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官能度引发剂引发苯乙烯聚合微观动力学 被引量:7
1
作者 盛维琛 单国荣 +1 位作者 黄志明 翁志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3-897,共5页
采用 2 ,5 二甲基 2 ,5 二己酰基过氧化己烷 (DMDEHPH)为引发剂 ,在 5 5~ 80℃下引发苯乙烯聚合 .通过研究影响聚合速率的各种因素 ,得出了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级数分别为 1 0和 0 5次、聚合活化能为 92 0kJ mol、... 采用 2 ,5 二甲基 2 ,5 二己酰基过氧化己烷 (DMDEHPH)为引发剂 ,在 5 5~ 80℃下引发苯乙烯聚合 .通过研究影响聚合速率的各种因素 ,得出了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的级数分别为 1 0和 0 5次、聚合活化能为 92 0kJ mol、引发效率为 0 5 5± 0 0 3.温度一定 ,引发效率随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求得 6 0和70℃下DMDEHPH向引发剂的链转移常数分别为 0 0 37和 0 0 4 8、向单体的链转移常数分别为 0 5 9× 10 - 4和0 75× 10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效率 引发剂浓度 聚合速率 双官能度 链转移 苯乙烯 单体 级数 常数 二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三过氧烷引发剂热分解和引发苯乙烯聚合 被引量:4
2
作者 盛维琛 吴建一 +3 位作者 翁志学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3-218,共6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 ,分析新型环状三过氧基团引发剂 (3,6 ,9 triethyl 3,6 ,9 trimethyl 1,4 ,7 triperoxonane ,简称TETMTPA)在乙苯和苯中的分解产物 .根据产物的分子结构 ,提出了涉及氧氧、碳碳和碳氧断键的分解机理 ;考...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 MS) ,分析新型环状三过氧基团引发剂 (3,6 ,9 triethyl 3,6 ,9 trimethyl 1,4 ,7 triperoxonane ,简称TETMTPA)在乙苯和苯中的分解产物 .根据产物的分子结构 ,提出了涉及氧氧、碳碳和碳氧断键的分解机理 ;考察该引发剂引发苯乙烯本体聚合的速率和分子量 ,并与单过氧基团的过氧化二特丁基引发和热引发进行比较 ,发现用TETMTPA可以使分子量增加 ,对形成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原因作了解释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和核磁共振仪 (NMR)聚合产物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三过氧烷 引发剂 热分解 苯乙烯 聚合反应 多官能度过氧化物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官能度引发剂及其大分子引发剂分解的量热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盛维琛 吴建一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翁志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2-337,共6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热分解动力学,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得到BPO热解反应级数为一级,活化能为124.9KJ/mol,指前因子为1.342×1014。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测定了双官能度过氧化物引发剂2,5-二甲基-2,5-...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热分解动力学,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得到BPO热解反应级数为一级,活化能为124.9KJ/mol,指前因子为1.342×1014。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测定了双官能度过氧化物引发剂2,5-二甲基-2,5-二己酰基过氧化己烷(DMDEHPH)及其引发苯乙烯聚合生成的大分子引发剂(PS-DMDEHPH)的分解动力学,发现升温速率对分解动力学常数影响不大,得到其分解反应级数均符合一级反应规律,活化能分别为129.4KJ/mol和130.1KJ/mol,指前因子为1.137×1015和1.196×1015,两者比较发现大分子中过氧键与DMDEHPH活性相近。由DSC测定的放热量和过氧化物浓度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别计算得到过氧键的摩尔放热量和大分子引发剂的摩尔放热量,并由两者的比值得到了平均每个大分子中过氧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 引发剂 双官能度 过氧化物 分解动力学 指前因子 DSC方法 级数 量热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吡咯/石墨型氮化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导电/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盛维琛 吴萍 +2 位作者 陈桥 陈彩凤 陈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制备出聚吡咯/石墨型氮化碳(PPy/g-C3N4)复合材料,研究不同gC3N4质量分数对PPy/g-C3N4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及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 通过原位聚合反应制备出聚吡咯/石墨型氮化碳(PPy/g-C3N4)复合材料,研究不同gC3N4质量分数对PPy/g-C3N4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技术及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四探针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分散在g-C3N4表层或插层于g-C3N4片层中;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着g-C3N4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g-C3N4质量分数达到15%时,材料电导率最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同时随g-C3N4质量分数的增加,电荷容纳能力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石墨型氮化碳 复合材料 导电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4
5
作者 盛维琛 曹顺生 袁新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4-125,130,共3页
单分散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微球在分子自组装、细胞检测、DNA载体、催化剂以及光学材料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可抽滤性和单分散性的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因其制备技术较复杂而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方法利用无皂乳液聚合,在苯乙... 单分散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微球在分子自组装、细胞检测、DNA载体、催化剂以及光学材料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可抽滤性和单分散性的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因其制备技术较复杂而很少有文献报道。本方法利用无皂乳液聚合,在苯乙烯单体聚合6h后,再通过缓慢加入阳离子季铵盐单体与聚苯乙烯微球进行接技的方法,成功制备出单分散性的阳离子纳米聚苯乙烯微球,并利用TEM、SEM以及光电子能谱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季铵盐单体的加入速度对阳离子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子离微球 无皂乳液聚合 单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物理之流变学教学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盛维琛 周志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1-65,共5页
