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瘟病毒E2基因转化玉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祁喜涛 李国强 胡建广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99-903,共5页
E2蛋白是猪瘟病毒(CSFV)表面主效抗原蛋白,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E2基因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导入甜玉米自交系1132,转化获得128株转基因系,经过叶片PPT抗性筛选,有22个转基因株系对PPT表现抗性,RT-... E2蛋白是猪瘟病毒(CSFV)表面主效抗原蛋白,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功能。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E2基因种子特异表达载体导入甜玉米自交系1132,转化获得128株转基因系,经过叶片PPT抗性筛选,有22个转基因株系对PPT表现抗性,RT-PCR分析显示有7个转基因株系正确表达,原核表达检测结果显示,E2基因表达产物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猪瘟 E2基因 根癌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枪介导bar基因表达盒转化甜玉米初步研究
2
作者 祁喜涛 吴景 +3 位作者 杨婷 文天祥 郑锦荣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5-17,28+5,共5页
以超甜玉米优良自交系1132幼胚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介导法将bar基因表达盒(启动子+基因+终止子)导入胚性愈伤组织,经选择培养、胚状体诱导、再生等过程,获得38个株系共101株转基因玉米。对转基因植株的叶片涂抹除草剂basta... 以超甜玉米优良自交系1132幼胚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采用基因枪介导法将bar基因表达盒(启动子+基因+终止子)导入胚性愈伤组织,经选择培养、胚状体诱导、再生等过程,获得38个株系共101株转基因玉米。对转基因植株的叶片涂抹除草剂basta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有8个株系共22株表现抗性;进一步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6个株系共15株为阳性。试验结果初步证明bar基因已整合到1132的基因组中,转化效率为3%。转基因表达盒完整性分析表明,bar基因表达盒在受体基因组中的结构是完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枪介导 BAR基因 基因表达盒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3
作者 祁喜涛 孙思思 +2 位作者 刘建华 李高科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8-9,30,共3页
转基因作物是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导入基因或基因嵌合体的作物,其可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种优良农艺性状。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生产现状,包括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商业化许可... 转基因作物是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导入基因或基因嵌合体的作物,其可表现出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种优良农艺性状。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生产现状,包括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商业化许可稳步推进、市场交易增幅较大、发展中国家逐步受益等,并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商业化生产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果皮厚度QTL的定位及上位性互作 被引量:9
4
作者 于永涛 李高科 +3 位作者 祁喜涛 李春艳 毛笈华 胡建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9-366,共8页
果皮厚度是影响甜玉米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掘果皮厚度的基因资源、了解玉米果皮厚度的遗传机制,是指导其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日超-1(薄果皮,56.57μm)×1021(厚果皮,100.23μm)的190个BC1F2家系为作图群体,分别采用2种遗传模型... 果皮厚度是影响甜玉米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发掘果皮厚度的基因资源、了解玉米果皮厚度的遗传机制,是指导其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日超-1(薄果皮,56.57μm)×1021(厚果皮,100.23μm)的190个BC1F2家系为作图群体,分别采用2种遗传模型检测QTL。基于复合区间作图(CIM)共检测到3个影响果皮厚度的QTL,位于3.01、6.01、8.05区段,分别解释8.6%、16.0%和7.2%的表型变异,其中3.01和8.05处QTL以加性效应为主;基于混合线性CIM模型(MCIM)共检测到5个影响果皮厚度的QTL,其中除8.05处QTL为加性QTL外,另有2对加×加上位性互作QTL,1对是2.01和6.05处QTL之间的互作,另1对则是5.06和6.01处QTL间的互作。这2对互作QTL分别解释了6.63%和12.48%的表型变异率。本结果表明,加性效应和上位性互作效应等都在果皮厚度的形成和遗传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检测QTL上位互作的MCIM模型更适用于果皮厚度QTL定位。本研究还在其中4个QTL的区域内分别检索到胚乳中色素合成以及细胞转变的相关候选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是否与果皮厚度的变异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果皮厚度 QTL 上位性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苄西林钠对小麦旗叶衰老及产量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萍 齐付国 +2 位作者 丁义峰 常云霞 祁喜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15,共5页
用不同浓度 ( 4 0 0 ,60 0 ,80 0 ,1 0 0 0和 1 2 0 0mg/L)的氨苄西林钠水溶液对扬花期的小麦进行喷雾处理 ,测定了喷后不同时期 ( 3,9,1 2 ,1 5 ,1 8,2 1 ,2 4 ,2 7和 30d)小麦旗叶的POD和SOD活力、MDA含量及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结果... 用不同浓度 ( 4 0 0 ,60 0 ,80 0 ,1 0 0 0和 1 2 0 0mg/L)的氨苄西林钠水溶液对扬花期的小麦进行喷雾处理 ,测定了喷后不同时期 ( 3,9,1 2 ,1 5 ,1 8,2 1 ,2 4 ,2 7和 30d)小麦旗叶的POD和SOD活力、MDA含量及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 ,氨苄西林钠能延缓灌浆期SOD和POD活性的下降 ,控制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升高 ,并使小麦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苄西林钠 小麦 旗叶 衰老 产量 扬花期 千粒重 穗粒数 相对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γ-氨基丁酸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武 涂攀峰 +6 位作者 李光玉 蔡若琪 李余良 李坤 祁喜涛 卢文佳 刘建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6-923,共8页
