与黑色素瘤的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黑色素瘤 不良反应 自愿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芷提取物对黄芩活性成分黄芩苷的吸收促进作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祝婧云 梁新丽 +5 位作者 王光发 赵国巍 廖正根 曹运朝 陈绪龙 杨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研究白芷提取物对黄芩苷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促进黄芩苷吸收的机制。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特点,以及白芷对黄芩苷不同肠段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吸收部位;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 研究白芷提取物对黄芩苷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促进黄芩苷吸收的机制。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研究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的吸收特点,以及白芷对黄芩苷不同肠段吸收的影响,确定最佳促吸收部位;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黄芩苷不同浓度在最佳促吸收部位的吸收特性和白芷对黄芩苷的促吸收作用;建立大鼠肠灌流后肝门静脉取血模型,分析血中药物浓度,进一步验证白芷对黄芩苷的促吸收作用。结果发现黄芩苷吸收顺序为: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白芷后十二指肠的吸收显著增加,因此选择十二指肠为研究肠段。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和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浓度达到一定时,吸收具有自身浓度抑制作用,说明黄芩苷吸收机制可能是载体中介转运。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后,黄芩苷的Papp和Ka值基本保持不变,说明黄芩苷可能不是P-糖蛋白(P-gp)底物。加入白芷后,两种吸收模型均表明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单位面积吸收量显著增加(P<0.01),肝门静脉血中药物分析也显示白芷可增加黄芩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黄芩苷 外翻肠囊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吸收机制
原文传递
LC-MS/MS考察白芷香豆素成分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祝婧云 管雪静 +3 位作者 蒋且英 赵国巍 廖正根 梁新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共7页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考察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的影响。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类成分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及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MDCK-MDR1细胞模型,考察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对硫酸长春新碱肠道转运的影响。采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研究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成分对硫酸长春新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长春新碱配伍质量浓度为10.80,5.42,1.35 mg·L-1欧前胡素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0.287 2±0.026 6)×10-6,(0.351 5±0.041 6)×10-6,(0.294 9±0.006 8)×10-6cm·s-1,三者与硫酸长春新碱的Papp[(0.227 2±0.014 8)×10-6cm·s-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硫酸长春新碱与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氧化前胡素配伍后药时曲线下峰面积(AUC0-t)分别为(343.50±10.29),(348.70±27.99),(235.70±17.56)μg·h·L-1,与硫酸长春新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81.870±8.517),(83.010±9.276),(60.440±6.679)μg·L-1,与硫酸长春新碱组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芷香豆素类成分能促进硫酸长春新碱的肠道转运,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 MDCK-MDR1细胞模型 香豆素 长春新碱 肠道转运 药代动力学 P-糖蛋白
原文传递
超微粉碎对骨碎补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廖正根 陈绪龙 +4 位作者 赵国巍 祝婧云 梁新丽 钟绍金 曹运朝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1-465,共5页
目的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 目的比较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及溶出特点,为骨碎补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考察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骨碎补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骨碎补超微粉和普通粉的粉体学特征、体外溶出行为差异显著;除微粉III外,骨碎补超微粉中柚皮苷溶出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普通粉。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骨碎补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骨碎补具有可行性。骨碎补超微粉体粒径宜控制在61.4~23.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超微粉碎 物理特性 体外溶出 柚皮苷
原文传递
