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β-微管蛋白在乳腺癌变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应荣彪 冯俊 +2 位作者 李建军 瞿海江 姚俊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95-598,共4页
背景与目的:紫杉烷类是治疗乳腺癌最重要的化疗药物之一,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最终导致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然而紫杉烷类的耐药性常常限制了治疗效果,故揭示α、β-微管蛋白在乳腺癌变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乳腺... 背景与目的:紫杉烷类是治疗乳腺癌最重要的化疗药物之一,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最终导致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然而紫杉烷类的耐药性常常限制了治疗效果,故揭示α、β-微管蛋白在乳腺癌变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乳腺非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及浸润性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α、β-微管蛋白的表达及其异常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乳腺正常组织、ADH、DCIS和IDC各30例中α、β-微管蛋白的表达,采用统计学分析进行评价。结果:α、β-微管蛋白的表达在乳腺正常组织、ADH、DCIS和IDC中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β-微管蛋白的表达在ADH组和DCIS组间、DCIS组和ID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CIS及IDC各组内,α、β-微管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前病变中已有中心体α、β-微管蛋白的过表达,在乳腺癌形成的早期关键性步骤中,中心体异常有可能在促使细胞过度增殖恶性转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管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效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瞿海江 张筱华 +2 位作者 黄关立 胡哲 魏志平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miR-21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效应。方法采用茎环RT-qPCR方法检测38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miR-212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常用临床病理指标间的... 目的分析miR-21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效应。方法采用茎环RT-qPCR方法检测38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miR-212的表达,统计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常用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不同浓度miR-212 inhibitor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通过MTT法分析细胞活性,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miR-21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分析miR-21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常用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发现,miR-21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细胞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及增殖指数(ki67)相关(P<0.05),与月经状况、肿块大小、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细胞干预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miR-212inhibitor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活性(P<0.05)和细胞迁移(P<0 01)。结论乳腺癌组织高表达的miR-212在乳腺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212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婚育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瞿海江 胡哲 黄海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未婚育女性乳腺癌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未婚育女性乳腺癌共64例,已婚育女性乳腺癌60例,统计比较两组的病理类型、家族史、肿瘤大小、局部转移、血行转移、误诊率、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 目的:研究未婚育女性乳腺癌临床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未婚育女性乳腺癌共64例,已婚育女性乳腺癌60例,统计比较两组的病理类型、家族史、肿瘤大小、局部转移、血行转移、误诊率、生存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浸润性癌的发生率、误诊率、5年生存率方面相差显著(P<0.05)。在家族史、肿瘤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婚育女性乳腺癌以浸润性多见,容易误诊和发生转移,生存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 未育 乳腺癌 病理类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合并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4
作者 瞿海江 赵湘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12期138-138,140,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诊治以及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妊娠时机。方法:对本院52例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56%)表现为下生殖道疣,16例(31%)为亚临床感染,7例(13%)为潜伏感染。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诊治以及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妊娠时机。方法:对本院52例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56%)表现为下生殖道疣,16例(31%)为亚临床感染,7例(13%)为潜伏感染。12例(23%)患者合并其他感染。18例(35%)患者接受药物、激光、冷冻或手术治疗。42例(81%)患者足月分娩,未发现呼吸道乳头瘤病新生儿。产后复查4例患者仍有下生殖道疣。12例患者复查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4例患者异常。5例患者复查HC2,2例阳性。结论:妊娠期下生殖道HPV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病率很低,但下生殖道HPV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妊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9、Galectin-3、HBME-1、p27及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林军 应亚君 +3 位作者 瞿海江 应香岚 文小凤 于乐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3-438,共6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时会很困难,而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影响预后。本研究探讨CK19、Galectin-3、HBME-1、p27及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和诊断价值以及p27、CyclinD1与乳头状癌...