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星滚柱丝杠副传动特性研究综述
1
作者 程振文 祖莉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25年第2期26-32,共7页
围绕丝杠副传动特性,首先整体介绍了4种丝杠副产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该产品。然后按照研究需求,将传动特性细化为接触特性、传动效率和传动精度等,综述各类别近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存在... 围绕丝杠副传动特性,首先整体介绍了4种丝杠副产品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该产品。然后按照研究需求,将传动特性细化为接触特性、传动效率和传动精度等,综述各类别近十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总结丝杠副面临的技术挑战,从高精度模型、加工工艺以及新材料与润滑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滚柱丝杠副 传动特性 传动效率 传动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及创新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梅利 范元勋 +1 位作者 祖莉 梁医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以“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课程为例,进行了优质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基于目前需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课程组深度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立德树人... 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以“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课程为例,进行了优质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基于目前需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课程组深度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全过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课程的建设思路经过课程组多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研究生教育 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搅拌的金属增材制造实验装置研制
3
作者 赵磊 翁贤富 +3 位作者 王玉柱 吴森达 祖莉 吴志林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77,共5页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增材摩擦搅拌沉积工艺的影响,基于摩擦搅拌工艺原理自主研制了金属增材制造实验装置。在主轴转速420 r/min、进给速度72 mm/min、移动速度72 mm/min、增材层厚3 mm、启动时间50 s的工艺条件下,对6061铝合金进行了单... 为了研究工艺参数对增材摩擦搅拌沉积工艺的影响,基于摩擦搅拌工艺原理自主研制了金属增材制造实验装置。在主轴转速420 r/min、进给速度72 mm/min、移动速度72 mm/min、增材层厚3 mm、启动时间50 s的工艺条件下,对6061铝合金进行了单层和双层增材沉积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实现了良好的铝合金固相增材,可用于增材制造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增材制造 增材摩擦搅拌沉积 实验装置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61铝合金非连续搅拌摩擦增材制造与性能研究
4
作者 赵磊 王帅普 +3 位作者 武明建 吴森达 祖莉 吴志林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2,共9页
目的利用非连续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6061铝合金并研究了z方向非连续搅拌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预热时间对沉积增材成形工艺的影响,并探究了该工艺条件下沉积层的宏/微观缺陷、材料流动及拉伸力... 目的利用非连续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6061铝合金并研究了z方向非连续搅拌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超景深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预热时间对沉积增材成形工艺的影响,并探究了该工艺条件下沉积层的宏/微观缺陷、材料流动及拉伸力学性能关联规律。结果采用z方向非连续搅拌摩擦沉积增材成形工艺,在预热时间为35 s的条件下,除无横向约束的前进侧和后退侧出现了孔洞、弧形飞边及弱结合等微观缺陷外,沉积层中原料棒与凸起搅拌作用区的组织表现为高致密无孔洞的良好形态,原料棒及刀具凸起的强搅拌作用造成z方向材料流动存在差异,进而获得力学性能沿z方向具有梯度分布的完整沉积层,提高了搅拌摩擦沉积增材制造6061铝合金的成形效率。结论在相应的主轴转速(420 r/min)、平移速度(72 mm/min)、进料速度(72 mm/min)、刀具凸起高度(1.5 mm)与预热时间(35 s)工艺参数下,获得了稳定的增材沉积层,有效抑制了沉积层原料棒及凸起搅拌作用区的宏观缺陷,并使材料性能沿z方向呈梯度分布;沉积层抗拉强度达到了原料棒的57.15%;同时伸长率提升了185.8%,为高效率沉积增材及制备梯度性能构件提供了工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沉积增材 6061铝合金 宏观缺陷 材料流动 梯度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下“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方法探究
5
作者 潘明辉 祖莉 +2 位作者 梁医 宋梅利 范元勋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11期28-33,共6页
随着新时代教育模式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亟须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 随着新时代教育模式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要求,亟须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方法的探索与创新。“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提升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斜轧丝杠工艺参数优化
6
作者 郭晨 祖莉 +1 位作者 冯虎田 刘晓玲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针对提升斜轧丝杠产品精度的需求,通过研究斜轧丝杠成形原理,在工厂之前使用的依靠经验和通过大量试轧丝杠并根据其试验检测得到的精度来确定轧制成形过程中相关参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DEFORM-3D软件对轧制成形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利用仿... 针对提升斜轧丝杠产品精度的需求,通过研究斜轧丝杠成形原理,在工厂之前使用的依靠经验和通过大量试轧丝杠并根据其试验检测得到的精度来确定轧制成形过程中相关参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DEFORM-3D软件对轧制成形过程的有限元仿真,利用仿真总结出各参数对轧制丝杠的影响规律,在经过试验验证规律的正确性后,计算出了优化后的斜轧丝杠工艺参数,生产对应参数的轧制丝杠以验证精度的提升。该优化方法使用的轧制实验件少、过程简单成本较低,考虑到各生产环节对丝杠精度的影响,充分联系实际生产,获得的优化结果可靠性高,且该方法适用范围较广。工厂利用优化的后斜轧丝杠工艺参数生产后,斜轧丝杠的精度获得了明显提升,最高达P4级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轧丝杠 成形仿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小型智能移动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控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祖莉 王华坤 范元勋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9,共4页
该文根据户外小型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特点研究了轨迹跟踪控制。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后退方法的思想 ,设计了全局收敛的稳定可靠的跟踪控制律 ,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工作的鲁棒性 ,比基于运动学模型设计的控制律... 该文根据户外小型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特点研究了轨迹跟踪控制。基于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利用后退方法的思想 ,设计了全局收敛的稳定可靠的跟踪控制律 ,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工作的鲁棒性 ,比基于运动学模型设计的控制律更加适宜于工程应用。经仿真计算 ,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小型智能移动机器人 运动轨迹 轨迹跟踪 后退方法 动力学模型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母滚珠丝杠副导程误差与摩擦力矩关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祖莉 林炜国 +2 位作者 张鲁超 欧屹 王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7-406,共10页