白芷提取物对葛根中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梁新丽 祝婧云 +4 位作者 廖正根 招丽君 赵国巍 杨明 曹运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考察白芷提取物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提取物促吸收原理,为中药配伍原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外翻与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方法,考察在含有白芷提取物时葛根溶液的肠吸收影响,同时考察P-gp抑制剂对葛根肠吸收影响,... 目的:考察白芷提取物对葛根素肠吸收的影响,初步探讨白芷提取物促吸收原理,为中药配伍原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外翻与大鼠在体单向灌流实验方法,考察在含有白芷提取物时葛根溶液的肠吸收影响,同时考察P-gp抑制剂对葛根肠吸收影响,研究白芷提取物是否对葛根有促吸收作用,进一步考察葛根肠吸收机制。结果:葛根的肠吸收中,回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在空肠吸收明显增加。以空肠单向灌流进行实验,葛根素的表观通透系数(Papp)与吸收速率常数(Ka)随药物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少,含有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葛根素Ka与Papp分别比单纯葛根素吸收增加了2.49,2.60倍(P<0.001)。pH 5.0,6.8下葛根素吸收较pH 7.4的好。结论:葛根的吸收主要是主动吸收,受P-gp外排影响,加入白芷提取物后葛根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提取物 葛根素 肠吸收 外翻 在体单向灌流 P—gp
原文传递
当归超微粉体和普通粉体的粉体学性质比较 被引量:52
14
作者 陈绪龙 赵国巍 +5 位作者 廖正根 梁新丽 王光发 祝婧云 招丽君 蒋且英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比较当归超微粉体和普通粉体的粉体学性质,为超微粉粹应用于当归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当归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当归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含量和体外溶出行为的... 目的:比较当归超微粉体和普通粉体的粉体学性质,为超微粉粹应用于当归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当归粉体的粒径及分布、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等粉体学特征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当归粉体的粒径对其粉体学特性、含量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随当归粉体粒度的减小,比表面积及孔容和吸湿性增加,流动性变弱,4种粉体中阿魏酸含量大小顺序为普通粉>微粉Ⅰ>微粉Ⅱ>微粉Ⅲ,但是随着粉碎程度的加强,微粉Ⅱ中的阿魏酸溶出速率、累积溶出率和溶出总量均高于其它粒径级别的当归粉体。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当归有效成分的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超微粉碎 粉体学性质 体外溶出行为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三七粉体物理特性及体外溶出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绪龙 赵国巍 +5 位作者 廖正根 梁新丽 王光发 祝婧云 郭立玮 张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71-1974,共4页
目的:比较三七细粉和超微粉体物理特性及有效成份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为三七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三七细粉和超微粉体的粒径、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流动性等物理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三七粉体的... 目的:比较三七细粉和超微粉体物理特性及有效成份体外溶出行为的差异,为三七超微粉体的粒径控制与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三七细粉和超微粉体的粒径、吸湿性、粉体的形貌结构、流动性等物理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三七粉体的粒径对其物理特性和体外溶出行为的影响。结果:随三七粉体粒度的减小,其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增加,吸湿性增加,流动性减弱;微粉Ⅰ有效成分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量均高于其它粉体。结论:适度的微粉化能促进三七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三七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超微粉碎 物理特性 体外溶出
原文传递
延胡索与白芷组分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正根 万彦婷 +3 位作者 梁新丽 祝婧云 赵国巍 王光发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83-1787,共5页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中延胡索乙素(TET)在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比较白芷有效组分白芷香豆素(Cou)、挥发油(VO)与TA配伍后对TET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孵育液中TE...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中延胡索乙素(TET)在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比较白芷有效组分白芷香豆素(Cou)、挥发油(VO)与TA配伍后对TET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超速离心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孵育液中TET原形药物的浓度。比较TA、TA-Cou、TA-VO、TA-Cou-VO配伍各组中TET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推导出药物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度(Vmax);并计算TET肝内清除率(CLint)。结果 TA配伍组中的TET在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反应的Vmax、Km和CLint分别为0.12μmol/(L.min.mg)、5.40μmol/L、0.022 L/(min.mg);TA-Cou组分别为0.27μmol/(L.min.mg)、40.18μmol/L、0.006 L/(min.mg);TA-VO组分别为0.57μmol/(L.min.mg)、22.60μmol/L、0.025 L/(min.mg);TA-Cou-VO组分别为0.84μmol/(L.min.mg)、23.25μmol/L、0.036 L/(min.mg)。结论 TA配伍白芷有效组分可降低TA中TET在肝内的CL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生物碱 白芷有效组分 配伍 延胡索乙素(TET) 酶促反应动力学 大鼠肝微粒体
原文传递
