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比值与TPPA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伦善 吕蓉 +2 位作者 盛琪琪 赵阳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ELISA试验的"灰区"设定值和确证试验阳性预测阈值的制定策略,建立输血系统梅毒筛检和确证程序。方法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测,收集抗梅毒抗体ELISA测定为阳性反应的... 目的探讨梅毒抗体ELISA试验的"灰区"设定值和确证试验阳性预测阈值的制定策略,建立输血系统梅毒筛检和确证程序。方法采用2种国产梅毒抗体ELISA试剂对本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测,收集抗梅毒抗体ELISA测定为阳性反应的献血者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试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中梅毒抗体ELISA试验可疑阳性反应率为2.26‰(116/51 207),确证试验阳性率为1.23‰(63/51 207),确证试验阳性有1份标本的S/CO值在"灰区"范围内。万泰试剂可预测确证试验阳性的S/CO阈值是1.61,预测率为98.3%,丽珠试剂可预测确证试验阳性的S/CO阈值是1.85,预测率为96.5%。结论 "灰区"的设定可有效降低输血传播梅毒的风险。梅毒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CO值的高低和确证试验分级结果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 ELISA检测 TPPA 预测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吴学忠 吕蓉 +5 位作者 李敏 李素萍 於娟 王超 盛琪琪 王伦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7期2263-2264,共2页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输血中遇到的疑难交叉配血病例,探讨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使临床输血更加的科学、安全、有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合肥市不同医院送到本站进行用血前疑难交叉配血病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MP法和抗人球蛋白法等方法检测。结果 104例疑难交叉配血标本中,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例,受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28例,冷凝集素凝集5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3例。104例疑难交叉配血结果为,盐水法交叉配血主/次出现凝集1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34例,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主/次侧出现凝集44例。结论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主要有:缗钱状假凝集,冷凝集素所致非特异性凝集,红细胞被致敏引起的凝集,不规则抗体引起的凝集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应选择能同时检测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确保患者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安徽血液中心血液筛检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吕蓉 盛琪琪 +1 位作者 赵阳 刘忠 《安徽医学》 2014年第5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A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扩增(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A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存在相当比例的ELASA(+)、NAT(-)结果,德国GFE核酸检测试剂HBV、HCV阳性检出率低于美国诺华的ID-TMA检测试剂。经TMA-NAT检测发现本地区2次ELASA血清学方法进行血液病毒筛查HBV的残余风险为万分之4.8。本次研究没有发现HCV和HIV的血清学漏检。诺华ID-NAT核酸检测试剂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结论核酸检测对于降低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诺华TIGRIS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检测 ELASA 荧光定量PCR 转录介导扩增 血液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3例疑难ABO血型鉴定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晓玉 吴学忠 +6 位作者 吕蓉 李敏 李素萍 於娟 王超 盛琪琪 王伦善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2396-2397,共2页
目的检测和鉴定ABO疑难血型,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盐水介质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以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 目的检测和鉴定ABO疑难血型,为安全输血提供质量保障。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盐水介质正、反定型;对盐水介质正、反定型不合者使用聚凝胺法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采用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血型的检测,以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结果 83例标本ABO血型检测结果为,AB亚型9例、B亚型1例、弱A抗原7例、弱B抗原6例、低抗-A效价2例、低抗-B效价3例、不规则抗体阳性7例、无抗体O型4例、低抗-B效价O型2例、无抗-B抗体A型5例;37例标本经盐水介质和Polybrine法检测,正、反定型结果符合。结论用聚凝胺法、吸收试验和放散试验进行ABO疑难血型检测,能准确、及时鉴定ABO疑难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不规则抗体 血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偿献血者HIV-1抗体蛋白印迹确认与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吕蓉 王伦善 +4 位作者 盛琪琪 赵阳 蒋菲菲 李敏 刘忠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2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对酶联免疫检测HIV抗体呈反应性标本进行蛋白印迹(WB法)确认和TMA-化学发光法对照检测,以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将本中心检验科ELISA法检测结果呈HIV抗体反应性的117份标本,重新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为S/CO>0.8的标本做蛋白印迹(W... 目的对酶联免疫检测HIV抗体呈反应性标本进行蛋白印迹(WB法)确认和TMA-化学发光法对照检测,以探讨其应用特点。方法将本中心检验科ELISA法检测结果呈HIV抗体反应性的117份标本,重新进行ELISA法检测,结果为S/CO>0.8的标本做蛋白印迹(WB法)确认试验。同时,对117份标本采用TMA-化学发光法检测核酸作为对照试验。血清学检测参加国家CDC及澳大利亚(CITIC)室间质评;核酸检测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和澳大利亚(CITIC)室间质评。结果 ELISA初筛试验:117份标本中,S/CO>1的为37份;0.8<S/CO<1的为11份,S/CO<0.8的为69份;抗体确认试验:HIV抗体确认阳性7份,不确定4份,HIV抗体确认阴性106份;核酸检测试验:117份标本中11份检出HIV RNA阳性,106份标本为HIV RNA阴性。结论 ELISA方法检测HIV抗体存在一定的假阳性;HIV蛋白印迹确认试验存在一些不确定结果,对于只有gp160/120、P17、P24的抗体不确定标本,可以采用核酸检测方法辅助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蛋白印迹 抗体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及复水液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学忠 吕蓉 +5 位作者 盛琪琪 金惠新 吴君胜 郭晓婕 胡晓玉 王震 《安徽医学》 2014年第9期1177-1181,共5页
