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中心1128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珍亮 张逊 李月川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理2009年1月—2015年3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单中心1 128例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以上因素与术中是否发现肺大泡之间的关系,Logisti... 目的分析原发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整理2009年1月—2015年3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单中心1 128例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特征、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以上因素与术中是否发现肺大泡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1 128例自发性气胸手术患者中肺大泡患者877例,肺大泡的发生率在年龄较小组(<25岁)高于年龄较大组(≥25岁,P<0.05);肺大泡组手术时间较无肺大泡组延长(P<0.05)。手术后复发21例,复发率为1.8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肺大泡、术中胸膜固定时未行胸膜摩擦及术后引流时间延长(>3 d)是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中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同时合并肺大泡、术中胸膜固定时未行胸膜摩擦及术后引流时间延长者要注意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复发 胸膜固定术 引流术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肺大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黏附系统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2
作者 石珍亮 张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6-478,共3页
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如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最早是Liotta提出的黏附... 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征,也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面很广,如癌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宿主细胞及细胞外基质与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最早是Liotta提出的黏附、降解、移动学说,每个步骤也是有多个因素的共同参与,因而其具有复杂性,其中细胞黏附参与并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着糖蛋白类 肿瘤转移 肿瘤侵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单侧膈肌麻痹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沈玉光 石珍亮 +5 位作者 夏文超 王代波 李磊 徐医军 韩洪利 张逊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研究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膈肌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该院22例手术治疗的单侧膈肌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分别对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一秒量进行检测。结果膈肌折叠术后各指标... 目的研究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膈肌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该院22例手术治疗的单侧膈肌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分别对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一秒量进行检测。结果膈肌折叠术后各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膈肌折叠术对于成年人膈肌麻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麻痹 膈肌折叠术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关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冬滨 张逊 +2 位作者 韩洪利 徐医军 石珍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2-1014,I0002,共4页
目的:寻找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健康人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I期NSCLC患者血清,等量混合后设为肺癌组;同期15例健康体检血清,等量混合后设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 目的:寻找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健康人血清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I期NSCLC患者血清,等量混合后设为肺癌组;同期15例健康体检血清,等量混合后设为健康对照组。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离、筛选和鉴定2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成功获得了2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PDquest软件分析显示,2组间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共有128个,质谱鉴定后确定了10种蛋白质,其中7种表达量上调,分别为α1-酸性糖蛋白、C1酯酶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转铁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重链H2及无花果酶-3;3种表达量下调,分别为纤连蛋白、补体C4-A及补体C3。结论:应用2-DE及MALDI-TOF-MS在I期NSCLC血清中鉴定出4种与肿瘤关系密切的差异表达蛋白,可作为开发NSCLC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癌 非小细胞肺血清电泳 凝胶 双向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与PET/CT的18F-FDG摄取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峥 司婧文 +3 位作者 迟明友 石珍亮 徐医军 张逊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9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PET/CT中病灶的SUV最大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Linkdoc数据库中2015-01-01/2016-06-30在治疗前同时接受了PET/CT检查和EGFR基因检测的61例肺腺癌患者.探究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各项... 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PET/CT中病灶的SUV最大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Linkdoc数据库中2015-01-01/2016-06-30在治疗前同时接受了PET/CT检查和EGFR基因检测的61例肺腺癌患者.探究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各项临床特征以及SUV最大值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SUV最大值(5.39±4.35)明显低于EGFR基因野生型患者的SUV最大值(9.98±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提示SUV最大值的临界值为6.8,AUC为0.72(95%可信区间0.59-0.84).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以及SUV最大值对EGFR基因的突变起着重要的预测作用.结论:对于无法获得组织学病理的肺腺癌患者来说,PET/CT的SUV最大值和性别对于EGFR基因突变有着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突变 SUV PET/CT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
6
作者 孙大强 张逊 +3 位作者 韩庆良 韩洪利 石珍亮 薛锋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2-813,共2页
漏斗胸是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对患者胸壁外观、心肺功能及心理健康均可产生影响,应适龄进行手术治疗。1998年美国医生Nuss首先发明了胸腔镜监视下的一种微创手术[1]。
