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李剑 盛友渔 +11 位作者 耿琳 张宪军 王长亮 宋艳丽 陈洁 周蓉 刘青云 佘远遥 田洪青 杨勤萍 李斌 徐金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选取5家中心,筛选240例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设计,选取5家中心,筛选240例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照组给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模拟剂;两组均联合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每天2次,洁面后涂于患处。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丘疹、脓疱、粉刺)数量以及中医证候(面红、皮疹痒痛、舌苔厚腻、尿黄、便秘)积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229例受试者完成试验,其中试验组117例、对照组112例。与基线相比,用药4周的两组患者的丘疹计数、脓疱计数显著减少,试验组粉刺计数和中医证候积分显著减少,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痤疮皮损改善有效率为87.2%,高于对照组的58.0%(P<0.05)。试验组仅1例患者出现外用药膏刺激性反应。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可有效改善湿热蕴结证中度寻常痤疮患者皮损数量及中医证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口服液 寻常型痤疮 湿热蕴结证 中西医结合疗法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2%及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女性型脱发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盛友渔 芮文龙 +5 位作者 徐峰 齐思思 胡瑞铭 缪盈 韩毓梅 杨勤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3-585,共3页
目的:评估并比较外用2%及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女性型脱发(FPH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64例LudwigⅡ~Ⅲ级的FP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2例,分别予2%及5%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每日2次,每次1mL,连续治疗6个月。在基线、治... 目的:评估并比较外用2%及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女性型脱发(FPHL)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64例LudwigⅡ~Ⅲ级的FP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2例,分别予2%及5%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每日2次,每次1mL,连续治疗6个月。在基线、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全局照相评估,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脱发面积和程度的变化判断疗效。研究期间记录不良事件,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2%和5%米诺地尔溶液组有效率分别为20.61%和38.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6个月后,2%和5%米诺地尔溶液组有效率分别为53.44%和64.4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LudwigⅡ级患者治疗3个月时,2%和5%米诺地尔溶液组有效率分别为21.36%和32.9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治疗6个月2%和5%米诺地尔溶液组有效率分别为52.43%和57.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LudwigⅢ级患者治疗3个月时,2%和5%米诺地尔溶液组有效率分别为17.86%和5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治疗6个月时,2%和5%米诺地尔溶液组有效率分别为57.14%和80.56%,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及5%米诺地尔溶液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7%和6.82%。结论:外用2%及5%米诺地尔溶液治疗FPHL均安全有效。与2%米诺地尔溶液相比,5%米诺地尔溶液对重度(LudwigⅢ级)FPHL患者疗效更好。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发 女性型 米诺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发纤维聚集态结构与拉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盛友渔 任永涛 +5 位作者 石建高 徐峰 慕彰磊 齐思思 何欣颐 杨勤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6期957-959,共3页
目的:分析头发纤维聚集态结构与拉伸性能的关系,为毛发疾病治疗和头发护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42例汉族人的头发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头发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使用强力试验机检测头发纤维分别在干湿状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 目的:分析头发纤维聚集态结构与拉伸性能的关系,为毛发疾病治疗和头发护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42例汉族人的头发样品,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头发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使用强力试验机检测头发纤维分别在干湿状态下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结果:头发纤维的结晶度为(28.82±2.60)%,取向度为(76.0±1.5)%。头发纤维在干态下断裂强度为(1.84±0.28)cN/dtex,断裂伸长率为(72.774±4.272)%;湿态下断裂强度为(1.46±0.21)cN/dtex,断裂伸长率为(70.018±4.412)%。干态与湿态下头发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头发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与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呈正相关。结论:头发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与其拉伸性能呈正相关,结晶度、取向度越高的头发样品其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高,具有更强的力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发纤维 聚集态结构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族青年头发物理化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盛友渔 杨勤萍 +3 位作者 石建高 徐峰 任永涛 慕彰磊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2-734,共3页
