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事件触发下的一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设定时间一致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石井龙 刘志杰 +1 位作者 郭皓晨 刘剑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4-1612,共9页
为了保证多智能体系统收敛速度快的同时节约通信资源,针对一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动态事件触发设定时间一致性算法.相较于传统的有限时间和固定时间控制算法,设定时间控制算法引入时变函数,可以保证系统在任意预设时间内均可达到... 为了保证多智能体系统收敛速度快的同时节约通信资源,针对一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动态事件触发设定时间一致性算法.相较于传统的有限时间和固定时间控制算法,设定时间控制算法引入时变函数,可以保证系统在任意预设时间内均可达到一致性.同时,设定时间控制算法的收敛时间上界不依赖于系统初始状态、拓扑结构和控制参数,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任意提前设置.故设定时间控制算法解决了计算冗杂的问题,同时可以保证控制精度.为了进一步减少触发次数,在现有的静态事件触发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动态变量,进而设计出动态事件触发算法.动态变量随时间改变,可以降低触发次数,从而减少控制器更新频率和执行机构的磨损程度.鉴于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实际应用场景中,基于非线性系统设计的控制算法更具有一般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动态事件触发设定时间一致性算法的有效性.综上,本文所提出的动态事件触发设定时间一致性算法可以保证一阶非线性系统在任意设定时间内实现一致性,并且减少触发次数,更可能应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定时间一致性 动态事件触发控制 非线性动力学 时变函数 多智能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左心房心肌应变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洁 孙玉 +4 位作者 张立波 尤红蕊 张蓉蓉 石井龙 杨本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and con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RMS-AF)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组织追踪技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 technology,CMR-FT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and concurrent atrial fibrillation,RMS-AF)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间的26例RMS-AF患者的临床及术前心脏磁共振资料,收集同时期10例正常心脏磁共振受试者作为对照组。利用CMR-FT分析左心房(left atrium,LA)应变(εs/εe/εa)及应变率(SRs/SRe/SRa),εs/SRs、εe/SRe和εa/SRa分别代表LA储存功能、管道功能和升压泵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MS-AF组具有较高的心率[(77±7)vs.(96±26),t=3.492,P=0.001];RMS-AF组的左心室功能减低[(59.9±6.7)%vs.(42.0±9.1)%,t=-5.599,P<0.001],LA内径增大[(30.8±3.0)vs.(55.9±13.0),t=5.989,P<0.001],左房总射血分数减低[(58.3±2.1)%vs.(12.1±3.5)%,t=-39.401,P<0.001],εs/εe/εa/SRs/SRe/SRa均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组内及组间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组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ICC≥0.88,95%CI:0.78~0.93)。结论CMR-FT可在无需对比剂的情况下评估RMS-AF的LA应变参数,判断LA功能,可作为临床诊疗的一项重要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脏磁共振 组织追踪技术 左房功能 心肌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征
3
作者 邹建华 石井龙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1期71-72,共2页
目的分析胰腺假性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胰腺假性乳头状瘤14例,全部行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肿块体积较大,最大径4~13cm(平均69cm),术前CT均... 目的分析胰腺假性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以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证实的胰腺假性乳头状瘤14例,全部行平扫,其中1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肿块体积较大,最大径4~13cm(平均69cm),术前CT均可观察到包膜,边界较清晰,10例可见钙化,7例为包膜蛋壳样钙化,3例为内部结节样钙化。增强扫描囊性部分不强化,实行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呈延迟期强化。结论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实性假乳头状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点CT可较准确的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乳头状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