关键词 漏斗胸 胸腔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胸外科手术 改良Nuss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吸试验在膈膨出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
7
作者 沈玉光 石珍亮 +4 位作者 徐医军 韩洪利 卢喜科 孙大强 张逊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深吸试验在膈膨出手术治疗效果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16例膈膨出患者根据深吸试验结果分为2组,深吸气时患侧膈肌出现矛盾运动的10例为阳性组,未出现者6例为阴性组。行膈肌折叠术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 目的:探讨深吸试验在膈膨出手术治疗效果预测方面的价值。方法:16例膈膨出患者根据深吸试验结果分为2组,深吸气时患侧膈肌出现矛盾运动的10例为阳性组,未出现者6例为阴性组。行膈肌折叠术治疗,手术前后分别对患者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检测,进一步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阳性组手术后各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阴性组中除动脉血氧分压手术后较术前改善外,其他指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深吸试验对于膈肌折叠术手术效果有很大的预测价值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膨出 胸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深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临床分析及淋巴结转移的不良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沈一梦 张逊 +1 位作者 徐医军 石珍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4期1821-1823,1827,共4页
目的:分析孤立性结节临床病理特征预测孤立性小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不良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14年2-12月期间手术治疗结节<2cm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100例,收集术前1周内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术... 目的:分析孤立性结节临床病理特征预测孤立性小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不良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胸科医院2014年2-12月期间手术治疗结节<2cm的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100例,收集术前1周内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术前CT和PET-CT资料,整理术后病理结果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良恶性病例间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在恶性病例间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果:在70例孤立性小肺癌和30例良性肺结节(肿瘤均≤2cm)的比较中,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部位、结节大小、血清Cyfra21-1在良恶性结节病理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则有统计学意义(P=0.026),实性成分>50%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OR=4.073,95%CI:18.161~25.19,P<0.05)。ROC曲线AUC=0.905。结论:SPN并非是肺癌的早期表现,有些患者已经存在了淋巴结转移,SPN实性成分>50%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不良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托溴铵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磊 张逊 +3 位作者 韩洪利 徐医军 韩兴鹏 石珍亮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于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1mg,其中正常肺功能亚组24例,非正常肺功能亚组24例;对照...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8例,于支气管镜检查前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1mg,其中正常肺功能亚组24例,非正常肺功能亚组24例;对照组40例,其中正常肺功能亚组20例,非正常肺功能亚组20例,4组患者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4组患者检查前后气道阻力指标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围弹性阻力(X5)及共振频率(Fres)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检查后R5、R20、X5及Fres均降低(P<0.01)。2亚组间R5、R20、X5的改变量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中,正常肺功能亚组的气道阻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正常肺功能亚组在检查后R5、R20、X5、Fres均增加(均P<0.01),且R20、X5、Fres改变量均大于正常肺功能组,R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肺功能患者中,实验组R5、R20及Fres较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X5也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正常肺功能患者中,实验组R5、R20、X5及Fre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预防性应用异丙托溴铵可降低患者检查后的气道阻力,从而减小支气管痉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异丙托溴铵 气道阻力 共振频率 呼吸功能试验 支气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
10
作者 王永新 石珍亮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9期143-146,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肺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疼痛应激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2±0.15)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23±1.76)d,短于对照组的(1.52±0.13)h、(5.74±1.54)d;术中出血量为(163.45±14.86)mL和胸腔引流量为(689.75±32.49)mL,均少于对照组的(244.35±18.65)mL、(865.42±44.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各项疼痛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通过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操作便捷,术后患者基本情况更优,术后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指标更低,患者术中所受创伤小,术后疼痛应激指标更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更快恢复,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肺癌手术
原文传递
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石珍亮 沈一梦 张浩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2期17-18,121,共3页
低剂量螺旋CT属于二十世纪的新型肺癌筛查举措,其优势较多,包括无创、辐射低、检查快速等,大量的实践表明采取低剂量螺旋CT落实肺癌早期筛查,能够有效地减少高危人群死亡。但是,其也存在争议问题,就是具有假阳性率高以及过度诊断等情况... 低剂量螺旋CT属于二十世纪的新型肺癌筛查举措,其优势较多,包括无创、辐射低、检查快速等,大量的实践表明采取低剂量螺旋CT落实肺癌早期筛查,能够有效地减少高危人群死亡。但是,其也存在争议问题,就是具有假阳性率高以及过度诊断等情况。鉴于此,本项研究对于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展开严密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螺旋CT 早期肺癌 筛查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食管癌切除手术死亡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逊 韩洪利 石珍亮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96-698,共3页