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有时会很困难,而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局部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影响预后。本研究探讨CK19、Galectin-3、HBME-1、p27及Cyclin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特点和诊断价值以及p27、CyclinD1与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手术的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结节性甲状腺肿40例,甲状腺腺瘤10例)及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40例,滤泡型10例)患者的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19、HBME-1、Galectin-3、p27及CyclinD1的表达。结果:细胞质或细胞膜均有CK19、Galectin-3和HBME-1三种标志物表达,但p27和CyclinD1则在细胞核表达。CK19、HBME-1、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96%和100%,而在良性病变中则为10%、10%和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阳性率为14%,而在良性病变中则为8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yclinD1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和7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CK19、Galectin-3和HBME-1共同表达者占98%(49/50),其中伴p27低表达者占90%(45/50),而在良性病变者中则分别为2%(1/50)和0%(0/50),前两者与后者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27低表达与CyclinD1表达(转移组阳性率72.7%,未转移组71.4%)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CK19、Galectin-3和HBME-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p27的低表达与CyclinD1表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无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办医疗机构应对DRG支付改革的策略研究——以成本与绩效管理为抓手 被引量:12
6
作者 金玲 刘敏 +2 位作者 朱凯嫣 瞿海江 蒋晓沁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7-79,共3页
DRG支付改革使社会办医疗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以A医院为例,研究探索社会办医疗机构应对DRG支付改革的策略:以精细化成本与绩效管理为抓手,持续加强病案质控管理,与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DRG 医保支付改革 成本与绩效管理 社会办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胡哲 王培恩 瞿海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5-347,35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对晚期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菲尼对晚期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及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台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13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试验组(n=57),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试验组采用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 d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水平,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2组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 2组患者血清VEGF、CTGF、HIF-1α及OPN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1 d至7 d 2组患者血清各因子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水平与VEGF、CTGF及OPN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951,r=0.954,r=0.929,P〈0.05);试验组中位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试验组手足反应、脱发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其他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AE联合索拉菲尼较单独TACE可显著降低HCC患者VEGF、CTGF、HIF-1α、OPN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索拉菲尼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林伟仁 瞿海江 +1 位作者 尤光贤 程鹏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天(确诊AP为2h内)及发病第2、3、7天取外周静脉血2mL,并采正常健康人血标本,作为对照。患者根据Ranson标准和或... 目的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天(确诊AP为2h内)及发病第2、3、7天取外周静脉血2mL,并采正常健康人血标本,作为对照。患者根据Ranson标准和或影象学标准分为水肿性胰腺炎组和坏死性胰腺炎组,检测25(OH)D、IL-6、CRP的变化,分析急性胰腺炎时25(OH)D的变化规律。结果 25(OH)D的水平在水肿组中发病第2、3、7天的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的水平,下降速度大于其本身的半衰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组中发病第1、2、3、7天的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5(OH)D与IL-6、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 25(OH)D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病情轻重及病程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25-羟基维生素D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药泵灌注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胃癌
9
作者 应荣彪 蒋友华 +2 位作者 戚晓平 李海波 瞿海江 《中国肿瘤》 CAS 2004年第7期466-467,共2页
[目的]观察植入式药泵灌注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手术证实无法切除的晚期胃癌,其中48例为单纯手术探查+术后全身化疗为对照组,32例术中行植入药泵灌注化疗为灌注化疗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术... [目的]观察植入式药泵灌注化学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2年手术证实无法切除的晚期胃癌,其中48例为单纯手术探查+术后全身化疗为对照组,32例术中行植入药泵灌注化疗为灌注化疗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灌注化疗组的1年、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植入药泵灌注化疗是提高晚期胃癌1年、2年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植入型输液泵 化学疗法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邬德旗 胡阳英 +1 位作者 史智杰 瞿海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刺激甲状旁腺过度分泌甲状旁腺素(PTH),可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良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生存率。笔者总结了国内外SHPT患者外科治...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刺激甲状旁腺过度分泌甲状旁腺素(PTH),可导致心血管系统不良预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生存率。