【目的】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产量的化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7号为材料,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糯玉米孕穗期叶面喷施... 【目的】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产量的化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7号为材料,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糯玉米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 5 mmol/L(FS)处理,观察记载田间糯玉米生育时期及植株农艺性状,测定分析糯玉米产量及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糯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对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FS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试糯玉米的鲜苞产量、净穗产量和鲜苞穗叶比,鲜苞产量和净穗产量分别较CK提高5.45%~11.08%和5.66%~14.23%。供试糯玉米在FS处理下的单穗总粒数、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株高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6.28%~8.76%、14.01%~70.67%、14.60%~29.92%、8.94%~23.19%和3.35%~5.21%。FS处理对穗位高度、秃顶长、穗粗、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及成熟期叶片老化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FS处理下供试糯玉米的抽穗期、散粉期和吐丝期均较CK提前1 d。糯玉米净穗产量与鲜苞产量、穗粗、穗行数和成熟期叶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鲜苞产量与净穗产量、穗粗、成熟期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GABA处理下糯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提高单穗总粒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株高以及调控生育时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产量 Γ-氨基丁酸 叶面喷施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调控技术调整菊花生长、生理和开花研究现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萍 常云霞 +4 位作者 丁义峰 祁喜涛 赵乐 韩德果 徐克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94,共4页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国内外以植物生长物质、化学药剂、水肥条件等调控菊花营养生长、生理生化及开花等过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以期为生产实践中更好地以化学方法调整菊花的生长和开花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 菊花 植物生长物质 化学药剂 生理生化 花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新品种粤甜13号的选育 被引量:6
8
作者 胡建广 李余良 +2 位作者 刘建华 李高科 祁喜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3-14,共2页
粤甜1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以自育的自交系日超-1为母本、C5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2004—2005年广东省区域试验和2008—2009年国家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鲜苞产量为... 粤甜13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以自育的自交系日超-1为母本、C5为父本杂交培育的超甜玉米杂交种。经2004—2005年广东省区域试验和2008—2009年国家甜玉米区域试验、大面积生产试验和示范,广东省区试平均每667 m2鲜苞产量为845.5~950.2 kg、籽粒可溶性糖含量21.56%~22.98%、果皮61.5~62.1μm,适口性专家评分92.0分,外观商品性佳;国家西南区区试平均每667 m2鲜苞产量873.0~929.3 kg,水溶性糖含量17.24%~18.6%,皮渣率11.53%~12.383%,适应性广。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粤甜13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自交系萌芽期耐寒性的鉴定及筛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春艳 毛笈华 +3 位作者 于永涛 李高科 祁喜涛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22-26,F0002,共6页
以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165份甜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4℃低温处理7 d后正常发芽,发芽7 d后调查发芽率、胚根长度,并计算活力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大部分材料的发芽率和胚根... 以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165份甜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4℃低温处理7 d后正常发芽,发芽7 d后调查发芽率、胚根长度,并计算活力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大部分材料的发芽率和胚根长度降低,但有25份材料的相对发芽率≥100%,52份材料的相对活力指数≥100%,结合这两个因素有24份材料的相对发芽率和相对活力指数均≥100%,其中又有9份材料的正常发芽率≥90%,这9份材料耐寒性较强。同时,筛选出一批低温敏感型的自交系,为甜玉米的耐寒性育种和遗传机理研究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自交系 萌芽期 耐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应用于超甜玉米种子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建广 祁喜涛 李余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2年第6期25-27,共3页
以粤甜 3号等 4个超甜玉米品种和 2个亲本自交系为材料 ,建立了超甜玉米种子纯度和特异性鉴定的RAPD技术体系 ,筛选出 6个多态性引物。利用OPQ14和OPQ15两个引物 ,可以对这 6个材料进行有效的鉴别。
关键词 RAPD技术 超甜玉米 种子纯度 纯度鉴定 特异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伪狂犬病毒gD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建广 祁喜涛 +1 位作者 杨承槐 娄高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71-774,共4页