目的:分析41例汉族青年头发的物理化学特性,为毛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41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的头发样品,使用氨基酸与多肽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使用电镜观察并测量头发表面及横断面形态,应用偏光显微镜测... 目的:分析41例汉族青年头发的物理化学特性,为毛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41例上海地区汉族青年的头发样品,使用氨基酸与多肽分析仪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使用电镜观察并测量头发表面及横断面形态,应用偏光显微镜测量头发的吸水径向膨胀特性,应用纤维强力试验机检测头发的拉伸性能。结果:本研究中汉族青年头发的横截面短径为(83±9)μm,长径为(103±11)μm,横截面积为(6749±1215)μm2,椭圆率为(82±9)%。头发的吸水径向膨胀率为(9.7±2.2)%。头发的拉伸断裂强力为(1.577±0.240)N,断裂伸长率为(68.8±5.1)%。头发的氨基酸含量、横截面形态、吸水径向膨胀率及拉伸性能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汉族青年头发的横截面形态接近圆形,头发横截面积较大,显示出较高的吸水径向膨胀率以及较强的拉伸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发 物理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107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2
5
作者 周静 杨勤萍 +2 位作者 徐峰 楼玮 盛友渔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46-447,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和活动期治疗前后全秃或普秃患者血清中T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07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疗效;选择活动期组全秃或普秃患者检测治...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和活动期治疗前后全秃或普秃患者血清中T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07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疗效;选择活动期组全秃或普秃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因子。结果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有效率分别为76.79%和90.2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活动期全秃或普秃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升高、INF-γ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2,IL-4和IL-1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确切,可能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改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等途径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斑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那雄胺与米诺地尔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疗效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慕彰磊 柳小婧 +4 位作者 徐峰 盛友渔 齐思思 何欣颐 杨勤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比较1 mg非那雄胺、5%米诺地尔及两者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观察206例Hamilton-Norwood分级为Ⅲv、Ⅳ和V级的男性AGA患者,分别给予1 mg非那雄胺(68例)、5%米诺地尔(74例)、1 mg非那雄胺和5%米诺地尔联合治疗... 目的:比较1 mg非那雄胺、5%米诺地尔及两者联合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AGA)的疗效。方法:观察206例Hamilton-Norwood分级为Ⅲv、Ⅳ和V级的男性AGA患者,分别给予1 mg非那雄胺(68例)、5%米诺地尔(74例)、1 mg非那雄胺和5%米诺地尔联合治疗(64例),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优于非那雄胺组。6个月时非那雄胺组、米诺地尔组及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7.65%、62.16%和81.25%,联合治疗组优于米诺地尔组。脱发程度和病程不同者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那雄胺和米诺地尔联合治疗男性AGA起效较早,病程较短、脱发程度较轻、疗程较长者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性秃发 非那雄胺 米诺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秃患者75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慕彰磊 徐峰 +3 位作者 齐思思 盛友渔 柳小婧 杨勤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分析斑秃(AA)及其严重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在门诊就诊的757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程、初发年龄、家族史、自觉症状、甲病变、复发、季节变化和伴发疾病等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7例AA患者中,男380例,女377例,男... 目的分析斑秃(AA)及其严重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在门诊就诊的757例A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病程、初发年龄、家族史、自觉症状、甲病变、复发、季节变化和伴发疾病等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7例AA患者中,男380例,女377例,男女比例为1.01∶1;年龄1~84岁,平均年龄为(36.5±14.5)岁;其中轻型AA618例(轻型组),重型AA139例(重型组)。重型组的病程显著长于轻型组(P<0.05),初发病年龄显著小于轻型组(P<0.05),有自觉症状者、有甲病变者、复发者、有季节性加重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值均<0.05),有伴发疾病者所占比例显著低于轻型组(P<0.05),两组间的性别构成比、有家族史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A病情的轻重程度可能与家族史及是否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无关,但严重AA有病程迁延、初发年龄较早、局部症状增加、甲病变增多、复发次数增加及季节性变化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全秃 普秃 自身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那雄胺及3%复方敏乐啶治疗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勤萍 徐峰 +2 位作者 孙春秋 周静 盛友渔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5-697,共3页