本文根据高分子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高分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在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本科阶段加强教授聚合物流变学内容的必要性,在介绍聚合物流变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了其特点和重要性,根据高分子专业课程... 本文根据高分子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高分子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在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本科阶段加强教授聚合物流变学内容的必要性,在介绍聚合物流变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了其特点和重要性,根据高分子专业课程体系的承接性提出了流变学教学设置,进而结合高分子专业学生特点探讨了聚合物流变学本科教学的讲授内容和课时安排,并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还提出了在高分子实验中开设与流变学相关的实验促进教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流变学 教学 内容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氧(醚)化双酚A甲基丙烯酸双酯的烯硫醇反应及产物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盛维琛 谈静 +3 位作者 陈剑峰 赵辉 安东 张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0-104,共5页
以乙氧(醚)化双酚A甲基丙烯酸双酯和2,3-二巯基乙基硫代丙硫醇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硫醇-烯共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阿贝折光仪分别测定了材料的透光率和折射率。拉伸... 以乙氧(醚)化双酚A甲基丙烯酸双酯和2,3-二巯基乙基硫代丙硫醇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硫醇-烯共聚物。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了聚合物结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阿贝折光仪分别测定了材料的透光率和折射率。拉伸性能和表面亲疏水性分别用万能试验机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测定。还用铅笔硬度计测试了表面硬度。结果表明,巯基-烯材料的杨氏模量、密度、折射率、透光率、表面性能等可以通过调节单体材料的配比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醇-烯材料 制备 性能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聚合速率的深入讨论 被引量:2
8
作者 盛维琛 周志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75-79,共5页
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重要一章,自由基聚合动力学(包括聚合速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建立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三个基本假设和四个简化条件,阐释了传统单官能度引发剂引发的... 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重要一章,自由基聚合动力学(包括聚合速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建立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三个基本假设和四个简化条件,阐释了传统单官能度引发剂引发的聚合体系速率方程推导中这些假设和条件的运用,并扩展到双官能度引发剂体系,得到基元反应速率和总速率。提出从三个层次讨论影响自由基聚合速率的因素,深化了对自由基聚合速率教和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聚合速率 官能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三过氧烷引发的嵌段共聚物合成与表征
9
作者 盛维琛 谈静 +2 位作者 周志平 袁新华 翁志学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1,共5页
利用环状三官能度引发剂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中过氧键相继分解的特性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P),它进一步引发另一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利用环状三官能度引发剂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中过氧键相继分解的特性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P),它进一步引发另一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过氧键的存在及位置通过DSC,TG,GPC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GPC,FTIR,NMR等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TETMTPA可以合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的过氧键含量及嵌段共聚物中的摩尔比率与反应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羟基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4
10
作者 袁新华 雷燕 +2 位作者 刘黎明 盛维琛 胡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以明胶为分散剂,液体石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用溴乙烷代替有毒的氯甲醚,分别以苯酚和萘酚参与Friedel-Craff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LM-5和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 以明胶为分散剂,液体石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用溴乙烷代替有毒的氯甲醚,分别以苯酚和萘酚参与Friedel-Craff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吸附树脂LM-5和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酚羟基含量,且在苯胺和苯的混合溶液中对苯胺的选择系数高于LM-5;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两种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符合纳米吸附高分子材料特征.选择性吸附及吸附平衡研究表明:树脂LM-6在水体系中对苯胺和苯的吸附均以物理吸附为主,对苯胺的吸附过程伴随有化学吸附,对苯胺的吸附焓在氢键吸附焓范围内;由于氢键的形成,LM-6对苯胺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对苯的吸附量;pH值在1.0~5.0时,LM-6对苯胺的吸附量略有增加,而对苯的吸附量显著下降,对苯胺的选择系数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吸附 苯胺 制备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性介孔吸附材料的表征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志平 张际亮 +2 位作者 盛维琛 朱申敏 孔祥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8,103,共5页