将克隆的猪伪狂犬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gD插入质粒pBA002,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A-gD。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该基因导入甜玉米自交系1132,转化获得84株转基因系。经过点杂交、Southern杂交分析,有23个转基因株系基因组检测到gD基... 将克隆的猪伪狂犬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gD插入质粒pBA002,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A-gD。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该基因导入甜玉米自交系1132,转化获得84株转基因系。经过点杂交、Southern杂交分析,有23个转基因株系基因组检测到gD基因稳定整合。Northern杂交显示有5个转基因株系的目标基因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伪狂犬病 GD基因 根癌农杆菌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逆甜玉米群体配合力及遗传潜势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高科 胡建广 +1 位作者 刘建华 祁喜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9期145-149,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新近合成的优质、抗逆甜玉米群体,同时加速育种进程。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2个自育超甜玉米骨干系作测验种,与63个穗行的75个单株杂交,配制组合150个,通过杂交组合鉴定试验、株系的食用品质及抗性等的鉴定评价,对... 为了充分利用新近合成的优质、抗逆甜玉米群体,同时加速育种进程。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2个自育超甜玉米骨干系作测验种,与63个穗行的75个单株杂交,配制组合150个,通过杂交组合鉴定试验、株系的食用品质及抗性等的鉴定评价,对群体配合力及遗传潜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75个被测株中,36个株系的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为正,而通过对其产量相关性状、商品性及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也发现,其GCA表现较好的株系比例接近或超过50%。结合株系自身表现,筛选获得9个苗头株系;同时根据杂交组合鉴定结果,获得8个苗头组合。综合群体内株系的配合力及群体自身表现,初步认为该群体优良基因频率较高,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具有较大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群体 配合力 遗传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酶在我国植物抗病毒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萍 祁喜涛 +4 位作者 胡建广 丁义峰 常云霞 韩德果 赵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940-2943,共4页
简要介绍了锤头型和发夹型核酶的结构、功能及催化机制,并对我国利用核酶抗植物病毒病害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概述。
关键词 锤头型核酶 发夹型核酶 植物病毒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超甜玉米自交系幼胚转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建广 祁喜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B12期32-34,共3页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及其杂交种粤甜3号的幼胚为材料,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条件,获得可育的转基因超甜玉米株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温度与时间对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最高转化效率为24.6%。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 以超甜玉米自交系S1及其杂交种粤甜3号的幼胚为材料,建立了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条件,获得可育的转基因超甜玉米株系。研究结果显示: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温度与时间对转化效率有重要影响,最高转化效率为24.6%。Southern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超甜玉米株系的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农杆菌 幼胚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玉米主导品种粤甜28号的选育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春艳 李高科 +5 位作者 李坤 祁喜涛 于永涛 刘建华 李余良 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16-24,共9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群体选育及二环系选育相结合的方法,创制出亲缘关系远、互补性强的亲本材料“群1-1”和“GQ-1”,并以其为父母本组配的超甜玉米单交种“粤甜28号”。该品种2017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8、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南方区和黄淮海区农作物品种审定,是通过审定区域最多的甜玉米品种。2015年以500万元成功转让了该品种的品种经营许可权,是目前转让金额最多的甜玉米品种。从2017年至今粤甜28号连续4年被评为广东省玉米主导品种,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品质优、抗倒性强,其中广东省区试2季试验产量均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分别居小组第1名和第2名;国家区试产量比对照显著增产,增产点在62.5%以上;适口性专家评分均优于对照,最高评分达到91.3分;倒伏率和倒折率之和在0~2.4%之间,显著低于同期参试品种。以粤甜28号为材料进行栽培及有关营养、生理、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粤甜28号籽粒中叶黄素、叶酸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是理想的营养型甜玉米品种。因此,粤甜28号是当前集高产、优质、营养及强抗倒伏于一体的甜玉米新品种,种植区域广,适宜机械化栽培管理和加工,有利于大面积推广,是市场亟需的突破性品种,也是理想的甜玉米基础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粤甜28号 品种选育 产量 品质 抗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诱导甜玉米产量性状变异及其SSR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建广 杨子龙 +4 位作者 李高科 郑锦荣 刘建华 李余良 祁喜涛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6期716-721,共6页
对甜玉米自交系1132种子经过空间诱变的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自交繁殖,在SP2代植株发现穗行数、穗粗、穗轴粗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上出现变异的果穗,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穗行数、粒深、穗粗比对照明显增大的稳定变异株系,其根系也明显发达。利... 对甜玉米自交系1132种子经过空间诱变的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自交繁殖,在SP2代植株发现穗行数、穗粗、穗轴粗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上出现变异的果穗,通过连续自交获得穗行数、粒深、穗粗比对照明显增大的稳定变异株系,其根系也明显发达。利用分布在10条染色体的198对引物对16份稳定变异株系的进行SSR多态性分析,发现32对引物存在多态性,变异座位在玉米基因组10条染色体均有分布,但在第3、第4、第8、第9等4条染色体的变异座位明显较多,占总变异座位的6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空间诱变 SS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玉米生产概况分析