为了准确计算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摩擦力矩,基于载荷和变形协调理论,分析了导程误差对载荷分布不均匀程度的影响,结合预紧力和滚珠形变提出双螺母滚珠丝杠副导程误差与摩擦力矩的关系模型。利用行程误差试验台测量不同精度等级丝杠的导... 为了准确计算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摩擦力矩,基于载荷和变形协调理论,分析了导程误差对载荷分布不均匀程度的影响,结合预紧力和滚珠形变提出双螺母滚珠丝杠副导程误差与摩擦力矩的关系模型。利用行程误差试验台测量不同精度等级丝杠的导程误差,并将各丝杠分别匹配同一套螺母、垫片、滚珠,组成丝杠副,测量滚珠丝杠副的摩擦力矩。结果表明,在考虑滚珠丝杠导程误差和滚珠载荷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导程误差与摩擦力矩呈线性关系,不同精度等级丝杠对应的摩擦力矩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0~8.79%,均小于文献[6]模型的计算结果,从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母滚珠丝杠副 导程误差 载荷分布 预紧力 摩擦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区域覆盖移动机器人无标识工作环境的边界建立与识别 被引量:2
9
作者 祖莉 王华坤 岳峰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1,共5页
针对工作在户外环境中的全区域覆盖移动机器人,提出在无人为标识的工作环境中,建立边界和识别边界的新方案. 设计组合传感器定位系统实现工作区域的边界建立和识别. 基于分段策略建立工作边界地图,并对其性能与连续获取策略进行比较分... 针对工作在户外环境中的全区域覆盖移动机器人,提出在无人为标识的工作环境中,建立边界和识别边界的新方案. 设计组合传感器定位系统实现工作区域的边界建立和识别. 基于分段策略建立工作边界地图,并对其性能与连续获取策略进行比较分析. 设计RBF神经网络以实时获取精确的定位信息. 实验证明, 定位系统和方案能够保证工作区域边界的准确建立和成功识别,机器人能顺利完成全区域覆盖任务,而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实时 识别 RBF神经网络 定位信息 定位系统 传感器 工作区域 标识 区域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用乘骑式割草车刀盘的模拟与改进 被引量:2
10
作者 祖莉 梁医 王华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2-836,共5页
为提高商用乘骑式草坪割草车的性能,对具有单刀盘三刀结构的刀盘进行了改进。建立刀盘和刀片的三维结构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模拟。在刀片旋刀式运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确定其运动不平衡产生的激励类型。通过对刀盘进行动态响应分析,设计出... 为提高商用乘骑式草坪割草车的性能,对具有单刀盘三刀结构的刀盘进行了改进。建立刀盘和刀片的三维结构模型并进行有限元模拟。在刀片旋刀式运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确定其运动不平衡产生的激励类型。通过对刀盘进行动态响应分析,设计出改进的刀盘结构。创新设计的割草车刀盘增加了弧形曲面相连形状的钣金裙围结构,使得所设计的割草车刀片的刀尖速度不低于80 m/s,能够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旋转频率以获得较大的出力,同时不会引起激烈的共振和较大的噪音,提高了割草的效果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草车 刀盘 有限元模拟 动态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式移动机器人曲线行走控制的实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祖莉 王华坤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轮式移动机器人沿曲线轨迹行走的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和定位模块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功能,并基于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稳定有效的曲线行走控制算法。机器人沿抛物线和椭圆轨迹行走... 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对轮式移动机器人沿曲线轨迹行走的控制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电机伺服控制系统和定位模块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功能,并基于移动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稳定有效的曲线行走控制算法。机器人沿抛物线和椭圆轨迹行走的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机器人曲线行走控制的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是可行实用的,该户外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符合实用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移动机器人 曲线行走 运动控制 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外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器的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祖莉 王华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2期841-842,共2页
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器是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功能的软硬件结构。针对户外智能移动机器人的特点和要求,设计了实用的运动控制器,并在该控制装置上进行了运动控制算法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可行且适宜于工程应用。
关键词 户外移动机器人 运动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操作导向解剖学实验教学中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8
13
作者 祖莉 郭金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讲授示教、模拟护理操作和PBL教学相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人)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对照组(5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结课考试和问卷... 目的探讨传统讲授示教、模拟护理操作和PBL教学相结合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人)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对照组(5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通过结课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2%以上的护生对三段式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三段式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法更适合于高职护生解剖实验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实验 护理操作 PBL教学法 三段式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示教学法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祖莉 刘敏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14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探讨解剖绘图与概念图相结合的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6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60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多媒体教学、实验示教等常规教... 目的探讨解剖绘图与概念图相结合的图示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校2016级护理专业4个班共160名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多媒体教学、实验示教等常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图示法和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标本考核、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标本考核、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的标本考核、期末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0名学生中86.25%对图示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图示教学模式比常规教学更适于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解剖学 护理操作技术 图示教学 解剖绘图 概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图和3D-Body解剖模型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祖莉 李园园 +1 位作者 崔英健 刘敏 《安徽医专学报》 202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概念图和3D-Body解剖模型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名高职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80人)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护生(80人)理论课采用3D-Body APP辅助常规教学、概念图梳理总结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实... 