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个金苦荞品系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为旋 田爽琪 +6 位作者 柯瑾 张帆 程远志 陈小全 李洪有 石桃雄 陈庆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1-302,共12页
金苦荞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 金苦荞是近些年创制的苦荞与金荞麦种间杂交形成的双二倍体杂种半多年生新荞麦种类(Fagopyrum tatari-cymosum),为了探讨该荞麦种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以26个高产金苦荞品系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金苦荞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醇溶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黄酮含量>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清蛋白含量>淀粉含量。(2)金苦荞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主茎分枝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籽粒面积>千粒重>主茎节数>株高>籽粒长宽比>籽粒宽>籽粒长>果壳率>籽粒周长>籽粒直径。(3)相关性分析中,黄酮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主茎节数、基部20 cm内节数、主茎粗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籽粒面积、周长、宽、直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含量与籽粒面积、长、直径呈显著正关系。(4)聚类分析将26个金苦荞品系分为了3个类群,其中类群I属于高淀粉、矮秆、多分枝、低果壳率、大长粒型品系,类群Ⅱ属于高蛋白、高秆、粗壮、粒型偏小的品系,类群Ⅲ属于高品质、高产、大粒品系。该研究结果为金苦荞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苦荞 品质性状 农艺性状 变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石桃雄 黎瑞源 +3 位作者 梁龙兵 朱丽伟 孟子烨 陈庆富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研究苦荞Fagopyrm tataricum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高产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推荐材料。【方法】以小米荞与晋荞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目的】研究苦荞Fagopyrm tataricum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高产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推荐材料。【方法】以小米荞与晋荞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399个家系为材料,对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顶三花枝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籽粒产量这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挖掘影响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子,基于农艺性状表型值将RIL群体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群组间方差分析筛选优良单株。【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3.1%~42.4%。除了主茎分枝数外,其他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株高、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千粒质量是影响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对单株粒质量的直接作用和总体效应最大。在欧式距离为22.0处,RIL群体可划分为10类,C5类群籽粒产量最高,C1类群在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籽粒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结论】单株粒数可作为高产苦荞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C1和C5类群的株系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推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水平对“双高”油菜品种宁油7号和“双低”油菜品种Tapidor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石桃雄 王少思 +2 位作者 石磊 孟金陵 徐芳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59-964,共6页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对甘蓝型油菜"双高"品种宁油7号和"双低"品种Tapidor苗期生长、子粒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胁迫下,宁油7号苗期地上部干物重及子粒产量均高于Tapidor。不施磷处理(P1)...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水平对甘蓝型油菜"双高"品种宁油7号和"双低"品种Tapidor苗期生长、子粒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胁迫下,宁油7号苗期地上部干物重及子粒产量均高于Tapidor。不施磷处理(P1),宁油7号苗期地上部及子粒的磷积累量显著高于Tapidor;低磷(P2)及磷正常处理(NP),前者磷含量显著低于后者。低氮处理(N2),宁油7号地上部及子粒中氮累积量均显著高于Tapidor。这表明宁油7号和Tapidor氮和磷营养效率均存在差异。品质分析表明,增施磷肥Tapidor含油量增幅显著大于宁油7号;增施氮肥前者蛋白质含量的增幅小于后者。施氮和磷对宁油7号子粒硫甙及芥酸含量无影响;施氮提高了Tapidor子粒硫甙的含量,而施磷则降低了其芥酸含量。这表明氮、磷肥对"双低"品种Tapidor子粒品质的影响大于"双高"品种宁油7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长 子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普通荞麦种子序列表达标签的开发 被引量:11
4
作者 石桃雄 黎瑞源 +3 位作者 郭菊卉 李月 李光 陈庆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22,共6页
为丰富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序列信息,挖掘有效的 SSR 标记,基于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普通荞麦的种子转录谱进行测序、分析,利用 Misa 软件进行 SSR 位点扫描,采用Primer 5.0引物设计程序对其中的300个 SSR ... 为丰富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的序列信息,挖掘有效的 SSR 标记,基于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普通荞麦的种子转录谱进行测序、分析,利用 Misa 软件进行 SSR 位点扫描,采用Primer 5.0引物设计程序对其中的300个 SSR 位点设计引物,随机挑选40对引物对19个普通荞麦品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产生20508824条高质量的短序列(read),总长度为1889111004 bp,通过拼接最终获得54947条转录本(transcript)和36133个独立基因(unigene)。在2226个独立基因中发现了2666个 SSR 位点。有20对引物(占50%)能扩增出目标产物,其中,12对有多态性,多态性信息量(PIC)范围为0.10~0.93,平均为0.57,多态性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荞麦 转录组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石桃雄 郑俊青 +4 位作者 郑冉 黎瑞源 黄娟 陈庆富 梁成刚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1-6,28,共7页