目的探讨适宜甘油含量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和复水液。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甘油血浆/甘油生理盐水/甘油纯水作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纯水/生理盐水作复水液,比较不同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渗透压值,同时比较冻干血小板复水后平均血小板体积(... 目的探讨适宜甘油含量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和复水液。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甘油血浆/甘油生理盐水/甘油纯水作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纯水/生理盐水作复水液,比较不同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渗透压值,同时比较冻干血小板复水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回收率的差异。结果不同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组间、组内渗透压值存在差异,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A组、B组和C组组内随着甘油含量增高基础保护剂的渗透压值增加。不同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组间、组内复水后血小板的MPV和PDW值存在差别,A1组复水后血小板的MPV值最大,C2组复水后血小板的PDW最高。不同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组间、组内复水后血小板回收率存在差异,A1组冻干血小板复水后回收率最佳,尤以7%甘油血浆基础保护剂纯水复水回收率最高,达(85.5±13.7)%。结论 7%甘油血浆基础保护剂和纯水为适宜的血小板冻干基础保护剂和复水液,此为开展冻干血小板基础保护剂中添加保护剂及血小板功能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冻干 基础保护剂 复水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核酸检测技术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蓉 刘忠 +1 位作者 盛琪琪 赵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9-89,共1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以探讨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使用德国GFE单人份核酸检测试...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TMA两种方法分别对我站298份及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以探讨NAT技术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并将两种核酸检测方法的结果与ELISA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使用德国GFE单人份核酸检测试剂对我站298份经ELISA检测呈反应性(S/CO】1)的无偿献血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同时对673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2次ELISA法筛查的同时,应用美国诺华公司ULTR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进行ID-NAT核酸检测,并对ULTRO检测呈阳性的标本分别进行HBV/HCV/HIV的鉴别,以确定是哪种病毒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检 血液筛查 核酸检测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 血清学方法 初筛 诺华公司 假阳性 鉴别试验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P HD试剂HLA高分辨分型结果不确定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吕蓉 邢昕 +1 位作者 於娟 盛琪琪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5年第1期4-7,14,共5页
目的使用SBT法对SSOP HD试剂分型结果不确定的22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对血液样本抽提DNA,按照SSOP HD试剂进行分型检测;针对结果不确定的样本采用SBT法复检,根据SBT法的测序结果分析22份样本SSOP结果不确定的可能原因。... 目的使用SBT法对SSOP HD试剂分型结果不确定的22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对血液样本抽提DNA,按照SSOP HD试剂进行分型检测;针对结果不确定的样本采用SBT法复检,根据SBT法的测序结果分析22份样本SSOP结果不确定的可能原因。结果 2 000份样本经SSOP HD试剂检测后,结果不确定样本共有22份,A位点有6份,B位点有12份,DRB1位点有4份;SBT法检测均为明确的高分辨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为磁珠的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影响软件结果判读;或HLA基因型为罕见型;或试剂的局限性导致两种基因型不能区分。结论 SSOP HD可完成大批量样本的HLA高分辨检测工作;对罕见基因型和磁珠假性反应调整后的结果,应结合SBT法进行核实,保证HLA基因高分辨分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 罕见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筛选献血者HBV DNA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李敏 吕蓉 +7 位作者 王忆吟 吴学忠 李素萍 王伦善 盛琪琪 王超 於娟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DNA 健康献血者 试剂检测 乙肝病毒 特异性 阴性对照 感染性疾病 输血传播 乙肝血清学 血清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区段抗体表达模式分析
10
作者 王伦善 吕蓉 +3 位作者 赵阳 盛琪琪 蒋菲菲 刘忠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各区段抗体表达规律及模式,为明确各区段抗体在疾病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可能价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种国产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34 609例无偿献血者的187份HCV抗体阳性反应标本进...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各区段抗体表达规律及模式,为明确各区段抗体在疾病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可能价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种国产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34 609例无偿献血者的187份HCV抗体阳性反应标本进行复检,复检阳性标本均进行重组免疫印迹(RIBA)确证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中HCV抗体ELISA初筛阳性反应率为5.40‰,RIBA复检结果显示阳性率为0.69‰,不确定比率为0.78‰,ELISA假阳性率为3.92‰,S/Co比值与RIBA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性;阳性结果中以抗Core阴性、抗NS3-1阴性、抗NS3-2阳性、抗NS4阳性、抗NS5阴性模式出现频率最高,NS4区段抗体检出率最高,为95.8%,而NS3-2区段抗体检出率则为87.5%;不确定结果中,以抗NS3-2出现频率最高,为66.7%,其次为抗NS4区段,不确定结果中仅见2份抗Core抗体阳性,未见NS5区段抗体的检出。结论采用RIBA试验作为HCV感染的诊断标准,本地区献血者人群中HCV感染率为0.69‰。抗NS3-2和NS4抗体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证实NS5区段抗体在无偿献血的感染HCV患者的标本中检出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无偿献血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