笔者总结了国内外SHPT患者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同时比较了术前和术中腺体定位方式的优劣性,探讨了甲状旁腺全切术(TPTX)、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SPTX)、TPTX联合自体移植术(TPTX+AT)的选择策略,对术后低钙血症、SHPT持续或复发状态的管理进行分析。通过综述SHPT外科诊治的最新进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慢性肾病 甲状旁腺切除术 低钙血症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及上调PTEN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应荣彪 瞿海江 +2 位作者 姚俊 胡哲 黄海涛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茶多酚(TP)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膀胱癌细胞系T24经不同浓度TP处理后细胞生长及PTEN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TP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加入0、50、100、200、400μg/m... 目的探讨茶多酚(TP)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膀胱癌细胞系T24经不同浓度TP处理后细胞生长及PTEN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TP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加入0、50、100、200、400μg/mLTP的T24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11.2%、33.4%、36.9%、67.5%。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癌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分别为6.8%、25.1%、28.6%、36.6%、41.1%;同时,随TP作用浓度的增加,G1/S阻滞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I)降低;而细胞PTEN蛋白表达水平由(37.66±0.49)逐渐增加至(163.92±3.36)(P<0.01)。结论TP对T24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蛋白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膀胱癌 凋亡 PTEN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3种处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哲 瞿海江 魏志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2期65-66,共2页
目的比较穿刺抽吸、套管针引流、重新放置负压引流,3种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及优劣性。方法自2001年至2010年,我们对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三组,使用3种不同的方法处理皮下积液... 目的比较穿刺抽吸、套管针引流、重新放置负压引流,3种方法在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中的应用及优劣性。方法自2001年至2010年,我们对12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三组,使用3种不同的方法处理皮下积液。结果三组样本间愈合时间及恐惧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04,P=0.000;χ2=47.599,P=0.000),再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套管针与负压球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余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本研究提示,套管针引流对于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下积液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PCNA、P^53、ER在宫颈病变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应香岚 杨幼萍 +3 位作者 瞿海江 林军 应亚君 应敏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09年第10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 探讨HPV16/18、PCNA、P^53、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242例患有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慢性宫颈炎的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检测其PCNA、P^53、ER蛋白的表... 目的 探讨HPV16/18、PCNA、P^53、ER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242例患有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病变及慢性宫颈炎的组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18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检测其PCNA、P^53、ER蛋白的表达。结果HPV16/18、PCNA、P^53及ER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91.94%、90.32%、6.45%,以HPV16/18的表达阳性率最高,PCNA表达强阳性;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7%、100%、80.65%,41.94%,以PCNA的表达阳性率最高,并呈强阳性;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7%、100%、62.07%79.31%,以PCNA表达阳性率最高,并呈中等强度;在对照组慢性宫颈炎中只有ER表达为100%,HPV16/18表达只有3.33%,而PCNA和P^53表达均呈弱阳性及阴性。宫颈鳞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各组HPV16/18、PC—NA、P^53及ER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18病毒感染、PCNA细胞增殖指数、P^53突变与宫颈浸润性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V16/18、PCNA、P^53的升高与宫颈病变恶性程度呈正相关,ER的升高与其呈负相关。应用原位杂交检测技术与免疫组织化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子宫颈病变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16/18 PCNA P^53 ER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建军 应荣彪 +2 位作者 瞿海江 翟瑾洁 姚俊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年第4期128-128,共1页
目的:探讨沙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35例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行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获随访病人63例,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和68%。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不良反... 目的:探讨沙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进展期胃癌术中中人氟安区域化疗35例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行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获随访病人63例,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9%和68%。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植入中人氟安行区域化疗疗效肯定,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胃癌 中人氟安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基因多态性预测晚期NSCLC对铂类药物的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应荣彪 陈明聪 +1 位作者 瞿海江 李建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年第4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对晚期NSCLC用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XRCC1 Arg194Trp多态,并评... 