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有很高的手术死亡率。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其高风险手术的性质并没有改变。2002年美国进行的一项14种高风险手术的死亡率趋势调查表明,食管... 食管癌切除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有很高的手术死亡率。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食管癌切除术后手术死亡率与30年前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但其高风险手术的性质并没有改变。2002年美国进行的一项14种高风险手术的死亡率趋势调查表明,食管癌切除术并没有变得安全。如何进一步降低手术死亡率仍然是食管外科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我们通过对近5年来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Medline)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对影响食管癌切除手术死亡率的因素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切除术 手术死亡率 文献分析 高风险 切除术后 食管外科 统计分析 检索系统
原文传递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差异表达蛋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冬滨 张逊 +3 位作者 韩洪利 徐医军 石珍亮 沈玉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72-1474,共3页
目的筛选和鉴定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I期NSCLC患者、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 目的筛选和鉴定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分别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I期NSCLC患者、7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I期NSCLC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结果每一标本的3张2-DE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约(323±11)个。共挖取51个差异蛋白质点,经MALDI—TOF—MS分析,成功鉴定出5种蛋白质,均为上调蛋白,分别为α1-酸性糖蛋白、c1酯酶抑制物、血管紧张素原、转铁蛋白及转甲状腺素蛋白A链。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I期NSCLC血清中鉴定出5种差异表达蛋白,为开发NSCLC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质组学 血清
原文传递
微小RNA-206抑制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珍亮 张逊 孙大强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206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H513、H2052和H2373等3种不同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株中通过转染引入一种miR-206的分子模拟物来过表达这种miRNA:(1)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分析转染...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206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H513、H2052和H2373等3种不同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细胞株中通过转染引入一种miR-206的分子模拟物来过表达这种miRNA:(1)通过结晶紫染色实验分析转染后的MPM细胞的增殖变化;(2)通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与细胞周期稳态和凋亡相关的基因变化;(3)通过基因敲除实验和PCR分析miR-206抑制作用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1)转染3 d后,结晶紫实验量化分析提示在H513、H2052和H2373转染细胞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570 nm吸光度值:0.406±0.196比0.682±0.042,0.192±0.181比0.587±0.264,0.178±0.056比0.794±0.276,P<0.05);(2)在转染48 h后,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促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p53和细胞周期阻滞基因p27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平均差异倍数:1.489±0.355,1.298±0.336,1.746±0.389,P< 0.05),而细胞增殖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抗凋亡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平均差异倍数:1.489±0.355,1.298±0.336,P<0.05);检测同时提示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基因活性受到抑制,miR-206过表达对HDAC4和HDAC6都有显著的负调控作用(平均差异倍数:0.984±0.271比0.442±0.149比0.520±0.193,P<0.05)。(3)在HDAC4或HDAC6基因被敲除后,3种MPM细胞株均显示出明显的结晶紫染色生长阻滞(570 nm吸光度值:0.971±0.205比0.427±0.152比0.520±0.191,P<0.05),这种表现与HDAC活性受到抑制一致,提示HDAC4和HDAC6基因亚型可能是miR-206转染过程中调控MPM细胞增殖的主导效应因子。结论miR-206过表达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微小RNA 脱噬作用 生长停滞 组蛋白去乙酰化转移酶
原文传递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在65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医军 张逊 +1 位作者 石珍亮 杜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763-764,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例数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及并存多种疾病,增加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风险随之升高。有助于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我们2012年8月至2014年8...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例数不断增加。由于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及并存多种疾病,增加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风险随之升高。有助于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我们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对65岁以上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应用大剂量氨溴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并发症 盐酸氨溴索 肺癌患者 非小细胞 术后应用 大剂量 手术风险 平均寿命
原文传递
腺苷脱氨酶1在肺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世钊 宋东 +3 位作者 石珍亮 徐美林 王菁 张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l(ADAR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ADAR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正...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l(ADAR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8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ADAR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ADAR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肺腺癌组织中ADAR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0.4%比20.8%,P〈0.05)。肺腺癌组织中ADAR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58比1.19,P〈0.05)。肺腺癌组织中ADAR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TNM分期(X2=7.779,P〈0.05)和淋巴结转移(X2=4.516,P〈0.05)密切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DAR1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低表达组明显缩短,其中ADAR1高表达组(2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低表达组(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16,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DAR1蛋白表达水平、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ADAR1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腺苷脱氨酶1 RNA编辑