目的:探讨概念图和3D-Body解剖模型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名高职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80人)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护生(80人)理论课采用3D-Body APP辅助常规教学、概念图梳理总结的教学模式,实验课实施讲解示范和3D-Body AP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标本考核、期末考试和问卷调查评价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各项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7.5%的护生对概念图和3D-Body应用于护理解剖学教学持肯定态度。结论:概念图和3D-Body APP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比常规教学方法更适于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教学实践 概念图 3D-Body解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设计基础“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祖莉 宋梅利 梁医 《高教论坛》 2012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文论述了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和实施过程。通过"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革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构建机... 本文论述了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和实施过程。通过"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改革课程设计,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构建机械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开展科研训练,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实践引导式"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分析与综合、学习与创造互为交融、发展成为整合式工程设计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机械设计工程师的综合品质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引导式 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 综合和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中心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祖莉 范元勋 宋梅利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1期169-171,共3页
以综合和创造为特征的设计是工程的本质和核心,是机械工程专业类人才首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了进行以综合和创造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将问题导向的思想引入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问题为中心、按问题组织教学... 以综合和创造为特征的设计是工程的本质和核心,是机械工程专业类人才首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为了进行以综合和创造为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将问题导向的思想引入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以问题为中心、按问题组织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文中对问题中心式教学方法的组织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从其实践过程和效果可以看出,该教学方法与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一致,具有实际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中心式 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 综合和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及算法的设计 被引量:6
18
作者 祖莉 王华坤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02年第5期39-42,共4页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户外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 ,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移动机器人户外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设计了简单实用的伺服运动控制器 ,并基于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稳定的控制算法...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户外智能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 ,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移动机器人户外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设计了简单实用的伺服运动控制器 ,并基于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稳定的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户外移动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符合实用要求 ,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移动机器人 运动控制系统 算法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护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祖莉 郭金栋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第6期108-109,共2页
为促进解剖学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现构建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体系,并以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形成性考核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实践表明,采用形成性考核方案的班级护生标本考试成绩、标本考试及格率、标本考试优良率... 为促进解剖学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现构建实验教学形成性考核体系,并以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对形成性考核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实践表明,采用形成性考核方案的班级护生标本考试成绩、标本考试及格率、标本考试优良率及期末理论考试均优于采用传统考核方案班级的护生(P<0.05);形成性考核成绩与实验考核成绩、理论考试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形成性考核能促进护生实验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的提高;92.11%的护生对形成性考核方案持赞成态度。形成性考核有利于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实验教学 形成性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航向角精确测量
20
作者 祖莉 王华坤 岳峰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5,共4页
针对移动机器人定位中航向角精确测量问题,设计了径向基函数 (RBF)神经网络来实时获取精确的航向角。使用正交最小平方 (OLS)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确定构建RBF网络所需的相关参数。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组合传感器测量系统不仅能消除测量误差... 针对移动机器人定位中航向角精确测量问题,设计了径向基函数 (RBF)神经网络来实时获取精确的航向角。使用正交最小平方 (OLS)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确定构建RBF网络所需的相关参数。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组合传感器测量系统不仅能消除测量误差,使机器人工作过程中的定位精度提高近 8倍,且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实验结果表明:构建的RBF神经网络能够实时获取精确航向角,保证移动机器人在户外工作环境中完成指定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定位 传感器 正交最小平方算法 移动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