目的:探讨XRCC1基因多态性对晚期NSCLC用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作用。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80例,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XRCC1 Arg194Trp多态,并评价晚期NSCLC对铂类药物的疗效。结果:39例携带XRCC1 194Arg/Arg基因型,29例携带Arg/Trp基因型,12例携带Trp/Trp基因型。携带Arg/Ar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无效的风险是含Trp等位基因(Arg/Trp和Trp/Trp基因型)个体的2倍(OR=2.56)以上。结论:对患者化疗前的基因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晚期NSCLC对铂类化疗药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基因多态性 NSCLC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6
作者 黄海涛 魏志平 +4 位作者 胡哲 李建军 应荣彪 瞿海江 胡晋 《浙江中医杂志》 2014年第1期59-59,共1页
我科于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指导患者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运用针灸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31例,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上肢水肿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感染与P16INK4A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应香岚 杨幼萍 +3 位作者 瞿海江 林军 应亚君 应敏建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7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P16INK4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和原位杂交HPV16/18DNA检测,在60例慢性宫颈炎,58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2例高级别... 目的探讨P16INK4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二步法和原位杂交HPV16/18DNA检测,在60例慢性宫颈炎,58例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6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62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P16INK4A在慢性宫颈炎中呈阴性,与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阳性表达率为13.79%,8/5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上皮病变级别升高,表达也逐渐增强,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更强;HPV16/18DNA在四组中阳性表达率,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为96.77%),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蛋白表达和HPV感染相关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均呈正相关(r高级别=0.373,r鳞癌=0.416,P〈0.05)。结论P16INK4A过表达及HPV16/18感染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形成的中晚期起作用,提示两者均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恶性病变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食管、贲门癌的电化学治疗14例报告
18
作者 李建军 应荣彪 +1 位作者 王祥龙 瞿海江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3期318-319,共2页
关键词 贲门癌 电化学治疗 晚期食管癌 疗效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EBV感染情况分析
19
作者 应香岚 杨幼萍 +3 位作者 瞿海江 应亚君 文小凤 应敏建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310-1312,共3页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EBV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恶性淋巴瘤标本90例,其中鼻腔/鼻咽淋巴瘤30例,肠道淋巴瘤30例,浅表淋巴结淋巴瘤3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8例,霍奇金淋巴瘤(HL)22例.应用多种抗... 目的 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恶性淋巴瘤患者EBV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恶性淋巴瘤标本90例,其中鼻腔/鼻咽淋巴瘤30例,肠道淋巴瘤30例,浅表淋巴结淋巴瘤30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8例,霍奇金淋巴瘤(HL)22例.应用多种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CD3、CD45RO、CD56)和B淋巴细胞(CD20、CD79α)、免疫组化染色(Supervision二步法).采用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确定EBV在恶性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结果 NHL EBV感染阳性率(42.6%)略高于霍奇金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27.3%),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鼻腔及鼻咽部NHL的EBV感染阳性率(66.7%)高于肠道NHL(23.3%)和浅表淋巴结NHL(25%)(P<0.05).肠道T细胞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50%)高于肠道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阳性率(16.7%,P<0.05).结论 不同类型和部位淋巴瘤患者的EBV感染率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V病毒 EBER 淋巴瘤 原位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的外科治疗
20
作者 李建军 应荣彪 +1 位作者 王祥龙 瞿海江 《中国临床医学》 2003年第5期745-746,共2页
目的 :一家系中患甲状腺髓样癌 (MTC) 9例国内甚少见 ,探讨家族性MTC不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 1991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9例家族性MTC的临床资料。 9例家族性MTC中 :5例为一次手术 ,3例二次手术 ,单纯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 目的 :一家系中患甲状腺髓样癌 (MTC) 9例国内甚少见 ,探讨家族性MTC不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 1991 2 0 0 2年手术治疗的 9例家族性MTC的临床资料。 9例家族性MTC中 :5例为一次手术 ,3例二次手术 ,单纯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7例 ,2例对侧MTC转移 ,均行甲状腺局部切除 ,加同侧颈淋巴清扫术。保留部份组织。结果 :1例家族中最年长和1例伴有嗜铬细胞瘤者未手术治疗均死亡 ,其余均健在 ,随访最长 30余年 ,最短 1年。结论 :家族性MTC如单侧者 ,手术以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同侧淋巴清扫术为宜 ,如为对侧甲状腺转移 ,再作对侧甲状腺部份或全部甲状腺切除 ,同时对侧淋巴结清扫术。本组 2例甲状腺对侧转移均行甲状腺部份切除 ,随访达 10年 ,未见复发 ,无甲状腺功能低下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 治疗 外科手术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