原文传递
肺内淋巴结精准取材对肺癌患者术后N分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峥 石珍亮 +3 位作者 韩兴鹏 卢喜科 孙大强 张逊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177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首先按照外科医师...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间在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接受肺叶或全肺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177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首先按照外科医师清扫的淋巴结常规取材进行病理诊断,得出N分期;由病理科医师再对第12、13组淋巴结进行分检精准取材,得出一个新的N分期,比较并分析前后两个N分期的差异。同时,进一步分析这两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共检出N1站淋巴结1 268枚,常规取材(第10、11组淋巴结)共检出736枚,精准取材(第12、13组淋巴结)共检出532枚。联合NSCLC的常规取材和肺内淋巴结的精准取材,患者的N1淋巴结检出的中位数为7枚(2-24枚),与NSCLC的常规取材相差4枚(0-18枚),N1淋巴结的检出数明显增加(P〈0.001)。联合NSCLC的常规取材和肺内淋巴结的精准取材,共检出转移N1淋巴结240枚,中位转移数量为0枚(区间:0-7枚;第75百分位数:1枚;第90百分位数:3枚),与NSCLC的常规取材相比(区间:0-5枚;第75百分位数:0枚;第90百分位数:2枚),N1淋巴结的转移个数明显增加(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第12、13组淋巴结的转移与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术后病理是否存在脉管癌栓无明显相关性(P〉0.05)。有15例患者的N分期由于肺内淋巴结的精准取材由N0升为N1,占全组患者的8.4%。结论 常规NSCLC取材方式容易漏检N1区域的淋巴结,并且相当一部分还是转移淋巴结。因此,提倡NSCLC肺内淋巴结精准取材以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 转移 病理取材
原文传递
“张氏手术”治疗巨大咽食管憩室
18
作者 程世钊 石珍亮 +3 位作者 杜林 徐医军 沈一梦 张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346,共2页
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发病率为2/100000。按照憩室的大小.可以将咽食管憩室分为小憩室(〈3cm)、中等憩室(3~6cm)和巨大憩室(〉6cm)。临床上以小的咽食管憩室为主,巨大的咽食管憩室异常罕见。咽食管憩室传统治疗方法分... 咽食管憩室又称Zenker憩室,发病率为2/100000。按照憩室的大小.可以将咽食管憩室分为小憩室(〈3cm)、中等憩室(3~6cm)和巨大憩室(〉6cm)。临床上以小的咽食管憩室为主,巨大的咽食管憩室异常罕见。咽食管憩室传统治疗方法分为开放性手术和经口内镜手术。但对于巨大的咽食管憩室来说,目前尚没有一个安全、微创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食管憩室 胸腔镜手术 张氏手术
原文传递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肺鳞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思培 陈丽娟 +2 位作者 石珍亮 李鑫 崔壮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1170-1174,共5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胸部肿瘤中心收...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天津市胸科医院胸部肿瘤中心收治的59例肺鳞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29例)和紫杉醇脂质体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化疗前静脉滴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260 mg/m^(2),随后予静脉滴注铂类药物。紫杉醇脂质体组患者每疗程第1天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160 mg/m^(2),随后静脉滴注铂类药物。两组铂类药物包括注射用顺铂、卡铂注射液、注射用奈达铂,铂类药物均为每治疗周期第1天给药。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一个化疗疗程。两组患者至少完成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和紫杉醇脂质体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7.59%、23.33%,疾病控制率(DCR)分别是89.66%、90.00%,两组ORR、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的骨髓抑制发生例数显著低于紫杉醇脂质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杉醇脂质体组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例数显著低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脱发、呕吐、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方案可以让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鳞癌患者获益,能够帮助临床医师在治疗肺鳞癌患者时提供最佳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 肺鳞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原文传递
小核仁RNA C/D盒88C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
20
作者 石珍亮 夏文超 +1 位作者 沈一梦 刘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小核仁RNA C/D盒88C(SNORD88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对NSCLC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96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检测血清SNORD88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细胞周期蛋... 目的探讨小核仁RNA C/D盒88C(SNORD88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及对NSCLC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96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检测血清SNORD88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B(LC3B)的表达水平;分析SNORD88C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NORD88C对NSCLC的诊断效能。组间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SNORD88C、SCD1和Cyclin E表达水平(1.10±0.20、15.82±5.06、33.16±6.47)显著高于对照组(0.82±0.17、12.96±3.68、20.48±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90、4.372、11.050,P<0.01)。观察组LC3B表达水平(9.73±2.99)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9,P<0.01)。TNM分期为Ⅲ~Ⅳ患者SNORD88C表达水平(1.15±0.21)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患者(0.9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0,P<0.01)。发生淋巴转移患者SNORD88C表达水平(1.12±0.18)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0.9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5,P<0.01)。血清SNORD88C截断值为0.830对预测NSCLC具有良好的灵敏度(93.75%)和特异性(60.00%),曲线下面积(AUC)为0.855[95%置信区间(CI):0.803~0.908,P<0.05]。结论血清SNORD88C水平在NSCLC患者中显著升高,是NSCLC患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自噬 增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