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青海小叶杨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祁如英
严进瑞
王启兰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40471133)
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cjc020144)
-
文摘
以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小叶杨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小叶杨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小叶杨呈现出近10多年来树木绿叶期延长的趋势,但物候的早晚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小叶杨物候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比较敏感,上年9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提早5d,展叶普期提早4d,开花始期提早4d;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平均种子成熟提早3d左右;上年9月至当年8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平均叶全变色期约推迟4—5d,树木绿叶期延长12d;但小叶杨物候对降水的响应不明显,对日照时数变化的响应各地不一。
-
关键词
小叶杨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
Keywords
Populus tomentosa
Phenological phas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
分类号
S792.11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青海省诺木洪地区物候季节划分及应用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祁如英
宁新红
严进瑞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2期33-35,共3页
-
文摘
根据诺木洪气象站 1980~ 2 0 0 0年的物候期观测资料和年降水量、日照时数、气温 3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 ,划分出诺木洪地区的物候季节 :春季 (初春、仲春 )、夏季、秋季 (初秋、仲秋 )、冬季 (初冬、隆冬、晚冬 ) ,根据物候出现期和界限温度的密切关系 ,为农林牧生产部门如何利用物候季节 ,科学安排农事活动 。
-
关键词
青海
诺木洪地区
物候季节
年降水量
日照时数
气温
-
Keywords
Phenology
Critical temperature
Phenology season
Application
-
分类号
S16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青海省东部大杜鹃的始绝鸣日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 3
-
-
作者
祁如英
祁永婷
郭卫东
朱宝文
王启兰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青海省海北州牧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225-229,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133
30730069)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项目(cjc020144)资助
-
文摘
选取青海省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大杜鹃始、绝鸣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了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青海地形复杂且各地气象条件不同,使得大杜鹃自然物候现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在温度、日照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下,除诺木洪始鸣期有不明显推迟趋势外,其他3站均有提早趋势;绝鸣期均有推迟的趋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均有延长的趋势。大杜鹃始、绝鸣期的变化与气候变暖的趋势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动物物候期对气候变暖能作出一定的响应。
-
关键词
大杜鹃
物候现象
气候变化
响应
-
Keywords
cuckoo
phenophas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Q142.2
[生物学—生态学]
-
-
题名青稞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评价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祁如英
汪青春
马占良
-
机构
青海省气候中心
-
出处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8-522,536,共6页
-
文摘
为给青稞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青海省门源县气象站15年(1980、1982~1993、2001~2002年)青稞生育状况和气象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青稞产量形成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温度、降水、日照是影响门源地区青稞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产量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温度、日照是气象条件中的限制因子。通过建立的平均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动态预测函数,得出播种~出苗期、拔节~抽穗期、乳熟~成熟期是气温、日照、降水影响青稞生育的关键时期。在1980~2005年,门源地区的气温升高最为显著,这有利于青稞的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产量的形成;降水和日照的变化及其对青稞的穗粒数、千粒重、平均产量影响均不明显。
-
关键词
青稞
气象条件
产量结构
-
Keywords
Highland barley
Climatic factors
Yield structure
-
分类号
S512.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1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
-
题名气候条件对豆雁始绝鸣期变化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6
- 5
-
-
作者
祁如英
祁永婷
王启兰
朱西德
-
机构
青海省气候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2期151-153,共3页
-
基金
兰州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LAM200507)
-
文摘
利用1983-2005年青海省诺木洪农业气象站迁徙经过豆雁物候期及同期地面、高空气象资料,分析豆雁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豆雁始、绝鸣期及始绝鸣间隔日数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中,高空气候因子比地面气候因子的影响显著,500hPa高空高度和温度比100hPa高空高度和温度的影响显著。影响豆雁始鸣期的主要气象条件是2月500hPa高空高度和100hPa高空温度,影响豆雁绝鸣期及始绝鸣期间隔日数的主要气象条件是7月500hPa高空高度和7-8月500hPa高空温度。2月500hPa高空高度升高和100hPa高空温度降低共同影响使豆雁始鸣期提早,7月500hPa高空高度升高和7-8月温度上升共同影响使绝鸣期推迟,从而使始绝鸣期间隔日数延长。
-
关键词
豆雁
物候期
气象条件
响应
-
Keywords
Chinese goose (Anser fabalis)
Phonological phase
Response
-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青海草本植物物候期变化与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62
- 6
-
-
作者
祁如英
王启兰
申红艳
-
机构
青海省气象局气候资料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气象科技》
2006年第3期306-310,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33)
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cjc020144)共同资助
-
文摘
利用青海省8个农气观测站草本植物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草本植物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草本植物物候期有明显的地域性.②青海草本植物物候现象生长期除河南、互助等地呈现出缩短趋势外,其余大部地区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③草本植物物候对气温、降水、日照的响应:气温,对上年黄枯期月至当年各物候出现期上月平均气温升高1 ℃,草本植物物候期除个别地、个别物候期推迟(1~11 d) ,生长期缩短(5~9 d),绝大部分地区草本植物物候期提早(2~12 d), 生长期延长(3~13 d); 降水,对上年黄枯期月至当年各物候出现期上月降水量增多10 mm,曲麻莱、互助萌动期提早2 d,湟源萌动期推迟1 d,甘德展叶期推迟3 d, 其余响应微弱;日照, 对上年黄枯期月至当年各物候出现期上月的日照时数增多10 h,各地个别物候期提早1 d, 其余响应微弱.