采用丙酮为共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高度无序稻壳活性炭(RAC)的孔道表面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利用傅立叶红外谱图表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活性炭(PMMA-RAC)材料的结构成分;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较聚合前下降约4... 采用丙酮为共溶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在高度无序稻壳活性炭(RAC)的孔道表面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利用傅立叶红外谱图表征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活性炭(PMMA-RAC)材料的结构成分;低温氮气吸附测试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较聚合前下降约44%,孔体积降低约32%;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PMMA-RAC材料孔道表面存在大量聚合物,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提高了14%.研究结果表明:原位聚合的方法能够得到既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又含有功能性基团的新型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介孔材料 吸附剂 活性炭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敏感介孔纳米复合材料SBA-15/PAA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孔祥涛 周志平 +2 位作者 盛维琛 朱申敏 张际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1-1214,共4页
通过浸渍吸附的方法将pH值敏感的功能单体-丙烯酸引入到介孔二氧化硅SBA-15的孔道内,经自由基聚合使丙烯酸(AA)在孔道内聚合,成功合成了pH值敏感的SBA-15/聚丙烯酸(PAA)纳米复合材料。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XRD、TEM、氮气吸附/脱... 通过浸渍吸附的方法将pH值敏感的功能单体-丙烯酸引入到介孔二氧化硅SBA-15的孔道内,经自由基聚合使丙烯酸(AA)在孔道内聚合,成功合成了pH值敏感的SBA-15/聚丙烯酸(PAA)纳米复合材料。所得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通过XRD、TEM、氮气吸附/脱附、TG、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pH敏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物(PAA)的量达到20%左右时,复合材料仍然具有较大的孔体积0.5203cm3/g和较高的比表面积334.5m2/g。聚合反应的发生没有破坏SBA-15的有序介孔结构,这种纳米复合材料初步显示出了pH敏感性。这种具有高比表面的pH值响应介孔纳米复合材料,有望在药物缓释领域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氧化硅SBA-15 聚丙烯酸 纳米复合物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悬浮制备酚羟基修饰酚醛树脂对苯和苯胺的吸附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新华 宋伟 +3 位作者 刘黎明 胡杰 盛维琛 曹顺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6,共4页
以液腊为分散相,span80为分散剂,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羟基修饰氢键型酚醛树脂LM-3和LM-4,并与溶液缩聚法制备的酚醛树脂LM-1和LM-2进行了比较。LM-3和LM-4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酚羟基含量;SEM表明,4种吸附树脂都... 以液腊为分散相,span80为分散剂,乙二醇为致孔剂,采用反相悬浮法制备了羟基修饰氢键型酚醛树脂LM-3和LM-4,并与溶液缩聚法制备的酚醛树脂LM-1和LM-2进行了比较。LM-3和LM-4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酚羟基含量;SEM表明,4种吸附树脂都具有纳米吸附高分子材料特征。选择性吸附和吸附平衡表明,对苯胺吸附量大小顺序为:LM-4>LM-3>LM-2>LM-1,与比表面积大小和酚羟基含量顺序一致;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对静态平衡吸附结果的拟合说明,LM-4对苯胺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对苯以物理吸附为主;氢键的形成使LM-4对苯胺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对苯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酚醛树脂 吸附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热力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新华 许君尉 +3 位作者 雷燕 江笑 胡杰 盛维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8-332,共5页
超高交联树脂上负载不同的胺基,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体系中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树脂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均随着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下降,但树脂对苯胺的吸附量... 超高交联树脂上负载不同的胺基,制备了3种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的胺基修饰的吸附树脂,研究了其对水体系中苯酚和苯胺的静态吸附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树脂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量均随着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下降,但树脂对苯胺的吸附量下降更大.回归方程的相关因子都大于0.99,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苯酚和苯胺在3种树脂上的吸附行为,对苯酚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氢键吸附的共同作用,而对苯胺的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所有Freundli-ch拟合方程的指数均大于1,对苯酚和苯胺的吸附均为优惠吸附.热力学数据表明:吸附均是放热过程,吸附质在树脂表面的吸附是自发过程.吸附嫡变绝对值随树脂中胺基质量摩尔浓度增加而增加,胺基使吸附质与树脂结合更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苯酚 苯胺 吸附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酚修饰超高交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新华 朱恩波 +3 位作者 雷燕 盛维琛 曹顺生 胡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120,124,共4页
明胶为分散剂,液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溴乙烷代替有毒氯甲醚,以β-萘酚参与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比苯酚修饰超高交联树脂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酚羟基含量... 明胶为分散剂,液蜡为致孔剂,交联反应中溴乙烷代替有毒氯甲醚,以β-萘酚参与Friedel-Crafts后交联反应,成功制备了酚羟基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LM-6。树脂物理性能研究表明,LM-6具有比苯酚修饰超高交联树脂更大的比表面积和酚羟基含量;扫描电镜(SEM)表明,β-萘酚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具有纳米吸附高分子材料特征;动力学分析表明,树脂对β-萘酚吸附界面层厚于萘,树脂和β-萘酚分子间具有更大的吸附力;拟合曲线均不经过原点说明LM-6对β-萘酚和萘的吸附由颗粒内扩散和颗粒外膜扩散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 吸附 萘酚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_g型缩聚形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支化度与分子形态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志平 孔祥涛 +2 位作者 盛维琛 朱申敏 颜德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343-2348,共6页