目的比较非那雄胺和复方敏乐啶治疗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AGA)的疗效。方法107例Hamilton分级在Ⅲ~Ⅴ的患有AGA的男性患者分为2组。组Ⅰ(69例)予非那雄胺(1mg/d),连服6个月;组Ⅱ(38例)予外用3%复方敏乐啶,每天2次,连用6个... 目的比较非那雄胺和复方敏乐啶治疗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AGA)的疗效。方法107例Hamilton分级在Ⅲ~Ⅴ的患有AGA的男性患者分为2组。组Ⅰ(69例)予非那雄胺(1mg/d),连服6个月;组Ⅱ(38例)予外用3%复方敏乐啶,每天2次,连用6个月。结果3个月后Ⅰ组、Ⅱ组头发生长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53.62%、44.74%,两组间头发生长改善程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后Ⅰ组、Ⅱ组头发生长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36%、57.89%。6个月后两组间头发生长改善程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那雄胺治疗AGA的疗效较复方敏乐啶更好且其疗效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脱发 复方敏乐啶 非那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例斑秃患者生活质量评定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楼玮 盛友渔 +3 位作者 徐峰 周静 王侠生 杨勤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对斑秃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问卷,每项指标分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分值0、1、2、3,各项相加得出DLQI评分。评分结果与影响因素进... 目的:对斑秃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探讨影响其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问卷,每项指标分四个等级,分别对应分值0、1、2、3,各项相加得出DLQI评分。评分结果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家族史、病程、脱发面积DLQI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发试验DLQI评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性别、家族史、病程、脱发面积差异对斑秃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显著影响,而拔发试验阳性对斑秃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源性秃发526例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峰 杨勤萍 +2 位作者 周静 盛友渔 王侠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临床分级。方法采用Ham ilton-Norwood hair loss Scale以及Ludw ig Scale分级法,对526例门诊病例进行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分级评估,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 目的探讨影响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和临床分级。方法采用Ham ilton-Norwood hair loss Scale以及Ludw ig Scale分级法,对526例门诊病例进行雄激素源性秃发的分级评估,并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 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调查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调查。每项指标分没有、轻微、严重、非常严重4个档次,分别赋值0、1、2、3,得出生活质量分值。结果年龄和临床分级的分组DLQ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病程、家族史等因素的分组DL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而言,年龄越轻、病情越轻则对生活质量影响越大,应当及早给予积极治疗,并加大宣传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秃发 生活质量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560例光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跃 唐慧 +2 位作者 王朵勤 盛友渔 杨勤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15年第5期667-669,共3页
目的: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皮肤科门诊进行的560例皮肤炎性疾病患者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光斑贴试验检测的皮肤炎性疾病患者患者560例,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 目的:回顾分析2014年1月—12月皮肤科门诊进行的560例皮肤炎性疾病患者光斑贴试验结果,探讨接触性变应原和光接触性变应原在一些皮肤炎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光斑贴试验检测的皮肤炎性疾病患者患者560例,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ntern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Research Group,ICDRG)的标准判读光斑贴试验结果,比较20种变应原的光接触性皮炎(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PACD)及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的阳性率。结果:560例患者中,PACD阳性378例(65.17%),ACD阳性342例(58.97%),PACD和ACD均阳性62例(10.69%)。PACD最常见的阳性变应原是氯丙嗪(56.81%)、硫柳汞(12.19%)、甲醛(7.89%),ACD最常见的阳性变应原是甲醛(22.04%)、重铬酸钾(21.14%)、氯丙嗪(14.70%)。PACD和ACD均阳性的变应原中最常见的是氯丙嗪(6.27%)、硫柳汞(2.33%)、硫酸镍(1.61%)。结论:光接触性变应原和接触性变应原可能与慢性光化性皮炎、面部皮炎、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贴试验 光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4例斑秃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齐思思 徐峰 +2 位作者 慕彰磊 盛友渔 杨勤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评价影响斑秃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对574例斑秃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574例患者中,38.7%生活质量中重度受损;年龄、初发年龄、病程、复发、局部症状... 目的:评价影响斑秃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life quality index,DLQI)量表,对574例斑秃患者进行调查评估。结果:574例患者中,38.7%生活质量中重度受损;年龄、初发年龄、病程、复发、局部症状、指甲累及和斑秃类型与DLQI评分相关。结论:在斑秃临床治疗中应关注心理精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生活质量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秃655例伴发疾病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齐思思 徐峰 +4 位作者 柳小婧 盛友渔 缪盈 韩毓梅 杨勤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0-311,316,共3页