延胡索乙素及延胡索提取物在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朱根华 梁新丽 +3 位作者 廖正根 祝婧云 赵国巍 王光发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单体及延胡索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考察单体及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单体及延胡索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体外代谢系统中代谢,计算酶... 目的:研究延胡索乙素单体及延胡索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考察单体及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单体及延胡索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体外代谢系统中代谢,计算酶动力学参数。结果:延胡索乙素单体在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反应的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消除率CLint分别为(4.19±0.87)μmol/L.(min.mg)、(172.68±19.24)μmol/L、(0.024±0.008)L.(min.mg);延胡索提取物中延胡索乙素在大鼠肝微粒体内代谢反应的最大速率Vmax、米氏常数Km和肝内消除率CLint分别为(0.12±0.02)μmol/L.(min.mg)、(5.44±1.74)μmol/L、(0.022±0.006)L.(min.mg)。结论:延胡索提取物中的延胡索乙素与延胡索乙素单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动力学有差别,这种差别可能是提取物中其它成份对代谢酶的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乙素 延胡索 代谢 肝微粒体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法研究延胡索、白芷配伍对延胡索乙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新丽 祝婧云 +2 位作者 廖正根 赵国巍 王光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94,共3页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菌群对延胡索总碱(TA)中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ET)的代谢情况及白芷香豆素(coumarin,Cou)和白芷挥发油(volatile oil,VO)两种提取物与TA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探讨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 目的:考察大鼠肠道菌群对延胡索总碱(TA)中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ET)的代谢情况及白芷香豆素(coumarin,Cou)和白芷挥发油(volatile oil,VO)两种提取物与TA配伍对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代谢的影响,探讨元胡、白芷有效组分配伍规律。方法:分别将TA,TA-Cou,TA-VO,TA-Cou-VO 4组药物与新鲜配制的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在37℃孵化,采用HPLC-FLD测定孵化不同时间大鼠肠内容物混悬液中TET的浓度。结果:TA-Cou组明显减缓了TET的降解速度。结论:从代谢的角度证实了元胡白芷配伍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白芷配伍 延胡索乙素 大鼠肠道菌群 代谢 荧光检测
原文传递
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制备及其体外溶出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国巍 陈绪龙 +5 位作者 廖正根 张南 梁新丽 祝婧云 招丽君 王春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329-1333,共5页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乳化法制备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PNS-LCN)并对其进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方法:以三七皂苷(PNS)浓度、油相中乳化剂浓度以及壳聚糖的浓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分散性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乳化法制备三七皂苷长循环纳米粒(PNS-LCN)并对其进行体外溶出行为研究。方法:以三七皂苷(PNS)浓度、油相中乳化剂浓度以及壳聚糖的浓度为考察因素,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及分散性为考察指标,根据星点设计原理进行实验安排,并用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了PNS与PNS-LCN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各指标的二项式拟合方程较好,以优化条件制备的样品包封率为(52.8±0.7)%、载药量为(13.1±0.6)%、平均粒径为(152.6±4.5)nm、分散性为(0.24±0.04);PNS-LCN中药物的释放显著慢于原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释放。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PNS-LCN的工艺优化,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性良好;PNS-LCN体外释药具有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长循环纳米粒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体外溶出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优选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光发 廖正根 +3 位作者 梁新丽 祝婧云 余日跃 尼玛次仁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建立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甘草酸、绿原酸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用10、8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2次,1 h/次,第1次提取前浸泡2 h。结论此... 目的建立四臣止咳颗粒处方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岩白菜素、甘草酸、绿原酸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工艺条件:分别用10、8倍量的60%乙醇回流提取2次,1 h/次,第1次提取前浸泡2 h。结论此工艺合理可行,适用于四臣止咳颗粒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臣止咳颗粒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