-
关键词
自然草本植物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影响
-
Keywords
herbage plant, phenological phase, climate change, impact
-
分类号
S162.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青海省高寒草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 7
-
-
作者
祁如英
李应业
王启兰
张成昭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
青海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青海省气象局监网处
-
出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10,224,共6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08008)
-
文摘
利用青海省天然草地的水分资料,初步统计得出天然草地土壤(0—50 cm)水分变化规律为:从西到东递增,从南到北两头略低,中略高。年内逐旬呈波动的"W"型,1989—2007年以0.8%/a的速率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其中0—20 cm土层以0.25%/a的速率呈显著下降,20—50 cm土层以0.04%/a的速率呈弱的下降。0—50 cm可分为活跃层(0—20 cm),次活跃层(20—40 cm),较稳定层(40—50 cm);草地年降水量≥520 mm以上的区域随深度而递减,在350 mm≤年降水量≤410 mm的区域土壤水分含量最多,并不一定在表层或深层,随深度而各异。从各区的变化趋势来看,兴海县不明显,曲麻莱县呈微弱下降,河南、甘德、海北县呈弱的下降,并且不同区域草地各层土壤的水分变化趋势及程度各异;气候变暖是土壤水分减少的直接原因,也是草地退化的主要直接原因之一。
-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土壤水分
变化特征
-
Keywords
natural pasture
soil moistur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青海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祁如英
汪青春
陈芳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1-25,共5页
-
文摘
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
关键词
青海
气候条件
牧草
再生性
再生产量-气候模式
-
Keywords
climate condition grass regeneration grass yield-climate mode
-
分类号
S812.1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
-
题名青海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 9
-
-
作者
祁如英
樊萍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学系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89,共3页
-
文摘
根据青海省4个木本植物物候观测站的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及气候资料,分析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论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上年11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关系密切,平均气温偏高1℃,小叶杨叶芽平均开放期提早2~6天.
-
关键词
青海
小叶杨
叶芽
开放期
气候变化
响应特征
物候期
-
分类号
S792.11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16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青海地表始冻期和解冻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 10
-
-
作者
祁如英
王启兰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6年第2期134-138,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33)
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基金(cjc020144)
-
文摘
通过对青海省8个农气观测站的土壤表面始冻期和解冻期连续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青海各地土壤表面始冻期和解冻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多数站点的封冻期呈现出缩短的趋势,互助、德令哈略有延长.始冻期变化受气候变化的明显影响,当3-9月平均气温升高1℃,除贵德、诺木洪、互助站响应不明显外,其余站点的始冻期推迟1.5~7.5d,平均推迟2.3d;当3-9月日照时数增多10h,诺木洪地区始冻期提早0.5d,其余站点的响应不明显;当上年10月至当年2月平均气温升高1℃,除门源、德令哈站的解冻期响应不明显外,其余站点提前2~13d,平均提早2.5d;降水量增多10mm,除诺木洪推迟12d,其余站点推迟2~6d,平均推迟2.3d;当上年10月至当年2月平均气温升高1℃,封冻期日数除河南、门源、贵德响应不明显外,其余缩短2.4~23.1d,平均缩短1.8d.