目的探讨斑秃发病的临床特点及伴发疾病分析。方法收集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08年5月确诊的斑秃患者,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伴发疾病情况,包括斑秃发病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家族史和复发情况等,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65... 目的探讨斑秃发病的临床特点及伴发疾病分析。方法收集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08年5月确诊的斑秃患者,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伴发疾病情况,包括斑秃发病年龄、病程、严重程度、家族史和复发情况等,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655例斑秃患者,男320例,女335例,平均年龄(38.4±12.4)岁,平均病程(14.8±35.7)个月,88例(13.44%)为全秃/普秃,84例(12.82%)家族史阳性,195例(29.77%)斑秃反复发作。655例患者中,190例(29.01%)除斑秃外,还伴发至少1种过敏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伴过敏性疾病者123例(18.78%)。未发现伴发疾病与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斑秃类型、既往史及家族史相关联(P>0.05)。全秃/普秃更易伴发过敏性疾病,包括湿疹、荨麻疹、哮喘和药物过敏(P=0.004),与无伴发过敏性疾病的斑秃患者相比,伴发者发病更早(P=0.033)。结论斑秃与伴发的其他疾病可能有着相同的遗传学、免疫学基础,不同的伴发疾病可能对斑秃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临床分析 伴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在脱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疗法与工程分会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 +6 位作者 富血小板血浆创新技术脱发治疗项目组 夏荣 吴文育 王苑 盛友渔 宫济武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PRP制备技术、储存方法及头皮注射等治疗方案差异较大,PRP治疗脱发的疗效报道不一。本共识由国内多家具有自体单采PRP制备、保存及脱发治疗丰富经验的三甲医院的输血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等专家,在充分总结PRP治疗脱发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PRP治疗相关文献,全面、系统回顾性分析了自体单采PRP应用于脱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包含7个方面:背景、PRP治疗脱发的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PRP的制备与保存、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不良反应及处理、结语。推荐: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技术制备自体PRP,PRP中血小板浓度在1000×10^(9)/L~1500×10^(9)/L、红细胞混入浓度≤3.2×10^(10)/L,贫白细胞PRP(LP-PRP)治疗脱发效果最佳;非激活PRP(A-PRP)和激活PRP(AA-PRP)均可以治疗脱发,更推荐在脱发治疗中使用A-PRP;PRP的使用首推新鲜采集的PRP治疗,亦可一次采集、分装后于–80℃~–70℃冷冻保存,存储时间不超过3个月;1个疗程注射3次~6次,每次间隔2周~4周,注射部位为真皮深层及皮下,本共识有助于提高PRP治疗脱发的效果及其评价的科学性,为今后制定规范的自体单采PRP治疗脱发指南或/和标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单采 脱发 治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与脱发
15
作者 缪盈 盛友渔 杨勤萍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4期450-453,6,共4页
内分泌疾病常常会导致脱发症状,如垂体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生长激素缺乏症、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SAHA综合征(脂溢-痤疮-多毛-雄激素脱发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 内分泌疾病常常会导致脱发症状,如垂体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生长激素缺乏症、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SAHA综合征(脂溢-痤疮-多毛-雄激素脱发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及库欣综合征等。通过从垂体、甲状腺、性腺、胰腺、肾上腺皮质及甲状旁腺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内分泌系统疾病或紊乱可引起毛发的脱落及发育异常。此外,出现毛发异常时,需要排除患者是否伴发内分泌系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 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型秃发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芮文龙 盛友渔 杨勤萍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6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女性型秃发的治疗包括非雄激素依赖性药物、抗雄激素药物的应用和植发等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米诺地尔溶液属于非雄激素依赖性药物。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经典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醋酸环丙孕酮等,这类药物可以阻... 女性型秃发的治疗包括非雄激素依赖性药物、抗雄激素药物的应用和植发等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米诺地尔溶液属于非雄激素依赖性药物。抗雄激素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经典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醋酸环丙孕酮等,这类药物可以阻止睾酮及双氢睾酮与受体结合;另一类则是通过抑制5α还原酶来调控毛囊周围雄激素水平,如非那雄胺、度他雄胺等。