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祖兴旺 贾亚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其中显微镜组(A组)77例,内镜组(B组)81例,对比分析2组责任血管发现率、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责任血管发现率:A组为87%(67...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神经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面肌痉挛病例资料,其中显微镜组(A组)77例,内镜组(B组)81例,对比分析2组责任血管发现率、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结果责任血管发现率:A组为87%(67例),B组9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A组为90%(69例),B组为98%(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25%(19例),B组为17%(1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率:A组6%(5例),B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借助神经内镜能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祖兴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03—2014-03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观察组...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03—2014-03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痉挛消失39例,减轻2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9%(6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观察组仅1例复发,复发率1.43%(1/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头痛2例,耳鸣2例,听力下降1例,并发症发生率7.14%(5/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1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应用于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但能有效提高疗效,还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复发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祖兴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5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06-2014-05我院独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100例面肌痉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独行MVD手术;实验组50例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MVD手术。对2组患者...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2-06-2014-05我院独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的100例面肌痉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单独行MVD手术;实验组50例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MVD手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2组手术均获得成功,实验组痊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应用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宋纪宁 杨利辉 +7 位作者 高海晓 石素真 郭雪钗 尹保强 祖兴旺 李鑫 曹明善 薛振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4-127,133,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破裂动脉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保护机制。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90例。治疗组患者从术后第1 d开始给予EPO皮下注射,连用3 d;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破裂动脉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保护机制。方法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90例。治疗组患者从术后第1 d开始给予EPO皮下注射,连用3 d;对照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代替,其余治疗相同。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当天和术后7 d、14 d、21 d、28 d、35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术后7 d、14 d、21 d、28 d、35 d的脑缺血体积缩小的比率。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 d、4 d、7 d、10 d、14 d的脑脊液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后第21 d、28 d、35 d的NIHSS评分分别为8.8±1.6、8.2±1.5、7.2±1.3,对照组分别为11.4±2.1、10.5±2.0、10.3±2.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脑缺血体积缩小比率比较,治疗组术后第21 d、28 d、35 d的脑缺血体积缩小(20.6±3.7)%、(29.1±6.0)%和(31.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7±3.0)%、(19.0±3.4)%、(19.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术后第7 d、10 d、14 d的脑脊液NSE和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EPO能促进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缩小脑缺血体积,降低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术后并发症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崔世忠 祖兴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312-313,共2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MVD手术治疗,并总结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时间及预后。结果本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同侧周围性面瘫6例,均发生于术后4-14...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MVD手术治疗,并总结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发生时间及预后。结果本组术后出现迟发性同侧周围性面瘫6例,均发生于术后4-14 d,发病率2.7%,经药物治疗均治愈。结论掌握迟发性面瘫的可能病因、发生时间及预后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面神经麻痹 迟发性 减压术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动脉瘤破裂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纪宁 杨利辉 +6 位作者 石素真 郭雪钗 尹保强 祖兴旺 李鑫 曹明善 薛振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70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5例。EPO组在常规治...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70例,依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85例。EPO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EPO皮下注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检测并且比较2组在入院当天及治疗后7、14、21、28、35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神经功能、利用DWI技术测量的脑血管痉挛后脑缺血面积。检测并且比较2组患者术后1、4、7、10、14 d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EPO组治疗后21、28、35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PO组治疗后7、10、14 d血清NSE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PO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行夹闭或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能降低NIHSS评分,增加脑缺血面积缩小百分率,通过降低血清NSE及IL-6水平等多种机制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促红细胞生成素 术后并发症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z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祖兴旺 姜格宁 +5 位作者 范江 陈岗 郑卉 孔洁 刘明 丁嘉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7-1677,共1页
Ezrin蛋白可促进肿瘤转移,上皮钙黏素E(E-cadherin)在上皮细胞的细胞连接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两者进行检测,以探讨它们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 EZRIN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E-CADHERIN 临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上皮钙黏素 肿瘤转移 细胞连接
原文传递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疗效分析
8
作者 祖兴旺 姜格宁 +1 位作者 范江 刘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手术、辅助化疗的效果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将70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按照性别、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接受辅助性化疗5个因素与年轻病例进行1:1匹配。用Kaplan-Meier法...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手术、辅助化疗的效果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将70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按照性别、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接受辅助性化疗5个因素与年轻病例进行1:1匹配。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进行差异性检验,用Pearson X^2检验分析手术死亡率及术后短期死亡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共有1304例符合条件并完成匹配,≥70岁者652例,〈70岁者652例。两组总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之间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术后短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经辅助化疗后两组人群5年生存率大致相等(49.40%对43.89%,P:0.096),两组人群均受益(P=0.049;P=0.000)。结论有手术指征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应行辅助化疗,老年病人经恰当的综合治疗后效果不比年轻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肺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生存率 死亡率
原文传递
64排CT导引经颞下入路立体定向治疗重症脑干出血(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祖兴旺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6期371-372,37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CT导引经颞下入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64排CT导引下采取经颞下入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8例重症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首次采取经颞下入路方法治疗,8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 目的探讨64排CT导引经颞下入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重症脑干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64排CT导引下采取经颞下入路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8例重症脑干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首次采取经颞下入路方法治疗,8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再次出血病例,术后血肿清除率85%~95%,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经64排CT导引颞下入路立体定向治疗重症脑干出血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颞下入路 立体定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