-
关键词
冻结期
解冻期
气候变化
响应
-
Keywords
Beginning freeze and thaw phase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
分类号
S16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青海牧区近10年牧草产量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6
- 11
-
-
作者
祁如英
李应业
魏永林
赵隆香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
青海省气候中心
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
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局
-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9-373,共5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08008)资助
-
文摘
利用DPS统计中的相关、回归等方法分析近10年青海高原牧区5站点牧草产量变化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建立了牧草产量的气象条件多元回归拟合模型。结果表明:近10年来牧草产量的年最高值河南、甘德总体呈下降趋势,曲麻莱、海北、兴海总体呈上升趋势;5站点牧草产量5月变幅最大为兴海,变幅最小的为海北,6—8月变幅最大的是曲麻莱,变幅最小的是海北;5站点8月牧草产量形成期总体上日照充足,降水除河南阶段性较充沛外,其余受限制,温度除河南在牧草生长季内当光温出现匹配不当时呈负相关外,其余均受限制;气象因子与5站点年最高牧草产量的拟合模式拟合效果较好,均可通过0.01检验。
-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牧草产量
气候
青海牧区
-
Keywords
natural pasture
grass yield
climate
pastoral area
-
分类号
S812.5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
-
题名春小麦地和大气观测场土壤贮水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8
- 12
-
-
作者
祁如英
朱宝文
祁永婷
-
机构
青海省气象局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
中国农业大学
-
出处
《气象科技》
2007年第4期528-530,共3页
-
文摘
通过青海省互助县1997-2002年大气观测场和春小麦地测定的0-5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得出:同一气候背景下,地形地势相同的不同场地不同植被0-50 cm土壤贮水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大气观测场11月至次年2月(一般为土壤封冻期)土壤贮水量保持在25-27 mm间,变化较平稳,6-7月处于谷值阶段,为24 mm,3月至4月初和9月处于峰值阶段,为28 mm,年变化似呈“M”形。春小麦地在土壤封冻期未测定,3月至4月初处于最大峰值阶段,为33 mm,7月处于谷值阶段,为21 mm,9月达次峰值阶段,为25 mm,年变化似呈“M”形。在同一气候背景下,大气观测场中子仪测定和春小麦地烘干法测定的0-50 cm贮水量经过相关性检验,建立回归关系式后可相互代替应用。
-
关键词
春小麦地
大气观测场
土壤贮水量
变化趋势
-
Keywords
soil moisture storage, spring wheat field, atmospheric observation site, comparative analysis
-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青海省东部气象条件变化对麦茎蜂羽化的影响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祁如英
祁永婷
武丽蓉
朱西德
薛花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
青海省气候中心
北京是平谷区镇罗营镇
海东地区气象局
互助县气象局
-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S1期147-149,共3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08008)
-
文摘
利用1988-2005年互助县麦茎蜂羽化盛期和气象资料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麦茎蜂羽化盛期的主要因子之一,影响麦茎蜂羽化盛期早晚的关键期是上年10月和当年1月,主要因子是1月平均气温、1月降水量、1月20cm平均土温、上年10月平均气温,且1月平均气温、土温比1月降水量、上年10月平均气温的影响显著;气候变暖的阶段性趋势使麦茎蜂对麦类等作物的危害程度有加重的趋势;羽化盛期模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在1~3d,模式可为当地提高药剂防治麦茎蜂危害效果及防治决策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麦茎蜂
羽化盛期
-
Keywords
Climatic change
Wheat stem sawfly
Emergence booming stage
-
分类号
S435.12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自然物候观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4
- 14
-
-
作者
祁如英
王启兰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出处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249-251,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133)
中科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项目(cjc020144)资助
-
文摘
全球变暖使动植物等物候期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利用青海省1994-2003年的草本、木本、动物物候期及气象水文现象观测记录,统计了其中发生的各类错情,归纳分析了错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减少、消除自然物候期观测记录错情的技术途径。旨在促进自然物候观测资料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
关键词
物候观测
气象观测
水文观测
错情
-
Keywords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fault record
-
分类号
P457.3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青海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被引量:16
- 15
-
-
作者
祁如英
钟存
雷玉红
唐生达
-
机构
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
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
青海省格尔木市气象局
南华大学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53-155,共3页
-
文摘