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株系的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ILs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为支链淀粉含量(31.92%)>产量(27.0... 以“小米荞×晋荞麦2号”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各株系的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ILs群体淀粉组分含量和产量均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变异系数为支链淀粉含量(31.92%)>产量(27.04%)>直链淀粉含量(26.42%)>总淀粉含量(13.00%)。产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不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聚类分析筛选出了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的极端和优异株系,为苦荞产量和淀粉组分含量变异机理的研究和不同加工用途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重组自交系 淀粉含量 产量 变异分析 聚类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黄酮含量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石桃雄 黎瑞源 +4 位作者 潘凡 黄娟 朱丽伟 汪燕 梁成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4-891,共8页
【目的】开展苦荞籽粒总黄酮含量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挖掘与黄酮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高黄酮含量苦荞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193份苦荞种质为供试材料,基于62对SSR引物分析了供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总黄酮含量和SSR标记... 【目的】开展苦荞籽粒总黄酮含量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挖掘与黄酮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为高黄酮含量苦荞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193份苦荞种质为供试材料,基于62对SSR引物分析了供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对总黄酮含量和SSR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193个种质籽粒总黄酮含量的变幅为1.04%~2.99%,变异系数为27.93%。62对引物在193个种质中共扩增出267个等位基因,每个SSR位点平均检测到2.45个有效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为0.503,Shannon信息指数为0.942,观测杂合度为0.513,引物多态信息量为0.74。群体结构分析将193份种质划分为3个亚群。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LM)共检测到5个与籽粒总黄酮含量显著关联的SSR标记,表型贡献率为6.3%~12.9%,其中标记TatG0124(12.9%)和S6853(8.5%)的表型贡献率较高。【结论】供试苦荞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可用于苦荞重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TatG0124和SSR6853可能是控制籽粒黄酮含量的重要位点,对改良苦荞籽粒黄酮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SSR标记 黄酮含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收集系叶片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石桃雄 顾亮亮 +1 位作者 陈泽林 陈庆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255,共4页
分析了50份金荞复合物(F.cymosum complex)收集系叶片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平均值为7.01%,变异范围为3.10%~10.52%,变异系数为0.25%;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3.56%,变异范围为11.5... 分析了50份金荞复合物(F.cymosum complex)收集系叶片的黄酮、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平均值为7.01%,变异范围为3.10%~10.52%,变异系数为0.25%;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值为23.56%,变异范围为11.50%~35.10%,变异系数为0.21%;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为16.27%,变异范围为11.00%~22.20%,变异系数为0.14%;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域性差异分析表明,来自西藏的金荞收集系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为最低。本研究结果对开发利用高黄酮、高可溶性蛋白、高可溶性糖含量的金荞收集系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研究金荞黄酮、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遗传变异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 黄酮 可溶性蛋白质 可溶性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种质资源种子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石桃雄 郑俊青 +3 位作者 黎瑞源 吕丹 陈庆富 梁成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35,共11页