用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ABg型缩聚体系中各种结构单元的演变,对超支化聚合物支化度的各种定义作了比较,并对ABg型反应体系的支化度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定义,使得支化度随g的增加而增加,当g从2增加到无穷大,最大支化度相应地从0.5... 用聚合反应动力学模型,详细分析了ABg型缩聚体系中各种结构单元的演变,对超支化聚合物支化度的各种定义作了比较,并对ABg型反应体系的支化度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定义,使得支化度随g的增加而增加,当g从2增加到无穷大,最大支化度相应地从0.5增加到1-e-1.对均方回转半径的数值计算表明,在确定的A基团转化率(x),z-均均方回转半径几乎与g无关,当x=0.999时,随着g从2增加到无穷大,z-均回转半径只增加0.1%.但是,同样的条件下,z-均聚合度增加到2倍.这一现象表明在任何指定的A转化率,ABg型缩聚中形成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轮廓与g无关,随着g增大而在超支化聚合物中增加的结构单元(或聚合度)必定分布在分子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支化度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原位插层制备硅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小辉 袁新华 +3 位作者 曹顺生 胡杰 盛维琛 刘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26,30,共4页
采用超声波技术,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甲基苯基硅树脂/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复合材料内部结构以及超声波时间对蒙脱土分散性影响。结果表明,蒙脱土片层间距随着超声波时间延长而增加,... 采用超声波技术,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甲基苯基硅树脂/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复合材料内部结构以及超声波时间对蒙脱土分散性影响。结果表明,蒙脱土片层间距随着超声波时间延长而增加,当超声波时间短于20min时,有机蒙脱土片层以有序的插层型存在,形成插层型的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PLSN);超声波时间长于30min时,有机蒙脱土片层被剥离,无序地分散在硅树脂基体中,形成剥离型的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超声波 剥离型 插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剂浓度对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支化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志平 王晶晶 +1 位作者 贾正伟 盛维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4-588,593,共6页
以4-氯甲基苯乙烯(4-CMS)为自引发单体,CuCl和2,2’-联吡啶(Bipy)为催化剂,氯苯作为溶剂,通过改变催化剂与自引发单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P(4-CMS)],分析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产物... 以4-氯甲基苯乙烯(4-CMS)为自引发单体,CuCl和2,2’-联吡啶(Bipy)为催化剂,氯苯作为溶剂,通过改变催化剂与自引发单体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度的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P(4-CMS)],分析了催化剂浓度对聚合产物支化度的影响,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摩尔比很低或较高时,生成的P(4-CMS)支化度较低;当摩尔比为0.1—0.2时,生成的P(4-CMS)支化度较高.反应产物的结构可以通过改变摩尔比来调整.动力学分析表明:假定一个催化剂单体激活基团活化2.6次,试验数据与理论分析结果很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4-氯甲基苯乙烯 支化度 核磁共振 动力学 自缩合乙烯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的制备与孔结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友根 周志平 盛维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4,共4页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悬浮法制备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在77K低温下,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多孔St-DVB共聚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改变交联度和致孔剂组分(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研究了它们对共聚物微观孔结... 以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悬浮法制备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St-DVB)。在77K低温下,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多孔St-DVB共聚物的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改变交联度和致孔剂组分(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研究了它们对共聚物微观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孔体积和平均孔径随甲苯与正庚烷配比的增大而减小,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在甲苯与正庚烷配比为1∶1时最大。交联度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显著,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交联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加,平均孔径随交联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 比表面积 孔体积 平均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缓释用生物降解性高分子载体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改娟 周志平 盛维琛 《弹性体》 CAS 2008年第4期63-66,共4页
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通过生理途径代谢排出体外,成为了药物载体的首选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主要常用天然和合成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如壳聚糖、环糊精、胶原、聚乳酸、聚酸酐、氨基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 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通过生理途径代谢排出体外,成为了药物载体的首选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主要常用天然和合成生物降解性聚合物,如壳聚糖、环糊精、胶原、聚乳酸、聚酸酐、氨基酸类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药物缓释体系的作用和效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性 聚合物 缓释材料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