在青海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和青海三江集团主要灾害调查资料中选取8个站点的灾害观测资料,分析了近11年来青海省对农牧业生产危害较严重的主要气象灾害。结果表明,干旱、霜冻、冰雹、低温冷害、干热风、风灾、雪灾等是影响青海农牧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地适宜,根据不同的作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防御措施,试图减轻各种灾害对农牧业的危害。
-
关键词
农牧业
气象灾害
防御措施
-
Keywords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efensive measures
-
分类号
S42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青海近30年来霜对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 16
-
-
作者
祁如英
李应业
汪青春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青海气候中心
-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52,共6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08008
-
文摘
用线性趋势和单相关法分析了青海高原33个气象站的霜物候期及气象资料,结果表明:青海高原1978~2007年初霜、终霜变化趋势存在明显推迟、提早的区域性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初霜大部分地区明显推迟,终霜大部分地区明显提早,无霜期绝大部分地区明显延长。少部分地区终霜对气温负相关显著,对降水正相关显著。部分地区初霜对气温正相关显著,绝大部分地区初霜对降水略呈增多变化响应不明显。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对气温为正相关显著,且对气温的响应比对降水的明显;初霜、终霜对气候变化的综合响应表现在无霜期的延长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
关键词
霜
物候现象
变化特征
气候响应
-
Keywords
frost
phenological phenomena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climate response
-
分类号
P517
[天文地球—地质学]
-
-
题名青海车前草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6
- 17
-
-
作者
祁如英
赵隆香
-
机构
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
青海省西宁市气象局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025-3026,3028,共3页
-
基金
青海省气象局2012年度气象科研项目立项"青海农气物侯观测数据控制及应用研究"
-
文摘
利用青海10个站区的1990~2010年的车前草物候期和同期的气象资料,通过SPSS的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方法,对青海车前草物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复杂地形地貌下形成的小气候变化是影响青海车前草物候现象迟早和生育期长短的主要环境因子,近30年青海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显著升高、日照时数微弱减少是使得车前草物候萌动期提前、黄枯期推迟、生育期延长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
关键词
车前草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青海
-
Keywords
Plantain
Phenology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Qinghai
-
分类号
S16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
-
题名保证田间持水量测定值质量的技术方法浅谈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祁如英
马占良
殷万秀
-
机构
青海省气候中心
-
出处
《青海气象》
2008年第1期27-27,41,共2页
-
-
关键词
田间持水量
测定值
土壤保水性能
技术
质量
地下水位
组成部分
干旱指标
-
分类号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青海省天然牧草物候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 19
-
-
作者
祁如英
张成昭
郭卫东
-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
青海省气候中心
青海省监测网络处
-
出处
《青海气象》
2008年第4期16-21,共6页
-
基金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LPM2008008)
-
文摘
利用青海省5个牧业气象站的牧草资料初步分析得:优势种牧草和同生牧草各异;物候期特征:春季返青期最早的是海北(4月16日),最晚的曲麻莱(5月11日)。秋季黄枯最早的是河南(9月5日),最晚的海北(10月1日)。同年中牧草生长期最长为海北地区(168d),最短为河南地区为126 d;物候期的变化特征:返青期,益麻莱、海北、兴海呈提早,河南大部分呈提早,甘德呈推迟。抽穗或花序形成期,禾本科草类抽穗期,曲麻莱和兴海呈提早,海北大部分草种呈提早,河南和甘德呈推迟;莎草科草类花序形成期,甘德、河南呈推迟,海北呈提早;杂类草草类花序形成期,海北、河南呈推迟现象。开花期,曲麻莱呈提早,河南、海北、兴海草地的大部分牧草呈提早,甘德的大部分牧草呈推迟。种子或果实成熟期,河南呈推迟现象,其余草地的部分牧草呈提早、部分牧草呈推迟。黄枯期,甘德均呈推迟,兴海呈提早,海北、河南、曲麻莱大部分牧草呈推迟。生长期:曲麻莱、甘德呈延长趋势,河南、海北、兴海大部分牧草呈延长趋势;不同草地同一种类品种的牧草物候期变化趋势也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
关键词
天然牧草
物候期
变化特征
-
分类号
S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 20
-
-
作者
祁如英
-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
出处
《青海气象》
2006年第2期27-31,共5页
-
文摘
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木本植物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木本植物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对气温的响应:上年9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全省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提早5d,展叶普期提早4d,开花始期提早4d;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全省平均种子成熟提早3d左右;上年9月至当年8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全省平均叶全变色期约推迟4—5d,叶芽开放至秋季叶全变色期平均间隔日数延长12d。(4)小叶杨对降水的响应不明显。对日照的响应:日照时数增多10h,物候气提早或推迟小于1d。
-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
分类号
P41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S31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