为了揭示苦荞种子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蛋白质种质资源,对来自不同省(区)的231份苦荞种质资源种子的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种质资源种子总蛋白质、清蛋白、谷蛋白、... 为了揭示苦荞种子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蛋白质种质资源,对来自不同省(区)的231份苦荞种质资源种子的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种质资源种子总蛋白质、清蛋白、谷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的均值分别为77.78 mg/g、30.32 mg/g、30.53 mg/g、13.72 mg/g和3.21 mg/g,变异系数表现为清蛋白(24.5%)>醇溶蛋白(24.2%)>谷蛋白(19.6%)>球蛋白(16.5%)>总蛋白质(12.7%)。99.1%(229份)的供试苦荞种质资源种子蛋白质主要由清蛋白和谷蛋白组成,二者共占总蛋白质含量的67.9%~88.1%。醇溶蛋白含量与清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球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蛋白质含量除与醇溶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3个蛋白质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31份苦荞种质资源分成六大类群,其中,类群Ⅴ包含20份种质资源,种子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最高;类群Ⅵ包含35份种质资源,种子醇溶蛋白含量最高;类群Ⅰ包含41份种质资源,种子总蛋白质、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较高。这些优异种质资源可用于高蛋白质苦荞品种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种质资源 蛋白质组分含量 变异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AGPase编码基因FtAGPL和FtAGPS全基因组鉴定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桃雄 唐彬 +5 位作者 任蓉蓉 朱丽伟 邓娇 梁成刚 汪燕 黄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2-57,共6页
AGPase是植物淀粉合成的第一个限速酶,直接决定淀粉的合成速率和积累量,是由2个大亚基(AGPL)和2个小亚基(AGPS)构成的异源四聚体。研究从苦荞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4个AGPL编码基因(命名为FtAGPL1~4)和2个AGPS编码基因(命名为FtAGPS1~2)。... AGPase是植物淀粉合成的第一个限速酶,直接决定淀粉的合成速率和积累量,是由2个大亚基(AGPL)和2个小亚基(AGPS)构成的异源四聚体。研究从苦荞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到4个AGPL编码基因(命名为FtAGPL1~4)和2个AGPS编码基因(命名为FtAGPS1~2)。这6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长度在515~532个氨基酸之间,分子量在56.6~59.4 kDa之间,均为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基因结构分析表明,4个FtAGPL和2个FtAGPS基因具有较多的外显子(9~14个)。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表明,6个蛋白均含有葡糖磷酸腺苷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PLN02241)。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苦荞FtAGPL和FtAGPS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AtAGPL和AtAGPS蛋白的亲缘关系更近。表达分析表明,4个苦荞AGPL和2个AGPS基因在苦荞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均有表达,其中FtAGPL2、FtAGPL4和FtAGPS1在种子中优势表达。以上研究结果为从分子水平上解析苦荞种子淀粉合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AGPASE FtAGPL FtAGPS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根转录组SSR位点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桃雄 黎瑞源 +2 位作者 黄娟 陈庆富 梁成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5,共5页
对甜荞根转录组的SSR位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设计了引物。利用Misa软件在长度大于200 bp的55392条Transcripts中,共检索到3906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1.709 kb。随着Transcripts长度的增加,含SSR序列的比例和SSR分布频率均增加。单、二... 对甜荞根转录组的SSR位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设计了引物。利用Misa软件在长度大于200 bp的55392条Transcripts中,共检索到3906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1/1.709 kb。随着Transcripts长度的增加,含SSR序列的比例和SSR分布频率均增加。单、二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共占SSR位点总数的95.80%,其中单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占48.13%;(A)_(n)、(AG)_(n)和(AAG)_(n)分别是单、二和三核苷酸重复的优势基序,分别占47.51%、7.65%和9.49%。SSRs数量随着基序重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10次(25.45%)、6次(15.34%)和5次(20.71%)重复的SSR数量最多。基于Krait v0.10.2软件共成功设计了1183对SSR引物,其中3对来自黄酮生物合成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转录组 SSR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CCT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桃雄 赵佳利 +2 位作者 田桃 陈庆富 邓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1-309,共9页
CCT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花期、生长发育及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AtCCT基因家族为参考序列,利用本地BLAST并结合保守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出苦荞FtCCT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基... CCT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花期、生长发育及抗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研究以拟南芥AtCCT基因家族为参考序列,利用本地BLAST并结合保守结构域等生物信息学工具,筛选出苦荞FtCCT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及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苦荞中共鉴定出35个FtCCT基因,含1-8个内含子;编码蛋白有117-753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4.96-9.51,均为亲水性蛋白。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在8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苦荞FtCCT基因家族含有10个保守基序和5个保守结构域,且都含有CCT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苦荞的FtCCT基因家族与拟南芥一样可分为3个亚家族,其中CMF亚家族的成员最多。35个FtCCT基因在苦荞根、茎、叶和花中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在叶和花中具有高表达量的成员较多,只有少数的成员在根和茎中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CCT基因调控苦荞花期及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开花 FtCCT 系统进化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诱变创制苦荞品系的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桃雄 关志秀 +3 位作者 韦春玉 李红兴 汪燕 梁成刚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7,共6页