17
作者 韩福光 祁喜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9-32,5,共5页
阐述了菲律宾农业及玉米生产的概况,分析了2000—2010年的玉米生产收获面积、总产量、2000—2009年单产水平的变化情况,玉米的收获面积在240万~266万hm2之间徘徊,增幅不大;2000—2009年总产量增长55.9%,平均每年增长5.6%;单产增长45.9%... 阐述了菲律宾农业及玉米生产的概况,分析了2000—2010年的玉米生产收获面积、总产量、2000—2009年单产水平的变化情况,玉米的收获面积在240万~266万hm2之间徘徊,增幅不大;2000—2009年总产量增长55.9%,平均每年增长5.6%;单产增长45.9%,平均每年增长4.6%。同时,介绍了菲律宾玉米生产的品种类型、分布区域以及不同收获季节的产量比例,并指出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基础设施,特别是加大灌溉设施投入,以提高栽培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玉米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P标记揭示中国鲜食玉米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肖颖妮 于永涛 +5 位作者 谢利华 祁喜涛 李春艳 文天祥 李高科 胡建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1-1311,共11页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鲜食玉米最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解析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品种鉴定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aize 6K芯片对全国范围内的38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鲜食玉米最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解析我国鲜食玉米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对品种鉴定和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aize 6K芯片对全国范围内的385个鲜食玉米品种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了解群体结构,划分种质类群,估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5067个SNP标记在385个鲜食玉米品种中基因多样性平均0.406,变幅为0.097~0.500;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平均0.319,变幅为0.092~0.375。通过PCA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一致表明,本研究所收集的品种主要划分为3个类群,分别为糯玉米类群(糯玉米和甜糯玉米,共185个品种)、温带甜玉米类群(123个品种)和热带甜玉米类群(77个品种)。两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132~0.472之间,平均值为0.37。通过FST分析检测到不同类群间有160个区域受到强烈选择,其中包括4个玉米籽粒淀粉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sh2、su1、su2和wx1),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验证了sh2和DGAT1-2两个位点在鲜食玉米群体不同选择模式。本研究为我国鲜食玉米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遗传距离 选择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抗逆紧凑型糯玉米品种粤紫糯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9
作者 刘建华 胡建广 +3 位作者 李余良 李高科 祁喜涛 郑锦荣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6期194-195,共2页
粤紫糯5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糯质自选系N61-36为母本、N62-9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紫色糯玉米单交种,2011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株形紧凑、品质优异、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华南地区及邻近省份于春、秋季... 粤紫糯5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糯质自选系N61-36为母本、N62-9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紫色糯玉米单交种,2011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具有株形紧凑、品质优异、高产、抗逆、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华南地区及邻近省份于春、秋季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粤紫糯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自交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方法研究
20
作者 李晓冰 祁喜涛 《河南农业》 2016年第36期47-49,共3页
研究超甜玉米自交系1132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丰富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来源。以1132成熟胚为材料,通过比较研究蔗糖、脯氨酸、2,4-D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确定适合1132成熟胚外植体愈伤... 研究超甜玉米自交系1132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因素,丰富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来源。以1132成熟胚为材料,通过比较研究蔗糖、脯氨酸、2,4-D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确定适合1132成熟胚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蔗糖浓度40g/L,脯氨酸1.4g/L、2,4-D浓度为4mg/L的诱导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出现最早,且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75%。在继代培养基中2,4-D浓度为2mg/L,其他相同的条件下,愈伤组织继代性最好,最易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植株再生培养通过含60g/L蔗糖的MS培养基培养2~3用,后转入含30g/L蔗糖的MS培养基培养再生植株的方法最好,可实现芽和根的同步再生。利用1132成熟胚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再生植株是对幼胚再生体系的有效补充.可以克服玉米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中幼胚受季节限制的不利条件,丰富甜玉米基因工程育种中外植体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自交系1132 成熟胚 愈伤组织 再生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