除此之外,还有植发治疗、激光治疗、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组织干细胞等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型秃发 抗雄激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芪白颗粒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剑 盛友渔 +5 位作者 胡瑞铭 缪盈 周隽 傅雯雯 杨勤萍 徐金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评价华山医院自制制剂芪白颗粒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芪白颗粒组(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共入组272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每组患者13... 目的:评价华山医院自制制剂芪白颗粒治疗进展期白癜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分配至芪白颗粒组(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共入组272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每组患者136例。试验组患者口服芪白颗粒,联合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患者口服模拟冲剂,联合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受试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各随访1次,记录活动性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复色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第12周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芪白颗粒组能控制白癜风的发展,有效率84.56%,安慰剂组活动性评分有效率为44.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芪白颗粒组服药12周后中医症候改善的有效率为80.88%,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39.7%(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靶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色,芪白颗粒组复色率77.21%,安慰剂组复色率53.67%。结论:芪白颗粒对进展期白癜风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不良反应小,但中药起效相对较慢,治疗周期比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芪白颗粒 中医治疗 黑素细胞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钰鑫 盛友渔 何渊民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60例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果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研...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笔者医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60例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果酸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采用强脉冲光与果酸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肤色、角质层水分、视觉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肤色测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肤色测评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效果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视觉效果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痊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与果酸交替治疗痤疮炎症后色素沉着能显著改善肤色,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对角质层水分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果酸 交替治疗 痤疮 色素沉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发的微针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瑶 盛友渔 +1 位作者 芮文龙 杨勤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近年来微针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皮肤科新兴的研究热点。从2006年第一个现代微针产品诞生至今,已有大量关于微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文献。而脱发疾病由于发病率日益增加,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该文检索了近10年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微针... 近年来微针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皮肤科新兴的研究热点。从2006年第一个现代微针产品诞生至今,已有大量关于微针治疗皮肤科疾病的文献。而脱发疾病由于发病率日益增加,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该文检索了近10年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微针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原理及现状,并展望微针在治疗脱发疾病领域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一家系APCDD1基因突变研究
20
作者 齐思思 缪盈 +5 位作者 徐峰 盛友渔 胡瑞铭 赵俊 周丽娟 杨勤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859-863,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该家系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同时选取无亲缘关系的100例健康汉族人基因组DNA样品作为对照,采用PCR技术扩增APCDD1、RPL21、SNRPE和CDSN基因所有...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该家系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同时选取无亲缘关系的100例健康汉族人基因组DNA样品作为对照,采用PCR技术扩增APCDD1、RPL21、SNRPE和CDSN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用Sanger法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共5代,患者13例,正常22例。患病者出生时毛发均正常,后出现进行性头发脱落和头发生长缓慢,体毛稀少,眉毛、睫毛正常。本次实验共采集8例患者4名正常人外周血进行DNA检测。基因测序发现该家系患者存在APCDD1基因杂合突变C.26 T>G(p.Leu9Arg)。家系中未患病个体及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其他三个基因RPL21、SNRPE和CDSN在家系全体成员中均未检测到变异。结论:APCDD1基因的杂合突变C.26 T>G(p.Leu9Arg)可能与该家系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单纯性少毛症 少毛症1型 APCDD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