为选育高产优质苦荞品种,本课题组以晋荞麦2号为对照,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创制了苦荞种质资源库。本试验从该种质库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49份材料进行总黄酮、多酚和蛋白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49份材料的总黄酮含量在7.55~32.05... 为选育高产优质苦荞品种,本课题组以晋荞麦2号为对照,利用^(60)Co-γ射线诱变创制了苦荞种质资源库。本试验从该种质库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49份材料进行总黄酮、多酚和蛋白质组分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49份材料的总黄酮含量在7.55~32.05mg/g间,平均为20.52mg/g,19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总多酚含量在4.55~11.76mg/g间,平均为8.21mg/g,4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总蛋白含量在55.51~116.08mg/g之间,平均为88.85mg/g,2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总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谷蛋白、醇溶蛋白含量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选育兼具高蛋白、高黄酮和高多酚含量的苦荞品种具有可行性。^(60)Co-γ射线辐射诱变不仅是苦荞优质育种的有效途径,还可为苦荞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60)Co-γ 辐射诱变 总黄酮 总多酚 蛋白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处理对盐胁迫下苦荞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石桃雄 朱丽伟 +2 位作者 王红霞 黄娟 陈庆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5期25-28,共4页
为了研究褪黑素处理对苦荞耐盐性的影响,以苦荞WTX2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苦荞种子,以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处理种子在盐胁迫(100 mmol/L NaCl)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褪黑素处理的种子抗盐能力显... 为了研究褪黑素处理对苦荞耐盐性的影响,以苦荞WTX2种子为试验材料,使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处理苦荞种子,以水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处理种子在盐胁迫(100 mmol/L NaCl)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与CK相比,褪黑素处理的种子抗盐能力显著提高。当处理浓度为100、1000μmol/L时,种子活力指数和幼苗鲜重均明显高于CK,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缓慢上升,而CK幼苗MDA含量在萌发第6天时急剧上升。100、10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种子萌发至第4-6天时,其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下降,而CK幼苗SOD酶活性显著下降;10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变化,而CK幼苗CAT活性处于明显下降的变化趋势。适宜浓度的褪黑素处理可以有效缓解高盐对苦荞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苦荞 盐胁迫 萌发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粒重基因FtGW8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桃雄 汪燕 +1 位作者 黄娟 梁成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5期29-32,50,共5页
种子大小和重量是荞麦产量构成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基于水稻粒重基因GW8,对苦荞粒重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粒重FtGW8基因CDS序列长768bp,编码的蛋白质包含2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7.97kD,等电点为9.5,属于亲水性蛋白,具... 种子大小和重量是荞麦产量构成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基于水稻粒重基因GW8,对苦荞粒重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粒重FtGW8基因CDS序列长768bp,编码的蛋白质包含2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7.97kD,等电点为9.5,属于亲水性蛋白,具有跨膜结构,与水稻GW8蛋白相似。预测FtGW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预测的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基本一致。蛋白功能分析发现,FtGW8和水稻GW8蛋白均具有SBP功能域,表明其可能具有控制粒重的功能。该研究为苦荞粒重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粒重基因 同源比对分析 蛋白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桃雄 《教师》 2017年第32期100-101,共2页
“Office高级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该门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校学生掌握Office办公技巧的现状;“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普及的必要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用... “Office高级应用”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加强该门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校学生掌握Office办公技巧的现状;“Office高级应用”课程普及的必要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学生专业性质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要灵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 教学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如何上好公共选修课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桃雄 《商情》 2014年第24期171-171,共1页
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公共选修课,从注意课堂讲授质量、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公共选修课 职业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生态因子及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月 石桃雄 +4 位作者 黄凯丰 汤晓辛 何娟 简永 陈庆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1,共7页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为筛选影响苦荞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调查了8个苦荞品种在全国18个不同地区的产量差异,并对产量和主要生态因子与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差分析表明,苦荞种子产量差异在品种之间、地点之间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苦荞品种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94.2%和92.4%。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6**、0.334**、0.277**、0.259**、-0.392**、0.190*。偏相关分析表明,苦荞产量与全生育期、株高、海拔的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偏相关系数为-0.646**、0.591**、0.304**。通径分析表明,海拔、全生育期、株高、生育期均温是苦荞高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纬度、千粒重、主茎节数为高产次要因素。此外,也要适当兼顾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硼肥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 被引量:35
18
作者 马欣 石桃雄 +3 位作者 武际 鲁剑巍 石磊 徐芳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1-766,共6页
通过盆栽土培和田间试验,研究两种具有缓释特性的硼肥Etibor-48(Na2B4O7.5H2O,EB)和Colemanite(Ca2B6O11.5H2O,CB)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盆栽试验结果表明,EB和CB各处理第一季油菜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B)... 通过盆栽土培和田间试验,研究两种具有缓释特性的硼肥Etibor-48(Na2B4O7.5H2O,EB)和Colemanite(Ca2B6O11.5H2O,CB)对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在油稻轮作中的后效。盆栽试验结果表明,EB和CB各处理第一季油菜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B),与硼砂处理(B)比较也有较大提高;安徽广德田间试验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一致。第二季水稻,盆栽试验各施硼处理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田间试验点,安徽广德和湖北荆州各施硼处理水稻产量与不施硼处理没有显著差异。盆栽试验第三季油菜各处理产量较第一季显著降低;各施硼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安徽田间试验EB和CB处理第三季油菜子产量仍显著高于不施硼处理,其中CB处理产量最高;而裂区试验,第三季各施硼处理产量没有显著差异,较相对应的不施硼处理油菜子产量均有增加。湖北和安徽田间试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与湖北荆州试验点土壤有效硼含量较高有关。缺硼土壤施硼能够提高油菜产量并改善油菜品质,但对水稻品质影响不大。研究结果能够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油稻轮作系统中不同硼肥的合理高效施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肥 油稻轮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及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潘凡 石桃雄 +3 位作者 陈其皎 孟子烨 梁成刚 陈庆富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839,共11页
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单株粒重与其他7个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0%~39.40%;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主茎分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 对18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对单株粒重与其他7个农艺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10%~39.40%;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主茎分支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均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影响最大。系统聚类分析表明,180份苦荞种质资源可划分为5类,其中第Ⅲ类(包括47份供试材料)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主要表现为主茎分枝能力强、单株粒数多、单株粒重和单株米粒重高,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也为以增加单株米粒重与出米率为选育目标的苦荞薄壳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单株粒重 出米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荞品质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月 宋志新 +3 位作者 石桃雄 黄凯丰 徐长江 陈庆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8-474,495,共8页
试验研究了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的籽粒品质(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以及品质和产量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甜荞籽粒黄酮、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异。黄酮含量与海拔、生... 试验研究了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的籽粒品质(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以及品质和产量与生态因子和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及同一品种不同地点间甜荞籽粒黄酮、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变异。黄酮含量与海拔、生育期平均温度,以及蛋白质含量与纬度,甜荞产量与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均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1*、0.588**、0.495**、0.270*、-0.330**、0.212*。通径分析显示,单株粒数是产量的主要因素,单株粒数多有助于提高产量;生育期均温是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荞麦生育期间均温适当偏低利于黄酮积累;纬度是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素,选择纬度较高地区有助提高蛋白质含量。研究还发现不同品种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荞 产量 黄酮含量 蛋白质含量 相关分析 生态因子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